但只是美好愿望 范蠡跟西施是什么关系

民间有很多美好的传说,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白娘子、孟姜女哭长城……..之所以有这些美丽的传说,寄托了广大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很多不是真实的,或者,有个影子,经过艺术渲染,不断夸大。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就是如此。

公元前494年,越国攻打吴国,越国战败,被迫向吴国求和请降。为表示臣服,越王勾践在范蠡陪同下到吴国为奴,在吴国,勾践老老实实干苦力活,逐渐赢得了夫差信任。三年后,夫差赦免勾践、范蠡回国。回国后,勾践下定决心打败吴国,报仇雪耻。范蠡、文种等人出了不少主意,其中一个计谋是送给夫差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范蠡到民间物色美女,民女西施和郑旦被选中送到吴国。夫差见到这两个绝色女子,非常高兴,说:“越国贡献的这两个女子是勾践尽忠我吴国的证明呀!”

范蠡跟西施是什么关系(但只是美好愿望)(1)

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却不以为然,说:“勾践送美女,另有目的,大王接受,以后必有后患。”夫差听不进去,执意收下了这两个美女。郑旦后来生病而死。

范蠡与西施如此美好的结局,使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古往今来,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代名词和文化符号,广为流传。在文学、戏剧中,关于西施题材的作品不可胜数。

但是,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虽然优美动人,却无历史依据。《史记》清楚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在这里,根本没有西施的影子。后来,范蠡到陶经商,也没有西施。

而且,在记载春秋战国历史比较严肃的史书中,如《左传》、《国语》、《史记》等均没有提到西施。《国语·越语上》提到越国送美人的事,却没提西施名字。

可见,西施的故事是后人演绎出来的。但是,西施这个人确实存在,但经历未必如传说中说的。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西施。《墨子·亲士篇》说:“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比干、孟贲、吴起三人都在《史记》中多次出现,照此推论,西施当确有其人。

范蠡跟西施是什么关系(但只是美好愿望)(2)

在《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管子》等书中也出现过西施的名字,在《庄子》一书中,三次提到西施,其中有家喻户晓的“东施效颦”的故事。

既然西施确有其人,她又没有和范蠡共同出走,那么,她的结局如何呢?

墨子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这是说西施被沉入江水,是因为她的美丽。吴国灭后,勾践帝王家天下的心态膨胀,诛杀有功之臣,范蠡侥幸脱身,文种却未能幸免,既然勾践连功勋显赫的范蠡、文种都不放过,弱女子西施就更不在话下了。

明代小说《东周列国志》中说将西施沉江是勾践妻子所为:勾践班师,带回西施,越夫人让手下人将西施偷偷引出,绑大石沉江中,恶狠狠地说:“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

中国古代常有把亡国的原因归结于女子的记载,这种陈腐的“女人祸水论”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批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就曾对西施鸣不平,因此还写了一首诗: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西施这个无辜的美女,,受越国派遣到吴国,侍奉夫差,最后又惨遭不幸。人们无不同情西施的命运,于是就想象一个美丽的传说。

人们同情、热爱善良美丽的西施,敬仰足智多谋,功成身退的范蠡,出于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宁愿把范蠡、西施塑造成有完满人生结局的俊男靓女,而不愿看到西施的不幸,范蠡的不圆满,在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中,人们不断把完美加在西施和范蠡身上,以求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平衡。

现实是残酷的,而理想却可以消除这种残酷;史实虽然事实,但远没有传说美丽动人。

作者:王子皿,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

,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