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上影节抢票的时候,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说:
对于没抢到票的朋友们来说,这多少也算个慰藉吧!
是的,本周五《天堂电影院》就要在内地公映了,这一次大家终于不用抢票,也能舒舒服服看到这部经典佳作了。
在很多影迷心中,《天堂电影院》是人生必看的电影之一,是难以撼动的影史经典。
影片常年霸占着各大电影榜单的前排:
IMDb影史top250中排名51,豆瓣影史top250中排在第49位。
荣获第42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第6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足以见得影片的品质。
而超过50万的豆友为它评出了9.2的高分,也足见其超高的人气。
从1988年问世,到现在的33年里,《天堂电影院》在影迷观众中仍然保持着巨大的号召力。
而且就在昨天,桃桃观影团在线下举办的《天堂电影院》观影会也出现了上影节相似的"盛况"。近100张电影票在观影信息发布后几乎秒空,看来还是有不少人期待在大银幕上欣赏或重温这部电影。
而在观影之后,桃子们的评价中,出现最多的字眼,还是"感动"。
好电影的特质,就是常看常新,且永远不会让人感到腻烦。
《天堂电影院》就是这样一部佳作,明明剧情、台词、影像和音乐早就烂熟于心,可每一次重温,当熟悉的BGM响起,看到电影中的人们欢乐悲伤、相聚离散时,仍然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部电影拥有的,到底是怎样一种魅力?
回到影片诞生之初,《天堂电影院》问世时并没有现在这般受欢迎。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还是从头说起。
《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第二部长片,在凭借处女作《被称为教授的男人》在家乡意大利受到关注后,托纳多雷正打算筹拍下一部电影。
当时,他的制片人问他,是否拥有一个发自内心想要讲述的故事。
托纳多雷想起了自己曾经写过的一个根据他早年在西西里家乡担任电影放映员的经历改编而成的故事。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不过,托纳多雷原本的计划是,在拍完自己的第五部或第六部电影之后,再考虑把它搬上银幕。
可顺着制片人的提问,计划也早早被提上了日程。
而《天堂电影院》,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托纳多雷曾回忆说,他成长的六七十年代,意大利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电影人,维斯康蒂、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以及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等等等等。
从7岁到26岁,托纳多雷几乎每一天都会在电影院至少看一部电影。
而除了这些电影大师的作品,他也时常会观看好莱坞的经典电影,以及各种充斥着猎奇元素的B级片,无论好坏,都来者不拒。
正如《天堂电影院》中从小对电影着迷的托托,托纳多雷也在近20年的人生岁月中不断汲取着电影的养分,最终也选择通过影像,释放并回馈对电影的热爱。
《天堂电影院》的故事讲述了成长于西西里小城的男孩托托五十余载的光影人生,也串联起意大利自二战后数十年来的社会变迁,而这也是来自西西里的托纳多雷的个人成长历史。
电影最开始问世的时候,采用的是155分钟的版本。然而在意大利首映之后,影片票房不甚理想,口碑上也遭遇到恶评。
面对影片在家乡的失利,托纳多雷在原版的基础上,又调整成123分钟的终剪剧场版。
神奇的是,终剪版本实现了口碑的逆转,也在随后的第二年、第三年分别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和奥斯卡的青睐。
而即将在内地上映的,也是影片获奖的版本。大家也不用担心删减的问题啦!
剧场版中,托纳多雷剪掉了托托长大成人后与旧爱重逢的爱情戏份,而更多保留了托托童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
相信每个人都能从这些影像中瞥见属于自己的影子,而这,也是《天堂电影院》最大的魅力之一。
童年时期对梦想的期许与痴迷;
少年与青年时期伴随着成长而来的阵痛;
人到中年时,回望往昔生发出无限的唏嘘与嗟叹。
托托漫长的人生生涯由电影交织在一起,而电影本身,既是故事的讲述者、见证者,也是参与者,甚至是故事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在《天堂电影院》中,托纳多雷毫无保留地表达出对电影的热爱与情怀。电影院被刻画成一座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里为人们提供慰藉,抚平现实世界带来的伤痛与愁苦。也赋予了每一位观众平等的权力。
当灯光熄灭,银幕亮起的那一刻,影院便不再有阶级高低贵贱之分。
银行行长和普通老百姓挤在一起;
高层的观众总是向下吐痰,也很快遭到了底层群众的反击;
大人孩子,抑或是人人取笑的疯子,都能在银幕上与光影中,拾获到各自的乐趣。
正如片名,电影院之于这座小镇的居民来说,真的如天堂一般。而电影,也成为了点亮枯燥而平淡生活的神奇魔法。
影片中最经典的一幕,是小镇的电影放映员阿尔弗雷多轻巧地转动放映机的镜片,而胶片投射出的影像也慢慢从银幕上移动开来,游走在房间中,最终停留在影院外广场边的一栋建筑上。
那些挤在影院门口苦苦等待放映的百姓们,又很快围聚在那堵墙面前,紧锁的愁容也咧成了笑脸。
那一刻,阿尔弗雷多似乎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清贫孤独的电影放映员,而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正在施展着伟大的奇迹。
而正是这些奇迹,帮助小镇上的人们弥合了战争的创伤。
影片开篇的背景,发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意大利是战败国之一,而这里的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笼罩在绝望、晦暗的情绪之中,忍受城市的破败、生活的崩塌、亲人的逝去。
然而托纳多雷为这一段的描述,赋予了一抹明亮的色彩。托托对电影的热爱、与放映员阿尔弗雷多的忘年交,帮助他忘却了失去父亲的伤痛。
随着托托的成长,影片沉重与悲伤的底色却也显露得愈发清晰。
电影放映员曾是托托的理想职业,可对阿尔弗雷多来说,这份工作也意味着贫穷、困苦与寂寞。
他一边汲取着观众的笑泪,作为精神食粮,也一边围困在这狭小逼仄的天地,无法逃离。他不愿托托重复他的人生,不愿让他守在局促的放映间里,或是一辈子守在西西里这座偏僻的岛屿上。
或许,阿尔弗雷德也有过远行的梦想。
还记得中年的托托拜访阿尔弗雷多家的那一幕中,客厅的背景处摆放着一艘轮船的模型。
这似乎暗示着阿尔弗雷多也曾梦想扬帆起航、征途远方,可最终一辈子被困在小小的放映间里。
电影改变了阿尔弗雷多和托托的人生,但电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一场大火,让阿尔弗雷多双目失明,再也无法看到银幕上生动、神奇的影像。
一次失恋,让托托沮丧到放弃人生,他背负的巨大挫败即便是电影都无法治愈。
这一切,也正如导演借阿尔弗雷多之口诉说的那句台词——
"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多了"。
《天堂电影院》是托纳多雷导演"时空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它和后来问世的《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共同成为无数影迷心中最经典的三部曲,也是许多人的电影启蒙
这三部电影,有着相似的主题:时空变迁,物是人非。
影片中的主角都经历时间与岁月的洗礼,在国家命运与时代流转的起伏跌宕中,不断寻找着安身之所。
有的人选择离开,就像托托,在阿尔弗雷多的建议下,离开了存放着欢乐与痛苦记忆的家乡;
有的人选择留下,如同1900,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离开他赖以依靠的那艘巨轮。
然而无论离开还是留下,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因为真正珍贵的,是记忆本身。它们被镌刻在大脑之中,也塑造出电影中不同的个体。
中年的托托听闻阿尔弗雷多去世的消息,选择回到逃离了三十年的家乡。而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发现自己从未离开过这里。
他的牵挂、羁绊、青春乃至命运,都同这座小镇紧紧联系在一起。
即便城镇的景貌早已变样,连天堂电影院也被拆掉了。可有些东西深植在回忆里,永远不会被抹去。
还记得影片那个让人泪崩的结尾吗?
阿尔弗雷多在去世前,让妻子转交给托托一盘胶片。里面是前者担任电影放映员时,按教会要求剪去的电影中的吻戏,它们被重新剪辑到了一起,成为一段独特的影像。
当这些画面在银幕上不断流转时,我们和托托一样,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原来,那些托托以为遗落的时光,其实一直都在。
是阿尔弗雷多将它们停留在最美丽的瞬间,并延续至永恒。
是阿尔弗雷多让托托明白,即便往日的美好已经远去,但曾经拥有,本身也是一种幸运的馈赠。
《天堂电影院》是朱塞佩·托纳多雷送给电影的情书,也是一封送电影院的情书。
影片拍摄的80年代末,正值电视、录像带兴起对电影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的时期。在导演的家乡小镇,原本的七座电影院陆续倒闭,最终只剩下一家。
托纳多雷曾提到,拍摄《天堂电影院》是想展现在过去那个时代,人们对电影纯粹、挚诚的热爱。
他想讲述,在那个人们会为一部电影共同流泪、欢呼大笑,对电影抱有敬畏与虔诚的年代,电影是如何改变、影响并重塑一个人的。
有趣的是,时隔33年,《天堂电影院》如今再次与现实世界实现了相似的映照。
疫情以来,电影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而大量速食化的内容充斥在市场,人们的观看习惯也越来越趋向于猎奇与快节奏。
电影,对我们来说是否还具有最初的魔力?
《天堂电影院》如今上映,是一次怀旧,也是一次唤醒。
它不仅仅唤起人们对电影返璞归真的爱,更重要的是,它让那些在人们记忆中褪色的朴实、单纯的日子再度明亮、鲜活了起来。
所以,趁着《天堂电影院》这次难得的公映,我们也真的希望大家可以回到电影院,回到电影诞生的地方,体验电影的神奇魔法。
而无论你之前是否看过影片,相信你仍然会再次为它感动。
这封送给电影的情书,值得我们共同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