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匠在民间叫“铰花子”,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人。
剪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与刻纸不同。刻纸则需要用垫板、刻刀、尖锥子、钉子等工具,先将原有的样子放在20张或者30张薄纸上,然后将它们放在垫板上并用钉子固定,用刻刀由里到外一层层地刻,刻好花样后,刻纸就完成了。一般来说,剪纸更注重原创性,不受刻刀和纸张的限制,造型更加自由和随意。
剪纸的方法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阳刻剪纸法,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种是阴刻剪纸法,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的内容多,寓意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期盼兴旺,五谷丰登。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所以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
剪纸按作用可分两大类,一是为绣花,这种剪纸不用色纸,用薄而无光的白纸(俗称白连纸),剪制时先用白纸铺几层,铺好后用剪刀轻轻刺之,使纸张粘合,然后用剪刀剪之,这样能一次剪成几个同样的图案,所剪图案多为鞋、帽、兜兜、枕头或衣服上的绣花底样;二是装饰用,春节时增强节日气氛的门笺,贴在窗上的窗花,正月十五的灯笼花,新屋里的顶棚花,送礼的礼花、喜花,还有装饰彩灯的灯笼花等等,其花样繁多且制作精巧,很具观赏性。
剪纸匠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深受群众喜爱,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是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传承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所有人,说起剪纸并不陌生,因为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情侣结婚、孩子满月、小孩过岁、老人过寿都要贴剪纸,这已经成为那个时代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逢年过节,人们也免不了要给家里的窗子里贴剪纸窗花,这也是老百姓庆祝新生活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平淡的日子因为有了剪纸,生活有了希望,也有了喜气。那个时代,每个村子、每个家庭,几乎人人都会几手剪纸,就像纳鞋底、做衣服、煮饭、织毛衣一样普通。
但是,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了,中国进入了信息社会,城市化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让民间艺术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很多民间艺术已经在经济发展中消失,剪纸也不例外。因此,保护民间艺人,扶持民间艺人,积极挖掘民间文化艺术作品,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希望我国民间艺术迎来大放光彩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