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芦溪县梁家谭乡红岩排村,就像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一般,与世隔绝。
27岁的梁孝兰就来自这个偏远的山寨,放牛、喂猪、种地构成了她全部的童年生活。
小时候,“贫穷”是她对于老家最深刻的印象。
梁孝兰说,自己到7岁,才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双鞋。“就是一双草鞋,还是我自己打的。”
当时,梁孝兰用山上的青麻和稻草打了一双。除了花去两、三天的功夫,几乎没什么成本。
成年后,梁孝兰去过国内最知名的鞋产业带莆田打工,日子渐渐好转。留着寨子里的年轻人也逐渐脱下草鞋,换上更好的鞋子。
让梁孝兰没想到的是,连村里人都不再穿的那种土得掉渣的草鞋,如今居然能在网上卖出好价钱。半年前,他在淘宝上开了家小店,每个月能给她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
除了自己赚钱,寨子里的100多位苗族留守老人也由此增收。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81岁。她们为梁孝兰打草鞋,她们是她的供货商。
抽不到的小皮鞋
7岁的梁孝兰坐在门口,给自己打了一双草鞋。她迫不及待地把鞋子套在脚上,往田埂上跑了两圈,结果“脚上被吸血虫叮住,吓哭了”。
梁孝兰家里四姐妹。小的时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买一双鞋子,四姐妹得轮流穿,没轮到的时候就穿破鞋子,或者“自己打草鞋穿”。
因此,每到村子里分发“外面”捐赠的衣服和鞋子时,梁孝兰总是格外高兴。
村里三五成群的孩子,奔走相告,他们最期待的“游戏”就要开始了。
捐赠的衣服通过抽签决定选择的先后顺序,寨子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把树枝掰成长短不一的小棍子,谁家抽到的小棍子长,谁就能优先去挑选衣服。
优先选择不仅意味着你能选到新的衣服,更关键的是,选到合身衣服的机会就会更大,留到后面的多半是不合身的,大的大,小的小,“反正也穿,总比自己家里的新。”
梁孝兰家手气素来不好,一般抽不到长棍子,选不到合身的衣服,父母就会挑一些大的,能穿得久一点。
捐赠的鞋子并不多,只要有,就会成为孩子们争夺的焦点。梁孝兰至今还记得那双粉红色的小皮鞋,“第一眼就看上了,很多女孩子都想要。”
那天,梁孝兰抽的棍子不算长,但排在她前头的都是男孩,“觉得他们肯定不会选女孩子的鞋子,我是势在必得。”
结果,排在她前一位的男孩却拿走了那双皮鞋。梁孝兰冲过去抢,大人拦着,两人还打了起来。她第一次对一件物品表现出了如此强的欲望,以至于落选后的很多年里,她始终排斥着粉红的鞋子。
后来她才知道,从自己手里“抢走”皮鞋的男孩家里有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妹妹,“可能得十几年后才穿得上。”
走,去莆田打工
日子渐渐好转,寨子里的年轻人逐渐脱下草鞋,换上更好的鞋子,走出闭塞的山村,远走他乡。迈过20岁的坎儿,梁孝兰带着妹妹外出打工,她们辗转到了福建莆田。
梁孝兰进了一座大型的出口代工厂,做领料和配货,月薪4000元。
莆田是个货源地,各种档次的鞋都能找到最优的货源。那个时候,很多朋友正在淘宝上创业。
在莆田的3年,梁孝兰脚下的鞋子,从一双仿斯凯奇的运动鞋换到了双驰、莫蕾寇蕾、吉普森、走索这样的莆田品牌。
她看着这个靠山寨起家的国产鞋品牌从最初的街头门店,逐渐搬上网,通过互联网做成拥有众多粉丝的自主品牌。
这是一个鞋子的王国,却找不到一双草鞋。
她想到了寨子里的那些从不出远门的奶奶,大姐,阿姨。
“她们用山上砍的青麻,就能打草鞋。动作麻利的老人,甚至两三个小时就能打出一双。这种鞋子,透气,不容易出脚汗。一双草鞋能顶一、两个夏天。”
81岁的打鞋工
今年春节回寨子,梁孝兰遇到了81岁高龄的熊奶奶。
多年前,她的儿子和儿媳妇在一次意外中早早离世,留下一个孙子由老两口拉扯大,两年前,熊奶奶的老伴也走了。一老一小平时靠着补助生活,这次回去,梁孝兰突然发现老奶奶又开始重新打草鞋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孙子长大要娶媳妇,老奶奶想提早准备一些彩礼,只有打草鞋去集镇上卖还能换几个钱。
“其实根本卖不出去,一是款式老土,二是本地人自己都会打草鞋,山上砍些野生的青麻自己就能打,没人愿意花钱去买。”
梁孝兰告诉熊奶奶,集镇上不行,得去更大的市场,她要了十几双草鞋,挂到了自己的淘宝货架上。一个广东的客户很快买走了一双,用来装饰自己的客厅墙面,剩下的则被一家剧团打包买走。
熊奶奶问她,这个叫淘宝的集镇在哪里,她要叫上寨子里的老姐妹去赶集,去卖草鞋。这让梁孝兰哭笑不得,她拿出手机讲了半天,熊奶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拉着她的手让她赶紧给淘宝市场打电话,她们要去赶集。
像熊奶奶这样,从来不知淘宝的老人,在寨子里有上百位,但她们都有一门打草鞋的传统手艺,成了梁孝兰长期而稳定的供应商。
她们分布在同一个村寨的不同小组,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湘西大山的深处,每隔几天,梁孝兰就会骑上三轮摩托,从这100多个年均六七十岁的老人家手中,收购手工编织的草鞋。
她开出的收购价从17到31元不等,平均一个月能为老人们带去一千多块钱的收入,如果是手脚快的,则能达到两千多元,“基本都是纯收入,以前她们全靠务农,是没有一分钱收入的。”
脱掉的草鞋又穿回来了
寨子里的老奶奶们常常会拉着她问,究竟是什么人在买这些草鞋,他们买回去做什么,外面不是应该有更好的鞋子才对吗?
梁孝兰会给他们看看淘宝卖家们发回来的图片,有挂在墙上和油画搭配在一起做装饰品的,也有舞者穿在脚上演绎现代舞的,也有用来拍电视剧的。
“有一个环保主义者,说穿这个能远离塑料皮革,就给自己和父亲都买了一双。”梁孝兰告诉村里的老人。
“是不是说明,大家都喜欢我们打的草鞋?”熊奶奶问。
“对,还有香港和台湾的人来买过呢。”梁孝兰说,虽然老人家多半不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但她听了还是笑得很开心。”
让老手艺延续生命,让留守老人的价值再一次得以体现,这是梁孝兰自认为做得最好的地方。现在,她和母亲一起,正在一个新的寨子对老人家们进行培训,“她们都拥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我们需要让她们熟悉那些符合市场需求的草鞋款式。”
虽然做淘宝不过半年,是一个典型的淘宝新商家,但是梁孝兰已经能够通过交易情况对商品进行优化,“过去半年一个月最好的销售额在五六万元左右,争取这段时间销售旺季能够冲一冲十万大关。”
如果不是急于脱掉低贱的草鞋,梁孝兰就不可能远走莆田,获得改变命运的动力。如果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梁孝兰也不可能再回苗寨,重新打起那些款式老旧的草鞋。
梁孝兰说,曾经的自己恨不得把草鞋扔得远远的,那意味着贫穷和落后,令人自卑,让人抬不起头,但现在她非常乐意把草鞋重新穿回脚上,她觉得这更像是生活的馈赠,代表着希望,能让她憧憬更美好的未来。
(原标题《淘宝上卖草鞋的莆田女鞋工:100个农村老太为她供货,月入六万》。编辑 韩青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