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想上好一堂语文课,究竟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我想了想,有这些基本工作一定要做好。
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作为老师,如果你自己都没把课文搞明白的话,还怎么讲给学生呢?弄明白文章当中的词的读音和意思是最基本的。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把文章的背景作者弄清楚搞明白,收集他们相关的资料,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讲,有些文章有些作者,离他们太过遥远,所以老师是有责任和义务补充给他们的,帮助他们去理解,其实语文课不仅仅是针对文本,而是通过文本这个桥梁,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更多的知识,为学生们涉猎更多的内容。
分析学情
这个分析学情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这里重点看你学生的特点,有些班级男生比较多,那么对于诗歌,对于散文确实很难提起兴趣,课堂就会沉闷,对这个情况必须提前想好:在哪里为他们插入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在哪里鼓励他们去想一想。有时候课文的历史性太重,孩子们不喜欢,那么我们就要变换不同的形式,比如说演一演历史剧,看看相关的视频。其实分析学情的目的,就是做出一个相应的方案来,让课堂活起来而不是填鸭式的,老师说孩子们记,老师出示孩子们抄,这样的课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做好预设
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想好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们会不会回答,学生们会回答成什么样子。孩子们的答案能不能和我后面想要说的东西接续起来,如果不能接起来,我就要想个办法,让他能接起来。语文是理解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我们直接给了他们的话,到下次孩子们再去做相应的题的时候,拿到新的文章的时候他们依然不理解,所以做预设很重要。我们要假设孩子们会有怎样的想法,我们通过孩子们的想法,再进行我们下一步的规划,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顺起来。
计算时间
作为老师来讲,我认为上课的时候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拖沓,好不容易熬了四十分钟,当听到下课铃响的时候,他们是怎样心情,我想我们肯定可以理解。这个时候你一句“我没讲完,我们再等一等。”孩子们心中的失落和怒火可想而知,所以拖堂的时间就是没有效率的,因为孩子们根本就不想听。他们的心里可能都开始骂你了,所以我们必须计算时间,让我们最精华的内容出现在最该出现的时间点,那就是开课之后十五分钟左右,因为前十分钟孩子们在进入状态,后五分钟孩子们心都飘走了。所以在开课十五分钟之后,我认为是最黄金的时候。
穿插知识点
语文有知识点吗?语文知识点多如牛毛: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结构和内容作用、标题的作用等等。我们不可能在小学进行一节专门的知识点课,那样的课太枯燥了,孩子们也听不进去。所以我们要把的知识点穿插到课文的讲解当中,在分析可闻到额时候顺势引入知识点,让孩子们知道原来就是这么回事,让孩子们能够在学习课文当中顺便的理解知识点。这样老师理学生都不累,效率也会高很多。现在的教育理念也在向这方面靠拢,把知识点称为语用主题,要求在讲课的时候必须穿插语用主题。
除了我们该做什么,我认为还有一些事情是我们尽量不要做的:
不要掉书袋
这是我刚上班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旁征博引感觉自己很厉害,但是实际上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讲一点用也没有,只是在浪费时间,你讲的故事、举的例子、拿出的人物、弄出的典故对于文章的理解真的有帮助吗?如果有可以用。如果没有请你不要把它说出来。把不属于孩子们年龄段的知识灌输给孩子,这其实就是备课的失误。所以我们在讲语文课的时候,不要陷入掉书袋当中,这样做课堂会变得很沉闷,因为只有你一个人讲。
请一定记住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一堂历史课
我记得我去听课的时候有一个年轻老师,他的历史真的很好。讲卢沟桥烽火的时候,他从孙中山先生建立同盟会开始为我们补充了宏观的历史事件,等他补充完了,这个课已经过去了一半了。这些知识都是可以让孩子们课后去解决的。我们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一堂历史课。永远不要忘记这个课他本来该有的样子。
针对高年级提大问题不提小问题
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小问题不屑一顾,“找找这个段落当中有几个句子?找找这个段落中有哪些写景的句子?”孩子懒得找,因为他觉得很简单。所以我们应该提:“对于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个文章你从哪一句话感受到作者是怎样的感情?”这样的大问题,让孩子们觉得有脑子可以动。还有就是不要提连环问题。“文章主旨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不能起来说一说?有哪些关键词?”你提连环问题就把孩子们的思路框住了。所以我们把大问题抛给他们,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寻答案。
别着急
有时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一时答不上来,老师直接就急了,马上出手帮他们。给孩子点时间吧。理解速度有快有慢,理解能力有强有弱,但是我们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所以我们上课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再给孩子们几分钟让他们想一想,再启发一下他们,不要替他们把事情都做了,语文还有那句话:重过程重感受。
结束语:想上一堂语文课,这些都只是基本的要素。如果大家还有一些别的想法,欢迎与我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