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赫本作品

当年大魔王凯特在《飞行家》演绎赫本,看国外媒体如何解析

当年大魔王凯特在飞行家演绎赫本(凯利赫本作品)

2003年6月,就在凯特抵达位于蒙特利尔的《飞行家》片场的那一天,凯瑟琳·赫本去世了。“我拿起报纸的时候还想:‘今天的封面居然是凯瑟琳·赫本,这也太巧了吧?’”她回忆着,随后又补充说她认为就自己对角色的准备程度来讲,赫本的离世时间“无可挑剔”。“她度过了非凡的一生,而她的离去又唤起了人们历久弥新的记忆。”凯特说。

当年大魔王凯特在飞行家演绎赫本(凯利赫本作品)

凯特一直都对文字传记兴趣寥寥,“它们更多时候反应的是作者(的心理)而非传记主角。”凯特说,于是她开始了自己涉猎广泛的研究。除了阅读伯格的回忆录,她还接受了高尔夫和网球训练,体验了赫本广为人知的爱好——洗冷水澡,还看了几部电视纪录片。但其中迪克·卡威特于1973年对年逾花甲的赫本所进行的一场罕见的两段式电视采访,让凯特颇受启发。“她已步入暮年,声音变得沙哑,举手投足似乎都变成了对自己的滑稽模仿,但她的行为和不自在的举动都令人着迷,”凯特说,“我的意思是,这只能算入门级的心理学常识,但你可以从那里入手,尝试着找到进入这个女人年轻时的声音和思想状态的入口。”

赫本标志性的嗓音——洪亮,短促,带着浓重的新英格兰上层社会口音——成为了凯特表演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尽管导演斯科塞斯对口音没有硬性要求,凯特和她的口音指导还是相信这对她的表演极为重要。本电影的口音指导、曾在《天才雷普利》中与凯特有过合作的蒂姆·莫尼克甚至对此更坚信不移。“像肯尼迪、罗斯福和凯瑟琳·赫本这样声音辨识度极高的历史人物屈指可数,如果你打算饰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你就必须掌握他们的声音。”他说道,并强调扮演赫本尤其如此,“她听起来一点也不像同期那些发出娇羞绵羊音的天真无邪型女演员。”他说,“凭借她独一无二的声音和举止,凯瑟琳在真正意义上开创了美国女演员的全新流派,甚至影响了全美女性。”

当年大魔王凯特在飞行家演绎赫本(凯利赫本作品)

凯特同莫尼克一起日复一日地练习模仿赫本带有区域特色的上流社会口音——莫尼克说“如今已经没人使用了。”——以及她独特、强势的说话方式。他们还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研究另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霍普·威廉姆斯的作品。从一名纽约女继承人转而成为百老汇明星,威廉姆斯因她在《Park Avenue Stride Girl》中别具一格的走路姿态和说话腔调而为人所知。莫尼克发现在赫本移居洛杉矶之前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她曾在百老汇戏剧《休假日》上演期间做过威廉姆斯的替角,这部由菲利普·巴里创作的喜剧随后在1938年被改编为电影,并由赫本和加里·格兰特主演。

“霍普是个百分百的潮流引领者,十分直率,甚至有点男性化,操着一口高分贝的上流阶层口音,”莫尼克说,他发现威廉姆斯表演中的很多言谈举止都在日后成为了赫本的招牌特色。

“蒂姆和我都迷上了威廉姆斯,”布兰切特说。她观看了威廉姆斯拍摄于1935年的电影《恶棍》,该片被收藏在导演斯科塞斯的私人电影资料馆中。“霍普是个身形高大的女人,这和赫本截然不同,但她们大步向前的自信步伐如出一辙。”她说。随后又表示,她发现赫本在拍到第六部电影《烈性女子》时开始展现出与霍普相似的果敢自信。“这位新英格兰上流社会女子操着奇怪的新英格兰南部口音,扮演一名阿肯色州悍妇。”她笑道,“凯瑟琳就以这样一个身手矫健、自信满满、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贯穿整部电影,我想那时人们一定被吓坏了。”

当年大魔王凯特在飞行家演绎赫本(凯利赫本作品)

“我想大家之前都没有意识到凯瑟琳·赫本是第一位满脸雀斑、一头红发的大明星。”曾与凯特·布兰切特有过四度合作的电影化妆师莫拉格·罗斯如是说。给凯特的脸颊、手臂、胸口点上雀斑的折磨人环节,以及三顶红色假发的不时更换,成了“每日上妆工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罗斯说。

富有胆魄的嗓音、身姿和手势成为了凯特在《飞行家》中典型而鲜明的表演特征,从开场在《西尔维娅传》片场与休斯的初遇,到举办于富有传奇色彩的洛杉矶椰林夜总会的奢华派对——她星光闪耀的现身令休斯神魂颠倒且丝毫不在乎被抢去风头。“凯特在开头的几场戏中简直浑然天成,”斯科塞斯说,“这就是让休斯爱上她的原因。”

观众是否会有同感仍有待观察。但对凯特来说,收获喜爱从来不是她的目标所在。“作为一个演员,无疑要做好准备工作。”她说,“但之后你就要有足够的勇气抛开这一切,因为毕竟表演就在于塑造出对观众来讲有足够说服力的角色。”

,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