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 资讯通研究员邢瑞涵 综合报道近期,多个券商均发布相关报告关注铝塑膜相关投资机会。招商证券预计2021-2025年铝塑膜行业需求复合增速26%,国内企业取得工艺突破,国产替代迎发展良机。
铝塑膜行业壁垒高筑且持续高增
铝塑膜作为电池轻量化关键材料,主要用于软包电池的电芯封装,是决定电池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材料,其在阻隔性、冷冲压成型性、化学稳定性和绝缘性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尤其动力电池对铝塑膜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整个行业技术壁垒高筑且持续提升。
多个券商认为,铝塑膜是固态电池必然选择:
-
软包电池采用叠片工艺,圆柱和方形电池多采用卷绕工艺,由于无机固态电解质膜柔韧性较差,无法卷绕,只能采用软包叠片工艺;
-
锂离子在迁徙过程中会形成整体的涨缩,铝塑膜的延展性优于铝壳,与软包路线较为适配;
-
软包较轻,有利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发展固态电池的初衷较为契合。
国信证券认为,当前铝塑膜仍然依赖进口,国内行业集中度最高,国产利润率与负极和电解液持平、单位资本开支低、壁垒高、进口替代空间大。
国内车企龙头渗透率不断提升
当前大日本印刷DNP、昭和、栗村占据全球七成份额,国内新纶收购T&T实现突破、紫江打破原料设备海外垄断,替代步伐加速。国信证券认为,铝塑膜国产替代正迎来新机遇:
-
海外厂商铝塑膜业务在集团多为非核心业务,预计2024年后随着技术成熟,国内铝塑膜厂有希望快速抢占份额。
-
LG、SKI等电池厂受日韩贸易政策及成本影响,希望扩充供应商,提升议价能力和供应链控制力。
-
国内远景AESC、孚能等软包厂崛起迅速,本土软包电池厂崛起将带动国产供应链发展。
-
本土铝塑膜领军企业在产品性能已基本与海外持平,成本上低10%-20%,性价比优势凸显。短期来看国内铝塑膜厂现在消费铝塑膜领域进口替代;中期有望伴随比亚迪刀片电池放量快速发展;长期看本土厂商凭成本产能优势实现动力电池领域的国产替代。
招商证券测算,2025年全球软包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650GWh,对应铝塑膜需求量6.38亿平米,2021-2025年复合增速26%。以22元/平米的均价计算,2025年全球铝塑膜市场规模超过140亿元。
材料国产化加速铝塑膜进口替代,行业拐点已至。铝塑膜是锂电材料中少有的尚未完全国产化的环节。国产铝塑膜主要受原材料限制,部分中低端和所有高端铝塑膜原材料依赖进口,原材料国产化突破后铝塑膜进口替代加速。国产铝塑膜价格比进口低10%-30%,高性价比叠加海外企业产能供应不足,下游动力电池厂资质认证较为积极,国产铝塑膜迎发展良机。
全球软包电池出货量持续走高
软包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灵活性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在消费电子领域渗透率已达80%以上。动力电池领域,欧洲超七成主流车型搭载软包势头正盛;国内孚能放量、小鹏蔚来等新晋软包路线,渗透率触底回升。未来软包体积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负荷汽车发展需求;固态电池大势所趋,软包叠片工艺&聚合物电池经验契合需求。
随着全球软包电池出货量持续走高,带动铝塑膜需求高速增长。据招商证券测算,2025年全球软包电池装机量有望达到650GWh,对应铝塑膜需求量6.38亿平米,2021-2025年复合增速26%。以22元/平米的均价计算,2025年全球铝塑膜市场规模超过140亿元。
铝塑膜板块投资逻辑
招商证券认为,铝塑膜国产替代趋势已成,率先通过认证并量产的公司享受行业发展先机。
机构关注相关标的:
-
紫江企业(600210.SH):公司是具有环保概念的都市型创新材料产业,轻工行业覆盖。
-
新纶新材(002341.SZ):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动力类铝塑膜供应商。集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新材料精密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
-
明冠新材(688560.SH):公司陆续开发了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膜、特种防护膜、POE胶膜等产品,将相关技术拓展至多个应用领域。
-
道明光学(002632.SZ):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反光材料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各规格、各等级的反光膜、反光布及以反光膜和反光布为原材料制造的反光制品。
-
华正新材(603186.SH):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研发生产环氧树脂覆铜板的企业之一,产品覆盖电子行业。
-
万顺新材(300057.SZ):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大型环保包装材料的龙头、铝塑膜原材料企业。
-
华峰铝业(601705.SZ):公司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铝热传输材料生产供应商,产品广泛运用于汽车机械等领域。
-
明泰铝业(601677.SH):公司集科研、加工、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铝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板带箔的生产和销售,是中国知名的民营铝板带箔加工生产企业。
-
洁美科技(002859.SZ):公司是一家专业为片式电子元器件配套生产电子薄型载带、上下胶带、转移胶带(离型膜)等产品的企业,产品电子行业覆盖。
(报告来源: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