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简介50字以下?2019年2月18日,北京,晴话说明日元宵佳节将至,小哥哥们若是想要和才子欧阳修写的那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与小姐姐浪漫约会,除了要努力工作想办法赚钱之外,还是要看点经史子集,掌握点古代元宵节的掌故,免得妹子正要花前月下给你射个灯谜,你却懵懂无知,待到单身日久,猛然醒悟也只能怨自己不解风情,徒然哀叹“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元宵节简介50字以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元宵节简介50字以下
2019年2月18日,北京,晴
话说明日元宵佳节将至,小哥哥们若是想要和才子欧阳修写的那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与小姐姐浪漫约会,除了要努力工作想办法赚钱之外,还是要看点经史子集,掌握点古代元宵节的掌故,免得妹子正要花前月下给你射个灯谜,你却懵懂无知,待到单身日久,猛然醒悟也只能怨自己不解风情,徒然哀叹“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至于长大为人父母者,明月当空照下(明空为曌,此字读zhao,传为武则天给自己起的名字),更是需要了解一些元宵节的典故,省的孩子去网上搜索一些杂七杂八的历史知识,把历史知识搞成了很多宫穿剧般,集历代史书后妃及手段之大成于一身,塑造一个超级无敌的小主娘娘。
现代人喜欢搜索,也无可厚非,但是搜索历史却往往颇多谬误和不尽合情理之处。我有一个王者荣耀游戏群友,平时也是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突然有一日他说起为何游戏不出一个英雄唐玄宗,和武则天组成CP。
我不由得略错愕,难道不是李世民或者李治和武则天称为CP更妥帖一些么,而且唐玄宗出来也是杨玉环的CP。毕竟我看的书多,偶有一时激动可能记混一些掌故。遮莫这厮想到了玄武门兵变,将李世民理解为唐“玄”宗?后来他才给出答案,这是电视剧的故事典故。
虽然我看的剧少,你也不要骗我。这等史诗级祖孙级爱情,除了武则天只怕前不见什么古人,就算你取材于当代或者东瀛,国内写惯了姐弟恋的编剧们又怎敢胡编乱造。
为什么想到武则天,当然是因为元宵节的来源与女皇帝有关。武则天为千古唯一女帝,可是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还记录了一位女帝,她就是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吕后位列《史记》里皇帝身份才能进入的本纪-“吕太后本纪”,而非后世为后妃所写的列传序列,故也可以称之为女帝。
相传元宵节最早就是汉文帝为纪念刘家人“平吕”而设,此说较为妥帖。
道教将农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祈求天官赐福,七月十五称之为“中元节”,民间亦称之为“鬼节”,十月十五称之为“下元节”(已逐渐淡出现代人视野)。而夜晚为霄,所以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虽然道教早于汉朝,真正成规模应该也是到东汉时期。上元节的说法却应该是始于汉文帝,到后来道教将其融入自身文化,传播推广。
相传刘邦死后,他的老婆吕雉专权,刘家子弟名为皇帝,大权尽在吕家手中,后来吕后去世,汉朝遗老遗少开国大将们,方在太尉周勃带领下把吕氏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诸吕)清理个干净,重新立刘邦第四子刘恒为帝,即为汉文帝。
但是刘恒获得皇位,也是小心翼翼,直到在位十七年,手中权力稳下来,才更为“元年”。
后来汉武帝刘彻当政,司马迁为了避皇帝名字讳音(初、彻相近),又改早年史书的“初年”为“元年”(此处为小弟合理推断联想尔,史书未考,当然司马迁是不是深恨汉武帝对其腐刑而存有私心指代汉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鲁元公主之子在后世《汉书》里又为了避汉元帝之讳不再称鲁元王而被称之为鲁王,不得而知)。
所以后来皇帝更改国号,或者改朝换代,史书称之为元年或者改元,大概典故即来自于此。
是时,匈奴势大。春秋战国时期,诸国对付匈奴是以防守为主,因为匈奴人擅长游击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也不怕打不过丢人,疲于内战的中国人也没精力去派出军队追剿,为了抵御这种外族有点不要脸的战争文化,汉人诸侯国包括秦朝大多修建了长城对付这批马匪。
楚汉之争的时侯,国家陷入内战,匈奴崛起。其后汉高祖刘邦经历“白登之围”(非三国关羽斩颜良的白马之战),可是被匈奴人围殴了很久,才侥幸逃生的。
汉文帝开始,内部安定下来的汉人对付匈奴就有了经验,周亚夫人称细柳将军,还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以及大将军卫青和现代人为了渡厄忘记了下元节却去将其名字摸得发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还有贰师将军李广利和李陵等人,一群汉朝战狼们与匈奴打了好久。
汉文帝和后来的汉景帝治理下的汉朝史称文景之治,经济经过休养生息有了点好转,再加上好打仗的汉武帝,那时候汉朝和匈奴真的是你来我往,今天和亲、明天干仗,打的不亦乐乎,后来才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一说。
而后代另一位知名的才子皇帝,南唐李后主李煜曾经作词一首,词曰: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现在想来,李煜此词颇有代入感,一方面典故应该取自汉文帝之兄汉惠帝,带着皇后和诸多美人在上苑打猎,何等香艳美好,等到汉文帝继位当上皇帝,却要收敛很多,在细柳将军周亚夫(周勃之子)营中也要按辔徐行,那里是什么治军严明,分明是那些大将军权倾朝野,做皇帝又有什么乐趣。也有可能还借指东汉章帝之时马太后(东汉开国功臣马援之女)说家里车水马龙,不要再封了,指代自己身陷宋朝手中,种种落魄怀旧才情溢于言表。
另一方面,当世之时,李后主暗喻自己并不想和汉惠帝、汉文帝或者赵匡胤、赵匡义(赵光义)兄弟一样,和哥哥争权夺利,为了皇位手足相残。
大约也是这首词促使赵光义下了以牵机毒药毒杀李后主之心,至于传说中李后主那首亡命之词《虞美人》只是后人随便找了个借口罢了,哪里比得上这首充满腹诽和春秋笔法的《忆江南·多少恨》,更能引得赵光义动杀心。
至于上苑,虽然不是通假上元,按照古人作诗词字字有典的习惯,不免有此联想。
关于汉文帝的文献里,还有其重修律历、治礼乐的记载。故此上元一说来自于刘恒概率极高,至于是不是为了纪念平定诸吕,那自是当时需要一个让大家更认同的说法啦。
所以上元节始自汉文帝刘恒,应该无误。
到汉武帝,又传宫中有宫女名曰元宵,想念家中父母,求助于东方朔。东方朔想了个办法奏称火神要火烧长安,但是火神爱吃元宵姑娘做得汤圆,老百姓可以张灯结彩迷惑火神误以为城中着火,自然吃完汤圆的火神就不再降灾。汉武帝准奏云云,以后遂成元宵节。此乃野史,亦不可考。
小弟认为更合理的推测是,到明朝也就是元朝灭亡之后,北方民众为了纪念,将早年之汤团更名为元宵,是故上元节才正式又名为元宵节,并广为人知,此前元宵节并不算约定俗成。
还有一些典故也可一并列出。古人初一月暗为朔,十五月圆为望,所以朔望之期可能是指半个月,也许是指一个月,小弟也不敢下定论,望学者通人有以教我。
而农历正月十五是新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万物即将迎来春天,自然要纪念一番。
古代上元节是放花灯,游人如织,皇帝与民同乐的日子,但称狂欢节还略夸张。著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里记载过上元节或者叫元宵节,一次是宋江在清风寨看灯被刘知寨夫人认出擒下。另一次是宋江又想去京城看花灯,恰逢北宋末年才子皇帝宋徽宗也微服私访与花魁李师师市井中相会寻欢,不巧被粗人李逵抄起椅子大闹一场拍断阑干,才没有让宋江讨得招安书,盼天官赐福的梦想失败。
还有一次是描写中元节放河灯,李逵这等比恶鬼还可怕的人,为了逼朱仝上梁山,残忍的将沧州知府四岁小衙内头颅劈为两半,成为中元节被祭祀的一缕亡魂。
在更晚成书的《脂砚斋评石头记》(《红楼梦》原版)里,也记录了皇妃贾元春归省庆元宵的故事,不仅是游园看戏,还与民同乐,和弟弟妹妹们在元宵节一起作诗“一响贪欢”。有道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李后主那句“奴为出来难”,用在此处倒也甚工。
至于下元节,一时未曾想起什么家喻户晓的典故,大家有印象可以留言告诉我。
由此也可见,元宵节的流行叫法多半始于明代元朝灭亡之后。
到了新时代,对于元宵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朋友圈终于不好再发出元宵节吃饺子之类的段子。毕竟就算你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也想弘扬传统文化吃饺子,这大大的“元宵”两字写在眼前,你再没有文化,想要吃饺子或者学习袁世凯为了称帝强改元宵(谐音袁消,不吉利)为汤圆(《鹿鼎记》韦小宝所谓明君之鸟生鱼汤是也),只怕也欠缺理论和群众基础。
何况韩国也没有元宵节的说法,这个元宵节自然是中华经典文化独有。
中外之争统一了思想,南北之争也不是问题,到底是吃元宵还是汤圆,目前看,话语权还是要归于北方语系,元宵节,肯定是吃北方习惯称谓的元宵,虽然南方还是坚持在元宵节吃那种小巧的汤圆(汤团)。
有一点略略不同的是,在元宵的味道上,北方人的元宵反倒多是甜的,南方尤其是宁波等地的汤圆却颇有咸口,可见咸甜之争也未必遵守“南甜北咸”的规律。老百姓吃元宵也只是是图个吉利罢了,是甜是咸也很难再打动大家的味蕾。
最后祝大家元宵快乐,多吃汤圆,事事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