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前几天与阿红去东湖公园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棵仁稔树。
这仁稔树极高,几乎望不到树顶,是散落了一地的仁稔落果向我们宣告了它的存在。
我们在树下四周转了几圈,想捡拾一些仁稔果实。不过,最后也只是发现这些落果都是接近腐败,果实的颜色已经是褐色的了。我们都在感叹能捡到好的仁稔果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从前的江门,倒是有很多仁稔树的,岭南地区也曾经一度将仁稔作为经济树种栽植。所以以前的仁稔果是常见的食用果子,会被用来做成酱或者被腌渍后食用。
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里面就记载有:“山居家,其祖父欲遗子孙,必多植人面、乌榄。人面卖实,乌榄卖核及仁。百余年世其利。”
仁稔果,又叫“人面子”,是因为仁稔果实上面有四到五个的凹点,就像人面的五官,所以就叫“人面”的,但吃“人面”不好,就改叫谐音“仁稔”了。
《岭南采药录》里记载:“人面子性平,味甘酸,醒酒,解毒,治偏身风毒痛疼,去喉痛等症。”
阿红说她在小时候吃得非常多的是咸仁稔。在每年的九月份,仁稔果成熟的季节,她母亲便会拿着竹竿带她们去打仁稔果。打下来的仁稔果洗净晾干后,装进玻璃瓶,按一层盐一层果子的比例腌渍,然后封好储存起来,留着以后用来蒸鱼蒸肥肉。当然,用来蒸排骨也是极妙的。
不过,在那个时代,仁稔易得,但鱼和肉却难得。于是,很多时候,一瓶腌仁稔,还没来得及用来蒸肥肉,就已经被她们几姐弟当零食吃光了。
阿红说,那咸仁稔可是比咸话梅好吃得多的。虽然那味道是又咸又酸,但仁稔独特的香味就是会让人吃上瘾,让人一颗接一颗地欲罢不能。还有,最妙的是,咬光仁稔的果肉后,那果核的味道就能让你吮吸上半天。
因为每当你以为那已经光溜溜果核不会再有味道的时候,舌头间就会在突然之间又传来一丝丝的咸一丝丝的酸最后又夹杂着一丝丝的甜的味道,让人十分地回味。
我小时候却不喜欢吃咸仁稔,我嫌它太咸太酸,我喜欢的是仁稔酱。用新鲜的仁稔肉加糖煮过,再加辣椒、子姜和酸梅熬制做成的酱,只需挖上一勺拌白饭吃,红红绿绿的果酱很养眼,酸酸甜甜的味道是醒胃又下饭。
蔡澜先生则推荐自己心心念念的仁稔酱蒸鱼球。酸甜的仁稔酱清除了肉类的油腻感,还激发出鱼肉的鲜味。吃的时候,虽然蔡先生会“可惜鱼肉太多,仁稔太少”,但这样做出来的鱼肉的味道,吸引力可是一点儿也不会比仁稔酱少。
虽然大家对仁稔的食法偏好不一致,但我们都一致认为,新鲜的仁稔果是酸得不得了的,是生吃不得的。
也有人会把仁稔果捡回家中泡酒,不过,我还是觉得用来做酱、盐腌或者泡酱油,才是对仁稔的最佳食法。
现在,在江门的市场上已经不容易买到仁稔果了,就连那曾经四处可见的仁稔树也不多见了。只是,阿红说从前在新会步行街附近的一间铺里面还有咸仁稔卖。
看来,我们下回可以去那里碰碰运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