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编者按

10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亲切见面。会上,说,“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重现与人民群众亲切交流的生动场景,展现从人民中走来、根植于人民的领袖形象,云南网联合福建海博TV、天目新闻、广西新闻网、新甘肃5省区媒体,聚焦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循着的足迹再出发,看变化、话成果、展望美好发展愿景。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在多次地方考察中

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广西和云南

同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山水相连、人脉相通、人文相亲

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常盛

各族群众朝气蓬勃

一起向未来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广西新闻网记者 秦雯 摄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今年9月以来,三星堆“顶流”文物——戴金面罩铜人头像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各地游客纷纷前往,“一站式”领略三千年前华夏文明之光。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广西民族博物馆全貌 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徐天保 摄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江之畔,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收藏、展示着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广西民族文化历史的展示平台,还是文化交流、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

2021年4月27日上午,正在广西南宁考察调研的,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观看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等民族文化活动展示,了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游客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 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徐天保 摄

时隔一年多,回忆起为讲解时的情景,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员李娅的心情仍然非常激动。她说:“对广西的民族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十分关注民族源流发展情况,对古代铜鼓、花山岩画、干栏民居、民族服饰发展历程等内容了解得尤为仔细。”

“视察广西民族博物馆,高度肯定广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馆长梁志敏深有感触地说,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要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和研究,通过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各民族共享的文化产品,进一步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一座博物馆,荟萃民族情。在广西这片热土上,以12个世居民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生生不息,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图为桂林市民身着本民族服饰参加快闪活动,增进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唐艳兰 廖斌 摄

在广西,有163.66万个家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融洽的民族关系一直是广西各族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发展指标之一。壮乡各族儿女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携手并肩、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壮乡人民永远心向党,壮乡人民永远跟着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八桂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汇聚起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无惧风雨、劈波斩浪,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共同唱响新时代的欢歌,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滇桂一家亲

云南和广西

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

小康路上

我们“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共同绘就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的最美画卷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司莫拉佤族村 李建国 摄

沿着火山石铺筑的石板路走进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四周绿树成荫,独具佤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有乡愁,有风光,还有世外桃源的舒适与静谧。

“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司莫拉佤族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2014年以来,司莫拉佤族村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通畅工程、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颜值”越来越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气越来越旺,成为当地新的热门旅游“打卡地”。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2020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赴云南考察,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这是1月19日下午,来到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20年1月19日,来到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司莫拉佤族村群众在李发顺家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两年前,来到我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聆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倍感亲切,备受鼓舞!”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发顺说,两年多来,司莫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家也积极响应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投资20多万元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好。

“聆听报告后,我心潮澎湃!我们基层干部群众关心的事,报告里都提到了。”三家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家免说,五年来,三家村从一个贫困山村蝶变成一个AAAA级景区,乡亲们都吃上了“旅游饭”,如今正加快推进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村民在广场上休息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春看油菜花、夏采瓜果蔬、秋观稻田画、冬赏云雾雪。眼下,融合了自然景观、民族特色、秘境探险、农业休闲科普为一体的司莫拉佤族风情园画卷正徐徐展开。村民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发挥绿水青山优势,用好佤族民俗文化,发展农旅结合,融入腾冲旅游圈……司莫拉人相信,牢记的嘱托,跟着共产党走,自强不息,苦干实干,新时代的幸福之歌一定会越唱越嘹亮。

一村一寨,就是一个时代的生动缩影。从“泥水路”到“水泥路”,从“篱笆房”到“小庭院”,从“结绳记事”到民族共融……越来越多的云南乡村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十年来,云南省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和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跨区域跨领域共建美好家园。2020年,云南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民族地区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第二次“一步跨千年”,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循着足迹再出发滇桂共谱民族团结曲(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风气代代传)

怒江峡谷中,各族人民战天斗地;迪庆高原上,各族人民勠力奋斗;金沙江畔,各族人民奋勇争先……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齐心协力、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格局正在云南成型。家家有新房、户户有产业、人人增收入……一曲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赞歌响彻云岭大地!

云南网联合福建海博TV、天目新闻、广西新闻网、新甘肃出品

策划:罗蓉婵 姬祥虎

执行/编辑:翟芯冉 代娇阳

设计:潘思颖 余思婷

部分内容来源于:新华社、新华网、求是网、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政府网、云南日报、民族时报

,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