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省会城市,武汉的交通四通八达,公共交通网络遍布城郊,火车站也均匀分布在四大区域里。去过武汉的人都知道,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火车站命名方式,武汉的火车站分为武昌、武汉和汉口三大客运站点,这三个名字可谓是最难让人分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们不仅名字类似,且完全没有方向名词做辅助区分,位置极其容易混淆。但显然,关于站名,这还只是第一波困难,实际上随便打个比方,如武昌站,它不仅名字让人记不住,并且还有很多公共设施地名同样容易搞错,比如说站前广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人犯糊的武汉三大火车站
武汉市区拥有三大客运火车站,分别是位于武昌区中山路的武昌站,洪山区团结大道的武汉站以及汉口江汉区发展大道的汉口站,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三座火车站与国内其他城市的车站命名方式完全不同。简单来说,一般城市的火车站命名,如果仅有一座站,则用城市名代替;如果存在两座以上站点,则会用城市名加“东南西北”具体某个方位名词。可在武汉的这三座火车站,不仅没有城市名做前缀(武汉站除外),也没有方位名词做后缀,而是完全用上了区位名字,这就有意思了。从广义角度来说,这就是让外地人蒙圈的节奏,完全找不到北;即便从狭义角度来看,用区名做站名,也有点以偏概全的传统意味。
这种命名方式带来的结果再明显不过,对于本地人而言无所谓,反正来回三镇成为习惯,坐到哪里都是武汉。对于外地人来说,赶时间和不赶时间的都要重新脑补一下武汉的历史和现实故事,尤其是那些赶时间的人来说,在各个车站前四下追出租车,问来问去还是一脸迷糊的状态,那真是捉急得很。好在,最近几年,得益于武汉地铁的贯通和组网,三大火车站之间可以达到无缝换乘,弥补了一些犯糊的缺点吧。提前到站,如果不确定,乘个地铁跑一下,也不会错得太离谱。
习惯反应下难记住的站前广场
除了火车站名字和位置分不清犯糊,武汉三座火车站里还有一座火车站的相关配套设施地名也不那么容易记清楚,它就是武昌站。怎么说呢?武昌站位于武昌区,顺着这个逻辑很好辨识,但它的站前广场有两座,并且偏偏两个广场前的交通路网方向完全不同,导致很多误会发生。具体来说,武昌站的东广场在站点的背面,而武昌站的西广场在站点的正面,两个站点之间很多年来都没有直通开,导致进站和出站都是各走各的,对于接站和进站的人而言,一旦没有沟通清楚,则要绕一大圈才能找到,非常费劲。
稍微分析下可以发现,这首先与两个站广场前的路网方向有关,站西广场前的路网中山路是南北走向,站东广场前的福安街是东西走向,秩序不同,方式相反。除此之外,对于大部分外地人而言,对武昌站的认知始于站西广场,毕竟它出站后的公共交通网络更为发达便捷,且对面还有相应的长途客运站接驳,普通人的认知度明显高于东站前广场。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谈到站前广场,必然习惯联系到西站前广场。
藏在另一边的站前东广场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是西广场,武昌站的东广场也有另外的风格。首先,与西广场出门就是中山路阻隔的地理位置不同,东广场的交通潜力无疑更大,也正是这个原因,西广场才在很多年前就打通了站前的中山路地下隧道,让两个方向的人流更方便进站。反之,东广场根本不需要这样费力,它本身的位置就足够宽阔,福安街直通而来,基本上等于专用通道,不怕人流拥挤。其次,东广场前的交通很有特点,它的路网兼具南北和东西方向,南北走向的静安路和东西走向的福安街相互交汇,在站前广场形成一个Y形路口,完美规避多种安全隐患,值得点赞。
另外,东广场的环境显然也更加优越一些。对比西广场前的道路阻隔,绿化都是建立在交通隧道以上,大型树木根本种植不起来,绿化率毕竟有限,而东广场前完全另外一番光景。广场两边不仅有超大体量居民小区,还有一处城市公园,再往前百米,还有两处湖泊,绿地、公园和湖泊,是自然风光的典型,不说根本没人知道这会是火车站附近的风景。还有,站前广场的静安路是区域热门商业街,优势不言而喻。
小编2016年到武汉读书,当年第一站到的便是武昌站,因为出发前攻略做得足,刻意没有选择坐学校的接送车,而是和发小一起从西广场下乘202公交到的学校。后来小编毕业的时候发小又来武汉读书,便去武昌站接他,两个人也没有乘校车,在东广场外坐570到的他的学校。不得不说,两处广场里,东广场明显要低调且小众很多,人流量也会少很多。最近几年,武汉的地铁和BRT相继组网,几大火车站之间转乘更加便捷,对于喜欢出门的朋友来说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