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一般情况下都是埋藏在地层之下,要想找到石油就必须用三维地震探测技术,也就是利用地震波来分辨地下的情况,这能够非常清晰地判断地下是否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存在。当确认有石油存在后,还需要由专业的地质勘察人员和开采人员对该块油田进行考察和评估,判断其是否具有工业开采的价值,有了确定答案之后才会开始进行开采石油的工作。首先是确定一个钻孔的位置以及需要的深度和大小等,数据确定好后就该钻机登场了,随着钻机的深入还需要在洞口往下放入管道,保证洞口的岩壁不会出现坍塌等问题,然后钻机沿着既定的轨道行进,突破重重岩石之后便能抵达油层了。
这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石油自下而上地到达地面,目前一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油层的压力,因为油层一般是位于地层较深的位置,存在较大的压力,而在钻井没有到达该位置时所有的压力都趋于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当钻井后平衡瞬间被打破,石油会因为压力从而寻找到另外的通道,也就是钻井孔,并且大量地喷出。
第二种方法是注水加压,该方法是建立在第一种方法基础之上的。因为石油的量会越来越少,压力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这时钻井工人便会开始从钻井孔的附近再钻出一个管道,然后往这个管道进行注水,用水来填补已经喷出的石油空间,压力也会慢慢恢复到最初的强度,然后再通过打破平衡让剩下的石油再次喷发出来。开采石油的过程十分有难度,此外在现场还会有一个管道一直处于喷火状态,这也是石油开采的奥秘之一。
石油开采中一直燃烧着的管道究竟有什么用呢?出现明火难道就不怕引起危险吗?
其实让这个管道一直喷火的并不是石油,而是同样为珍稀资源的天然气。可能很多朋友就开始疑惑了,明明是开采的石油,为什么现场还会有天然气出现呢?这就跟油田的形成有关系了,虽然我们将开采石油的地方统称为油田,但是并不代表油田里面就只有石油,往往这些油田还存在着一些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经常在同一块区域共存,如果石油含量较多该块区域就会被称为油田,反之就会被称为气田,而如果石油和天然气的含量比较相似,那么就会将这块区域称为油气田。
所以这也就很好说明了,油田会伴随着一些天然气,而燃烧的管道就是一直在燃烧着天然气。但是天然气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稀有资源,为什么并没有对其加以利用,反而是直接让其燃烧殆尽呢?这是因为开采油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得到石油,油田中所存在的天然气只是含量很少的一部分,而如果要收集这一部分的天然气就需要在油田里存在开采石油的整套装备之外再配备一套开采天然气的装备,还需要额外增加相关的技术人员,这所消耗的成本是非常惊人的,仅仅是为了这些少量的天然气的话确实是得不偿失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专门的气田,相关部门也会以开采天然气为主,那些少量的石油也并不会对其斥巨资开采,因为这是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所以开采工作的目的和主要任务都是会随着油气含量来适时调整的。
油田里的天然气固然没有开采的价值,那为何还要将这些天然气“赶尽杀绝”呢?为什么要用一个管道将油田里的天然气进行燃烧呢?
天然气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物质,当天然气和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后,遇到明火就会直接爆炸。这种情况下如果现场有一个一直燃烧的管道岂不是非常危险。事实上这样并不危险,反而能够更好地保障现场的安全。因为天然气如果混入空气会产生很多不稳定的危险因素,而且现场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钻头摩擦的火花之类的明火,如果真的不事先对天然气进行处理的话,真的有随时爆炸的风险。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就选择了人工让天然气先行燃烧完,这样就没有让天然气混入空气的机会了。
而且天然气有时还伴随着一种硫化氢的气体,在低浓度的情况下就会对人的呼吸系统和眼睛等产生刺激,高浓度情况下更是会对全身起非常明显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出现窒息等症状,在我国因为吸入硫化氢气体而中毒的事件并不在少数。
所以对于油田里存在的少量天然气,用燃烧的方式将其消耗掉,是最明智的一种方法。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关于油田中天然气的处理方式也在升级改进中,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用于天然气回收的装置,该装置使用的是“自用加发电加外销”模式,也就是将一部分天然气收集之后回收利用来满足附近地区的发电需求,而且该装置还能够提高天然气的收集储备量,这样在油田设置这种天然气回收装置的效益大大提高。也许未来在石油开采的现场会慢慢看不到那个燃烧的管道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资源的充分回收利用,让所有的能源都能不被浪费,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