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中国计算机行业较早从业者之一,雷军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彼时,后来全球销量第一的平衡车品牌赛格威正好赶在世纪末成立,而九号公司创始人高禄峰还是个翩翩少年。
谁都不会想到,看似毫不相关的三者,后来会因各种原因产生了交集。
2001年,成立不过两年的赛格威已经将平衡车产品商业化。短短数年间,美国各个景区都可以看到这种产品,并不断往消费市场蔓延。
中国也很快出现了平衡车产品,一开始只是警用,所以平衡车还不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08年的时候,这种平衡车还在奥运会上亮相。
这个时期,虽然平衡车在国内消费市场的热度还不是很高,但已经吸引了一部分人的目光。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高禄峰,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平衡车里蕴藏的生意。
12年,也就是小米成立两年后,此时小米在雷军的带领下正处于高速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小米不仅在手机行业发力,还在诸多领域进行投资。毕竟雷军可不仅仅是小米创始人,他还是个合格的天使投资人。
同年,高禄峰跟合伙人一起做了一个建议的平衡车,即把一个四轮车搞掉两个轮子,再加个实现自平衡功能的程序,而这就是九号公司的前身。
当然,高禄峰的九号公司后续还花费了将近两年时间,才将产品正式打磨成功。
现在回过头去看,不难发现九号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抓住了发展的机遇。14年,就在九号公司成功打磨出可商业化的产品后,高禄峰便带领公司主动寻求跟小米合作。
两者的合作初衷很简单,小米不仅仅是做手机的,在雷军的带领下它一直有一种面向全行业生态链发展的基因。而这个时候正是平衡车在中国市场开始发力的时期,小米对这个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九号公司虽然仅比小米晚了两年成立,但在体量上市远远落后于后者的。无论是在营销、渠道、资金资源等方面,九号公司都稍显不足。所以,寻求跟小米合作是个不错的策略。
双方一拍即合,九号公司正式成为小米生态链成员。背后小米,九号公司获得了不少后者在渠道、营销等层面的红利,公司发展开始提速。
宏观上讲,九号公司的发展逻辑主要有三个。跟小米的合作是九号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其中一个逻辑,另外两个逻辑分别是收购美国赛格威和发力海外市场。
作为上世纪末成立的平衡车巨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赛格威手握超400项专利,形成了一个竞争对手无法轻易绕开的专利护城河,这也使得其平衡车销量高居全球第一。
九号公司要想在平衡车市场相对成熟的海外发展,也无法绕开赛格威。于是,15年的时候,九号公司选择并购赛格威,实现了“蛇吞象”的商业战略。
现在来看,当年九号公司收购赛格威,不仅解决了专利问题,还丰富了技术储备、打通了海外市场。无论是哪一点,对九号公司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收购赛格威之后,九号公司开始将业务延伸至广阔的海外市场,借助前者的原有的品牌、渠道等资源,九号公司在全球市场得以迅速拓展,推动营收快速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九号公司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11.5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0.3亿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为47.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5.72%,实现归母净利润2.54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其中,九号公司海外营收占据了半壁江山,比如在2021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45.11%,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支柱。
销量上,九号公司主要产品智能电动滑板车销售231.74万台,智能电动平衡车销售58.31万台。
市场份额上,在智能电动平衡领域,九号公司旗下产品纳恩博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在8.6%左右。根据该公司公布的数据,产品销往220多个国家,用户群超700万人,在中国某东、某猫以及美国亚马逊销量均位居品类第一。
较不错的业绩、销量表现和市场份额,使得九号公司备受资本市场看好,反映到市值上,九号公司市值一度突破500亿元,截至发稿前,市值为448.66亿。
写在最后
九号公司发展前几年,当然离不开小米的支持,但发展到现在,它的成长逻辑已经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专利技术储备。
另一方面,九号公司也不再仅仅依赖于平衡车、滑板车产品,产品军阵早已拓展至两轮车、全地形车和服务型机器人等领域。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球特别是国内平衡车、滑板车市场持续扩增,将进一步推动头部企业九号公司的业绩增长。
而两轮车、全地形车等业务的拓展,也将进一步降低九号公司的经营风险,以及拓展公司的营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