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表了一篇题为《苏联红军二战解放奥地利首都》的文章,其中写道,七十五年前的1945年4月13日,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方向,一座变成了堡垒的城市,苏联士兵为奥地利人献出了生命,攻打维也纳战役被历史学家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漂亮”(经典)的一战。
该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苏联红军解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过程,它们分别是战略目标、通往柏林之路以及有序地进攻。
首先是战略目标,站在二战德国的角度上看,由于奥地利当时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军工产业,因此它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业中心。同时有意思的是奥地利本身也是希特勒的出生地,所以总的来说,不仅二战德国统帅部特别看重奥地利,而且就连希特勒也曾要求德军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坚守其首都维也纳。
另外站在苏联的角度上看,只要能拿下奥地利维也纳,苏军就能彻底打开通往布拉格和柏林的道路。
综上,也正因为奥地利在当年的苏德眼中均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因此德军为了防守维也纳,甚至动员了该城市中16~60岁的全部男性加入第三帝国民兵组织。同时在给他们配备轻型武器的基础上,还特地为新兵们提供了反坦克火箭弹来对付苏军坦克装甲车。
其次就是通往柏林之路,1945年3月,费奥多尔·托尔布欣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向巴拉顿湖地区发动了进攻,该军拥有200辆坦克以及自行火炮装置。
战役开始不久,乌克兰第3方面军便很快包围并击败了德国党卫军第6装甲部队。在整个推进过程中,苏联军队虽然受到了德军的层层阻击,但依然于3月30日进入奥地利并在4月5日前后抵达维也纳郊区展开激烈战斗。
同时苏联最高统帅也下达决战命令,要求苏军必须在4月13日最迟15日攻下维也纳。紧接着苏军便集合了64万官兵、1300辆坦克和约1000多架飞机,分别从三个方向向奥地利首都发起了总攻。
另外,德军不仅在维也纳外围布置了数道防线,设置了许多碉堡、掩体、铁丝网和雷场,而且还几乎炸毁了所有横跨多瑙河的桥梁,只留下了帝国桥(德军依赖该桥调动部队)。至此,德军在维也纳以及周边地区共集结了43万军队,6000门大炮,700辆坦克和同等数量的飞机。
最后就是有序地进攻,在攻打维也纳战役中,苏军大量运用了斯大林格勒以及布达佩斯等城市的战斗经验,按计划有序的占领一个又一个地区。
这也是此次战役的一个特点,即苏军虽出动了大量重型装备,但为了避免毁掉这座城市,士兵们在多数情况下还是在依靠手中的轻武器来消灭德军。4月13日,当苏联红军占领整个维也纳之时,该城市最终也没有受到严重损坏。
本次战役德军共有13万人伤亡及被俘,苏联红军损失了4万名官兵。尽管在战役打响之前很多奥地利人都宣誓忠于希特勒,但当苏军解放维也纳后,当地居民依然为战士们送上了鲜花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