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生活报记者于海霞
“其实我姓苗,不姓猫,不过大家喜欢这样的称呼,我也乐意接受。”每周四,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的中国手语培训班公益课堂上,苗永香老师一走进教室,大大小小的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而“猫老师”一开口,幽默的语言和手势又让课堂立刻沸腾起来。
苗老师今年74岁,虽然退休多年,但从未离开过讲台。退休前,她一直在特殊教育学校用手语教聋儿韵律课。为了便于称呼老师,聋儿一般会给每位老师起个昵称,而苗姓用手语表示需要打两下,那些顽皮淘气的聋孩子就给她起了一个只需打一下的昵称“猫老师”,没想到这“猫老师”一叫就是半个多世纪。
做特教老师50载
用琴和舞蹈
让聋人感受更多精彩
从事特教工作前,苗永香一直在哈市一所小学当班主任。因为多才多艺,唱歌、跳舞、弹琴样样精通,她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工作几年后,哈尔滨市盲聋哑学校急需一名有才艺的老师教孩子们弹琴和跳舞,苗永香被选中了,而且一干就是50多年。
“第一天去盲聋哑学校上班时,我的心情很忐忑。”苗永香回忆说,这之前她教的孩子能说话、会表达,而聋儿只会发出“呜呜、啊啊”的声音,第一天上班时,她被一大堆孩子围拢起来,当时不会手语,感觉又焦急又窘迫。好在,她很快平静下来,跟学校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手语。慢慢学着了解聋儿,她发现尽管孩子们不会说话,但他们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是纯净与天真,每一个手势和动作都透着可爱和顽皮。作为老师,她觉得自己有责任让这些不幸的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精彩。
要学会弹琴、跳舞,就要正确领会每个动作和手势的意思,因此苗永香要先教会聋儿用手语表达律动。上韵律课的聋儿相对活泼,而且一些孩子还伴有并发症,如多动、智力欠缺等,所以上一天课之后,苗永香常常感觉筋疲力尽。但是,当她每每看到孩子们跟随手势,弹出优美的乐曲,跳出动人的舞蹈时,她又感觉自己付出再多都值得,有时还被感动得落泪。
在盲聋哑学校,孩子们都愿意和“猫老师”聊天,用手语诉说他们心中的一些小悲伤、小盼望。“他们与我的这种交流,不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也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是普通学校的老师无法感受得到的。”苗永香说。
怕听障学生“有理说不出”
遇大事小情她都去当“和事佬”
从事特教工作多年,苗老师深深感到,残疾群体中听障人士往往有理说不出,所以更需要有人关爱。因此,即使她教的学生们长大了,离校了,她也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而且学生们结婚后,夫妻、婆媳间有了矛盾,也都爱找“猫老师”作主。
学生小侯是她给介绍的对象,结婚生子都很顺利。然而,生完孩子小侯媳妇坚持要自己带,可是晚上孩子哭小夫妻俩根本听不见,有一回,婆婆听孩子哭得厉害,就悄悄把孩子抱到自己屋,喂完奶粉让孩子睡在身边。等小两口睡醒,小侯媳妇一看孩子居然睡在婆婆屋里就急了,甚至要抱孩子回娘家。婆婆不让,半夜三更打电话找“猫老师”去评理。苗老师听后立刻打车赶了过去,听明原委后,她批评小侯媳妇:“孩子哭你能听见吗?你会教孩子说话呀?孩子本来能听见,你不会教他说话,将来会变成哑巴!这孩子必须交给奶奶带。”话虽说得霸气,却让小侯心服口服,一家人重归于好。
这些年来,对于善良热心的苗老师来说,为学生们沟通协调家长里短的小事成了“家常便饭”。一个聋哑学生有严重的恐高症,动迁后房子被分在六楼,他根本住不了,于是第一时间来找“猫老师”,苗老师一听赶紧去找关部门协调,“真不错,动迁办给开了个证明,随后这孩子就换了个二楼!”至今提及此事苗老师还乐得合不拢嘴。
去年,苗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得知一个学生要离婚请她去当翻译,其丈夫是肢残人士。苗老师怕聋孩子吃亏,立马坐车去了离市区较远的王岗镇。“如果劝不了他俩好好一起生活,那就离吧,但不能离得不合理,我就怕聋人吃亏!在我眼里,他们永远是我要好好照顾的孩子!”苗老师说。
退休也闲不下来
公益课堂教手语让更多人能和聋人交流
退休后苗永香几乎没闲着,而且从未走出聋人的世界。
2001年,有企业请她帮着管理聘用的聋哑人,她提出唯一的条件是:“聋人一定要跟正常人同工同酬,我的待遇随便,答应我就来干。”老板爽快地答应她。67岁那年,她被聘为哈尔滨市残疾人艺术团手语舞蹈指挥教师。“有时候排舞到晚上七八点,回到家胳膊都抬不起来了,但是累我也坚持,因为我想让孩子们证明他们的价值,让他们的梦想起飞。”苗永香说。
从2015年开始,苗老师免费教哈市松北区万宝镇一个叫心启的聋女孩学手语,她学完练熟后,发到许多网站上。好多聋人和手语爱好者在网上看到她,都和她交朋友。苗老师告诉记者:“心启姑娘把中国手语5000多个词语背得相当熟练。这个聋人女孩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我有时也会在网上教爱好者一些手语,因为多一个会手语的人,聋人就可以多得到一些帮助。”
如今,苗老师每周四都会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教手语课,除了聋人和他们的父母,住在省图附近的中老年人以及青年志愿者、手语爱好者也来学习。苗老师说:“手语要求手、脑、眼的综合运用,对预防中老年痴呆有好处。而且,手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一些年轻人学习手语,可以架起他们与听障人士之间的交流桥梁,从而了解听障人士的需求,更好地帮助和照顾他们”。
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南校区行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参加了手语培训课,学员们说,为了让讲台下的每个学生都看清她所打的手语,74岁高龄的苗老师坚持站着授课,一站就是两个小时。
苗永香曾多次为各级残疾人代表大会、运动会及聋人各种球类比赛做手语翻译;协助公、检、法、司侦破案件,为法院开庭、法律援助等做手语翻译;为客运站、银行、商场、电汽车公司、铁路等服务行业培训讲课。她还参加过《中国手语》的编审工作,眼下正在刻苦学习全国通用手语教材,因为老手语与新手语有差别。她想将来普及这部新编的中国通用手语,以免更多的老年聋人看不懂现在电视里的手语翻译。“特殊教育事业改变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收获了幸福。”苗老师感慨道,说着,她将食指和中指交插,在胸前晃两圈,手心向外,做出了一个表示“幸福”的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