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生活压力有哪些”的核心内容以及“如何应对持续的生活压力呢”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往下看。
刚过完中秋假期,朋友跟我吐槽:“长假过后,周一上班依然是满满的疲惫。明明在床上瘫了好几天,为什么身体还是这么沉重?”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平时,我们也能经常听到身边人抱怨:
“明明没有kpi,为什么总是感觉压力很大?”
“上班没干很多活儿,但是下班回家只想躺尸。”
“究竟为什么,我每天都过得这么疲惫?”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每个人都逃不开的“生活压力”这件事。
01.当代年轻人都面临那些生活压力?
为了了解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我们发起了一项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8份,其中84.69%是女性,84.21%的人在18-30岁之间。
在受访人群中,62.20%的人经常感受到压力,26.32%的人感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压力中”。
最主要的三个压力来源分别是“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状况”(62.20%)、“工作不顺心”(53.83%)和“与自己相处困难”(49.04%)。
最常见的几种放松方式分别是“调整心态,降低期待”(53.59%)、“通过喜欢的活动放松”(53.35%)、“向他人倾诉或寻求支持”(51.44%)、“睡觉、发呆、放空”(50.96%)和“通过哭、扔东西等行为临时发泄”(45.45%)
面对压力,大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放松,但并不是所有的放松都有效。
当我感到压力实在太大,不休息不行了的时候,我会给自己放个假。一般我会给自己空一个下午去刷剧、看小说。可是事后,我又会指责自己“怎么又没干正事”。
后来,我选择用更“有益”的方式放松,比如开着音频课闭目养神,这样我才觉得自己没有完全浪费了一下午。
可是这种放松并没太多实际效果,反而令我有一种跟自己割裂的感觉。一边我是真的需要彻底放松一下,另一边我又忍受不了什么都没做的自己。在本来就累到不行的情况下,这种割裂让我感到压力更大了。
——花小胖,女,会计师
02.为什么我们总是持续感到压力很大?
*人们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中
我是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领导大半夜找我改方案我会改,客户凌晨叫我陪宵夜我也会去。我一刻都不敢离开手机,连洗澡、上厕所都带着。
我的精神一直紧绷着,就怕自己漏看了信息。即使这样,我也不敢提出异议,因为同事们都是这样,没道理别人能忍我不能。于是,我一直默默忍受着,想着等休假了,就能好好休息了。
但事实是,休假时,我会因为手机几小时没动静感到紧张,也会在难得睡懒觉时梦见自己漏看消息,每天依然紧张兮兮的。我不仅被剥夺了休息的机会,连休息的能力都被剥夺了。
——哈哈龙,男,医疗器材行业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平时的生活节奏已经很紧张了,即使有一些空闲时间,我们也常常紧绷着,似乎总有无形的压力在追随我们。
其实,这是因为让我们紧绷的因素,常与我们自身和环境交融在一起,平时很难被觉察。
例如:
•公司企业文化
一些公司会鼓励员工成为“工作狂”,甚至宣扬“放松就是懈怠”的错误理念。在此影响下,人们不敢放松,因为一旦松懈,就可能被淘汰。
•糟糕的时间管理
习惯性拖延的人,会在拖延时,长期处在“没有完成任务”的焦虑中。而在工作终于完成后,ta们往往又会因为浪费了原本可以用来休息的时间,而无法得到充足的放松。
•总想着“事情做完我再休息”的思维模式
还有很多人,总想着把事情都做完再彻底地放松一次。但事情总是一件接一件地出现,ta们很少有真正可以放松的时候。
•高敏感的人格特质
对他人情绪和外界刺激十分敏感的人,容易因为过度反应而造成能量的过度消耗。这会使人持续感到紧绷。
例如:声音的突然变化,对他人来说,可能只会引起一点注意,而对于高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令ta吓一跳,甚至进入应激状态。
上述因素都可能给我们带来持续的生活压力,因此,我们常感到紧绷,即使在空闲时也无法避免。
*人们往往以消极的心态应对压力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选择“扛过去”。事实上,这种消极应对的方法,并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反而会加重紧绷感,令我们持续感到疲倦。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澄清几个关于压力的误解:
1.压力只能被扛过去?
很多人觉得,压力只能靠“扛”的。但研究证明,我们对压力的看法(例如:将它看作是挑战还是威胁),会对我们的抗压表现甚至身体反应产生极大影响。
2.与他人分享压力≠我太弱了
很多人不愿与亲友分享压力,一切苦水都自己吞。特别是一些男性,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认为无力处理压力是自己软弱的表现,因此羞于与人分享、更不用说求助他人。
事实上,我们在旧文中曾介绍过,与亲友分享压力,是自带治愈功能的。相反,将情绪憋在心里太久,会令我们经受强烈的心理痛苦和压力,引发健康问题。
3.放松自己≠浪费时间
放松需要被重视——研究人类表现的作者Brad Stulberg认为:“紧绷+放松=成长”。如果缺乏放松,人们是难以自我提升的。因此,放松绝不是在浪费时间,相反,它十分必要。
那么,为什么我明明试着放松了,但状态仍然没有好转呢?
*试图积极地处理压力但总不奏效,可能是因为人们对放松方法也有误区
所谓放松,简单地说,是“既不激动也没有不安的状态”。放松状态下,人们处于低紧张水平,没有愤怒、恐惧和焦虑造成的唤起);与此相反,人们往往有种平静的欣悦感。
人们对放松也有一些常见误解:
•娱乐≠放松
即使是在享受你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你也可能并无法真正地放松。这是因为,在玩游戏或刷微博时,我们的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我们仍需聚精会神地抓取、分析信息。
•运动≠放松
我们常在各种场合听到关于运动解压的好处,适当运动确实会增强我们的体质、缓解僵坐带来的肌肉酸痛。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适宜的运动量是不同的,一味遵循书本上的建议并不能让我们达到放松的目的,反而会令我们因“过劳”而感到更加疲惫。
•和他人聊天≠放松
社交是放松的好方法,但并不是所有聊天,都能让你放松的。例如:在下班后与同事喝一杯、聊聊工作,可能反而会让你在休息时也无法从工作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对于社交恐惧者们来说,担心自己说错话、紧张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等因素,也会令ta们在过程中感到紧绷、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放松。
总的来说,错误的放松方式无法缓解你的紧绷,反而让你持续处于高压状态中。
03.怎样才能获得轻松的生活状态?
想要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也能活得轻松点,我们需要转变自己对待压力的消极态度、并学会如何有效放松。
* 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压力?
1. 将压力看作挑战、而非威胁
研究表明,当人们积极地看待压力时,ta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将压力看作挑战而非威胁,会潜移默化地令我们更加主动地应对它。
不仅如此,短期、适当的压力还被证明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会“强迫”我们的心脏为大脑供给大量氧气,使我们更加机警、在当下表现更好。适度的压力还能激励我们主动寻求联结、甚至使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强大。
2. 允许自己求助
在压力过大时懂得与人分享、允许自己向他人求助,也是主动应对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的父母一直给我灌输“凡事只能靠自己”的概念,所以我知道如何独自面对压力,却不知道如何向他人求助。
后来,我因为生病需要一大笔资金,最终不得不求助旁人。开口之前,我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却没想到好多关系一般的朋友都伸出了援手,有的还主动给我提供其它帮助(比如一个师姐得知我独自就医,特意赶来陪我)。
因为这些雪中送炭的举动,我感到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变得更有力量去面对压力了。
——九月青兰,女,科员
*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放松,有哪些小技巧?
1. 日常良好的能量管理
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Jacobson(1976)教授认为,人会紧绷是因为能量消耗过度。因此,注意“节流”,是放松的核心。
在生活中,你可以试着列出一个“活动-能量”单。要特别注意那些消耗小、但能为你带来快乐的活动(例如:看小说、发呆),并有意识地将这些活动放到计划里。
除此之外,良好休息的前提,还需要我们在平时就做好时间管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留给放松这件事。
2. 灵活利用小睡
在工作间隙进行15~30分钟的小睡,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提升记忆力。但小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超过30分钟,人们负责决策的脑区活动会开始减弱,等醒来后,人们需要更多时间让它恢复到工作时期应有的兴奋水平。
3. 社交放松
不是所有的社交活动都有放松的效果,你要选择适当的社交对象。想要体验放松的社交,你可以和自己最信任、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即使不聊天,只是呆在一起也能有放松和安抚的效果。而如果要聊天,注意不要谈论那些容易让你紧张的内容。
4. 快速渐进性肌肉放松法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彻底地放松肌肉群,改善身体在高压下长期紧绷的状态。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分钟,适合在工作间隙完成。
在开始之前,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然后闭上眼睛,让身体放松。在活动开始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尽量松弛下来。
活动第一步是“紧张”。找到一个特定的肌肉群,让它们紧绷起来。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肌肉群上,例如你的左手。接下来慢慢地深呼吸,尽可能用力地挤压肌肉、持续5秒。需要能真正地感受到肌肉的紧张,甚至感到肌肉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但注意不要造成太大的痛苦)。挤压过程中可能会牵拉到附近的肌肉群,比如当你握紧左手时,你会不自觉地绷紧肩膀,但练习的目的就是要隔离不同的肌肉群,最终做到能在紧绷某一个肌肉群时,不影响其他的肌肉群。
紧张5秒结束后,进入第二步:迅速放松紧张的肌肉,并同时缓慢地呼气。你应该能感到那部分肌肉变得松弛无力。同时试着去感受现在松弛、与方才紧张之间的区别。习惯之后,这个活动能够帮你提高日常觉察,迅速地辨识出自己是不是处于紧张状态。
保持这种放松状态大约15秒,然后转到下一个肌肉群。重复“紧张-松弛”的循环。等完成所有肌肉群后,花一段时间感受深层次的放松。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动用到全身肌肉群,为了方便记忆,你可以从脚开始,一点点向头顶移动
肌肉群分布见下图。
通过今天的文章,我们想和大家强调,面对持续存在的生活压力,消极承受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转变态度、并结合真正有效的放松,才能获得“有底气有自信”的生活态度,并在当下紧张的生活环境中,过得轻松一点。
欢迎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8年度健康头条号。
7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关于生活压力有哪些和如何应对持续的生活压力呢的全部内容,是由jtbaike.com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