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袁隆平颁奖词50字”的核心内容以及“袁隆平的赞美词”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袁隆平获奖感言(袁隆平夸奖)
5月22日下午13时30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三产四产工程”,利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袁隆平的一生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永远是人们心中的英雄。袁隆平的追梦:一米的“中国贡献”
上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杂交晚稻的生长情况(资料图)。新华社记者尹菊生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常谈起自己的两个梦想——谷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的杂交水稻梦。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农业大学生,我决心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开始了农学实验。近年来,袁隆平发现水稻中的一些杂交组合具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袁隆平在广西灌阳县黄冠镇厉安德村袁隆平超级稻第四示范片中检查水稻生长情况(2013年8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卢伯安摄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雄性不育》,拉开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3年,在第二届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合作会议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组合成功,在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别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国家杂交籼稻研究合作组。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策略:从三线法到双线法,再到一线法,即程序由复杂向简单发展但效率更高。经过9年的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确保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前)在湖南湘潭河口镇试验田查看低镉水稻生长情况(2017年9月29日摄)。新华社发(薛玉阁摄)1996年,农业部正式确立超级稻育种计划。四年后,第一阶段亩产700公斤的目标实现了。然后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1979年4月,在国际杂交水稻大会上,袁隆平宣读了他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袁隆平于1985年撰写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各地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南书。2004年,袁隆平因“展现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的广阔前景”和“致力于向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数十个国家传授和应用杂交水稻技术”而获得世界粮食奖。新育成的三代杂交稻三优1号2020年双季晚稻平均产量911.7公斤/亩,二代杂交早稻年产量1530.76公斤/亩,亩产619.06公斤/亩,实现了年产3000公斤/亩水稻的重点目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全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何霞有一个清凉的梦,有一口饭,有一种生活。2019年12月18日,袁隆平在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说了四个“奇迹”。
图为2019年12月18日袁隆平采访视频。就在《奇迹》视频走红的两个多月前,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国家以最高标准向8位英雄模范颁发了共和国勋章。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是其中之一。获奖词这样描述袁隆平:他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突出贡献。
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来源:《中国故事》视频截图。就在出发去北京的前一天,袁隆平去地里看稻田生长。参加完共和国勋章的授予仪式后,他于当天返回湖南,因为“我明天就要下地了”“第一个行动就是下地”。他痴迷于自己珍贵的“超级稻”,每天都想着有没有新的发现和病虫害。
图为袁隆平在试验田里看稻田。来源:《中国故事》视频截图每天下地已经成为袁隆平的生活习惯。20世纪50年代,袁隆平最初从事甘薯育种的研究和教学。当时国家粮食紧缺,于是他转向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里挑选种子时,意外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水稻。这种水稻长得很好:它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耳朵大,谷粒饱满整齐。如果袁隆平得到了宝藏,他会小心翼翼地拿回来。但第二年播种后,袁隆平大为失望——没有一个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也激励了他。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杂交水稻特有的分离现象。
图为杂交水稻育种研究。来源:中国故事视频截图。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理论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一意外发现坚定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信心。灵感来得突然,但研究之路漫长。他在袁隆平的地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植物”,即雄蕊中没有花粉的水稻。三年后的1964年,他从14万个稻穗中发现了6株水稻雄性不育株,这意味着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图为年轻时的袁隆平。来源:中国故事视频截图9年后,袁隆平杂交水稻“三线配套法”终于研究成功,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策略: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由繁到简,效率越来越高。
图为袁隆平青年时期在有限的田间地头支持更多的人:R&D与耐盐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袁隆平来说,爱国就是增加粮食产量,用有限的土地支持更多的人。2016年,86岁的袁隆平带领团队挑战“海水稻”,在新疆、山东、浙江、黑龙江、陕西等全国五类盐碱地地区进行试验。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一样造福人类。他把海米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称为先锋精神。袁隆平设定的目标是8年推广1亿亩海米,按每亩300公斤的收入再养活8000万人。
图为2019年10月14日青岛耐盐水稻生产示范区发布的《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70公斤,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高出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袁隆平介绍:“为什么在青岛(海水稻R&D中心)成立,因为它在海边。(2016年)青岛市政府聘请我担任海米研发中心主任。他们原来搞的海米是常规米,产量上不去。我们搞海水杂交水稻,产量会上去。三年后,我们将拿出一个耐海水浓度0.6、亩产300公斤以上的品种。”“海米”并不是真的生长在海水中。所谓“海水稻”,是指能在盐碱地生长,甚至不怕短期海水浸泡的“耐盐碱水稻”。世界上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有3.2亿公顷。海米的研发是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图:山东超级工程袁隆平院士说:“我国有10多亿亩盐碱地。如果我们能长到1亿亩,种上我们的海水稻,亩产300公斤,粮食产量300亿公斤。300亿公斤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为了种植“海水稻”,把盐碱地变成良田,袁隆平团队的“四维改良法”应运而生。它集成了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抗逆水稻的技术匹配方法,让土壤和农作物活起来。千亩滩涂化为良田,香稻浮于盐碱地。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海米不负众望,产量不断创新高。2018年5月,青岛海水稻R&D中心种植的稻田,在灌溉水盐度为6‰的条件下,亩产600多公斤,远超最初的亩产300公斤的目标。2018年7月,“海水稻”第一季在中东沙漠成功种植收获,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地区成功种植水稻。
图:山东超级工程埃及国家农业研究中心顾问阿齐兹·阿部·艾莱兹说:“我觉得挺震撼的。这是中国人在实验中使用多种水稻的新举措。”国内外的成功试验,坚定了袁隆平团队对“海米”研发的信心。袁隆平团队将在中国五大盐碱地类型和延安南泥湾六大次生盐碱地及退化农田同时“先锋”插秧。改造1亿亩荒地,增加1亿亩良田。人间失去的袁隆平,一缕芬芳的灵魂,化作了稻香。
来源:海报新闻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袁隆平颁奖词50字和袁隆平的赞美词的精彩内容,是由jtbaike.com蓝妹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