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大多以男性视角为主,女性在其中的作用多为陪衬,或作为依靠男人的附庸,或常以“傻白甜”形象出现。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傻白甜”的女性角色设定很难再引起观众共鸣,大家更希望看到有理想、有追求,形象丰满的女性角色,出现在屏幕中。
于是“大女主剧”应运而生,然而物极必反。
随着“大女主剧”的扎堆涌现,引爆荧屏的同时,观众逐渐发现,这些所谓的“人间清醒”的女主们越来越变了味。
她们不仅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且越来越不接地气,越来越跑偏。
对那些时而清醒、时而悬浮的“大女主”,只能无奈地说一句:对不起,我是真的看腻了。
关于“大女主”概念的兴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但从《甄嬛传》爆火后,这个名词开始被频繁提及。
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戏,一路披荆斩棘、逆袭翻身、人间清醒的大女主,成了屏幕上名副其实的爆款。
如果要选出“大女主剧”的几大关键词,大致可以总结为:成长、逆袭、复仇和华丽转身。
从最开始的《甄嬛传》到后来的《楚乔传》,再到《丽姬传》《扶摇皇后》,乃至最新热播的现代剧《女士的法则》。
其中的女主角们,无一不是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来展开的。
但由于编剧水平良莠不齐,加上套路模板公式化,导致塑造出的“大女主”们同质化严重。
基本上看到女主前期的人物设定,观众就能顺藤摸瓜捋清她的逆袭之路。
就拿《如懿传》中的如懿来讲,她的一生除了结局与甄嬛不同外,整个成长过程,可以说是亦步亦趋、完美重合。
“少时得宠,进宫被整,后来逆袭,最终成功”,一系列的设定几乎一模一样。
当然了,尽管《甄嬛传》和《如懿传》的人物设定大体相同,但至少演员的演技在线、制作精良都为剧集加分不少。
而围绕在女主身上的设定,基本也都合情合理,符合“大女主”的身份特征。
但有些影视剧却只是为了蹭“大女主”概念的热度,强行将原本不具备“大女主”属性的作品,生拉硬拽到这个概念下,那就尴尬了。
一名知名女演员 一个大IP=大女主戏。
观众没看到女主的隐忍与奋发,只看到刻意为之的“强大”。
就拿唐嫣主演的电视剧《锦绣未央》来讲,女主前期都是善良可人的“小白兔”,在各方反派的打压下,如同钢铁侠变身,一跃成为精明强干的“腹黑女”。
在此期间,收获各种男主、男配的爱恋,最后顺利逆袭,成为最强王者。
这样的套路下,女主角是怎么成长和蜕变的,大家没看到,但是女主和男主之间上演的“玛丽苏爱情”,倒是看得一清二楚。
新瓶装老酒的做法,不过是披着“大女主”的外衣,堂而皇之地上演玛丽苏偶像剧,流于平庸的设定,让人看得烦腻。
背景、形象的脸谱化,让“大女主”戏,尤其是古装类型的影视剧,成为流水线上批量产出的商品。
甚至于有些女演员几乎成了“大女主”专业户,跳不出这个框架,而一旦跳出“大女主”的框框后,她们的表现就难以形容。
2018年一部《延禧攻略》以不走寻常路的态势,成为那一年的爆款热剧,女主吴谨言也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
在剧中,“魏璎珞”一生开挂,一个小小宫女敢在宫中横着走,上有皇帝、皇后护着,下有小太监帮助,身旁还有傅恒真心相守。
一路走来,没病没灾,总能逢凶化吉,“打怪升级”技能满挂。
正所谓“成也魏璎珞,败也魏璎珞”。
《延禧攻略》之后,吴谨言的表现可谓一言难尽。
《幸福还会来敲门》《我的砍价女王》等,好像只有更差,没有最差。
虽然在剧中,她所饰演的也是精英类型的女主,可满屏充斥的都是满满的无脑玛丽苏。
她的作品里,似乎只有2019年的《皓镧传》掀起一阵评论,不过再也找不到当初《延禧攻略》中的大女主的感觉了。
即便她用力地演出那种我很厉害,我性格坚强如斯的感觉,但细品之下,她依然要靠一群爱她的男人来帮忙。
在国产剧中,女性观众比例要远高于男性,所以“大女主”剧迎合了女性观众视角的同时,也成为国产剧钟意的IP中的一个不败剧种。
杨幂的《扶摇》,倪妮的《天盛长歌》,唐嫣的《燕云台》等作品,无一不是着眼于大女主这个关键词。
只是女性IP虽好,但编剧们也难免“江郎才尽”。
况且,相较于去看女主们一路升级的“爽”,现在的观众越来越倾向于“接地气”的题材。
既然要接地气,尤其是在现代剧中,就不免涉及到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和家庭琐事。
于是,编剧们开始制造最激烈的冲突,突出最糟心的焦虑,以此来衬托女主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还能保持人间清醒的“天下无敌”的姿态。
在《小舍得》中,将中年家长的教育焦虑,明晃晃地摆上了台面。
蒋欣饰演的“田雨岚”,对儿子望子成龙的“压迫”,看得屏幕外的观众心塞,堪称“行走的焦虑制造机”。
在《三十而已》中,“顾佳”身价不菲,事业有成,住在寸土寸金的高级公寓,但仍要想方设法挤进本不属于自己的阶层。
而后因为一个包,被阔太圈子鄙视,赤裸裸的阶级和金钱焦虑袒露无疑。
这些题材够贴近生活吗?应该是足够了,但是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大家看得够“爽”,但未必能够感同身受。
为什么呢?因为熟悉。这里的熟悉,指的就是熟悉的元素,熟悉的目的和熟悉的指向性。
这些女主借由各种看似糟心的事件,实则奔着直戳观众的心理防线来的,利用各种冲突来塑造一个坚强独立、非常牛的“大女主”。
如果说相似熟悉的套路,让大家对“大女主”们的设定感到无力,那么有些女主身上的“矛盾感”,才让人看不明白。
尤其是在电视剧《我们的婚姻》中,这一点更为突出明显。
白百何饰演的“沈慧星”,顶尖大学毕业,毕业就成了家庭主妇,一天班没上过,虽然搬家过程中,不仅全能指挥,还能在途中去开个演唱会。
但前期的她,与大女主似乎没有半点关系。
而转瞬之间,“沈慧星”就又成了一个争强好胜,充满抱负和理想的有志青年。
更厉害的是,都已经是2022年了,现代剧中的“大女主”们的华丽变身还要依附于一套可信度不高,只着重于看得爽的套路上。
离开职场六年去面试,面对面试官的询问,女主以一句掷地有声,实则漂浮于天的“豪言壮语”予以反驳,然后潇洒转身走人,徒留一群面试官面面相觑。
观众的确看得过瘾了,可这难道与大家追求的“接地气”背道而驰吗?
一会为爱洗手作羹汤,一会清醒独立怼考官,互为矛盾的人物设定,让大女主们时而清醒,时而漂浮,如果硬要用“制作冲突,突出女主”的理由来解释,也未尝不可。
只是这前后不搭的设定,让大家看得云里雾里,不免生疑:女主到底清不清醒呢?
那么,在有限时长和集数的限制条件下,如何才能突出女主们的人间清醒呢?
答案是:靠各种金句输出。
面对家庭和职场的冲突,打工人的困境,全职主妇再出发的逆袭,单身女性的进退维谷,婚姻的平衡和抉择等问题。
靠的不是实打实地剧情演绎,而是“大女主们的金句输出”。
一言以蔽之:女主行不行,全靠一张嘴。
各种细节化的剧情被高度浓缩成一句句看似有理的金句中,然后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疯狂输出。
大家看不看得明白不重要,只要这些句子能凸显高潮、冲突和转折,就能突出女主们的清醒。
像是《我们的婚姻》开播期间,关于白百何的角色的各种金句输出,频频登上热搜。
而这些句子,即便没有人物角色的加持,观众也能看得懂。
于是,在这种迷之操作下,大女主们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丰满的、立体的形象,而是可以割裂于表演、剧情的独立存在。
至于人物角色和剧情内容之间是否还存在逻辑性和关联性,都不重要了。
毕竟,只要女主能侃侃而谈出各种蕴含大道理的金句,那么就能证明女主很“清醒”。
没有永远的女主,只有永恒的金句,观众看于此,也只剩一句:太装,烦了!
不过,观众真的是厌倦了大女主们的“金句”了吗?
想来并不是,观众真正厌倦的是为了“清醒”而“清醒”。
真正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们,有几个是天天喊口号,口出至理名言的人,但她们做的事情却是真正的大女主们在做的。
比如《山海情》中的“水花”,人生苦难,经历坎坷,甚至她的所作所为充满着妥协和无奈。
她没有出口成章的金句,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作为,但是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命运,这也是为什么看过她的观众,没有谁不被她的质朴所感动的原因。
真正的“大女主”是做得多,说得少,剧情重于台词。
而不是在某个片段感觉要凸显人物特性时,发现并没有与之匹配的内容,于是在这里硬塞个大女主宣言进去。
在如今“大女主”、“双女主”成为“香饽饽”的时代,女性角色不再是男性角色世界里的陪衬,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弊端。
从前大家是一窝蜂地打造恋爱脑、玛丽苏的“傻白甜”“小白兔”,现在则是扎根在逆袭、腹黑的牛气大女主。
本是新鲜话题的“大女主”们被频繁炮制,雷同题材的IP让观众开始产生审美疲劳。
但凡是“大女主”剧里的主角,不论前期如何惨,后期一定是开挂的。
《漂亮的李慧珍》里,女主只是换了个造型,就从职场菜鸟进阶为都市白领,职业技能没看到有长进,谈情说爱倒是信手拈来。
《我的前半生》中,离异女性“罗子君”不仅得到闺蜜男友不遗余力地帮助,让对方放弃相恋多年的女友。
还在“贺涵”的帮助下,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别人奋斗多年都未必能得到的成绩。
《星辰大海》中,刘涛扮演的“简爱”,成孤儿、被卖婚,做过小工,倒过茶水,认识男主后也是一路飞奔,分分钟成为霸道总裁。
《延禧攻略》中出身低微的“魏璎珞”,初入宫就敢和嫔妃对着干,忤逆皇上不仅没被治罪,还受皇恩庇护。
最近热播的《女士的法则》,由江疏影和刘敏涛联袂挑大梁的双女主大爽剧,虽然拿捏到了观众的追剧嗨点,但因为过度“求爽”,而暴露了悬浮的毛病。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些故事里,观众并没看到女性在面对婚姻失意、生活艰辛时,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坚韧的品性,来获得成长和成功的过程。
当然,电视剧总是会美化人物,以此为大家呈现一种积极美好的情形,或是满足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白日梦”。
但如此雷同、刻板、模板化的“大女主”们,大家看久了,真的不会腻吗?过度被透支的“大女主”们,或许正在面临着被消耗殆尽或取而代之的现状。
从抱团扎堆到泛滥成灾,大女主剧是该思考如何破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