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信社系统的设立就是为农村、农民和农业提供金融支持,其存在弥补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在服务“三农”经济上的劣势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业有了新的发展活力,金融市场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农信社系统发展所处环境日新月异当下是农信社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客观全面地分析农村信用社系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可以为农信社系统改革指引正确的道路,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的顺利转型升级,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农信社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农信社目前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信社系统的设立就是为农村、农民和农业提供金融支持,其存在弥补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在服务“三农”经济上的劣势。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业有了新的发展活力,金融市场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农信社系统发展所处环境日新月异。当下是农信社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客观全面地分析农村信用社系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可以为农信社系统改革指引正确的道路,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的顺利转型升级。
(一)政策性的挑战
1.信贷不出县、资金不出省的挑战
2019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定位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原则上机构及业务不出县(区),把服务当地作为出发点,尽量做到信贷不出县、资金不出省。这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防止资金外流而无法满足本地信贷需求,但也使得本就经营范围狭小的农信社的发展受到了进一步的约束,收入来源减少。随着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的日益严格,农信社系统业务流程愈加谨慎、繁琐,面向客户群体减少,对优质客户的吸引能力变弱,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竞争力减弱。因此,农信社系统在回归本源业务的同时,要快速找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异和自身独特优势,实现健康、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2.业务范围、模式的挑战
由于农信社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其服务定位为“三农”,经营区域限于农村,导致农信社融资规模小、渠道窄,所以农信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天生便具有业务发展缓慢,金融产品不丰富等不利因素。同时,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发布之后,大型商业银行业务下沉,逐渐延伸至农村金融,根据银保监会统计,2019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小微企业贷款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37.92%,大型商业银行给予贷款占比27.29%。至2020年,农村金融机构给予小微企业贷款占比34.9%,大型商业银行给予贷款占比达到31.19%。随着大型商业银行不断拓宽普惠金融业务并凭借其规模优势、业务完善程度和风险控制能力,对农信社系统市场进一步挤压,业务范围缩小。
目前,农信社系统的主要经营业务涉及个人储蓄存款,农户、个体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的存贷款及结算,票据贴现等业务,其业务模式较为传统,必须借助政策优势和网点优势,抓住互联网机遇,并加快构建新型业务模型如新型支付模型、零售业务模式、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同时还需发展多样化的中间业务,如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才能在金融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3.政策优惠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在农信社系统改革过程中有一部分由于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信社实力较强,可以成功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而一部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或其他因素不足以支撑农信社转变为农商行,因此继续以农信社的方式存在。在工业方面,国家给予农商行的政策优惠优于农信社。在农业方面,国家则给予农信社的政策优惠要优于农商行。但是我国各地存在农商行服务地区更需要农业政策优惠去扶持当地农业发展,农信社服务地区更需要工业政策优惠促进当地工业发展这样的政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问题。因此,针对不同金融机构制订的统一政策在某些地区属于无效政策,导致资源浪费,阻碍当地发展。需要适当地下放政策选择权,通过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地区持久发展。
(二)监管规则的挑战
当前我国存在监管一刀切问题,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东西跨度大,共横跨五个时区,在气候特征、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之全球产业分工和转型等多重因素,导致各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各地区农村金融区域发展程度不一。中西部农村发展较为落后,融资需求不同,如果单纯参照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则不利于农信社系统服务“三农”本质的体现,会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应针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化监管模式。此外,农信社和农商行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规模较小,不具有信用创造能力,功能单一,风险控制力较低,针对不同量级的金融机构,应制定分类监管措施。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农商行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其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2020年,全国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4.09%,是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2.5倍以上。一方面,由于农商行服务三农的本质决定其信贷投向限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及与农业相关领域,贷款集中度高,不利于风险分散。另一方面,其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小微企业相对于其他大型企业,更易受到经济冲击,面对恶劣的经营环境,企业生存困难,农商行风险加剧这些都是导致农商行不良贷款率过高的原因。因此,监管部门不能一味的将农商行与其他商业银行视为同等,否则不仅不利于农商行发展,而且还会导致农商行一味的压低不良贷款率而不顾企业的发展前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反而违背了其服务小微企业的初衷,需要给予农信社系统适当的宽松政策,将不良贷款控制在合理范围,为“三农”经济带来活水源泉。
(三)人才竞争的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金融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竞争。由于其性质、特点与所处位置决定,农信社系统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严重缺乏竞争力。以赤峰市红山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当前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占全体员工的1.4%,全日制本科学历占比32.7%,高素质人才引进不足;46岁以上人员占比28%,全员平均年龄38.2,人员老化明显;并且员工大多为经管类专业,人才结构与业务的高速发展已不相匹配,近五年人才缺口达58人。目前农信社在人员结构方面面临着人才缺失严重,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立合适的人才激励政策和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
(四)发展建议
1.抓住政策机遇,寻求自身发展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善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农信社系统占据农村金融中大半个市场,其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深化农信社改革之年,政府和地方对农信社系统的发展均有政策倾斜,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贷款利率宽松政策,结合市场情况,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发展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丰富产品设计,结合地方特色,增加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模块,在吸引客户、保证客户留存率的同时提高利润率;抓住乡村振兴等国家利好政策以及地方扶贫等项目政策,推动农信社系统体制改革,利用基础建设大规模兴建时期,进一步拓宽投融资业务。农信社系统在各政策落地实施中,其县域资源配置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2.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
首先,监管机构对不同农信社系统根据营业规模、风险程度等进行评级,而后根据评级结果对不同级别的农信社系统设立不同的监管标准。并对不同贷款种类设立差别贷款要求,放宽贷款利率和不良贷款率限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在差异化监管的同时将监管责任具体化,使监管体系中的每一个人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做到责任到人。
3.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和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农信社系统业务模式不断多样化,员工原本熟悉的工作不再满足新的服务需求,因此不仅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金融知识及相关业务培训,让员工更快了解新的业务需求,还要让员工了解其他岗位相关知识,进行换岗交流,培养一岗多能人才,并将最终考查结果纳入绩效范围,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员工学习能力,养成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好习惯,不能只重工作不重学习。农信社系统要想抓住数字金融浪潮,培养技术性人才是关键。在大力引进金融科技人才以外,积极寻求和当地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在农信社系统中择优选择培训对象,通过在职高校学习、专业培训机构学习、参加会议交流和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金融科技人才,与其他金融科技人才相比,该批员工能够结合已有的农信社工作经验,在学习中找到适合农信社发展的科技金融手段。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将学习考核纳入绩效范围,还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薪资分配和人才晋升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细化规则要求,关心员工的生活与健康,在适当的压力和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下激励员工进步。(杨德勇 贾丰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