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可以在同一个地铁站进出吗(在一个地铁站)

分类: 轨道交通 时间: 2024-11-02 22:30:56 作者:205586

『壹』 在一个地铁车站这首诗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这首诗写于1911年。在这一年的某一天,诗人站在地铁站的出口,面对行色匆匆的人群,面对地铁站台的嘈杂和混乱迷失了。那是一种没有着落的怅然若失,是一种人生如萍的漂泊感。然而就在诗人走出地铁站台的一瞬间,一股清新的气息在诗人的脸面吹过。这时,诗人再看人群,看茫茫人世,感到了生命的活力。诗人当时写下了30多行诗,最后诗人经一年半的思考和删改,只留下了两行,成为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

『贰』 《在一个地铁站》庞德

《在一个地铁站》这首诗很短,只有两行,却脍炙人口,耐人寻味,原因在于它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首先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写诗人在阴暗、潮湿的地铁站台看到一张张花瓣似的面孔及当时诗人的惊喜之情。这一结论从何而来?主要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合理想象。这首诗上、下两组形象相对应——即“幽灵般的面孔”和“黑枝上的花瓣”。“面孔”是本体,“花瓣”是喻体。这两组意象在我们眼前拼凑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天是阴沉的,或许刚下过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物质颓废的气味。在城市的某个阴暗的、“湿漉漉”的地铁站里,人潮涌动,人群像沉默无言的鱼,彼此清醒而机械地游动。四周时常有狡猾而戒备的神情,还有一张张不容易看出痛苦的脸。诗人站在这里“黑色枝条”般的地铁站里,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突然,诗人眼前一亮——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儿童面孔出现在诗人面前,他们手牵着手,用充满稚气的童声唱着儿歌……多么真实可爱,生机勃勃的画面,让诗人顿觉美感,这些如“花瓣”般美好的面孔出现得太突然了,如同幽灵般神秘、飘忽,给诗人意外的惊喜,诗人的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这些面孔仿佛温暖的阳光洒进了阴冷的地铁,融化了诗人冰封已久的心灵……

这首短诗不仅在内容上,富于想象,在思想内涵上更耐人寻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花瓣”不是在嫩绿的枝条上,而是在“湿漉漉的黑枝上”,花瓣的鲜艳与枝条的黑色形成反差,“花瓣”更显美丽,“黑枝”更令人反感。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出,诗人对现代都市生活——纸醉金迷、物欲膨胀、人情冷漠的极端厌恶,以及对“真、善、美”的迫切渴求,对一切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美好事物的憧憬,这两种情感在“花瓣”与“黑枝”的对比反差衬托下,更显强烈。

(二)“花瓣”居然出现在“黑色枝条上”,如“花”的面孔居然出现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这怎能不让人惊喜,“幽灵般的面孔”与“黑枝上的花瓣”相映成趣,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社会虽有其黑暗的一面,它丑陋、死气,但美丽与生机是并存其中的;人生虽然艰难,困境重重,但希望与机遇是伴随其中的,因此,在逆境中,不应丧失信心;在顺境中,应保持忧患意识。

以上挖掘出的内容上的言外之境,思想上的话外之音皆源于“创造性”的欣赏方式,欣赏这首富于想象的短诗所带来的愉悦,犹如品茶,越品越浓,并且回味无穷……

『叁』 在一个地铁车站的汉语译文

这些脸在人潮中明灭
朵朵花瓣落在
湿润的
黑粗树枝上
(陈彧慜译〈在一个地铁车站〉)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译〈巴黎某地铁站上〉) 人丛中这些幽灵似的面庞,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辜正坤译〈在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杜运燮 译

『肆』 《在一个地铁车站》这首诗歌是谁写的

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在一个地铁车站
庞德
译文1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杜运燮译〈在一个地铁车站〉)
译文2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译〈巴黎某地铁站上〉)
译文3
人丛中这些幽灵似的人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辜正坤译〈在地铁车站〉)
介绍
这首短仅两行的小诗作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之一。
诗的上下两行,分别呈现了两组互相对应的意象。一是地铁车站的人群中,幽灵般显现的面孔;二是湿漉漉的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这两行诗句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喻关系,而是两组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的关系。把这两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量,是诗人的直觉,它使两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迸溅出诗的火花,产生深刻的意味。庞德自己说它是“一刹那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这首诗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诗歌从19世纪陈旧的写作手法和抒情习惯中摆脱出来,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启示。埃兹拉·庞德后来也成为意象派诗人的领袖。
庞德在讲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时说:"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地铁车厢,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的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字……"可见,是具体生活中的感受触发了诗人的诗兴,以后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寻找表达这种感受的"可爱的文字"。整一年,诗人先后写出了两首与此内容有关的较长的诗,都被他毁掉了,最后写定这首小诗。也有人认为是删定后只留下这两行。这里"人群中这些面孔"是现实意象,"人群"是"面孔"的背景;"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是想象意象,"枝条"成为"花瓣"的背景。前一个意象是现实的,后一个意象是虚无的,创造的。前后两句是比喻关系,后一句前可以加"像""犹如"一类的词语。第二句是来诠释第一句的,即把人群暗喻为湿漉漉的枝条,把这些面孔喻为花瓣。
作者介绍
庞德(Ezra Pound)
1.庞德(1885-1972),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迁居巴黎。二次大战期间他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审。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说项,他只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庞德结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直至去世。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
2.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海莱市。
21岁时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09年前往伦敦,与当时在文坛上颇为活跃的休姆等人结识,庞德早期从事意象派的写作便是受这些人的影响。
1913年,弗·福林特发表著名的意象派三点纲领,在两年后的《意象派诗选》的序言中,庞德又加了三条新原则:提倡用准确的日常语言,创造新的韵律以及自由选材。这些主张对现代自由体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而也为庞德之后改写现代派诗作了准备。
1917年,庞德参与到温德汉·路易斯创办的《风暴》杂志中,以表现力量为目的,宣扬应该改革意象派创作上的弊陋,要求那些善于写作平淡和伤感性诗歌的诗人用有力的、有运动感的意象和节奏来创作。由于意见的相违,渐渐的庞德脱离出意象派.
1917年之后他开始了现代派的写作。除此之外,庞德还是一个热衷于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的翻译家,经他改编并翻译了《神州行》、《诗经》等儒家经典。
代表作品:
《神州集》(1915年)
《休·赛尔温·莫伯利》(1920年)
《诗章》(1916-1968年)

『伍』 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有没有啊

在庞德看来,“意象”是“一刹那思想感情的复合体”。诗人捕捉到怎样的瞬间呢?那是很多现代人走出地铁站的一瞬间。地铁,这一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匆匆忙忙的象征。在地铁里人们从一个地方上车,在漫长的黑暗隧道中浑浑噩噩的赶路,不知道方向,不知道有没有风险。人们面对着模糊茫然的脸,心情也是茫然的。在地铁里面,人们永远是赶路的人,容不得片刻的停留。正如现代社会的人们,整日的只顾赶路赶时间,漂浮在城市的迷阵里。所以,那些刚从地中出来的人们,脸上一定带着微笑,表情一定很轻松的。就是这一瞬间被诗人捕捉到了。 “幽灵”,诗人用这样的词表现了那些面孔的迷人和一闪而逝,以及生命的生机勃勃。那花瓣想来也有“一枝梨花春带雨”的美丽和生命现象,那黑色的枝条给人一种凝重而坚强的印象,正说明人类生命的茁壮 。 这首诗是意象派的代表作,看似简单的两句诗全面反映了一派诗歌的所有特点。诗人从纷纷扰扰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最凝练的意象,写成极其优美的诗句。两句诗,两个凝练的意象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令人想象无穷,回味不尽。正如诗人所说:“一生之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连篇累牍的作品好。”这首诗足以使他在世界诗歌使上占有显著的一席之位。

『陆』 在广州,可以在同一个地铁站进出吗

在广州,可以在同一个地铁站进出

《广州地铁票务规则》第八条规定:乘客在有效时限内同一车站进出闸,单程票由闸机回收,持其他车票的乘客支付所使用车票种类的最低单程票价。

『柒』 求艾略特的《在一个地铁站口》原文,及赏析......

我想楼主是要庞德的《在一个地铁站》吧。

在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这首诗很短,只有两行,却脍炙人口,耐人寻味,原因在于它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首先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写诗人在阴暗、潮湿的地铁站台看到一张张花瓣似的面孔及当时诗人的惊喜之情。这一结论从何而来?主要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合理想象。这首诗上、下两组形象相对应——即“幽灵般的面孔”和“黑枝上的花瓣”。“面孔”是本体,“花瓣”是喻体。这两组意象在我们眼前拼凑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天是阴沉的,或许刚下过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物质颓废的气味。在城市的某个阴暗的、“湿漉漉”的地铁站里,人潮涌动,人群像沉默无言的鱼,彼此清醒而机械地游动。四周时常有狡猾而戒备的神情,还有一张张不容易看出痛苦的脸。诗人站在这里“黑色枝条”般的地铁站里,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突然,诗人眼前一亮——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儿童面孔出现在诗人面前,他们手牵着手,用充满稚气的童声唱着儿歌……多么真实可爱,生机勃勃的画面,让诗人顿觉美感,这些如“花瓣”般美好的面孔出现得太突然了,如同幽灵般神秘、飘忽,给诗人意外的惊喜,诗人的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这些面孔仿佛温暖的阳光洒进了阴冷的地铁,融化了诗人冰封已久的心灵……

这首短诗不仅在内容上,富于想象,在思想内涵上更耐人寻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花瓣”不是在嫩绿的枝条上,而是在“湿漉漉的黑枝上”,花瓣的鲜艳与枝条的黑色形成反差,“花瓣”更显美丽,“黑枝”更令人反感。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出,诗人对现代都市生活——纸醉金迷、物欲膨胀、人情冷漠的极端厌恶,以及对“真、善、美”的迫切渴求,对一切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美好事物的憧憬,这两种情感在“花瓣”与“黑枝”的对比反差衬托下,更显强烈。

(二)“花瓣”居然出现在“黑色枝条上”,如“花”的面孔居然出现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这怎能不让人惊喜,“幽灵般的面孔”与“黑枝上的花瓣”相映成趣,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社会虽有其黑暗的一面,它丑陋、死气,但美丽与生机是并存其中的;人生虽然艰难,困境重重,但希望与机遇是伴随其中的,因此,在逆境中,不应丧失信心;在顺境中,应保持忧患意识。

以上挖掘出的内容上的言外之境,思想上的话外之音皆源于“创造性”的欣赏方式,欣赏这首富于想象的短诗所带来的愉悦,犹如品茶,越品越浓,并且回味无穷……

原来的诗歌较长:

陷入这种纷繁的意象里,我找不到一个出口
心甘情愿地被阳光埋入地底。行走
暗无天日的旅行,迷失于内心
只剩下那枚沧桑的石子,喑哑地
表达出一种具体、抽象又含糊的语义
一种深入骨头的疼痛,踏踏实实
占有了我的身体。离去
一个孤独无依的灵魂,被几羽落寞遮住
这是一趟开往天堂的地铁啊
我们无数次憧憬的梦想,此刻越来越黑
我看见了风,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上哭泣
还有怅惘的流云,携着一些忧伤的句子
在我屋后的山顶,仄仄平平
我沿着那句诺言,爬上幻想的手指
盈盈一握。那个梦,那个小城
这些日夜与我十指连心
埋在地铁里,我一生的热爱
如此轻易地,造成了对你的伤害
望着这些湿漉漉、黑黝黝的花瓣,我只想
在黑暗的出口,迎来一缕温馨的阳光……

庞德(1885—1972),是美国著名诗人及评论家,也是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倡以鲜明、准确、含蓄、凝练的意象表现具体事物,而这首《在一个地铁站》就是意象派诗歌中的精品。
有人说,“透彻地理解”这首诗是困难的。这样说不无道理。诗既不是对客观现象的机械反映,也不会直接将主观感情溢于字面,正因为诗具有“曲写心灵”的特点,所以要求欣赏者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调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感受、体味,从而产生强烈共鸣,这样即是对诗歌的“再创造”。

『捌』 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

在一个地铁车站

文/ 庞德(美国)

庞德(Ezra Pound)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诸种译文:

1.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

(罗池)

2.地下车站

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钟鲲)

3.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
潮湿又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成婴)

4.在伦敦的地铁车站里

这些脸的幻影在人群中,
一条潮湿的、黑色枝干上的点点花瓣。

(李德武)

5.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

(赵毅衡)

6.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飞白)

7.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裘小龙)

8.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又: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杜运燮)

9.地铁站里

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
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

(张子清)

10.在一个地铁车站

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
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

(江枫)

11.地铁站上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

12. 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

(流沙河)

13.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

(余光中)

14. 人群中千张脸空的魅影;
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洛夫)

15. 这些面孔浮现于人群;
花瓣潮湿的黑树枝

(颜元叔)

16. 在群众中这些脸的魅影;
花瓣在一根濡湿的辚树丫上

(李英豪)

17. 在这拥挤的人群里这个美貌的突现;
一如花瓣在潮湿里,如暗淡的树枝

(周伯乃)

18. 人群中一张张魅影的脸孔
湿黝枝干上片片花瓣

(张错)

19. 地铁车站

人群中隐现的张张面孔,
潮湿黑枝上的朵朵花瓣。

(秦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