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轨道交通的环境报告(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㈠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路段在市区。两者要面对的地理环境通常差别较大,并由此导致了线路选址、施工难度、拆迁成本、融资渠道等多种问题的差异

㈡ 城市轨道交通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在车站建筑环境,车站标识融合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以及乘客的文明乘车行为即人文素养体现。

㈢ 太原轨道交通的环境报告

1、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评价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较好地落实了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中对轨道交通线网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发展要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实施,将大大加快太原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强各个组团之间的联系,带动中心城区以外用地的开发和建设,促使中心城区和周边组团的均衡发展,协调城市功能分区,引导城市向着总体规划确定的方向发展。
轨道交通以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少、安全可靠性强的特点,被誉为“绿色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在线路走向和交通制式的选择上,很好地满足了城市景观要求和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线路同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带动,起到挖掘太原历史文化内涵的作用,整合目前处于分散形态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相互交织,整体体现太原的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太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符合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基本要求,与国家能源政策、建设部的相关要求和产业政策相协调,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综合需要,同时推动城市的快速协调的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
(1)景观影响评价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在主城区内及主要景观临近区域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通过,不会对城区景观造成影响。高架段线路在晋祠景区规划范围之外,且受道路两侧城市建筑物和地形的遮挡,对距离线路相对较远的晋祠景区不会造成破坏。
(2)声环境影响评价
轨道交通高架段两侧将会形成较大范围的噪声超标区域,若轨道交通采用道路中部架设的方式,将会对沿线经过地区(特别是临街第一排建筑)的声环境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与列车运行速度及行车对数关系密切。
地下线路的主要噪声源为列车运行产生的结构振动二次辐射噪声以及风亭、冷却塔产生的噪声。地下线路对建筑物室内结构噪声的影响一般位于线路两侧20m以内区域。风亭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排风消声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3)振动影响评价
轨道交通地下线和地面线段振动影响范围较大;而高架线路段振动影响范围较小。在高架线路段建筑物距线路水平距离大于10m的条件下,均能满足“居民、文教区”标准要求。地下线区段受行车速度,线路埋深、隧道断面形式及地面建筑物类型等因素影响,其影响范围各不相同。本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路基本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中心线敷设,沿线两侧既有建筑物以Ⅰ、Ⅱ类建筑为主。地下线路在采取一定的工程减振措施后,可有效控制对两侧建筑的影响。对于新规划的区域,线路两侧用地预留一定的控制距离。
(4)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规划线网主变(包括110kV变电站、110kV输电线路、动力机车等)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贡献值或影响均在国家相关规定的限值以内。因此,在采取了必要的电磁防护措施(如变电站进出线缆采用地下屏蔽线缆、选购电磁辐射水平低的设备等),在运行期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污染。
(5)水环境影响分析
太原市主城区外兰村泉域、晋祠泉域保护范围较大,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无法完全予以绕避。本次线网规划中的2、4号线以地下线形式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7号线以地下线和地上线形式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以及水量限控保护区。南寨停车场、三给停车场、柴村车辆段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内,阳曲车辆段选址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1、3号线以地下线形式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6号线分别以地下线及高架形式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其中,部分地下线通过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和泉域重点保护区; 4号线、5号线以地下线形式进入晋祠泉域保护范围。南寒停车场、西山停车场选址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水量重点保护区;袁家庄车辆段选址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水质重点保护区。奥体中心停车场选址位于泉域保护范围内。施工期和运营期在采取相应措施后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沿线车站、停车场、车辆段和综合维修基地。本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及综合维修基地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均可以就近纳入相应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太原市污水处理负荷和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6)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于采用电力牵引,基本实现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实施,在完成相同客运周转量的前提下,替代地面公交系统会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改善太原城市大气环境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轨道交通规划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地铁运营后地铁内部进出客流产生的污染物、地下车站风亭异味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以及车辆段各设施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类比可知,风亭排放异味在下风向10~25m范围内达到嗅阈值,25m以远处已无影响。
(7)文物保护影响分析
太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各线路基本沿城市道路及国道中心线行进,除部分线路以地下线的形式穿越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以及太原市划定的地下文物一、二、三类控制保护区外,线网基本绕避了已知的文物保护单位,距离最近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30m,且均未进入建设控制地带。线网规划的车辆段和停车场均未涉及文物保护单位。 1、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措施
城市规划部门在编制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进一步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详细的线路走向、敷设方案和车站选址、布局,结合环评预测结果,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功能,避免对既有或规划社会关注区造成环境影响。
2、泉域保护措施
(1)根据《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涉及泉域保护范围的建设项目,必须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水资源影响评价,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同时,结合水资源评价的保护措施优化设计。
(2)位于泉域保护区路段车站污水,务必集中收集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到泉域保护范围内。
(3)施工期加强管理,对施工现场的水泥等材料堆放和搅拌混凝土时妥善保管,避免材料风吹飞散和污水横流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3、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
(1)为保护好地下文物,建议具体工程在建设前期,应对线路沿线区域进行细致的文物勘探工作,根据勘查结果进一步优化设计,并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2)施工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施工期间严格限制施工工艺,防止爆破等施工方式对文物古迹产生不利影响。
(3)对位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车站站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街区的保护要求,并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做到与周边街区风格协调统一、平面布局清晰、空间展开序列完整以及形体、色彩、质感处理协调,从而构建与周围景观和文物单位相协调,激发美感的人工景观。
(4)加强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沿线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监测和监理工作,防止因工程建设所导致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4、噪声控制措施
对轨道地上线沿线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区段采取声屏障措施;对地下车站的风亭、冷却塔,可采取合理选址、风机加装消声器、选用低噪声冷却塔等措施;选用具有降噪减振效果的钢轨、道床、扣减及列车车型,有效控制轨道交通二次结构噪声;运营期定期维护、保养轨道交通车辆、车轮和轨道;在环境要求较高路段,可以限制列车运行速度,减轻声环境影响。
5、振动污染控制措施
在机车选型上建议除考虑车辆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要考虑噪声、振动指标,优先选用噪声、振动低的车辆;对线路穿过的居民区及根据预测结果受线路振动影响的敏感建筑物区段采取减振措施;建议对距线路水平距离在10m内(包括穿越)的振动敏感建筑物,在施工阶段采取加固措施,并对建筑物进行位移监测、沉降观察。
6、电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建议110KV/35KV主变电选址应尽量远离居民小区或学校、医院等单位,并在用地允许时,对主变电站周围进行绿化,或者将主变电设计为户内型,增加对电磁的屏蔽效果,同时可以节约占地。
7、水污染控制措施
(1)为了减少污水排放量,生产废水经过物化处理后,进行中水资源化(绿化或冲洗路面、冲厕等),剩余污水排入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后续进入污水处理厂。
(2)建议车辆段使用高容量全封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3)对于基坑施工产生的疏干排水,应优先将其用于已完成土建施工任务疏干段的回灌或补偿沿线绿化用水。
8、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措施
结合风亭噪声的2类区达标距离和风亭异味的影响范围,风亭选址距离己建或规划的学校、医院和集中居民住宅区等敏感点尽可能达到控制距离以远。如条件受限,无法达到上述控制距离要求,则应将风亭排风口设置在居民区的下风向,且排放口背向环境敏感点。若条件许可,可在风亭四周种植密集型绿化林带。
9、固体废弃物影响减缓措施
隧道出土使用临时挡护,采用夜间出渣,渣土清运统一由专业清运公司来完成;弃土运送到渣土管理部门指定的储运场消纳处置,并可配合用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如道路路基用土、房地产基础用土等;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给环卫部门定时清运。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与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的实施,对优化城市布局结构、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及推动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实施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轨道交通运营所产生的噪声、振动、污水等影响通过采用各类防治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虽然太原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实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某些不利影响,但采取相应措施后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总体可行,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太原市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保护角度,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是合理可行的。
(以上内容来源于太原轨道交通信息网)

㈣ 城市轨道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随着私家车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宁波市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峻。有数据显示,在最拥堵的路段,上下班高峰时段塞车时间近半个小时,市民出行困难增加。这一现象会随着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而加剧。为进一步保障和推动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宁波市政府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前期工作,2004年10月《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按照这个规划,宁波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网将辅设三主三辅共计6条快速轨道,共计223.4公里,预计2007年后动工建设。223.4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若按地铁5.5亿元人民币/公里计需投资1228.7亿元。若按轻轨2亿元人民币/公里计需投资446.8亿元。数百甚至千亿的投资是宁波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此庞大的公益性投资项目在规划建设初期应该做好各种调研和基础性研究工作,从规划建设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和设备选型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防各种风险的发生。 职称论文发表中心
笔者在对国内外地铁建设发展运营情况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对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未来宁波地铁的建设有点帮助。
一、宁波市交通面临的困难与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私家车、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宁波交通又面临各种困难,其原因主要有:
1私家车爆发式增长。近几年,宁波私家车年增长率在50%以上。2003年宁波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全市汽车拥有量超过21万辆,汽车年增长率呈放大趋势。市区道路交通量相应也呈高增长态势,平均增幅近20%。最拥堵路段交通量增幅达30%左右。道路交通量中私家车比重已接近45%,私家车对道路交通量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如此高速的私家车和道路交通量增长,远远超出道路基础设施可能的增长速度,宁波市的道路交通状况正进入高度脆弱的敏感期。
2人口增长较快。随着宁波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周边地区人口和外地人员迅速向市区及城市组团集中,全市人口总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底宁波市户籍总人口为549.07万人,常住人口606.3万人,市区总人口207万人。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5年市域人口规模将达620万,2010年市域总人口将超过640万,市区人口将达到300多万,2020年市域总人口将超过700万。
3城市交通过于平面化,缺乏快速交通通道。宁波处于从中型城市向大城市转型的阶段,整个交通体系过于平面化。街道虽较宽,但十字路口和斑马线较多,车速较慢。缺乏城市高速环线和贯通全市东西南北的快速主干通道。
4公交系统过于单一。在私家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宁波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依然单一,轨道交通建设尚未启动,部分地段公交运行环境恶化。从中长期来看,宁波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就必须依赖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立体化多方位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㈤ 如何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 年以来,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开始考虑本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了反应。可持续发展追求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持续协调发展,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轨道交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 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 改善居民的居住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努力才能有效实现, 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轨道交通, 会从多方面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提出的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 近中期建成和城市交通量基本相适应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在客流量大的交通走廊中, 规划建设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 发展多种形式客运交通工具; 远期发展快速、准时、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城市交通网络, 并逐步建成多层次、多平面的立体交通。其核心思想是建设规划布局合理与生态环境及用地交通需求相协调的, 以快速交通为骨干, 常规地面交通为网络, 具有我国不同区位大城市交通结构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途径, 可持续发展理论使得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问题, 单纯的经济富裕不等于幸福, 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顾及长远利益,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 如果只满足于眼前的短期利益, 追求单纯的增长, 将会导致难以预计的后果。在新经济发展观和发展条件以及环境、安全、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轨道运输日益显示出其自身具有的技术经济优势,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的运能大、占地少、能耗小和环境污染小的优点是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如今, 社会发展要求和高新技术的突破, 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以调整运输结构和发展模式为主旋律的交通运输革命, 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强烈的影响, 而轨道运输己经成为调整传统运输结构的着眼点, 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是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选择。依靠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 不仅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应用, 在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也日益引起重视。确立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发展的理性选择。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也是解决世界各城市交通运输问题的必然选择。二、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环境城市轨道交通与环境的问题, 并不是单纯的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 正如上述可持续发展所论述的, 它是一个包括对自然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使之可以延续的问题, 所以我们就不能不考虑轨道与环境的最合理结合。考虑轨道交通系统的环境, 狭义地讲, 是指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与其它交通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包括其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广义地讲, 则是指整个城市系统的形态, 即城市土地与空间开发利用的强度及其分布, 包括居民人口的分布、商贸网点的分布、工业区的分布、文化娱乐业的分布等。他们是交通需求之“源”, 决定城市人口出行需求的强度大小与空间分布,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网络分布与运输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在出现的时候就已表现出这样的定位倾向: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实践证明, 轨道交通系统在土地占用、能源消耗、空气质量、景观质量、客运质量等主要交通、环境指标方面, 可达到最优水平。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焦点之一,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的关系,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随着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的增加、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出现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 实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未来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涵, 就是要求人类的发展必须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在人类发展的同时, 必须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优化,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单位运量能耗, 公路是铁路的13- 16 倍; 公路运输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比铁路高30 倍; 在同样的运量条件下, 修筑公路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是修建铁路的4 倍。特别是随着铁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铁路运输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 显得更加突出。比如重载技术的发展, 使单位运量的能耗进一步降低; 铁路电气化程度的提高, 使铁路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减少, 等等。特别是高速列车的发展, 更显示了铁路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的巨大优势。轨道交通建设要注意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做到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发达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较为悠久, 对于轨道交通环保问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也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城市轨道交通与绿色能耗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使得城市交通日益拥挤, 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化过程中能源、交通、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唯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以运行方式舒适、准时、占地面积小、环境污染小、节省能源、快捷方便且运量大而得到广泛的运用。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 基本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轻轨列车有电力和内燃之分, 但考虑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轻轨一般用电作为动力, 而内燃轻轨车主要用于市郊轻轨。作为特大和大城市交通骨架干线的城市轨道交通, 以送能最大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 适宜承担高密度、大流量的客流需求, 这样能减少人均资源占用和消耗量, 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能量消耗来看, 据日本统计资料, 东京、大阪、名古屋3 大城市圈中, 在运送同样的人公里运输工作量的前提下, 轨道交通能源消耗量423KJö人公里, 公共汽车能源消耗量749KJö人公里, 营业用小车能源消耗量5434KJö人公里, 家庭用小车能源消耗量2520KJö人公里。小汽车的能耗是轨道交通的6- 13 倍, 公共汽车是轨道交通的1. 8 倍。能源消耗和能源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化、城市人口和城市交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轨道交通是最节省能源、环保、高效的城市客运交通运输工其, 可称为绿色交通, 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 这并不是说, 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 轨道交通就可以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事实上, 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 轨道交通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 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 如何尽量降低轨道交通运输中的能耗,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列车噪音和震动?如何使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等。实践显示, 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迅速提高的今天, 城市轨道交通以全新的面貌成为都市交通圈中公共交通骨干系统, 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21 世纪的“绿色交通”系统。

㈥ 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包括了哪四方面

(1)环境承载力原则。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吸收污染的自身净化能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环境的吸收能力”的原则。(2)资源消耗速率原则。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司再生的自然资源使用速度应维持在其再生速率限度之内;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使用耗竭速率不应超过寻求作为代用晶的可再生资源的速率。这个原则要求运输部门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采用先进技术,避免能源危机。(3)公平性原则。运输活动的使用者通过运输而获益,但没有承担环境费用;相反,非运输用户却遭受着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的损害,这是很不公平的。从代际关系上来看,当代人消耗大量运输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却将严重的环境损害后果留给后代人承担,这也是不公平的。(4)价值性原则。资源价值的无价或低价导致了不加抑制的过度使用,这是价格导向的错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环境成本是真实的经济成本”的原则,将环境成本纳入运输成本,分担到用户身上。(5)协调性原则。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仅仅依靠运输政策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与政策(如科技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环境政策)相结合,协调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㈦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影响房价吗

具体问问房管中心。抄房价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下:
个别因素:房屋质量、楼层、朝向、地段、建筑类型、规划质量、建造成本、物业水平
环境因素:噪音、污染、绿化、水环境、教育、交通、医疗、商业、金融等配套设施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供求紧张程度
政策因素:土地供应、房改政策、税收、资金供应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导向、
人口因素:城市化水平、人口迁移的程度、消费理念和动机社会文化等

㈧ 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有轨电车,俗称“小轻轨”,成为各地解决交通问题,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一个发展趋势。

杭州地铁工地发生的塌陷事件,为全国敲响了警钟,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轨道交通建设对宁波拉动内需有哪些影响?《市场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近日采访了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8月12日,《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规划确定宁波市在2008年至2015年间,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线路长度72.1公里。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宁波当前正在实施的“中提升”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公共交通,优先解决居民出行难的一项“民心工程”。 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三主三辅六条线,线网全长247.5公里,共设换乘站19座。

日前,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用地预审,1号线一期总体设计工作也已完成,指挥部正在积极开展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动建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在明年年内就可动工,力争2014年建成通车。

同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2号线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能够开工,力争在2015年之前实现建成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的近期建设规划。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金建明向记者介绍,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陆续开展了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危害性评估等专题的研究和土地预审等工作。今年10月13至15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在宁波召开了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原则通过了该科研报告。

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准备工作已全面启动,已完成1号线一期总体设计工作。开展了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管线调查,完成了初步勘察,启动了征地拆迁前期调研和方案制订等工作。交通疏散、先行拆迁、站点站口同步开发建设等开工前的各项研究工作也正在深入开展。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欧阳水平说,目前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资金已基本落实,指挥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配齐了各处室的负责人,引进和调入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积极探索了适应轨道交通工作实际的人事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拉动内需促进增长

金建明对记者说,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象征,是一个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的展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能完善城市功能,也是宁波市当前正在实施的“中提升”战略的重要任务。

宁波建设轨道交通,有利于优化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加强中心城区10大重点功能区块间的联系,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有效缓解居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有利于宁波组团式、集群式的城市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其他组团区间的沟通,形成整体优势;同时,轨道交通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环境。

在谈到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对宁波拉动内需有哪些影响时,金建明告诉记者,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宁波市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基本面总体健康,但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回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已经显现。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能有效扩大投资,轨道交通是一项投资巨大的浩大工程,到2015年宁波将先后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72.1公里,总投资估算253亿元以上。

金建明说,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沙石等原材料和各种功能的建筑设备和车辆,这不仅能拉动宁波当地的消费,同时对带动国内其它地区的消费会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敲响警钟居安思危

杭州地铁工地的塌陷事故对宁波即将全面动工的轨道交通工程来说是一个警示。目前,宁波的轨道交通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成立之初,就很重视工程质量安全,做了地质、科研、技术、事故处理等安全预案。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发生后,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通过各种渠道尽快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吸取事故的教训,避免失误的发生。

为保证施工安全,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在积极制定两套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一套方案针对指挥部内部,一旦发现情况,做到及时妥善处理 ,目前应急体系已经建立,方案正在论证当中;另一套方案针对市一级层面,联合城管、城建、消防等部门,方案正在策划,等待提交。

据记者了解,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五个部分:勘察和设计属于前期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监理工作的职责,是对施工的有效监督;最后的监测也很重要,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就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的发生。金建明说,只要严格按照这些程序走,施工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近日,在宁波中山东路天一广场一侧的非机动车道上,已经围起了很多工地,几乎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而且里面纷纷架起了钻机,“轰轰”地进行着作业。据欧阳水平介绍,这些钻机正在对天一广场地段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这些钻机最深能钻到100米以下,获取的岩土样本将送往专门的地方进行分析测试,为轨道交通天一广场段提供设计参数。

欧阳水平表示,加强工程的设计管理能有效减少工程的缺陷和漏洞。目前,指挥部正在从勘察和工程设计上下苦功,密切跟踪工程的设计,加强监管力度。

㈨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小,污染轻,对城市环境不造成破坏这句话是对还是错

这句话是非常对的

㈩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调控是什么学成以后的工作是哪方面的

是指机电的BAS系统。将来工作当然是地铁环控操作与维修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