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和北京地铁发展历史(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Ⅰ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有哪些重要事件,或标志性事件

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是上海淞沪铁路,始建于1876年。1897年,清政府重修淞沪铁路,改窄轨为标准轨道,全长1609公里,沿线设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等八个站。1898年竣工并恢复运行,客货兼营。20世纪60年代初因公共汽车开通,淞沪铁路停止客运。——常识科技篇。
第一条官办/准轨铁路 唐胥铁路;
第一条自主设计施工的铁路 京张铁路;
第一条自主设计公铁两用桥 钱塘江大桥;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宝成铁路;
第一条既有线改造准高速铁路 广深铁路;
第一条重载铁路 大秦铁路;
第一条跨海铁路 粤海铁路;
第一条客运专线 秦沈客专;
第一条商业磁悬浮 上海磁悬浮示范线;
第一条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
第一条350km/h高铁 京津城际铁路。(仅供参考)

Ⅱ 广州地铁的发展历史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28日,是广州市政府全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员工8600多名。公司担负着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及运营管理的重责,同时经营以地铁相关资源开发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恪守诚信、服务顾客、尊重员工、管理科学、品质效益、学习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地铁建设、运营管理和多种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公司先后获得“广东省先进集体”、“广州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广东省优秀企业文化单位”、“广东省诚信示范单位”、“广东省最受尊重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广州地铁已建成开通四条线路,总里程116公里,运营日均客运量超100万人次。在建线路包括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号线北延段,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等。

伴随着地铁线网的延伸,公司一直探索着企业发展壮大之路。尤其是在1999年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后,公司审时度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企业改革,大胆进行理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司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条件。

公司坚持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一体化"经营模式,能高效地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形成了强有力的多条线建设组织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集成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工程投资,成为国内地铁建设的典范之一。

公司致力于提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自主创新能力,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开展科技创新。广州地铁二号线是中国第一个轨道交通国产化项目。技术上实现国内五个第一,即第一个应用地铁站台屏蔽门系统、第一个全非接触式IC卡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第一个地铁集中供冷系统、第一个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技术、第一个使用国产化A型车辆。地铁二号线工程获得国内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被列为2004年度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荣获“2003(首届)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200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首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等称号。广州地铁三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120公里时速快线系统,首次应用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和集成防灾报警等八大系统的主控设备;广州地铁四号线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大运量的直线电机运载系统,并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大运量直线电机车辆研制与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公司以"安全、快捷、准点、舒适"为目标,精心组织运营,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服务。广州地铁的行车安全、快捷舒适、干净卫生和文明服务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国家、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一些国际友人、海外华侨,对广州地铁的快捷、舒适、干净、文明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州地铁已成为展示广州市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广州地铁总公司秉承诚信经营理念,倡导讲诚信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地建造和经营地铁;开发资源、创效赢利;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优质的服务,进而贡献社会。”的企业使命,正稳步朝着“创建优秀现代企业、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的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迈进。

Ⅲ 上海地铁和北京地铁发展历史

关于这两个城市的地铁发展历史,可参考网络

上海地铁:网页链接

北京地铁:网页链接

另外,北京地铁单一2元早已成为历史,目前北京地铁也是按照里程收费的

Ⅳ 西安地铁的发展历史

西安地铁的发展历史:

西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地铁系统计划。该计划于1994年首次提交给国务院,计划中有四条线路,总长度为73.2公里(45.5英里)。2004年2月,重新起草的计划提交给州政府,并于2006年9月13日获得最终批准。

第一条线路2号线于2006年9月29日沿长安街开始建设,于2011年完工。它从南北向延伸,经过钟楼和城墙等历史遗迹。它长26.6公里(17英里),地下23.5公里(15英里),距地面约20米。估计耗资179亿元人民币(22.4亿美元)。

这条路线从北克站延伸至魏渠南,停靠20站。整个行程的行程时间为39分钟,通勤时间减少了近一半。业务于2011年9月28日开始。

其他四条路线计划于2011年开工建设,并将于2020年左右完工。建成后,系统将跨越251.8公里(156.5英里),主要服务于西安市区和郊区以及咸阳部分地区。

据2016年8月西安地铁官网发布的《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评报告显示,西安地铁未来规划有18条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关中城市群都市区。

其轨道箭筒线网主体网络形态呈“盘+环+放射”结构,规划线路总长度796千米;其中,西安市域范围内线路长度为549.8千米,咸阳市区范围内线路长度51.9千米,西咸新区范围内线路长度为194.3千米。

(4)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史扩展阅读: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呈“棋盘+放射式”网状结构布局,线网中1、2、3号线为骨干线,既满足了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主轴线上的客运交通需求,又向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4、5、6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的辅助线,主要满足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西安地铁建设有利于西安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城市交通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与提升。

截至2018年12月,西安市开通运营地铁线路共有4条,分别为:1、2、3、4号线,均采用地铁系统,里程长度共计126.55千米;共设车站95座,其中换乘车站6座。

截至2018年12月,西安地铁在建线路共有5条(段),分别为1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6号线二期、临潼线(9号线)一期,在建里程180余千米;远期规划共18条线路。

Ⅳ 北京地铁发展史

伴随着北京的5条新地铁线路——大兴线、亦庄线、房山线、昌平线和15号线一期5条轨道交通新线同时开通,北京轨道交通的总里程超过300公里。
北京地铁揭开了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新里程。在今天,地铁已经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京地铁给首都人民带来了便捷和畅通,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也节省了人们出行的时间和费用。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地铁的北京城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地铁已经深入人心,融入生活,成为北京人们生活的血液和命脉。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北京地铁的发展史,共同感受北京地铁的辉煌篇章。上世纪60年代: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北京地铁首先开工,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回埋法施工。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新世纪以来:北京地铁13号线于2002年9月起分段开通,将霍营、回龙观和北苑等城北住宅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与中心城区联系起来。八通线于2003年开通,对改善通州交通环境起重要作用。2008年7月19日,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至此,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运营线路将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2009年,北京地铁开通运营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机场快轨,八通线,运营总里程达到228公里,预计2015年将达到561公里。2010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开通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15号线(顺义线)和昌平线,北京地铁总长度达到336公里。同年5月,北京地铁全线路网都开通了手机信号。如今的北京地铁,用“四通八达”来形容绝不为过,通过换乘,基本能达到北京的任何一个地方。而且,北京地铁自2007年10月7日起正式实行全网2元票价制度,2元票价可以达到任何地点,这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表现之一。据悉,2015年前,将有10条地铁新线提前启动建设。10条新线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包括:8号线三期、3号线东段、3号线西段、12号线(北三环东西向)、16号线、6号线北段、东部加密线(天通苑)、西北加密线(昌平)、燕房线、海淀后山线(功能线)。到那时,北京地铁将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Ⅵ 大连轨道交通的历史

大连轨道交通在大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当时的沙俄统治者出资在今大连火车站与寺儿沟住区之间铺设了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这就是今日201路的前身,也是大连轨道交通历史的开端。后来,由于战争原因,这条线路在日本接管以后一度被废,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连市才相继恢复了有轨2路(今201路)、有轨4路(今202路)、有轨5路(并入201路之前的203路)。
1909年9月25日,满铁运输部电气作业所在当时已处于日本统治下的大连开通了第一条有轨电车试验线路,标志着大连有轨电车和公共交通的开始,使大连成为全中华地区最早拥有有轨电车和公交的城市之一。该线路由电气游园(原动物园,今中心裕景)经大正通(今中山路、人民路)至大栈桥(今港湾桥),单程2.45公里。车辆为30台11型电车,车体由美国布列斯顿制造,底盘由英国蒙天吉布森制造,电气部分由德国制造,为木制复车台,每辆车定员72人,满载145人,当时俗称美国大木笼子。此后不断开辟新电车线路,于民主广场和解放广场建成两座轨线所。至1945年,电车共有11条线路,三个营业所,两个维修厂。
1945年,苏联红军从日本手中接收大连,1946年4月1日接收大连都市交通株式会社并改造为大连市交通公司。70年代,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开始大范围拆除有轨电车。其中沙河口-周水子段3路有轨电车改为当时的3路汽车(今BRT1路),今15路汽车即为当时有轨1路电改汽的线路。
1980年6月,有轨2路和有轨5路实现联运,1983年,201路名称正式出现。同年,有轨4路正式改称202路,运行线路为兴工街-黑石礁。1985年4月27日,201路正式拆分为两条线:沙河口火车站-大连火车站间的路线为201路,大连火车站-寺儿沟住区之间线路命名为203路。1996年夏季,3条线路先后宣布实行准无人售票。
2002年12月1日,202路将终点延伸至今天的河口软件园,以后又进一步延伸至小平岛前,形成了今天的线路。2002年11月8日,快轨3号线试通车,一年后正式运营。2006年开始有轨电车201、203分别开始轨道改造。2007年年末改造完成后,201、203两线重新合并,取消了沙河口火车驿站,起止站改为兴工街-海之韵公园,成为今天的201路。
大连地铁的设想最初提出于1980年代。1987年,大连提出了地下、地面及高架线路相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线路全长82.4公里,并写入了《大连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但由于对大连能否有能力修建、运营地铁有疑问,加之当时的宏观调控,大连地铁项目并未能实现。
大连修建地铁最新的一次尝试始于2005年。当年,大连再次提出修建地铁,依据《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大连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包含以《大连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方案》规划为基础的的1号线、2号线,以及连接市区与旅顺口区的新4号线的近期(2009-2016)规划建设的大连地铁一期工程。2009年7月,大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6)方案通过审批。
2009年1月,大连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2009年3月,大连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始面向全国征集大连地铁标志设计,最终河北承德人吴禹征的设计方案获选。
2009年7月25日上午,大连地铁奠基仪式在港湾广场举行,开工建设两个试验段。2010年3月5日,大连市政府召开地铁开工动员大会,宣布大连地铁正式全线开工,同时大连地铁最终设计方案确定。估算总投资287.38亿元,每公里控制投资为4亿元;其中1号线投资100.16亿元,2号线投资187.22亿元。截至2010年5月,大连地铁全部26个标段均已开始施工。
大连地铁原计划在2012年年底前建成通车,投入试运营;实际上大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15年5月22日通车。
2014年6月10日大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2011年3月10日上午,大连交通大学路段发生塌方事故,一名河南籍施工人员在塌方时随塌陷落下失踪。发生坍塌的掌子面距离地面17米,地面坍塌口约5平方米,土石方坍塌量约200立方米。失踪人员已于第二天证实死亡。 2011年3月16日晚6时30分左右,大连工业大学成教学院门前发生塌方,坍塌部分直径约10米,深6米。无人员伤亡。 2011年3月17日,山东路与松江路路口处的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塌方,坍塌部分直径逾一米。 2011年6月9日16时许,山东路施工现场附近路面坍塌,出现直径超过5米的深坑,部分地下管线断裂。 2011年8月29日早上5点左右,位于机场附近的虹港路与圣林路路口东北角发生塌方。塌方导致附近地区有线电视信号中断。同时,维修也造成事故附近路段严重堵车。 由于大连地质的复杂性,大连地铁在修建过程中曾发生多起塌陷事故。亦有民间人士对大连地铁的事故频发和扰民提出了批评。很多市民认为大连地铁在修建过程中涉嫌扰民,并且事故频发,在2011年8月14日的反对大连PX项目游行中,一七旬老太更是亮出含有“地铁是破坏”字样的标语。

Ⅶ 福州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福州人的轨道交通梦起于上世纪80年代。
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仅考虑了地面电汽车公交。
1988年新加坡国际发展与咨询私人有限公司在对《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的咨询报告中提出了建立东西向和南北向高架轻轨电车的设想。
1990年《总规》调整时,出于时城市多层次主体交通的考虑,提出了在已规划的高架轻轨基础上,有必要为地下轨道交通预留足够的地下空间走廊,但此建议未受到重视。
1991年《福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1990~2020年)(以下简称《公交规划》)认为原规划的呈十字型的轻轨线不能满足中、远期交通需求,应增设环状轻轨线路,仍未触及地铁规划向题。
1994年,有学者提出采用“辐射线+环线”形式的地铁布局,与人防工程结合,并与高架轻轨相结合。
1995年,福州开始轨道交通规划的具体运作,在城区规划了6条主线和2条支线。
1997年-1999年,有学者对福州建立高架快速轻轨交通进行了构想和可行性分析。
2002年7月,福州市规划局和上海交研所共同编制了《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围绕建设“一中心,6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初步提出远景形成两纵一横一环(4条线)网络架构,总长约136.2公里。
2007年下半年,福州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修编)进行了商讨和论证,推荐的线网方案由7条线组成,线路总长为193.83公里。初步确定设置车站139座,其中换乘站16座。在7条线网方案中,1号线和2号线的走向初步拟定,其他5条线路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具体的线路规划和走向将以国务院批复为准。
2007年9月,福州市政府批复同意了《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修编。为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市政府还成立了以郑松岩市长为组长的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开展工作,具体负责福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工作。
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文件,已将福州和宁波、郑州、长沙等9个城市列入第二批审批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城市名单。
2008年5月9日至11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在榕召开《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会。与会专家认为,福州已具备建设城市快速轨道的基本条件。至此,备受关注的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福州人的“地铁梦”终于迈出坚实的一步。
2009年1月,福州市城市铁路快速轨道交通《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审查,这标志着该项目国务院批准立项前的审查工作已全面完成。等国务院正式批复后,计划年内动工首条地铁线路。
2009年2月28日,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为福州市政府全资投入的国有独资公司。
200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09]1467号文印发了经国务院批准的《福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8-2016)。
2009年6月20日,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揭牌运作。

2009年12月27日,福州市城市地铁1号线动工仪式在则徐广场举行,标志着福州市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迈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2010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10月底,树兜站、上藤站等动迁,树兜站是地铁1号线一期建设计划中首个启动征地拆迁工作的站点。
2011年1月17日,《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一期)初步设计》获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
2011年3月,排下站、城门站、三角埕站等首批动工车站开始围挡施工。
2011年4月11日 经研究,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福州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并正式发文《关于成立福州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通知》(榕政综[2011]36号)。指挥部挂靠市建委,下设办公室、征地拆迁及维稳组、管线迁改组、工程建设组、宣传法规组、督查组,全面推进地铁建设提速增效。
2012年11月,地铁1号线最后一个动工车站福州火车站开始围挡施工。
2012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3年1月,《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修编)》(送审稿)专家咨询会举行。会上,修编后的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中,规划线路拟从此前的7条扩至10条。
2013年12月,福州市有关部门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及第二轮建设规划,启动第二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根据修编方案,该线网规划线路由9条轨道交通组成,新增8、9两条线,原规划也有部分调整,线路最终走向、站点位置。根据修编方案,9条轨道交通总里程338.12公里,设置车站215座,换乘站26座。
2014年3月18日,《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初步设计》获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
2014年3月19日,《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二期)初步设计》获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
2014年11月28日,福州地铁2号线开工仪式举行,金祥站和厚庭站率先开工。
2014年12月15日,位于新店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地块内的晋安区新店镇战峰村最后一户村民签订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标志着地铁1号线主线(含车站主体、隧道区间、主变电站、车辆段及停车场)涉迁房屋已全部完成征收工作。
2015年4月18日,首列“福建造”福州地铁1号线列车上线调试。
2015年8月20日,福州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全面封顶。
2015年10月,福州地铁1号线站点主体均封顶。
2015年12月,福州地铁1号线二期规划明确延伸至三江口,规划为4个站点,由初步设计中的湖际站、梁厝站、下洋站等三站 调整为安平站、梁厝站、下洋站、三江口站等四站 。
2015年12月30日,福州地铁1号线一期南段(三叉街-福州南站)开始空载试运行。
2015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15]3170号文批复了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
2016年1月13日,福州市物价局发出公告,拟于2016年2月下旬召开福州地铁票价听证会。
2016年1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福州新区建设发展座谈会上,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252亿元,以PPP的项目形式城建福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
2016年2月1日,福州市物价局公告,草拟了两个福州地铁票价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6年2月18日,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围挡技术管理规定》。
2016年2月24日,2016年3月29日组织召开了“福州地铁票价听证会”,对此前的票价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听证。
2016年3月21日,福州市地铁公司正式对外公布福州地铁吉祥物征集结果,一等奖空缺,最终版吉祥物待定。
2016年3月29日,福州市物价局公布了福州地铁票价政策相关事项,包括地铁票价、优惠政策及其他事项,正式票价方案较之前听证方案,运价有所下调。
2016年4月11日,地铁公司确定,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吉祥物“榕榕”最终成为福州地铁的吉祥物。

Ⅷ 厦门地铁的发展历史

厦门人的轨道交通梦起于上世纪80年代。
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仅考虑了地面电汽车公交。
2010年,厦门市全面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成立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2010年12月24日,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2011年03月11日,厦门市市轨道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011年03月16日至31日,厦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评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
2011年0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组织专家来厦评审我市城市轨道交通。
2011年05月31日,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评正式上报国家环保部。
2011年08月15日至16日,国家环保部组织专家来厦评审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线网规划环评。
2011年09月22日至23日,国家住建部委托省住建厅组织专家来厦开展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行业评审。
2011年09月28日,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获国家环保部批准。
2011年11月21日,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12年05月11日,《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获国家批准。
2012年06月06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
2012年07月19日至21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组织专家来厦评审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2年11月17日,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用地预审获国家国土部批复。
2013年06月03日,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获国家环保部批复。
2013年08月23日,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批。
2013年09月06日,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审查通过。
2013年09月27日,我市召开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动员大会。
2013年11月13日,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5年01月31日,我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28日,我市轨道交通3号线控制性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28日,我市轨道交通4号线控制性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Ⅸ 昆明轨道交通的轨道交通历史

1993年,在昆明与苏黎世共同编制完成的《城市发展与公共交通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到了轨道交通。
2004年,昆明市政府决定启动轨道交通项目。
2005年,昆明市完成了初步的地铁规划,当时仅有5条线路。昆明地铁1号线:起于金龙饭店,经过火车站向东南连接呈贡东城,线路全长23.7公里。昆明地铁2号线:为南北向的骨干线,起于银河片区北部,止于滇池北岸南市区,线路全长20.9公里。昆明地铁3号线:东起东部客运枢纽,向西进入城市中心区,线路全长18.8公里。昆明地铁4号线:西起高新开发区,经过城市中心区,止于东部黑土凹,线路全长15.2公里。昆明地铁5号线:米轨改造线路,西起石嘴站,沿米轨线路经过中心区、进入呈贡新城,全长41.6公里。其中,当时昆明地铁4号线与昆明地铁5号线都预留了机场线路。
2006年,轨道交通规划经过省建设厅审批。
2007年,轨道交通规划修改,从五条线路增加为六条,昆明市政府“轨道交通建设小组”正式成立。
2008年03月12日,昆明轨道交通规划正式报批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
2008年12月19日,昆明地铁1号线试验段正式开建。
2009年06月08日,国务院批准昆明地铁规划。
2009年06月19日,国家发改委批准昆明地铁建设。
2009年09月08日,昆明地铁1号线南段正式开建。
2010年03月18日,昆明地铁6号线一期正式开建。
2010年04月30日,昆明地铁1号线、昆明地铁2号线北段正式开建。
2010年07月28日,昆明地铁1号线南延长线正式开建。
2010年08月09日,昆明地铁3号线试验段开建。
2011年01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地铁三号线可行性报告。
2011年03月27日,昆明地铁1号线开始铺轨。
2013年01月08日上午9时9分,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南段列车在空载试运行过程中,列车上行至离斗南站约500米段时列车部分设施脱轨,导致司机室暖风装置坠落,造成司机室值班司机一死一伤。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