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0·7广州地铁打架事件的介绍
2012年10月7日,广东地铁4号线上一名老伯和一名男青年为上车排队的问题发生口角,老伯将男青年耳朵咬伤。相关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共资源、社会公德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⑵ 10·7广州地铁打架事件的事件经过
2012年10月7日早上八点多钟,广州地铁4号线爆发了一场令人痛心的抢座战。涉事双方分别为一名年约七旬的阿伯和一名20多岁的男青年。为让座问题产生口角,进而引发斗殴,两败俱伤。扭打中,青年最终不敌,被阿伯咬伤耳朵。据悉,阿伯他今年67岁,广州人,原是天河区红会的工作人员,现已退休。男青年吴某28岁,广州人,2005年之前是自来水公司外派工,2005年后到了白云区某中学工作。 同车乘客将这一血腥场景拍下发至微博,事件迅速传开。成为各大网站头条新闻,进而引发“让座”大讨论。一些市民表示震惊,一些市民说很痛心。这一事件让公众再一次将眼光对准了公共交通让座问题、尊老爱幼道德问题。
男教师头部、手臂布满血迹,耳朵被咬破一块,老人鼻部受击流血,车厢地板上血迹斑斑。两人被警方教育后释放。
乘客因争座在地铁大打出手的并非孤例,北京、上海也有发生过。有“广州地铁3号线打架”,也有“上海1号线打架”、“北京两六旬老人一号线地铁因抢座打架”。参与者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有男也有女。
⑶ 10·7广州地铁打架事件的当事人回应
作为当事人,67岁的陈某和28岁的吴某皆称后悔,希望事件能尽快平息。不过对回于有些细节两人答的说法仍有出入。
陈伯
67岁的退休“红会”工作人员陈伯谈及让座问题,敞开了心扉。事发当日,注重养生的陈伯早早起身,搭乘地铁准备前往南沙金洲散步游玩,途经车陂南站换乘。打架中,他受伤较轻,并无大碍。回到家中,他心里难以平静,惦记最多的是为何会打架,他还是认为男青年吴某责任更大。
吴某
28岁的吴某,是某中学的职工。他本来想独自外出旅游,结果因这次打架事件遭遇重创,自己掏了2000元医药费不止,还遭遇了大批网友批评。事件过后,他几乎逢陌生电话就不接,只想事件尽快平息。谈及打架,他认为是阿伯错在先。
⑷ 广州地铁打架的男青年是哪个学校的老师
之前有报道是 中学老师 但是今天我看地铁报上面又说是查水表的 干嘛 你想寻仇啊
⑸ 广州地铁打架给了我们什么道理
退一步海阔天空!
⑹ 10·7广州地铁打架事件的网友议论
该教训还是要教训的,做老人一定不要倚老卖老,还是古人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么大年纪了,就不要当着小孙子的面做不好的事,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大火气!难道红会出来的就能横?
⑺ 10·7广州地铁打架事件的相关事件
调查发现,乘客因争座在地铁大打出手的并非孤例,北京、上海也有发生过。
在优酷网搜库栏目输入“地铁打架”,结果将近80个。有“广州地铁3号线打架”,也有“上海1号线打架”、“北京两六旬老人一号线地铁因抢座打架”。参与者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有男也有女。记者随意点开“北京两六旬老人一号线地铁因抢座打架”视频,发现打斗更猛烈,不过,在众人的拉劝下,二人最终平息下来。
⑻ 面对广州地铁四号线前两天的争座打架事件你怎么看
昨天看新闻~~~我觉得是双方的责任~~~
先说年轻的,二十几岁,而且职业还是老师~~~怎么年纪轻轻血气方刚~~~
在说那个老伯,六十几岁,还是红十字的义工,年纪大,脾气怎么还那么火爆
说到底~~大家都是为一口~~~~
应该各自送一个“忍”字给他
(信息分享自才聚人才网)
⑼ 10·7广州地铁打架事件的地铁方回应
广州地铁官方微博作出回应称,“打架事件已依法作治安案件查处,因两人均为皮外轻微伤,并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地铁警方依法作协议调解处理——文明礼让是平安出行的保障,暴力只会让事情变糟,万事好商量,如遇纠纷,应第一时间寻求工作人员或警方协助。”
警方人士则表示,事件中两人均对自己不理智的行为深表后悔,更不断向民警求情,希望能原谅他们一时冲动所犯下的错行,两人接受调解。根据《治安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警方进行调解、教育两人后将其释放。
警方就此事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多一分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切勿因为争强好胜而大动干戈,免得后悔莫及。
⑽ 10·7广州地铁打架事件的专家支招
隔开冲突双方可避免暴力升级
心理专家称,当人在被围观的情况下吃亏,就很容易动肝火而与人发生冲突,围观的人隔开冲突双方可以有效制止暴力。2012年3月29日,美国纽约地铁内一男一女动手动脚打架,结果一名年轻的设计师查尔斯·松德二话不说站在两人之间,还不停往嘴里塞薯片,津津有味地咀嚼着,就让一场大战化于无形。当然,松德的淡定也许是因为他体重达90公斤,还曾是一名摔跤冠军。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文军了解事件后分析,事发环境人多、拥挤、嘈杂,令人对小事情的包容性下降,容易情绪失控,特别是在有人围观的情况下受到攻击,感到吃亏而自尊心受挫,就更容易被激怒。
如何避免类似的暴力事件发生?徐文军建议性格容易激动的人要有自知之明,在参与人际活动时要反复提醒自己,生气时要通过健康的方式释放情绪,例如叫喊、运动、旅游、跟别人诉说烦恼、把事情经过写下来等。人们看到这种事可对双方做调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去把双方隔离开来。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张小璃表示,在类似地铁、公交车的拥挤、狭小空间,人们往往比较压抑,这个时候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将变弱,极容易由口角之争上升到肢体冲突。
“两个人之间还是缺乏包容和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上班压力大,也很累,起点到终点站之间很长,从本能来说他也想休息;老人这方面呢,我们的道德约束是要尊老爱幼,但这个又不是法律法规的硬约束,老人拿着道德压年轻人,冲突就起来了。如果双方都能换位思考一下,事情也许不会发生。”张小璃说。
也有市民坦承,地铁过于拥挤是冲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