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祠堂发生过什么大事(猎德村祠堂地铁哪个出口)

分类: 时间出口 时间: 2024-11-02 22:30:56 作者:281663

⑴ 猎德祠堂发生过什么大事

猎德古村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化奇葩曾在这里竞放争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广州市岭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猎德,也到了谢幕的时分。在现代的城市中,完成农耕文明向城市文明的变身。

据一位土生土长的猎德村居民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猎德龙舟。“端午节时赛龙舟,很多亲戚朋友也赶来看龙舟、吃龙船饼,”她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那场面真是壮观,人山人海,锣鼓声、爆竹声震耳欲聋,连河面上龙舟溅起的水花都好看。”

对比起现在的龙舟比赛,她更怀念以前,“现在赛龙舟也很好看,但少了当初的感觉。”除了壮观的场面,汹涌的人群,震天响的呐喊外,她对炮仗和龙船饭有着特殊的情怀。“现在的炮仗都是象征性烧的,不够过瘾。还有以前我们吃龙舟饭时热闹非凡,很多人一起吃,还会专门给小朋友派龙船饭,希望小朋友龙精虎猛。”她现在还会去看龙舟,但昔日的感觉只能定格在回忆里。

猎德的祠堂也历经了时光的洗礼,破旧的墙壁告诉我们这一切。祠堂建筑是猎德村独具特色的文化,但记者发现祠堂里面还别有洞天。一个小天井,几个村民,打着扬琴,拉着高胡,唱着粤曲,这就是曲艺社里常见的场景。

曲艺社里的老人表示,聚集在这祠堂里吹拉弹唱,累时唠下家常,其乐融融。她们觉得自己在继承着民族传统文化,希望下一代也能受到熏陶,将此继承下去。

猎德村除龙舟独霸江河,久负盛名外,醒狮也是独步狮群,名声在外。一名居民回忆起猎德醒狮队曾在一九九六年摘取“广州市百狮迎新春、贺城庆表演大赛”双狮第一名、单狮第五名。

她对当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每一场醒狮表演都有很多观众,敲锣打鼓,气氛很热闹。”她觉得猎德村悠久的醒狮民俗传统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还算新鲜,但对于她来说已逐渐成为孩提时的记忆。

猎德村的文化底蕴浓厚,青石板、古庙宇、百年祠堂等都诉说着那逝去的日子。有些居民担心这些古老建筑将在改造中被拆除,传统文化也随之消失。另一些居民则对此表示乐观,觉得古老文化不会因为村子的改变而消失,而会世代相传。对此,猎德村所在的天河区有关部门则表示,猎德村被改造后河涌和端午习俗都会保留

⑵ 介绍猎德祠堂作文

走进猎德西村李氏宗祠:维系一族的纽带
据资料显示,如今公认的“李”姓得姓始祖,是商朝人“李利贞”。作为古老姓氏之一的“李”姓,已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土地当中,繁衍昌盛,更是遍布世界各地。走访中国各地,在不少村落当中,游客还能看见该村李氏族人的宗祠。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猎德村里如今有三座李氏宗祠,分别是:东村李氏大宗祠、宾阳李公祠和西村李氏宗祠。
为何在同一村内,同一姓氏,却分开修建宗祠?
翻阅如今的《猎德村志》,结合与村民的交流,e家君简单了解到,最初选择定居的两位李氏先人,是从不同地方迁来的。他们同姓李,远溯祖上会有某种联系,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
在猎德生活的两支李姓族人不断繁衍,各自的后人为供奉所属的一支(房)的祖宗修建宗祠。因此,属于李氏的宗祠过往在猎德村里有好几座。
这些宗祠里所供奉的李氏祖先,同一支(房)内,有的是父子关系,有的是兄弟关系;不同支(房)的,仅是同姓,在同一地聚居,一般情况下无直接血缘关系。但是,经历数百年的发展,两支李氏的后人早已凝聚融成“猎德李氏”。
e家君曾推送过与东村李氏大宗祠有关的文章,今天介绍的是猎德西村李氏宗祠。
在宗祠内,有一《猎德西村李氏宗祠重建碑记》,其上记载:“吾李氏祖裔,自宋朝由南雄入广东,至新会司前石步乡西桥村,开村之祖益彦公,字邦杰,公入省城贸易,再迁居猎德西乡。”由此可知,猎德西村的这一支李氏族人,其祖在宋朝入广东,辗转至新会前石步乡西桥村定居,而后,族人李邦彦迁至猎德定居,成猎德西村李氏之祖。
站在李氏宗祠外,可看到斑驳的砖墙、古旧的木门和颜色深谙的门环,一左一右两尊门神守卫着。
踏入其内,抬头即能看到写着“木本堂”的牌匾。往里走,放置着刻有“李氏宗祠”的香鼎,祠堂的最里面,是供奉着猎德西村李氏祖宗的神龛和桌案。
祠堂内没有过多的装饰,亦无需过多的装饰。每逢重大喜庆日子,族人会在祠堂内外,摆上数席共庆;适逢婚嫁,村内不少年轻男女亦愿意选择在祠堂宴请亲友。
e家君了解到,猎德所有重修的宗祠,尽可能使用旧宗祠的砖瓦重建,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一切:斑驳的砖墙、古旧的木门、颜色深谙的门环……
尽管经历重建,李氏宗祠依然给来访者带来庄严肃穆、安全安定之感。
今年重阳,猎德西村李氏便集体去到新会西桥村祭祖。西桥村村长告诉e家君,往回追溯,猎德西村李氏是云步恒夫公一脉的后人,他(李恒夫)是我们云步李氏的五世祖,是云步李氏始祖侃翁(李侃,字直卿)的来孙。
不管时代如何变,世事如何迁,亘古不变的是每人身上的血脉因缘。即使分散各地,宗族观念始终是同姓同族之人最为紧密的维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