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
福建铁路的第一个起点,是1910年建成通车的漳厦铁路。
漳厦铁路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西方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铁路这种现代交通方式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为振兴民族工业,促进交通发展,福建的许多海外华侨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修建铁路。为此清政府于光绪32年(1906年)在福州成立官商合办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拟议建造福州至马尾、泉州至安海、漳州至厦门三条铁路。清光绪33年(1907年)漳厦铁路动工兴建;宣统元年(1909年)铁路建成,宣统三年(1911年)通车营运。因营业不善、股款不继,这条自厦门岛对岸的嵩屿至漳州、长约45公里的铁路最终只修至九龙江畔的江东桥,全长仅28公里,设站点9个,列车全程运行需要近3个小时。
由于漳厦铁路起点的江东桥站距漳州17公里,
漳厦铁路嵩屿火车站
终点站嵩屿距厦门也有3公里的海路,成了“前不过海,后不过江”的盲肠铁路,旅客、货物前后都需车船转接,商民行旅不便。铁路开通不久即因客员稀少连连亏损;后虽被民国政府收归国有,却仍未能扭转客流稀少、入不敷出的局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漳嵩公路的建成再度打击了铁路运营,终因不堪亏损于1930年11月停止营业。抗战爆发后,嵩屿火车站被日军炸毁,漳厦铁路残存的铁轨被国民党军队拆除盗卖一空 。生不逢时的漳厦铁路终于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里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