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有几层?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降至七层)。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原先塔高11层 )。 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位于西安的名胜古迹大雁塔初建时有几层?
初建为五层砖塔。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则是因寺建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 大雁塔 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降至七层)。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原先塔高11层) 人称“二圣三绝碑”。
大雁塔的高度是多少?
大雁塔创于唐永徽三年(652),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初为仿西域建筑形式的砖表土心5层方塔。武周长安(701~704)年间,由武则天及王公施钱,重加营建至10层,后经兵火仅剩7层。五代后唐长兴(930~933)年间西京留守安重霸再行修缮。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加修饰,留传至今。塔本名慈恩寺塔,后揣《大唐西域记》所记印度佛教传说故事而名雁塔。至于称大雁塔则是为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相区别。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均有拱门,可凭栏远眺。塔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的说法图,刻有当时的殿堂建筑,是研究唐代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塔南门两侧,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 大雁塔创于唐永徽三年(652),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初为仿西域建筑形式的砖表土心5层方塔。...至于称大雁塔则是为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相区别。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大雁塔为什么是7层?
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如杭州灵隐寺的木塔是七层,最高的是云南大理的南诏塔为十七层。而偶数层的古塔在全国只有一、二处。如崇圣寺三塔中的千寻塔为16级,南北两塔为10级,弘圣寺一塔也是16级。我国古塔的层数大都是奇数,其实是与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有关。《周易》上说:“阳卦奇,阴卦偶。”在古代数学中把“一”、“三、”“五”、“七”、“九”等单数称为奇数,作为阳的象征,把“二”、“四”、“六”、“八”、“十”等双数称为偶数,作为阴的象征。塔是阳的象征,所以就取奇数了。 数字有奇有偶,有阴有阳。天数奇数,为阳数,生数;地数偶数,为阴数,成数。天在上,是圆的,向高发展要用天奇数;地在下,是方的,平面展开要用地偶数,这是中国人对数的讲究。天覆地载,高天厚地,天地合一,“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方才有“博厚配天,高明配地,悠久无疆”崇高境界的追求。 古塔的种类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构造是大体相同的,一般都具有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个部分。舍利塔的下面一般都建有地宫,以便埋藏舍利和供奉物品。塔基是一座塔的下部基础,它覆盖在地宫的上面,又是承托塔身的基座。塔身是塔的主体部分,前面所讲的几种塔的类型,主要就是通过塔身的形制来区别划分的。塔身的内部结构主要有实心和中空两种。
西安大雁塔总共几层
七层 64.5米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公元704年唐武则天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为单数层的惯例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候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气势恢宏的唐代著名古塔。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西安的大雁塔为什么只有七层高?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于此创立了大乘佛教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我,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此寺遂成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唐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 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除了保存从天竺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大雁塔内还存有舍利子万余颗。第一次:大雁塔最初的建筑图样是模仿印度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觉塔),共有5层,高60米。后来,唐高宗李治觉得这座印度式样的建筑与长安城的总体建筑风格比起来有些不协调,于是进行了改建,大雁塔被加高至9层。 第二次:长安年间(701年-704年),朝廷又对大雁塔进行了第三次修建,武则天打破了唐朝佛塔业已形成的阳性奇数层高的惯例,将大雁塔加高增至偶数10层。(另一说,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捐资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第三次: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了第四次改建,大雁塔再次被恢复到7层。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第四次: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大雁塔第五次修葺,这是一次重大的维修加固工程。在维持了唐代塔体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高64.5米,塔基底边长25米,占地2061平方米,这便是如今看到的大雁塔。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 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西安大雁塔的来历?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的名称来源于印度传说。佛教分为大乘和小乘,大乘吃素,小乘吃荤。一天,在一个小乘派寺院中,做饭的僧人因为没有找到肉给方丈吃,仰天长叹。正巧天上飞过一群大雁。饭僧于是就想,如果有大雁给方丈吃就好了。 突然真有一只大雁从空中掉在地上,饭僧很吃惊,就告诉了方丈,方丈惊异地说:“这不是雁,是菩萨显圣舍身布施,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寺中僧人大受感动,从此小乘派也不再吃肉了。为了纪念这只菩萨化身的大雁,便在雁掉落得地方建造一座五层的塔,名为雁塔。 慈恩寺的塔式仿照印度雁塔,所以也叫雁塔,为了和荐福寺内一座较小的雁塔区别,所以,又称大雁塔。 扩展资料: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玄奘是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 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兴建大雁塔,用于收藏从天竺带回的舍利、佛像和经卷,并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
介绍大雁塔的作文
大 雁 塔 我的家乡在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安市,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如钟楼、兵马俑、大雁塔等等. 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大雁塔,经常去那里玩耍.书上说,大雁塔修建于唐朝,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雁塔原名叫慈恩寺塔,因为有一天和尚们正在念经,一群大雁从天上飞过.忽然,一只大雁从天上掉下来,摔死在寺内.和尚以为是菩萨显灵,于是把大雁葬在寺内.从此以后,慈恩寺塔改名大雁塔. 大雁塔共有七层,高64米,上面小下面大,就像一个四棱锥.尽管它经历了上千年风风雨雨,可是它仍然巍然挺立,耸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暑假的一天,我跟爸爸妈妈上了大雁塔.走进塔内,它的底层很宽大,横梁立柱都很粗大,还有楼梯,全是木头做的.我们沿着楼梯往上爬,越到上面空间越小,到最上面一层时,只有十多平方米大小.每一层都有窗口,站在窗口,只觉得一股凉风嗖嗖吹进来,感到很凉爽.从窗口往下看,整个西安市尽收眼底,远处的古城墙,巍峨壮丽,脚下的大街纵横交错,人流和车辆就像小蚂蚁和甲壳虫来往不断.我每爬一层,都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外面看一看.爬得越高,看得越远.我忽然想起一首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得真有道理,我更理解了它的含义. 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型建筑,它以古老雄伟的身姿,吸引了无数个中外游客.我很喜欢你——大雁塔.
大雁塔是最早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吗
是的,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西安大雁塔有几层
七层(偶经常去那里)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公元704年唐武则天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为单数层的惯例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候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气势恢宏的唐代著名古塔。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