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的山属于什么山脉(天水境内的山是什么山脉)

宝鸡西天水北的山是什么山脉

  宝鸡西天水北的山是秦岭山脉。   秦岭的特点:   *   狭义上的秦岭   狭义上的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公里,南北宽达100-150公里。   *   广义上的秦岭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蜿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以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秦岭南北的农业生产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甘肃至天水是什么山脉

  天水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甘肃临潭至天水的山脉属于秦岭。   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而广义上的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长约1600多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扩展资料:   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圭阝戎、冀戎,置圭阝(今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设陇西郡。郡县制在今辖区确立。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

宝鸡市内有哪些地方既有山又有水适合野外烧烤的?

  宝鸡南上秦岭汉中,凤县方向,山水,火车,交通方便!适合自驾游玩!

什么山或什么事物可以代表天水市

  是凤凰山。其山北环渭水,南绕籍河,紧依316国道和陇海铁路。 凤凰山,形若彩凤,天水之镇山也,古之谓日没之所崦嵫山者是也。屈辞有云:“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盖谓此也。其为朱圉脉系,邽山主峰;上遗古观,下辟良田,南眺麒麟,北峙五龙,东瞰天靖,西壤冀城.相传有凤凰栖息而得名,另一解释源于霍松林先生所题《凤凰山碑记》“山之主峰,突起于新阳之南,翩然翱翔若彩凤,因名凤凰山”。山体总面积6750亩,山体绿化状况良好,森林覆盖达63%,山的阳面以刺槐为主,兼以山杨、青冈、酸梨、山杏、山楂及酸刺等树种相混生的季绿林,山的阴面为多年人工育植的油松、华山松等到为主的松柏常绿林。被誉为天水市的“天然氧吧”。

关于黄河的资料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山北麓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干流和小溪……   黄河全长5464公里,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此于长江。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由地面径流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叫流域。黄河流域位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界阴山,南至秦岭,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约1100公里,流域面积为75.2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三个英国的国土面积。若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面积,则为79.4万平方公里。黄河的河段长和流域面积,因泥沙淤积,河口延伸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黄河流域的地势从西到东呈三级阶梯下降。最高一级阶梯是流域西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1000~2000米。包括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盆地等较大的地貌单元。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系以东直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组成。海拔高程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址学家考证,在距今6000万年至240万年这段时间里,在"黄河流域"这一地区(当时还没有黄河),发生了强烈的地质运动,区域地壳遭到破坏,被切割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地质块体。这些块体有的抬升,有的下沉。抬升者成为山脉,后来多被风化剥蚀,逐渐夷平而成为高原;下沉者则贮水成湖,如华北、汾渭、河套、银川等沉降盆地陷落成湖。随后的90万年里,这一地区发生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寒冷、干旱,大湖逐步萎缩、分割,全区出现若干大型湖盆及不计其数的小型湖泊与湿地。这些古湖盆成为当地的地表水汇集区,并发育成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内陆湖盆水系的基础上初步演变而成的。距今150万年至120万年这段时间里,这一地区气候转暖,降水充沛,加上中西部高原处于上升阶段,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加剧。于是,横亘于湖盆间的山地先后被切开。这样,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从西到东被串了起来,原始古黄河由此而诞生了。此时的黄河还是一个内陆河,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串珠,由峡谷河道串起众多的湖泊,最东端为浩瀚的三门湖。 从以上的描述看,黄河的年龄大约是120万岁以上。   黄河上、中、下游都有洪水灾害,但下游是一条地上悬河,洪水灾害最为严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是该地区生产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的根源,也是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成灾、难以治理的症结。目前黄河干流上已建成的7座大中型水电站中有5座在上游。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在我国古籍中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据统计,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约2为每立方米35公斤。其沙量之多、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同时,黄河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还真不易洗净呢! 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注意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 "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黄河干流上最窄的峡谷叫野狐峡,位于青海省同德、贵南县境。左岸为高四五十米的石梁,右岸为高达数百米的峭壁,河宽仅十余米,从峡底仰视,仅见一线青天。据说野狐都能跳过,因而得名。黄河河道最宽的河段为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东明县高村河段,两岸堤距宽5公里~20公里。最宽处为河南长坦县大车集,两岸相距20公里。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豫东、豫北、鲁西、鲁北、冀南、冀北、皖北、苏北等地区,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冲积扇的顶部,位于沁河口一带,海拔100米左右。平原地势大体以黄河大堤为分水岭,地面坡降平缓,微向海洋倾斜。大堤以北为黄河平原,属海河流域;大堤以南为黄淮平原,属淮河流域。   黄河流域现有耕地1.79亿亩,占全国的12.5%。人均耕地约为全国人均的1.5倍,且中低产田占多数,林地、草原更为广大,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据1993年资料,黄河流域人均占有粮食仅361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公斤;平均粮食亩产207公斤,较全国低120公斤,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小于人口所占比重。全流域还有宜于开垦的荒地3 000万亩,主要分布在黑山峡至河口镇区间的沿黄台地(约 2 000万亩)和黄河口三角洲地区(约500万亩),是我国开发条件较好的后备耕地资源。另外,黄河三角洲、中下游滩地和水库库区还有大片滩涂地可供开发。随着流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基本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今后除加强现有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外,在不加重水土流失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有计划地开垦荒地。   黄河流域是我国主要产棉区,太原、宝鸡、西安、郑州、济南已成为我国棉纺工业基地, 90年代初,这里的纺织品产量占我国的比重:纱为41.3%,布为25.7%。目前黄河流域已探明的矿产就是130多种,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居全国之首,是世界上少有的富足资源区。有关专家估计,我国地下资源约值120万亿元,其中黄河流域占1/3。   黄河流域悠久的文明史,古老的文化,壮丽的河山,各种奇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万里黄河所独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在国务院批准公布的62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16座位于沿黄各省,其中黄河流域独占13座。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山峡景观资源。名山主要有:日月山、积石山、贺兰山、六盘山、太行山、吕梁山、华山、嵩山、泰山等;名峡主要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桑园峡、红山峡、黑山峡、青铜峡、三门峡等。(2)河湖瀑布景观资源。著名的支流有湟水、清水河、沁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泾河等;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等;位于晋陕陕峡谷中的黄河最大瀑布壶口瀑布,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它以神奇、壮观而闻名于世。(3)沙漠草景观资源。主要有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青海河源沙区、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等。(4)生物景观资源。青海河源地区、甘肃积石山地区、宁夏贺兰山脉、山西吕梁山等地有各种各样的奇鸟异兽、奇花异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86年底,黄河流域 已建立了22处自然保护区,仅黄土高原地区就繁衍着几十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5)民族风情资源。如"回族之乡"宁夏的伊斯兰风情,鄂尔多斯草原蒙古族牧民的体育况技那达慕大会和音乐歌舞,甘肃康乐县莲花山每年6月初的多民族花儿对唱会,以及陕北的信天游、安塞腰鼓等。(6)文物古迹景观资源。黄河流域蓝田猿人的遗迹、大地湾古人类文化遗址、半坡遗址等世界闻名。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文坛泰斗”孔圣人之墓,秦始皇陵独享于全国古墓葬的第一、第二、第三号。骊山秦始皇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古代文化宝库之一。还有天水的伏羲庙、宝鸡的神农祠、西安的碑林、太原的晋祠、大青山的昭君墓遗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墓、米脂县李自成行宫、登封市嵩阳书院、巩义市宋陵古墓群等,均闻名于海内外。此外,还有众多的宗教名胜和革命胜迹。

天水到宝鸡之间有什么山?

  出西安城,沿渭河向西,秦岭分列左右如两排青色的屏风,时而在天底下横着,时而又奔突到眼前。车过宝鸡,才真正进到它的心脏。从西安到甘肃省的天水,一路相随的是在岭坡上出没的陇海铁路,和粘滞浑黄的渭河。   万物各归其位。世界有着它恒定的秩序。路,桥,山,水;山上的树,石,鸟,虫子和流云……千百年来怕就是这样的吧,甚至人,又有多少改变呢,一样的族群,血缘,表情,甚至活法也是沿习直至今天。有一个比喻,岩中花树——是四百年前我的一个同乡(他那时的官职是明朝蛮荒之地的一个驿丞)放逐到湘黔道上时说过的一番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我未见岩中花树,则它与我同归于寂,待我一见它,世界便生动起来,于是知心外无物。一个人一生中又有几句话能让人记住呢,能成为智慧传灯的更不会多。我对着变动的山川默默的说:万千世界的物像,都进到我的心里留下你们的投影吧,因为心要给你们一个秩序——如此,世界才真的“生动起来”。

坐火车从宝鸡到天水经过好多隧道,这些山是秦岭吗山间的河是渭河吗坐火车刚过宝鸡山间好大面积的水域是什

  山是秦岭,水是渭河,大面积水域是800里秦川起点,千里渭河唯一一座水库——宝鸡峡水利工程枢纽:灌溉宝鸡、咸阳地区十几县区旱原

山脚下藏有百万现金,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山脚下的现金是干什么用的?

  中国山川无数,但是要问那一座山最有钱,那便是甘肃省天水境内的麦积山最有钱,因为这座山的山脚下堆满了现金,少说有上百万。有些游客就非常的好奇为什么这座山这么的富有,而且就在这座山的山脚下,为什么没有人去抢夺,主要原因这些都是人们虔诚的香油钱。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境内,其山体并不能称之为大,它全高142米,并且只是一座孤峰,即便是这样也不能减少这座山峰的名气。究其原因是,此山是我国的四大石窟之一,有一个美誉“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它共有洞窟221座、泥塑石雕10632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      麦积山之所得名是因为其 形似麦朵。麦积山之所以是被游客们喜爱,成为人们打卡的网红景点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那著名的石窟。麦积山的石窟多数开凿于20—70米的悬崖峭壁上,窟形也形态各异,经典的人字坡顶、拱楣、穹顶等。除此之外,麦积山的栈道也是其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麦积山的石窟始建于384—417年间,每个朝代都有修建,今天则是沿用隋朝的风格。今日的麦积山是我国5A级的旅游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打卡。麦积山的许多泥塑佛像已有千年的历史,其历史价值非诚高,很多虔诚的游客都会在此处祈福。

在宝鸡市经过的河流和山脉有那些

  在宝鸡市经过的河流和山脉有渭河和秦岭。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宝鸡市太白县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山峰。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其间。

关于黄河的资料

  有点乱,你自己整理一下吧,还有一些但输不进去了。呵呵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   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采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采伐。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采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采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万根。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五、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黄色。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资源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资源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春秋至今,两千余年,黄河下游河道多次迁徙,重大者有以下数次。   一、周宿胥口河徙   《汉书·沟洫志》寻|王莽大司空橡王横语:“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史称此为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清胡渭《禹贡锥指》进一步指出,“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右经滑台城(滑县旧城),又东北经黎阳县(泼县东北兰里)南,又东北经凉城县,又东北为长寿津,河至此与深川别行而东北入海,水经谓之大河故渎。”按《水经·河水》所记,大河故渎大致经今河南滑县、俊县、濮阳、内黄、清丰、南乐,河北大名、馆陶,山东冠县、高唐、平原、德州等县市境,德州以下复入河北,经吴桥、东光、南皮、沧县而东入渤海。   宿胥口河徙之后,禹河旧道,有时还行水,至战国中期才完全断流。   二、新莽魏郡改道   新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在此以前,王莽常恐“河决为元城家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不堤塞”,致使河道第二次大变。   魏郡河决之初,水无定槽,泛滥于平原、千乘之间,后经王景治理始得以稳定。据《水经》记载,此河大致走今濮阳南,范县北,阳谷西,莘县东,在平东,禹城西,平原东,临邑北,商河南,滨州北,利津南而入渤海。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   三、北宋澶州横陇改道   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七月,河决澶州横陇塌,于汉唐旧河之北另辟一新道,史称横陇河。横陇河的流经,《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5载,“河独从横陇出,至平原分金、赤、游三河,经橡、滨之北入海。”气姚汉元《中国水利史纲要》说,“河决时弥漫而下,东北至南乐(今县)、清平(今为镇)县境,......自清平再东北至德州平原(今县)分金、赤、游三河,经橡(治庆次,今惠民县)、滨(治渤海,今滨县北)之北入海。”邹逸麟《宋代黄河下游横陇北流诸道考》定此河“经今清丰、南乐,进入大名府境,大约在今馆陶、冠县一带折而东北流,经今聊城、高唐、平原一带,经京东故道之北,下游分成数股,其中赤、金、游等分支,经橡(治今惠民县)J、滨(治今滨县)二州之北入海。”今清丰六塔集以东尚有遗迹,向北经莘县韩张集(故朝城)以西,下经聊城堂邑镇、陵县县城以右,高唐、平原、惠民以左。此河道形成之初,“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但到庆历王四年,“横陇之水,又自下流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淤,必决上流,终于在庆历八年发生了商胡决口改道。   四、庆历八年澶州商胡改道   宋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河决商胡埽(濮阳东北二十余里栾昌胡附近)”,改道北流,经大名(今县)、恩州(清河县西北)、冀州(冀县)、深州(深县)、瀛州(河间县)、永静军(东光)等地,至乾宁军(青县)合御河入于渤海,史称北流。后12年,即嘉桔五年(1060年),又决大名第六埽,下流“一百三十里至魏(大名)、恩、德、博之境曰四界首河,”再下合笃马河(今马颊河)由无棣入海,时称二股河,也称东流。东流与北流并存了近40年,且互为开闭,直至元符二年(1099年)六月末河决内黄口之后,东流遂绝。商胡改道,也是一次大改道,北流河道已移在西汉屯氏别河和张甲河以西,其下游与禹河主流已十分逼近。   五、南宋建炎二年杜充决河改道   建炎二年(1128年)冬,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自酒入淮,以阻金兵”,黄河下游河道,从此又一大变。杜充决河的地点,史无明文,《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定在滑县上流的李固渡(滑县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以西。决口以下,河水东流,经今滑县南,濮阳、东明之间,再东经、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汇入泗水,经泗水南流,夺淮河注入黄海。此后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迁徙的范围,主要在今豫北、鲁西南和豫东地区。此次决河改道,使黄河由合御河入海一变而为合泗入淮,长时期由淮河入海。   六、南宋蒙古军决黄河寸金淀改道   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军“决黄河寸金淀之水以灌宋军”,黄河河道又一次较大的变化。寸金淀在今延津县脖城东偏北三十里的滑县境内。决河之水南流,经封丘西、开封东入陈留县(今开封县陈留镇)境,以下“分而为三,杞居其中。”杞县“城之北面为水所坦,遂为大河之道,乃于故城北二里,河水北岸,筑新城置县,继又修故城,号南杞县"。“大河流于二城之间,其一流于新城之北郭帷河中,其一在故城之南东流”。新城北一支夺滩河由帷州、宁陵、归德至夏邑,以下分流经糠水至宿迁合酒和经作水故道至酒州入淮。中间一支为主流,由新旧杞县城之间南流入涡,经鹿邑、毫州、蒙城至怀远入淮。旧城南一支,经太康、陈州入颖,经颖州、颖上入淮,同时也分流入涡。后因归德、太康二地要求,“相次堙塞南北二汊,遂使三河之水合而为一”,全由涡河入淮。此河行水60余年,到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河决杞县蒲口,沿旧河东流合泗入淮为止。   七、明洪武至嘉靖间河道变迁型   明初黄河,经河南荥泽、原武、开封,“自商、虞而下,由丁家道口抵韩家道口、赵家圈、石将军庙、两河口,出小浮桥下二洪”,经宿迁南流入淮。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河决原武黑羊山,“东经开封城北五里,又东南由陈州、项城、太和、颜上,东至寿州正阳镇全入于淮。曹、单间贾鲁所治的旧河遂淤,主流徙经今西华、淮阳间入颖河,由颖河经颖上入淮。   正统十三年(1448年),河先决新乡八柳树,“漫曹、濮,抵东昌,冲张秋,溃寿张沙湾,坏运道,东入海”。后又决荥泽孙家渡口,“漫流于原武,抵开封、祥符、扶沟、通许、洧川、尉氏、临颖、郾城、陈州、商水、西华、项城、太和”,沿颜水入淮。二河分流之初,北河势大,故沙湾屡塞不成;景泰四年(1453年)以后,南河水势渐盛,“原武、西华皆迁县治以避水气时为便利清运,纳河南御史张澜的建议,自八柳树以东挑挖一河以接旧道,"灌徐、吕"。   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塞沙湾,黄河主流复回开封以北,沿归、徐一路旧道,经宿迁、淮阴入淮。弘治二年(1489年)以后,白昂、刘大夏采取“北岸筑堤,南岸分流”的方策,一再疏浚孙家渡旧河,分杀下流水势。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南岸故道尽塞”,“全河尽出徐、郊,夺入淮泗”,至隆庆六年(1572年),“南岸续筑旧堤,绝南射之路,”进一步使河道得以稳定。此后,黄河归为一槽,由开封、兰阳、归德、虞城,下徐、邳入淮,一直维持了280余年。   八、清咸丰铜瓦厢改道   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十九日,兰阳铜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溃决,工二十日全河夺溜。   铜瓦厢决口后,溃水折向东北,至长垣分而为三,一由赵王河东注,一经东明之北,一经东明县之南,三河至张秋汇穿运河,人山东大清河。当时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军,无暇塞治,文宗谕示:“现值军务未平,饷糈不继,一时断难兴筑,……所有兰阳漫口,即可暂行缓堵”。黄河自此改道东北经今长垣、濮阳、范县、台前入山东,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海。   九、民国27年郑州花园口决河南徙   民国27年(193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派军队扒决黄河。6月5日,先将中牟县赵口河堤掘开,因过水甚小,又另掘郑州花园口堤。9日花园口河堤掘开过水。后三日,大河盛涨,“洪水滔滔而下,将所掘堤口冲宽至百余米”。大部河水由贾鲁河入颜河,由顾河入淮;少部分由涡河入淮。至民国36年(1947年)3月15日堵复花园口决口,大河复回故道。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情况见图1一1。   回答者: 谁怕谁呦 - 二级 2006-3-5 15:21   检举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山北麓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干流和小溪……   黄河全长5464公里,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此于长江。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由地面径流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叫流域。黄河流域位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界阴山,南至秦岭,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约1100公里,流域面积为75.2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三个英国的国土面积。若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面积,则为79.4万平方公里。黄河的河段长和流域面积,因泥沙淤积,河口延伸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黄河流域的地势从西到东呈三级阶梯下降。最高一级阶梯是流域西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1000~2000米。包括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盆地等较大的地貌单元。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系以东直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组成。海拔高程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址学家考证,在距今6000万年至240万年这段时间里,在"黄河流域"这一地区(当时还没有黄河),发生了强烈的地质运动,区域地壳遭到破坏,被切割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地质块体。这些块体有的抬升,有的下沉。抬升者成为山脉,后来多被风化剥蚀,逐渐夷平而成为高原;下沉者则贮水成湖,如华北、汾渭、河套、银川等沉降盆地陷落成湖。随后的90万年里,这一地区发生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寒冷、干旱,大湖逐步萎缩、分割,全区出现若干大型湖盆及不计其数的小型湖泊与湿地。这些古湖盆成为当地的地表水汇集区,并发育成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内陆湖盆水系的基础上初步演变而成的。距今150万年至120万年这段时间里,这一地区气候转暖,降水充沛,加上中西部高原处于上升阶段,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加剧。于是,横亘于湖盆间的山地先后被切开。这样,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从西到东被串了起来,原始古黄河由此而诞生了。此时的黄河还是一个内陆河,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串珠,由峡谷河道串起众多的湖泊,最东端为浩瀚的三门湖。 从以上的描述看,黄河的年龄大约是120万岁以上。   黄河上、中、下游都有洪水灾害,但下游是一条地上悬河,洪水灾害最为严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是该地区生产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的根源,也是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成灾、难以治理的症结。目前黄河干流上已建成的7座大中型水电站中有5座在上游。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在我国古籍中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据统计,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约2为每立方米35公斤。其沙量之多、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同时,黄河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还真不易洗净呢! 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注意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 "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黄河干流上最窄的峡谷叫野狐峡,位于青海省同德、贵南县境。左岸为高四五十米的石梁,右岸为高达数百米的峭壁,河宽仅十余米,从峡底仰视,仅见一线青天。据说野狐都能跳过,因而得名。黄河河道最宽的河段为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东明县高村河段,两岸堤距宽5公里~20公里。最宽处为河南长坦县大车集,两岸相距20公里。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豫东、豫北、鲁西、鲁北、冀南、冀北、皖北、苏北等地区,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冲积扇的顶部,位于沁河口一带,海拔100米左右。平原地势大体以黄河大堤为分水岭,地面坡降平缓,微向海洋倾斜。大堤以北为黄河平原,属海河流域;大堤以南为黄淮平原,属淮河流域。   黄河流域现有耕地1.79亿亩,占全国的12.5%。人均耕地约为全国人均的1.5倍,且中低产田占多数,林地、草原更为广大,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据1993年资料,黄河流域人均占有粮食仅361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公斤;平均粮食亩产207公斤,较全国低120公斤,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小于人口所占比重。全流域还有宜于开垦的荒地3 000万亩,主要分布在黑山峡至河口镇区间的沿黄台地(约 2 000万亩)和黄河口三角洲地区(约500万亩),是我国开发条件较好的后备耕地资源。另外,黄河三角洲、中下游滩地和水库库区还有大片滩涂地可供开发。随着流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基本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今后除加强现有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外,在不加重水土流失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有计划地开垦荒地。   黄河流域是我国主要产棉区,太原、宝鸡、西安、郑州、济南已成为我国棉纺工业基地, 90年代初,这里的纺织品产量占我国的比重:纱为41.3%,布为25.7%。目前黄河流域已探明的矿产就是130多种,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居全国之首,是世界上少有的富足资源区。有关专家估计,我国地下资源约值120万亿元,其中黄河流域占1/3。   黄河流域悠久的文明史,古老的文化,壮丽的河山,各种奇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万里黄河所独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在国务院批准公布的62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16座位于沿黄各省,其中黄河流域独占13座。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山峡景观资源。名山主要有:日月山、积石山、贺兰山、六盘山、太行山、吕梁山、华山、嵩山、泰山等;名峡主要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桑园峡、红山峡、黑山峡、青铜峡、三门峡等。(2)河湖瀑布景观资源。著名的支流有湟水、清水河、沁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泾河等;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等;位于晋陕陕峡谷中的黄河最大瀑布壶口瀑布,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它以神奇、壮观而闻名于世。(3)沙漠草景观资源。主要有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青海河源沙区、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等。(4)生物景观资源。青海河源地区、甘肃积石山地区、宁夏贺兰山脉、山西吕梁山等地有各种各样的奇鸟异兽、奇花异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86年底,黄河流域 已建立了22处自然保护区,仅黄土高原地区就繁衍着几十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5)民族风情资源。如"回族之乡"宁夏的伊斯兰风情,鄂尔多斯草原蒙古族牧民的体育况技那达慕大会和音乐歌舞,甘肃康乐县莲花山每年6月初的多民族花儿对唱会,以及陕北的信天游、安塞腰鼓等。(6)文物古迹景观资源。黄河流域蓝田猿人的遗迹、大地湾古人类文化遗址、半坡遗址等世界闻名。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文坛泰斗”孔圣人之墓,秦始皇陵独享于全国古墓葬的第一、第二、第三号。骊山秦始皇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古代文化宝库之一。还有天水的伏羲庙、宝鸡的神农祠、西安的碑林、太原的晋祠、大青山的昭君墓遗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墓、米脂县李自成行宫、登封市嵩阳书院、巩义市宋陵古墓群等,均闻名于海内外。此外,还有众多的宗教名胜和革命胜迹。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