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国殇墓园》作文
观国殇墓园有感 国殇墓园始建于1945年,位于云南腾冲县城西南的来凤山北麓,该墓园由中国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取楚辞《国殇》为名,寄寓“碧血千秋”之意。是云南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的8000多阵亡将士而建,这里安息着腾冲战役中为国捐躯的9168位英烈的忠魂。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中国远征军在历时3年零3月里的残酷战争中,其伤亡接近20万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但他们的功绩被岁月的埋没得实在太久,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几乎不被人提及。更令人唏嘘的是,活着的英雄们大多境遇坎坷,至死也没能获得国家对他们那段历史功绩的承认;许多年过古稀的老兵在异国他乡望眼欲穿盼望着祖国的呼唤,在缅甸各地被捣毁的远征军墓地和野人山仍然流传着“闹鬼”的故事。在我看来,那是死去的远征军士兵在哀嚎哭泣,想要我们这些“不孝子孙”把他们带回家…… 当我再次踏入国殇墓园和滇缅抗战博物馆,面对先烈头像群雕,目睹戴安澜将军等抗战遗物,张问德县长的传世檄文,美国飞虎队将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保障滇缅生命运输线的历史旧照及9618名远征军将士坟茔时,以已亲情体会,悲痛油然而生;身为国民,荣誉感与愧疚感百般纠结:我们为什么不建国家滇缅抗战纪念馆以祭奠英灵、立碑志传、讴歌壮士?国军也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为国捐躯,用血铸造民族气节!难道不比党派纷争,自相残杀更令人仰敬?十万国军抗击日本侵略历史不能淡忘,其功勋明照,应以民族英雄厚待,每在抗战胜利记念日时该以国葬之礼祭奠,以缅怀英烈,慰藉后人。中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蒙昧时代,人民曾被剥夺了解真相的权利——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因此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要恢复用自己头脑按常识和逻辑来观察成思考问题,前提就是要了解事实真相。一个从小在历史谎言当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根本没有办法使其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真正的道德。更何况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理的标准并不仅是实践,更是时间,违背历史真实的宣传无论多么强大都不可能长久。 庆幸每天都有很多游人来国殇墓园敬献鲜花以悼念英烈,使我愈发感佩腾冲本地人及海外华人丹心不泯。近日有朋自滇西来,说云南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目前正在加紧施工,并制定完善了滇西抗战纪念馆文物征集方案。对国有馆藏文物进行了清点造册并加紧对民间收藏的相关文物进行清点、造册、入库3500多件;截至目前,共收集文物线索82条,涉及文物近10447件。扩建工程总投资1.56亿元人民币,于腾冲国殇墓园东侧21.05亩的范围内兴建。听闻此信,倍感欣慰,腾冲人重情重义实为其他国人之楷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腾冲自古便是边陲名镇,号称“极边第一城”,英杰辈出,贤才荟萃。一个偏僻的边陲小镇能走出辛亥元老李根源,平民哲学家艾思奇,国军名将李弥等这样的奇人,皆因为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最为典型的便是堪称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的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庚子之变后乡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同盟会会员寸馥清等人组织的“咸新社”,购置新知识书籍,作为公有图书供乡民阅读,这在中国实属首创。当我读到腾冲县长张向德先生的《答田岛书》时,不免感喟至极而唏嘘。这篇浩气长存的传世檄文,全文仅870字,文字古朴而大义凛然,义愤填膺中而不失斯文,血性表达而如此儒雅,充分表现了腾冲人骨子里那种文化底蕴!当我想起了从这里走出去的抗日名将寸性奇将军:“吾辈今日惟奋力杀敌耳!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则以死继之!”的豪言壮语,想起了他双腿被炸断,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杀!想起了民间收藏家段氏后生们出资建设、民间收藏,创立的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收藏了2.37万多件抗战文物,全面再现了艰难修筑滇缅公路,远征军入缅作战,日军在滇西的暴行,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的开辟,滇西大反攻等惨烈而悲壮的画面,从而为我们这个“健忘”的民族保存着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时;尤其是当听闻我的同事说起当年每逢‘五四’青年节,老师要组织青少年参观国殇墓园,谒拜英灵时,深为腾冲人民的古道热肠、重情守义、尊重历史所感动。数百万在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国军英烈的灵位在大陆诺大范围内能保留得如此完好,且一直享受后人的祭奠,可能也只有腾冲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腾冲人民的民间历史教育无疑是值得我们报以崇高敬意的。
腾冲名人作文一《李根原》
玩的地方有: 1.魅力名镇和顺 (重点推荐) 2.火山群 (爬山、坐热气球,还是挺壮观的) 3.热海 (重点推荐,也就是泡温泉) 4.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区 (吃农家乐) 5.国殇墓园 (爱国主意教育) 6.叠水河瀑布 吃的东西饵丝(放在稀豆粉里又是一个味道) 、大救驾(炒饵块)好像国殇墓园过去瀑布旁边有一家庭院餐馆,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东西好吃又不贵 回来的时候带点纪念品玉器、饵丝、果脯、干腌菜、藤器、茶油等 吃、住的地方基本上哪里都差不都,还好了,住私人看的宾馆可以讲价的。不过腾冲的翡翠不懂一般不要乱买,杀价可以从1000杀到100也不一定哦。
腾冲国殇墓园的建设意义
腾冲国殇墓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远征军收复滇西、策应密支那抗日作战取得胜利之后,为纪念攻克腾冲的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园。 1944年夏,为了完成打通中缅公路的战略计划,策应密支那驻印军作战,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向占据腾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于9月14日收复腾冲城,敌囚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及以下6000余人全部被歼,我军亦阵亡少将团长李颐、覃子斌等将士8000余人,地方武装阵亡官兵1000余人,盟军(美)阵亡将士19名。楹联家陈志岁先生《腾冲国殇墓园》联:“狠扫倭儿不顾身,模糊多少血躯,百代追思惨烈;长教国士须勤志,镇定完全心气,千秋鉴记撄棼。”楹联字句铿锵有力,一针见血,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抗日作战,英勇无敌;是他们用血与泪艰苦泥泞,枪林弹雨;是他们竭心尽力,撑起你我的家国梦;是他们奋不顾身,勇赴国难,换回今日的和平安详。逝者如斯,他们的故事值得细细聆听、品读;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潸然泪下,感慨万千;他们的艰苦岁月让我们珍惜生活,感恩当下;他们的革命生涯让我们烙印心间,历久弥坚。
腾冲国殇墓园的建设历史
1944年冬筹建,1945年7月7日落成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派专人驻守1986年正式成立管理机构“腾冲国殇墓园管理所”,隶属于腾冲县文化局。 岁月沧桑,逝者如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岁月并没有抹去侵略者的罪孽,更不能忘记抗日军民勇赴国难、视死如归的悲壮!今天,当我们打开历史的尘封,记录下腾冲国殇墓园的一个个镜头,并把它们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对后世子孙最好的、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殇墓园在腾冲县城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建有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腾冲收复战阵亡将士的纪念陵园,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的历史意义
国殇墓园可说是腾冲军民以鲜血写成的一部活的史书,9168名牺牲者,以可贵的性命谱成了书内的爱国篇章。可是,这部历史的血书,不单单属于腾冲的。它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历史的错误,不能重犯;民族的耻辱,不能忘记。国殇墓园应该被当作一个露天的课室。让老师带领学生来此上课,坐在一个个墓碑中间,对着来凤山、对着大盈江,讲述历史。讲腾冲战役,包括沦陷的那场可悲的战役和光复的那场壮烈的战役,都要讲,详细地讲、深入地讲;而腾冲沦陷敌手那两年余“丧失一切民族尊严、人人性命朝不保夕”的悲惨日子,更要讲。让学生在一个个墓碑当中感受烈士崇高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了解拼死以捍卫国土的完整和全力保护民族尊严的必要性。国殇墓园,是一个培养爱国情操的、活的课室。
腾冲国殇墓园为什么一进去就那么冷?温度比外面明显低好几度
我是腾冲人,国殇墓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敬仰、神圣的地方。你这个问题我是没感觉到,但我可以替你分析一下。1、国殇墓园里有很多高大树木,遮挡了阳光,减轻了日照辐射强度,而且附近有叠水河瀑布,水汽比较重,温度低一点也就不奇怪了。2、心理作用,国殇墓园里的安息着无数抗日英烈,里面的氛围无疑是端庄肃穆的,没有喧嚣,十分宁静·······
腾冲国殇墓园和革命烈士陵园是不是一个概念
纪念意义不一样,国殇墓园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光复腾冲牺牲的阵亡将士陵墓,革命烈士陵园是在剿匪时牺牲的烈士陵墓。
腾冲国殇墓园的地理位置
腾冲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小团坡。 在云南腾冲来凤山下,在气势雄浑的叠水河边。
腾冲腾冲第二季观后感
某日,得县文联相邀,观看了初出炉的《梦幻腾冲》,一开始,就梦幻般地感受了火山喷发的壮观,在氤氲的水雾里,在女子沐浴的欢笑中,心灵随之慢慢舒缓,慢慢柔软。 当真实的马铃声牵出一群马锅头,马锅头提着一盏盏“马腿灯”真切的走过我面前,我傻眼了,历史仿佛在那一刻倒流,在之前的生命里程中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而又直观的看见过这么一群鲜活的马帮,我仿佛看见他们正走在镇夷关那条满是马蹄窝的石板路上,被马蹄磨得光滑,雨天能储一窝窝水的马蹄窝印见证了他们的艰辛,儿时在镇夷关桥畔读书的江舻进士也常常望着这群为了生计走夷方的行人和长长的马帮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吧…… “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是的,翻开滇西腾冲抗战史,你一定会发出如此惊叹。1942年5月,日军侵入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占领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在内的大片国土。此后,腾冲成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1944年9月14日,远征军经过127天的血战,全歼日军,腾冲成为全国沦陷区中第一个光复的县城。当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我忽然忘记了我是在看演出,情急中已经将手捂住脑袋侧转了身子,等同行的朋友和着朗朗的笑声问我:“你搞什么?”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看得入迷了,看过农民作家老段的《剑扫风烟》,听过他的几次讲座,自己也买过几本《腾冲文史资料选集》,很多次参观过国殇墓园,到腾越敬老院看望老人们的时候几次听参加过功城血战的湖南老人讲过关于战斗的故事,很多次在凤山上的一号阵地、二号阵地、三号阵地和炮弹坑周围穿行过,也一直记得听人说过曾有八个弹孔的来凤山树叶,而且还参观过不少抗日遗迹,我没有理由不动情,这么超常的声相技巧,将战场演绎得如此逼真,除了看电影和电视、录象,我这老土才第一次开眼界。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关于和顺,我作为一个习作者,从来没有为她写下只字片言,尽管她那丰厚的文化底蕴一直让我企图探究的心蠢蠢欲动。粉墙黛瓦.牌坊.一群手持丝帕、团扇的温婉女子能支撑起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吗?此时两边的电子字幕和《小河淌水》的背景音乐伸出了援助之手,彰显了她们的魔力。翻开腾冲的昨天,这块土地上有过太多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而翻开和顺的昨天,“新婚别”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联系前面马帮出发前妻子的“不克(去)给得?”马锅头的“不克(去)不得!”,想到《小河淌水》中的“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一声声来自心灵的呼唤“哥啊!哥啊!哥!”让人愁肠百结,怎是无奈凄婉几个字可囊括的?是啊,和顺的每一间古宅,每一段石板路,每一个洗衣亭,都散落着让人回味的故事。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披麻布”,在《梦幻腾冲》舞台的一隅,一群赌石者在讲述着玉石人生中的沉浮……技艺精湛而高超的杂技也赢得了观众们热烈的喝彩。 一场《梦幻腾冲》,短短几十分钟,借助高超的声、光、电的烘托,两旁电子字幕的解说,这块土地的神奇与厚重的质感在观众的脑海中一点一滴地积淀,虽只能点到为止,最后却基本成形。具有时代特点的电子字幕解说将那些舞蹈语言无法表达的领域很轻易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内涵,这样短时间高容量的演出,非一般舞台表演所能企及。如果说腾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一颗颗光润的珠子,那么《梦幻腾冲》的编导和演员就是一根优质的线,他们将腾冲穿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手链。这么耀眼的手链带到哪里都有人询问它的出处。其实腾冲的山野,大街小巷沉睡着无数颗这样的珠子,乘着各种媒体和新建的腾冲机场.新修的腾密路飞翔,腾冲必定有更多的故事被穿成各式珠链飞出腾冲,飞往全国,飞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