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的文化和建筑特色
一、相关文化 1、牛皮画 1966年5月,柬埔寨暹粒省省长赠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牛皮画《吴哥寺》纵34.7厘米,横68.8厘米。 2、朝鲜博物馆 2015年12月,朝鲜在世界性的旅游胜地柬埔寨吴哥窟投资了1500万美元-...(约135亿朝鲜圆)建造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4年1月6日英国《独立报》引用柬埔寨《金边邮报》的报道,说朝鲜在吴哥窟遗址群所在的柬埔寨旅游城市遏粒建造了“伟大全景博物馆”。朝鲜以将“伟大全景博物馆”捐赠给柬埔寨为条件,获得了10年的运营权,将赚取入场费。 二、建筑特色 吴哥窟规模宏大,是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包括台基、回廊、蹬道、宝塔,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黏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细部装饰瑰丽精致。当时的石工可能还未掌握拱券技术,所以吴哥窟没有大的殿堂,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 扩展资料: 一、建筑结构 吴哥窟建筑庄严匀称,比例和谐,无论是建筑技巧,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极高水平。吴哥窟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有两重石砌墙。面积1000×850平方米,外墙之外有壕沟,壕沟宽190米,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300米,周长约5.6公里。 吴哥窟正门向西,与大吴哥王城南门外大道连接,门楼上立三塔,门内是一庭院,院东有一长147米的大道通向内围墙入口。大道两侧各有藏书室和池塘一处。 内围墙140米,长270米,墙内的主体建筑在3层台阶之上,台基高23米,底面积215×187米,除第三层为75×75平方米的正方形外,第1、2层均为长方形,每层的四边,各有左、中、右三条石阶梯连接上一层。 在最高一层的平台上,矗立象征着诸神之家和宇宙中心的5座尖顶宝塔,正中央一座宝塔最高,达42米,即高出地面65.5米,其余4塔较矮,分立于平台四角。第二层平台的四角也各有一座截顶宝塔。每一层平台的四周都绕以石砌回廊。 廊内有庭院、藏经楼、壁龛、神座等。各层均有石雕门楼和连接上下层的阶梯,阶梯的栏杆上都有7头石雕巨蟒盘绕,阶梯两旁还饰有精美的石狮子。全部宝塔,门楼都饰以石雕莲花,约有1万个。 二、整体布局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 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 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 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殖民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
吴哥古迹有什么特色
吴哥古迹(angkor)位于暹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约240公里,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征,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现存吴哥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时,吴哥曾是吴哥窟柬埔寨的王都。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1431年暹罗军队入侵后,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一个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发现了吴哥古迹。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199穿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柬埔寨吴哥窟的建筑,历史介绍。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 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 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当时的国都名字“禄厄”。禄厄(Lokor)来自梵文nagara,即都城。16世纪,此寺被称为“寺庙都城”。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 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 扩展资料: 吴哥窟建造结构: 吴哥窟建筑庄严匀称,比例和谐,无论是建筑技巧,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极高水平。吴哥窟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有两重石砌墙。面积1000×850平方米,外墙之外有壕沟,壕沟宽190米,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300米,周长约5.6公里。 吴哥窟正门向西,与大吴哥王城南门外大道连接,门楼上立三塔,门内是一庭院,院东有一长147米的大道通向内围墙入口。大道两侧各有藏书室和池塘一处。 内围墙140米,长270米,墙内的主体建筑在3层台阶之上,台基高23米,底面积215×187米,除第三层为75×75平方米的正方形外,第1、2层均为长方形,每层的四边,各有左、中、右三条石阶梯连接上一层。 在最高一层的平台上,矗立象征着诸神之家和宇宙中心的5座尖顶宝塔,正中央一座宝塔最高,达42米,即高出地面65.5米,其余4塔较矮,分立于平台四角。 第二层平台的四角也各有一座截顶宝塔。每一层平台的四周都绕以石砌回廊。廊内有庭院、藏经楼、壁龛、神座等。 各层均有石雕门楼和连接上下层的阶梯,阶梯的栏杆上都有7头石雕巨蟒盘绕,阶梯两旁还饰有精美的石狮子。全部宝塔,门楼都饰以石雕莲花,约有1万个。 吴哥窟规模宏大,是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包括台基、回廊、蹬道、宝塔,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黏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细部装饰瑰丽精致。当时的石工可能还未掌握拱券技术,所以吴哥窟没有大的殿堂,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
吴哥窟的宗教历史和艺术价值
吴哥寺是柬埔寨[2]的印度教毗湿奴神庙,又称吴哥窟,建于12世纪初。后为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的陵墓。15世纪上半叶,随吴哥都城废弃而荒芜,19世纪中叶重新修整,成为世界著名古迹。该寺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壕环绕。神庙围有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呈现出均衡美。吴哥寺的装饰浮雕丰富多彩。浮雕刻于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题材取自印度教神话和高棉王朝的历史。 柬埔寨的高棉人大约是从公元5世纪起信仰佛教的。作为佛教国家,在古代曾与老挝境内的真腊共主印支霸权,我国称这一政权为扶南国。首都在现今的吴哥。扶南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境内寺庙是为历代的统治者不断兴修形成起来的。至公元9世纪,吴哥已变成了寺庙林立的佛国中心。现在通称的吴哥城,实为大吴哥(或叫吴哥通)。城内寺庙中心,则被称作小吴哥。这里我们鉴赏的寺庙石窟建筑《佛面塔》,就是吴哥城内最著名的巴壤吴哥窟佛塔古迹的群体景观。 12世纪时,吴哥城内发生内乱,寺庙几度遭到破坏。至12世纪末,由?耶跋摩七世(公元1181~1215年)继位,始使政局平定下来。由于长年的战争,使国王对世事顿感厌倦。他悉心归佛,拟仿效以前的乔答摩·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的经历,不惜工本,命各地兴佛修庙。吴哥城于1170年掸族叛乱中遭到破坏。? 耶跋摩七世平定叛乱后,拨出金库储存,把吴哥城整个面貌修葺一新,并扩建了王城。这座巴壤庙就是在那时扩建而成的。巴壤吴哥窟共由16座相连的佛塔组成。每座石塔上都布满着雕刻。中央最大的一座镏金圆塔高约45米,内有4米高的大佛一尊。两层台基的周围又有51座石塔。这51座石塔,几乎每一座石塔的四面都雕凿着一个巨大的带微笑的菩萨面形浮雕。佛面呈静观神态;嘴角微翘,双目紧闭。脸容虽慈祥,但由于它十分高大,总给人以一种神秘感。这种宽面厚唇的笑容,被美术史上通称之为吴哥的微笑。据说当时是按照晢耶跋摩七世本人的笑貌来雕造的。 石塔四边凿造佛面,象征佛陀注视四方八界,给人间送去慈爱与威严。我们从图片有限的一角望去,觉得这座寺庙与石塔本身组成了一座石头城。在两层平台的栏板上也布满了浮雕,题材一般都为现实生活。据学者们考察,这些佛面雕刻,其特征都为高颧厚唇,有着克美尔人的特征,且具有很强的世俗气息。也许这就是古代高棉人利用佛教雕刻把本民族相貌永远留在石头上以志铭记的缘故吧。此石窟雕刻属于公元12世纪。为吴哥第二型(11~12世纪)的艺术风格。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 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 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殖民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世。
吴哥窟有着怎样的建筑特点?
建筑群中心是一座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在纵横两条轴线的交点上。台基基底为211×184米,上面沿边围一圈廊子,他们和四个长方形的过厅以及中央的方形神堂又组成一个田字形的布局,把五座塔连接起来。
吴哥窟有哪些建筑特点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台基、回廊、蹬道、宝塔构成吴哥寺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其布局规模宏大,比例匀称、设计简单庄严,细部装饰瑰丽精致。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粘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当时的石工可能不掌握券拱技术,所以吴哥寺没有大的殿堂,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
柬埔寨最著名建筑
吴哥城,又称为大吴哥 吴哥窟(小吴哥) 金边 西哈努克亲王皇宫 忘记登陆了.哈哈.
简述吴哥窟在柬埔寨的文化意义
吴哥窟,为1113年至1115年在位的苏利亚华曼(Suryavarman II)所建, 为吴哥王朝盛世的经典之作,也是整个吴哥古迹中保存最完整、最杰出的一座印度教寺庙, 现在它更是成为了柬埔寨国旗上的标志
什么叫吴哥文化
吴哥是9〜15世纪吴哥王朝的首都,它所遗留 下来的大批佛教建筑群遗迹,是柬埔寨佛教文化的 象征和代表。吴哥古迹主要包括大小吴哥两地的吴 哥城和吴哥寺,位于暹粒省境内,始建于公元802 年,最终建成于1201年,前后历时4个多世纪。 在 方圆约45公里的森林地带,建有大小圣塔。 寺庙约 600余座,构成一幅绚丽缤纷。光彩夺目的吴哥佛教 建筑艺术画卷。 吴哥寺即吴哥窟,也称“小吴哥”或“梵宫”, 位于吴哥城南侧,约建于1 1 12〜1201年。 吴哥寺建 筑构思巧妙、布局匀称、雕刻精细,寺内的浮雕艺 术既富有印度色彩,又具有民族特色,雕刻技艺精 湛绝伦,为吴哥寺中最富代表性的建筑艺术。 吴哥文化是柬埔寨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印度 教与佛教艺术相互交融的结晶。 在几个世纪的大规 模建筑时期,吴哥建筑的艺术风格也在发生变化, 其所反映的宗教内容则从印度教崇奉的湿婆、毗湿 奴诸神到大乘佛教崇奉的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