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饮食文化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浅谈“茶道”与“茶艺”表演 点击率:5066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反映形式;作为茶圣之乡的中国,更要深一步的开拓和弘扬中国历史特征。中国茶人采取的各种表现形式去饮用、宣传、研究某。茶的发展是中国茶圣陆羽的功劳,距今已有1260多年了。他为某的发展呕心沥血,抛乡离土;从湖北省的天门市(原竟陵),爬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浙江省的湖州市长岭县境,精选了一片风景优兄的群山叠峙、云雾轻薄,微风习习、气候宜人的净土上,开垦种茶。从此中国开始有了某道。 茶道,是中国历史文化人的由于长期饮茶,可以健身爽体,修心养神,为了表示对茶的信任种敬养,根据茶的特征,配用适应的茶具,掌握茶的本质,控制茶的冲泡火候和浓度,然后进行品、尝。茶人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一套套的礼法和茶的冲、泡、饮规矩,这种统一而严格的茶规叫“茶道”。茶道是比较严肃的,在一定的场合代表东遭道主对客人的一种恳亲、交谊、敬宾的庄重礼仪,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茶道慢慢走向社会,为交往及经济发展服务, 我国的茶文化早在隋朝就传入日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日本圣武天皇于天平元年(729年)召集僧侣进廷讲经。事毕,各赐以粉茶,人人皆感荣幸。当即有高僧行基,一生曾兴建不少寺院,并在寺院中种茶.由于佛教是“戒酒”的,茶就成了僧人们的重要饮料了,茶能提神、消滞之功能,对座禅谈禅,清心修行是很有益处的。所以僧人饮某特别盛行。日本人勘劳好学,善于创造发挥,逐渐把我国的饮茶和日本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再提高创新,形成为日本茶道。 某道之起,在正元中筑道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这位高憎于南宋理宗开秋元年来中国,后拜径山寺长老虚堂和尚为师。回日本后不但把径山寺的茶台子、茶具一起带回崇福寺,而且把“茶宴”的精神也带了回去,对日本的茶道兴起和发展有直接影响。开始是富豪之家作为家庭娱乐及亲朋好友一种联谊聚欢形式。以后经僧侣们布道弘法,也以茶会做法事,发扬创新茶道。以我所见,某逝局限于庭堂、寺院等小场合,采用严紧地饮茶规矩,向本庭、院的饮茶人展示,这种形式叫“茶道”表演。 “茶道”表演,局限于庭堂宽畅,富裕之家以饮茶为焕乐.以饮茶为欢。另一种是僧侣们在本寺院为本寺僧徒们作法事,以“轻”配“茶道”供全院僧侣学习、娱乐、表演.还有的是与外寺院僧侣交流,联谊而表演。只供少量人参加,不宜拉向社会。如向社会群众表演,则失“茶道”之大札、表演者之人格。 “茶艺”,是茶人根据茶道规矩,把茶道的俭、清、和、静,通过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向广大饮某人和宾客展视茶的冲、泡、饮等饮茶技艺.这种展视,大大地超出了“茶道”表演场面、范围、规矩,增设了景置、灯光,配乐、伴舞菩戏剧舞台土的东西.导演根据舞台实况及表演场面、范围,采取舞台调度,对表演者身、型、容、动,结合景、灯、乐周密配合处理.以动、静感的美,给饮茶人以高尚、美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这样使饮茶人既学到了饮茶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美的享受。中国的“茶道”及茶文化已停滞多年,没有多大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茶文化开始有了初潮,极少部分茶专家在精心研究茶文化,挖掘古“茶道“。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茶商们借“茶道’’与“茶艺’,表演、广告式的宣传,推销自己的茶。把“茶道”表演扩大化.利用机关布景,现代灯光照明、适应性道具、配器、茶皿;结合茶的产地及特征,给予配乐。把身型描条,脸型 端正美丽女士,配带民间服饰,根据情况添加伴舞。导演精心策划舞台画面和调度,利用中国当代“茶道”廉、美、和、敬.在舞台上展示。这种大场面的“......
湖州的人文与历史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莫干山2007-08-22 16:54 莫干山坐落在德清县西部,原属武康县,为天目山的分支,挺拔峻峭,秀丽多姿。中心区位于北纬30°36’,东经119°52’,占地4400余亩。若以荫山为中心,则中华山屏障于西北,炮台山拱卫于东南,武陵山(屋脊头)支撑于东北,而以海拔724米的塔山为最高峰。整个莫干山地区,东至东南为三桥埠、武康,南至筏头,西至铜岑山,北至龙池山碧坞,东西横亘15公里,南北纵贯12.5公里,方圆百里有余。 莫干山山名,来自干将、莫邪二人铸剑于此的古代传说。早在春秋末期,群雄争霸,吴王欲争盟主,得知吴越边疆有干将、莫邪夫妇,是铸剑神手,限令三月之内,铸成盖世宝剑来献。干将、莫邪采山间之铜精,铸剑于山中。时冶炉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断头发,发黄士拌揉,作为人状,投之炉中。炉腾红焰煅锤成雌雄宝剑。雌号莫邪,雄称干将,合则为一,分则为二,蘸山泉,磨山石,剑锋利倍常。时莫邪有孕,夫妻俩知吴王奸凶,莫邪留雄剑于山中,干将往献雌剑。吴王问此剑有何奇妙,干将说:“妙在刚能斩金削玉,柔可拂钟无声。论锋利,吹毛断发,说诛戮,血不见痕。”试之果然。吴王为使天下无此第二剑,杀干将。十六年后,莫邪、干将之子莫干成人。莫邪详告家史。莫干问宝剑何在。莫邪道:“日日空中悬,夜夜涧边眠。竹青是我 鞘,黄金遮霜妍。”莫干机敏,在竹林中黄槿(金)树洞孔内得到干将雄剑。于是别母亲,持剑赴吴国京城,欲刺杀吴王。途遇干将好友之光老人。老人说:吴王禁卫如林,谋刺难成。若能借得莫干二宝,老人定能谋取吴王之头。莫干问中哪二宝?老人说:“干将之剑,莫干之头。”莫干即以剑自割其头,一手献剑,一手献头。之光老人至吴宫阶下,言献“稀世之宝”。吴王召见,之光以油鼎煮莫干头,头歌唱,之光邀吴王近看。吴王至,之光拔剑斩吴王之首,两头相搏于油鼎中。王头奸凶,之光亦自杀其头,两头共斗王头,得胜。时二剑化作两巨龙腾空而飞。后人为纪念莫邪、干将,将其铸剑、磨剑处叫剑池,将剑池所在之山名为莫干山。 这个神话传说,说明莫干山历史悠久。莫干山隶于武康,而武康“昔在夏为防风,在周为吴越,在七国为春申封属之菰城。”汉朝吴王濞,就在这里的铜官山炼铜铸钱。至今铜山寺、铜官庙、铜官桥等名称还留在山南乡村里。塔山发现的残砖证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塔山建塔;翌年又在铜山建寺。可见其民富物阜之一斑。地灵人杰,莫干山历史上出现过的名人,不胜枚举。 近几年来,为适应旅游和避暑,休养的需要,又兴建了公路和不少旅馆、餐厅、休养所,加强了园林建筑和修饰。莫干山日新月异,变得更加清新美丽了。 泰岱雄,华山险,嵩山峻,黄山雅,峨嵋秀,雁荡奇,名山各有特色。被誉为“清凉世界、翠绿仙境”的莫干山、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 胜地;而在地理位置上又靠近宁、沪、杭经济文化昌盛之区域,交通便利,得天独厚。 在全国名山中,莫干山的绿化程度名列前茅。荫山周围的毛竹不但茂密,而且特别粗大,高可三四丈,围沿10寸以上。“毛竹王”的胸径竟有14.8寸,四季常绿的毛竹,每一株都是一柄翠绿清凉的巨伞。毛竹之外,尚有淡竹、花竹、红壳竹、孵鸡竹、木竹、苦竹、箬竹、紫竹、凤尾竹、象牙竹、乌筋竹、早元竹、桃枝竹、孝顺竹等等,说莫干山是个百竹陈列馆,也可当之无愧。除了竹,品种繁多的树木,如松、柏、杉、香樟、苦梓、银杏、冬青、石楠、木笔、枫、桐、檀、栎等处处可见。其中尤其珍贵的树种是冷杉。至于芸芸灌木丛,攀缘植物和千态万状的花花草草,也纷列杂陈。这样,乔木、灌木、常绿、落叶、阔叶、针叶,高高低低,造成了名副其实的“翠绿仙境”。 莫干山有句地方谚语:“三胜竹云泉,三宝绿净静”。“三胜”指竹胜、云胜、泉胜;“三宝”指绿宝、净宝、静宝。 莫干山上多云雾,多风雨。年平均降水量达1640毫米,比宁、沪、杭都多。有时雷鸣脚底,云起瓮中;有时日照明霞,虹跨峰峦;忽儿阵云带雨,倾盘泼瓢;忽儿云开天晴,处处朗丽,瞬息千变,都以风云为转移。陈毅形容莫干山云雾有诗:“莫干好,大雾常弥天。时晴时雨浑难定,迷失楼台咫尺间。夜来喜睡酣。莫干好,雨后看堆云。片片层层铺白絮,有天无地剩空灵。数峰长短亭。” “云胜”如此。“泉胜”又如何?莫干山山高林密多清泉。剑池、龙潭是大泉。其余中泉、小泉、微泉,遍山皆是。无须“山中一夜雨”,也堪“树梢百重泉”。淙淙潺潺,丁丁冬冬,嘀嘀嗒嗒,到处是泉水的歌声。至于莫干山的“绿宝”,则是菁密林茂,是个绿色的海洋。“净宝”是讲水净和空气洁净。“静宝”是指环境一片幽静。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韵海楼2007-08-22 16:54 韵海楼在湖州市区飞英公园内,清同治《湖州府志》有载:“韵海楼在府治后。颜真卿在郡著《韵海镜源》因以为名。” 清康熙五年(1666)曾任湖州知府的吴绮,其《玉楼春词并序》称:“颜真卿守是土,延诸名士作《韵海镜源》一书于上,朱甍画栋,宏敞壮丽,为一郡大观。”或曰:“真卿著《韵海镜源》本在杼山,后人慕其事而名此楼耳。”韵海楼始建唐大历八年(773),现在所存的五楹楼屋系清代重建。 这是一座五开间的楼厅,前连长廊,青瓦粉墙,朴素雅洁。楼前有香樟、女贞等树,登楼可观公园全景,雄胜、凤山、迎春三亭以及假山、水池等尽收眼底。 据颜真卿撰并书的《杼山妙喜寺碑铭》称,《韵海镜源》一书他早年就已着手编纂。该书是引《法言》、《说文》诸字书,“穷其训解,次以经史子集中两字以上成句者,广而编之,故曰‘韵海’,以其镜照源本,无所不见,故曰‘镜源’。”颜真卿在唐大历七年(772)到湖州任刺史后,继续从事编纂,并“以俸钱为纸笔费,延江东名士萧存、陆士修、裴澄、陆羽等十余人,笔削旧章,核搜群籍,撰定为三百六十卷。”这部书稿先在州学“日相讨论至冬”,后移到当时称为“郡之胜绝,游者忘归”的杼山定稿。当时和颜真卿同在湖州的著名 诗僧皎然曾有《韵海楼诗》赞扬此举,诗道:“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九流宗韵海,七字揖文江。惜赏云归堞,留欢月满窗。不知乐教乐,千载与谁双!” 《韵海镜源》是一部著名的古代字书,可惜其书早已散失。州人为表彰颜真卿在文字学上的巨大贡献,乃建韵海楼以纪念之。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府庙2007-08-22 16:55 府庙,在市内府庙前街。即府城隍庙。又因正殿四周是封闭型的走马楼阁,神象面向戏台,从高大似殿的庙门望进去,似“庙里有庙”。故又称“庙里庙”。 据清同治《湖州府志》略载:“府城隍庙在府治东北阜安坊,梁清泰元年十一月敕湖州城隍封阜俗安成王。宋绍兴间在阜安坊西。明洪武二年徙于今所。”其后,明成化、万历和清康照、乾隆各代屡有修建。同治初毁。同治十年(1871),郡人沈丙莹、钮福皆、陈烈等募建。”过去的封建统治者把城隍奉为“主一方之治,能赏善罚恶”的地方尊神。接历代通例,城隍由朝廷封赠,历史上曾有福国利民之功绩的文臣武将死后为某城城隍,因此,城隍神例有真名实姓。清乾隆五十七年湖州知府雷轮所撰并书的《重修城隍庙记》(此碑现仍立在府庙内)称:“神(指本府城隍)于后唐清泰元年封阜俗安城王,前明洪武年间封威灵公,第有爵号而不著姓名。其以姓名称,则自陆稳一碑始。”同治《湖州府志》载,陆稳为湖州人,他于明万历元年曾撰写过《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今已不存),湖州府城隍即是明代成化八年(1472)来湖州为知府的劳钺。 劳钺,清同治《湖州府志》有传。明弘治《湖州府志》亦有载:称其“字廷器,九江人,进士,成化八年知湖州。勤慎梗介,政多恺悌。建府学及城隍庙,工程 浩繁,而财力不匮。尝纂郡志。”他修的明成化《湖州府志》今尚存。解放前府庙正殿前的大门上悬着“劳公祠”三个大字。传说劳钺帮老百姓治虫,自己吃蝗虫而死。这个传闻表达了百姓对他的爱戴。 府庙除戏台、庙门已毁外,其余尚存,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活动以外,又是当地群众的娱乐场所,一年四季不断地有走江湖的戏剧、说唱、杂耍、魔术等卖艺人来此演出。它又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抗战前还办过国货商场。这里有各色小吃、百货 府庙除戏台、庙门已毁外,其余尚存,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活动以外,又是当地群众的娱乐场所,一年四季不断地有走江湖的戏剧、说唱、杂耍、魔术等卖艺人来此演出。它又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抗战前还办过国货商场。这里有各色小吃、百货零售。也有星相卜卦、测字算命等的迷信职业者骗钱混饭,可谓五光十色无奇不有。 解放后,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府庙昔日那种畸形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四周的走马阁已破败不堪,仅存的文物就是建于光绪七年的一座石结构建筑的井亭,东面石柱刻有对联: 峙向真庭,最宜皓月流辉,明霞散绮; 汲从宝地,应悟原泉有本,止水无波。 还有乾隆五十年的一座庙碑。 湖州人文历史---名胜篇----飞英塔2007-08-22 16:56 飞英塔,雄峙在湖州市东北角上。千百年来,以其“塔里塔”的独特结构而闻名遐迩。 据志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又名泗州大圣菩萨)所授“舍利(注: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骨)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884),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后因称有神光见于绝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经罩护之,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更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因塔易名“飞英塔”。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石塔,至今石塔上刻有“绍兴二十四年”等年代题记字样。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茸而新之”。后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塔顶长期漏损而突然倒塌,内外塔均遭重砸,继而风雨侵蚀,塔身日趋残破,游人唯有望塔兴叹。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1961年4月,飞英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古塔考察团、国 家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古建筑专家先后到湖州对飞英塔作了认真的考查和实地勘察,确认它是国内罕见的古塔珍品。1982年被列为重点维修项目,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测绘和设计。经国家文物局审检批准拨款一百余万元对飞英塔进行大修,历时五年,于1986年底竣工。1987年元旦开放。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八面五层,下设须弥座,由一百多块太湖青白石雕凿拼叠而成,不含塔刹高为15米。各层腰檐、平座及其斗拱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细,型制规整,均合宋《营造法式》制度,石刻斗拱采用偷心造,其形式较古老。尤其是塔身转角雕出梭形瓜楞状倚柱,覆盆式柱础,此种做法除宁波保国寺大殿外,已不多见。塔身各面均辟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传故事及千佛造像,构图严谨,刻划入微。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四层北面的观音像,乃是出神入化,别具风采。高大的须弥座更是石塔雕刻的精华所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束腰八边的狮子群像,造型生动,呼之欲出,整座石塔不失为一件庞大的唐代雕艺术珍品。 新修的外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 外塔七层八面,通高55米。副阶宽敞明亮,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端庄秀丽。其中最具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用材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由于内含石塔,至使外塔构造更为奇特。四层以下中空,沿内壁悬挑出各层平座和扶梯,与各层外平座相通;上三层统设楼面, 四层、七层施平纂式天花,六层底架设计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直插刹尖。顶檐梁架为斜柱结构,坚实稳固,颇为壮观。外塔斗拱用材硕大,规格甚多亦为一大特色。全塔内外共施木质斗拱348攒,此外还有乳袱下的丁头拱以及大量的砖刻扶壁斗拱。其中尤以二层内平座下斗拱采用“七铺作重拱出双杪双上昂偷心造”做法,实为现存木结构古建筑中所鲜见。登塔扶梯设在副阶廊内,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飞英塔不施彩绘,红墙青瓦,朴实无华,塔旁伴银杏一棵,杆大数抱,枝繁叶茂;老树古塔,交相辉映。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名流对飞英塔的赞赏题咏不绝。如宋代苏轼多次登游飞英塔。他任湖州太守时,留下游飞英塔诗句有“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乡,震泽浮云天”等句。元代书画家赵孟 《登飞英塔》诗云:“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千里湖光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鱼龙滚滚扶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谁种山中千树桔,侧身东望洞庭波。”飞英塔已远胜当年风姿,正以雍容大度的非凡气概,为湖州和江浙沪地区增添一处绝佳的景观。 ————————————————————————————————- 太多了 我不一一摘了 你只要在百度输入湖州人文历史就可以了
湖州的民风民俗
1.三合防风文化节 防风山南麓的秋祭防风活动,在旧历八月廿十五前后各一天(即廿十四、廿十五、廿十六)举行, 历代官民都十分重视。秋祭防风,先由官祭,经过“埋眚”、“起眚”、致祭等仪式后,出殿巡行。各社各就各位,旌旗招展,集合于庙会广场;老龙在前,青龙在后,台阁、高跷、马灯,摆开道子;“四弟相公”前有硬牌执事;钢叉开道,鸣锣放铳;巡行队伍中还有各种龙灯、渔灯、马灯,称为“龙灯会”。 街上三处拳会,表演钢叉、顶缸与各路武术。巡行至桂花厅,则用当地土产的熏豆茶“坐茶”、“供茶”;有的地方还要搭浮桥而过。连演三台社戏,乡民也在这几天走村串户,“做客人”喝“烘豆茶”。 2.湖笔文化 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湖笔之乡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湖笔笔尖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 3.茶文化 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湖州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据考证,三国时期,东吴已成为当时茶业传播的主要地区,但消费还局限于上层社会,唐朝时茶叶的产销中心转移到浙江和江苏,湖州茶业开始特供朝廷,名扬天下,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4.湖剧 旧称湖州滩簧,曾有“小戏”、“花鼓”、“湖州文戏”等称谓。流行于浙北的湖州、嘉兴各县,及毗邻的江苏吴江、余杭等地,采用湖州吴语方言演唱。 5.湖州琴书 俗称“胡琴书”,简称“琴书”。由于它是湖州滩簧的重要分支,所以也有人把湖州琴书称做为“湖滩”,采用湖州吴语方言演唱。琴书的形成与湖州滩簧的另一个分支——湖剧密不可分。两者在剧(曲)目、音乐上互为相通,艺人亦常常“搭班做小戏,分档唱琴书”,而又各具特色。 6.湖州三跳 俗称“纤板书”、“三敲板”,简称“三跳”,皆因它的伴奏乐器是“三跳板”而得名。流行、分布于以湖州为中心的浙北各市县,是一种用劝世调单曲往复,使用湖州吴语方言,说唱相间的地方曲艺。 扩展资料: 风景名胜: 湖州主要旅游景点有大汉七十二峰、藏龙百瀑·南浔、莫干山·中南百草园·安吉竹博园·安吉、中国大竹海·湖州太湖、顾渚山茶园、天荒坪电站·下渚湖湿地·天下银坑·嘉业堂藏书楼、铁佛寺·龙王山、百间楼、张石铭旧居、飞英塔、天赋湖·芙蓉谷、白茶谷·九龙峡·含山旅游区、华厅。湖州境内有三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长兴灰岩保护区。 大汉七十二峰 大汉七十二峰位于安吉县南部报福镇, 景区由石岭风景区、董岭风景区、大汉岭风景区组成,目前只开放了石岭景区。该风景区以峰石造型独特、飞瀑气势磅礴、历史文化悠远为特征,其独特的高原风光素有浙江"浙江青藏高原"之称。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 龙王山座落在浙江省安吉县境内。1985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湖州地区唯一的野生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孕育繁衍了丰富的野生植物种类,是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银缕梅、鹅掌楸的主要集中分布地,也是各种野生动物的繁殖和栖息地,是世界特有种——安吉小鲵的模式标本产地。 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位于太湖西南岸的长兴县泗安镇与林城镇的交界处。1979年,泗安镇尹家边村民自发地将处于绝迹的11条野生扬子鳄在“上八亩”鱼塘以竹篱笆为墙就地保护起来,成立了面积不到0.67公顷“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 长兴灰岩保护区 长兴灰岩保护区位于长兴县城西北21公里,在槐花磡东北2公里的青塘山麓。主要保护对象为全球二叠至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长兴阶层型剖面及古生物化石。 [ 中国大竹海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单纯毛竹为主的林地,中国东南部最大的竹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浙江省著名的大毛竹示范基地。该景区是美国好莱坞影业公司《卧龙藏虎》、北京电视台拍摄的《像雾像雨又像风》等多部影片的主要拍摄场地。 道场山·万寿寺 道场山旧名云峰,在湖州市城南5公里,面积约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lo.7米。系天日山余脉的组成部分,素为城南风景旅游区。 万寿寺位于道场山顶峰处的山岙里,宋代曾被列为江南十大名刹之一。寺初建于唐中和年间 (881—884),从山脚到万寿寺庙门口的通道石板上,每隔一块即雕有形态各异的荷花、荷叶、莲、莲子等图案。山顶有塔,下有伏虎岩,并有笑月、爱山、仰高、宜晚、望湖诸亭,以及瑶席池、归云等庵。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
关于湖州的历史文化或湖笔文化的资料,要自己画的也可以复印的!
湖州,西枕天目山脉,北滨烟波浩渺的太湖,东南环抱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名。数千年来,湖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湖州的历史: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的人才与文学艺术: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湖州府志上说: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蚕丝文化: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 茶文化:长兴顾渚山曾在唐代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陆羽在湖州青塘别业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种植、采摘、制作、茶的饮用等方面的著作。 湖笔文化: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善琏镇在湖州东南30多公里,那里是一片河湖纵横、绿桑遍野、水汽充盈的富庶之地,这个只有2。5平方公里的小镇,本像一片荷叶,由一条为纪念笔祖蒙恬而命名的蒙溪环绕,东西南北分别以福善、保善、庆善、宜善联络镇外,蒙溪又和京杭大运河相连千百年来,一支支湖笔载上笔舫通过蒙溪流向五湖四海,流向日本、韩国,流向世界。编撰于500年前的《湖州府志》上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都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巅浮屠,其卓如笔”古籍中说的含山在善琏镇南,山顶伫立着一座七层宝塔,远远望去,塔身耸立,刚劲挺拔,犹如一支精美的毛笔。 镇虽只有弹丸之地,但古迹不少,过去有“退笔冢”、“铁门槛”等,现在湖笔文化园有蒙公祠和永欣寺,这些文化遗存都承载着名人与湖笔的故事。 蒙公祠纪念笔祖国各地蒙恬创制湖笔功绩。在善琏镇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习俗,每当农历3月16日和9月16日,笔工要举行盛大的迎神庙会,以纪念蒙恬和夫人卜香莲为创制湖笔所做的贡献。 而紧邻的永欣寺不仅是传说中的蒙恬落难时的避难之处,而且是隋代智永禅师修行30年的寺庙。智永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曾在湖州任太守,二王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块丰碑,父子俩对湖笔十分器重,王羲之深谙制笔方法,还著有《笔经》。智永禅师追随祖先足迹,慕名来到湖州,在永欣寺住了30年,他一边临池学书,一边和笔工一起研制得心应手的湖笔,用败的湖笔也不舍得丢弃,将废弃的湖笔收集一起,埋在蒙公祠前的晓园里,并立碑亲笔题了“退笔冢”三字。智永生前还自造大笔一支,圆寂时,“抱笔而终”。智永在湖州30年,各方文人纷至踏来,求书道,觅湖笔,竟将永欣寺的门槛踏损,因此,不得不包上一层铁皮,于是有了流芳百世的“铁门槛”的典故。 湖笔羊毫笔头尖端那段透明的锋颖是湖笔的一大特色,这是其他毛笔所不具有的,它能让湖笔书写饱蘸墨汁而不滴,抱拢不散不开叉,耐磨久写不发脆。这段锋颖又谓湖颖虽是透明但俗称“黑子”。千百年来,“黑子”让湖笔之德得以提高,让湖笔得以完善。 湖州山青水秀,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出名笔的地方,历来是文人雅集之地。唐代以来大文豪颜真卿、杜牧、苏东坡等先后在湖州为官,他们与毛笔朝夕相伴,在钟情湖笔的同时,也为湖笔书画性能的完善出具智慧,湖笔技艺也在日趋成熟,宋时湖州就有名笔工仲璋,尤其是赵宋皇室的南迁,经赵孟頫、钱选、王蒙等湖州藉书画大师的努力,催生了这朵奇葩的绽放,也留下了许多名人与湖笔的佳话。
湖州的文化艺术
丝绸文明 百年世博一丝牵——1851年,英国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万国工业博览会,商人徐荣村寄送的12包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辑里村的“荣记湖丝”,一举获得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的金银大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 湖州是全国著名的蚕乡,也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三合防风文化节 防风山南麓的秋祭防风活动,在旧历八月廿十五前后各一天(即廿十四、廿十五、廿十六)举行, 历代官民都十分重视。秋祭防风,先由官祭,经过“埋眚”、“起眚”、致祭等仪式后,出殿巡行。各社各就各位,旌旗招展,集合于庙会广场;老龙在前,青龙在后,台阁、高跷、马灯,摆开道子;“四弟相公”前有硬牌执事;钢叉开道,鸣锣放铳;巡行队伍中还有各种龙灯、渔灯、马灯,称为“龙灯会”。街上三处拳会,表演钢叉、顶缸与各路武术。巡行至桂花厅,则用当地土产的熏豆茶“坐茶”、“供茶”;有的地方还要搭浮桥而过。连演三台社戏,乡民也在这几天走村串户,“做客人”喝“烘豆茶”。 湖笔文化 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湖笔之乡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湖笔笔尖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之精细,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茶文化 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湖州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据考证,三国时期,东吴已成为当时茶业传播的主要地区,但消费还局限于上层社会,唐朝时茶叶的产销中心转移到浙江和江苏,湖州茶业开始特供朝廷,名扬天下,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饮茶之风一起,文人墨客便将茶淋人诗词,“茶道”一词也出现了,它最早发现于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皎然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这比日本使用茶道一词早了八百多年。皎然俗姓谢,名昼,湖州人士。 湖剧 旧称湖州滩簧,曾有“小戏”、“花鼓”、“湖州文戏”等称谓。流行于浙北的湖州、嘉兴各县,及毗邻的江苏吴江、余杭等地,采用湖州吴语方言演唱。 湖剧是浙北地区唯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戏曲和湖州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007年4月,浙江省文化厅公示湖剧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湖州琴书 俗称“胡琴书”,简称“琴书”。由于它是湖州滩簧的重要分支,所以也有人把湖州琴书称做为“湖滩”,采用湖州吴语方言演唱。琴书的形成与湖州滩簧的另一个分支——湖剧密不可分。两者在剧(曲)目、音乐上互为相通,艺人亦常常“搭班做小戏,分档唱琴书”,而又各具特色。2007年4月,浙江省文化厅公示湖州琴书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湖州三跳 俗称“纤板书”、“三敲板”,简称“三跳”,皆因它的伴奏乐器是“三跳板”而得名。流行、分布于以湖州为中心的浙北各市县,是一种用【劝世调】单曲往复,使用湖州吴语方言,说唱相间的地方曲艺。2004年以来,湖州市有关部门对三跳开展了保护和抢救工作。至2007年,湖州三跳(含桐乡市)被浙江省文化厅推荐为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长兴百叶龙 2006年2月,百叶龙申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百叶龙被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4月7日18时30分,奥运圣火顺利抵达法国巴黎,应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邀请,百叶龙艺术团在巴黎参加了奥运圣火传递活动;百叶龙先后在本次奥运圣火传递活动的起点(埃菲尔铁塔)和终点(夏莱蒂体育场)精彩亮相,为奥运圣火助威。 长兴百叶龙国庆舞动天安门,2009国庆60周年晚会,天安门广场上中心表演区参演“和谐中国”、“腾飞中国”和“崭新中国”三大篇章中的“腾飞中国”部分。 湖州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 湖州话与上海话、苏州话、杭州话、绍兴话、宁波话等同属吴语太湖片,基本能互通,并与南部吴语同属吴语区。湖州西部边境有少量地区有官话客籍方言。 湖州吴语通行于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长兴、安吉(大部)、德清和杭州市部分地区(包括余杭区大部、江干区东部、西湖区西部、拱墅区北部等)。 湖州话有30个韵母,具有全浊音。湖州话有37个韵母,具有入声韵。湖州话有7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阴入、阳入。 湖州地区江南水乡,位于吴语发源地太湖流域的南太湖地区,古名吴兴寓意吴国兴盛。湖州话柔软顺耳、静雅清透,具有典型吴语糯、软、轻等特点。 湖州当地对湖州话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视的。如:向外来人员开设的湖州话培训学习班、湖州广播电台开设的吴味湖味十足的湖州话栏目-湖州山海经、湖州电视台开设的吴语湖州话节目-阿奇讲事体、以及数量繁多、内容丰富的社区街道湖州话学习活动。
谁知道湖州马军巷小区的历史及文化?
马军巷,在骆驼桥南堍东向,沿务前河至临湖桥。南宋初,曾是昭庆军节度使韩世宗的马军营,后渐废。宋绍熙 (1190—1194年)以后,其地成为民居,称马军营巷,明以后称马军巷。20世纪70年代疏通市河时,在临湖桥附近曾出土完整的韩瓶,系宋代军用水壶。马军巷也是傍水起楼阁,背后掩藏着无数的大宅门,与小西街多为富商门户不同,这里多是官宦之家。但两者一东一西,同工
湖州国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湖州国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2016-07-11在浙江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湖州市吴兴区湖州苏宁电器广场1101室。 湖州国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502MA28CC84XX,企业法人王太山,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湖州国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承办展览展示,家用电器、工艺美术品、字画(除文物)、珠宝首饰、电子产品、文化用品、体育用品、收藏品(除文物、邮票)、食品的销售(含网上销售),投资咨询(除证券、期货),经济信息咨询,广告设计、制作,户外广告发布,经营流通人民币,字画装裱。(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xin.baidu.com]查看湖州国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湖州市历史文化名人园入口广场在哪
湖州市历史文化名人园入口广场在市政府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