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同和状元第(青岩状元赵以炯的后人)

赵以炯简历

  赵以炯,字仲莹,又字鹤林,清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生,贵阳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   青岩出了云贵第一文状元赵以炯,这是自中国开科取士以来破天荒,不仅震动家乡,还传遍京城。李端棻为此特写下一副对联祝贺: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90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岂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500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黄金周去贵州古镇青岩旅游,那里好不好玩?听说有贵州唯一一位状元:赵以炯故居。

  我家就这附近的,还可以的,你来玩玩,吃猪脚.

古代贵州 状元出过状没有

  光绪朝贵州科举诞生的二状元一探花   科举奠基于隋,形成于唐,兴盛于宋、元、明、清,衰亡于20世纪初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因设立科目,考试以举士,所以称为“科举”。明代与清代,科举相沿袭,形成为“三年大比”之制:即每逢子、卯、午、酉年的秋季举行乡试,乡试考中者为举人,每逢丑、辰、未、戌年的春季举行会试,举人会试考取者为贡士,贡士经殿试赐进士出身为进士;进士分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甲者,等也。   状元———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称谓,别称殿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举功名中的最高荣誉,人们夸耀为“独占鳌头”。   榜眼———殿试一甲第二名的称呼。宋时一甲第二、三名均称为榜眼,意指榜中之双眼。《宋史·陈思让传》云:思让之孙素不能文,竟中第二名,遂有“瞎榜眼”之说。自此以后,榜眼专指第二名,而以第三名为探花。   探花———唐时进士在杏园举行   “探花宴”,以少年俊秀者二、三人为探花使(亦称探花郎),遍游名园,摘取名花装点宴会。南宋以后,探花专指第三名。   状元、榜眼、探花还有鼎甲之称。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鼎甲”,始于元顺帝(1320-1370)时期。状元居鼎甲之首,又别称“鼎元”,援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官,故又别称“殿撰”。   贵州二状元一探花诞生在光绪朝,光绪是清代德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光绪一朝34年   (1875-1908),共举行殿试13科,状元13人分省情况:山东2名、江苏2名、广西2名、贵州2名、福建2名、四川1名、直隶1名、顺天1名。清代科举功名,鼎甲乃最高荣誉,为天下读书人所羡慕景仰。兹评述贵州科举的二状元一探花。   丙戌科状元赵以炯   赵以炯(1856-1906),字仲莹,又字鹤林,贵州贵筑青岩堡(今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人。光绪元年(1875年)取得生员(秀才)资格,光绪五年(1879年)已卯科贵州乡试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会试贡士,在90名贡士参加的殿试中位居榜首,名列第一。时任监察御史的贵阳人李端棻特撰楹联祝贺:沐熙朝末有殊恩,所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喜吾黔今钟间气,忆神仙流传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赵以炯状元及第,授职修撰,改变了全国士林认为“黔无人”的习惯看法,结束了科举制度诞生千年以来贵州无状元的历史。时任驻日使臣的遵义人黎庶昌在其《赠赵殿撰序》中指出:“举状元者,……东南大省,县或至数人,而西南边徼之地,至乃十数行省旷数百年而不得一与,又何难也!”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光绪十四年(1888),赵以炯出任四川乡试副主考,光绪十七年(1891)提督广西学政,光绪二十六年(1900)回藉丁母忧,三年后返京,不久辞官回乡,讲学青岩,光绪三十二年(1906)卒于贵阳,终年50岁。   戊戌科状元夏同和   夏同和(1868-1925)。关于夏同和其人其事,《贵州通志·人物·文学》载:夏同和,字用卿,麻哈人,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举于乡,翌年戊戌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而况再举《人才辈出的黔东南》则说:夏同和,字用卿,麻江县高枧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巳顺天乡试第29名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会试贡士,殿试策问“举求才、经武、绥远、理财”四项内容,同和上溯古代,下系变法,洋洋二千言,剖析精辟,见地深远,光绪帝亲点第一甲第一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派为庚子、辛丑并科湖南乡试副主考,回京后任职政法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学习工业和经济,直至民国元年学成回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留学生。民国二年(1913年)出任众议院议员,民国七年至十二年(1918至1923年)出任江西实业厅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病逝于北京。夏同和有著作传世,尤善书法,是清末知名的书法家。   赵以炯、夏同和二人在光绪时期的12年(1886-1898)间先后大魁天下,独占鳌头,这对于僻处西部,交通闭塞,被视为蛮荒之地的贵州来说,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喜事,不仅以炯、同和二人光荣,黔省人民亦光荣,全国学界不得不对贵州文士刮目相看。   癸卯科探花杨兆麟   杨兆麟(1871-1919),字次典,别名锡谟,遵义牛蹄场(今遵义县牛蹄乡)人。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中举。光绪二十一年(1895)赴京会试,时值马关议和,遂以“杨锡谟”之名在“公车上书”上签名,反对议和签约。是科不中,落第返乡。光绪二十九年(1903)再赴北京会试,名列殿试一甲第三名,授职翰林院编修。功成名就,家门悬匾“探花第”,人们称其宅为“探花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历时两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授候补浙江嘉兴府知府。宣统三年(1911)受赏二品衔,赐记名提学使、资政大夫。辛亥革命时避居上海。民国三年(1914)回遵义,担任《续遵义府志》总纂。民国六年(1917)出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参议员。民国八年(1919)病逝广州,终年48岁,遗体归葬老家金鼎乡下玉石坝,有遗著传世。

清代状元夏同龢书法对联

  状元夏同龢书法对联,尺寸112*29cm      夏同龢清光绪十九年参加癸巳科乡试,中举人。清光绪二十四年被光绪帝“亲笔御点”为戊戌科(恩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二年,公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的人,攻读工业和经济,学成回国。

赵以炯小时候故事

  赵家素以教子有方为荣,赵家除赵以炯中状元大魁天下,其余兄弟也名扬故里。从光绪五年到十五年(1879~1889年)的十年间,赵家一门四喜,长兄赵以焕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官至江苏丹阳知县,三弟赵以炳与赵以炯同入庠,光绪五年(1879年)同榜中举人,赵以炳中得经魁。四弟赵以煃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与赵以炯同榜中丙戌科进士。赵家一门出了三个进士、一个经魁,而且还中了一个状元,这在科举时代实在是极其难得的殊荣。《清代贵州名贤象传》载:……一门竟爽,彪炳当世,而炯竟以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为贵州前此所未有。   赵以炯中状元后,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任提督广西学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回京出任礼部会试顺天同考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赵以炯在其母赵三太陈氏病故后,丁忧回籍守孝三年,并在学古书院主讲。期满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京复职,后因感仕途艰难而辞官返乡在青岩讲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赵以炯于青岩家中病故,终年49岁。

青岩古镇里的文凡状元别院如何?

  每次来贵阳的青岩古镇,总是觉得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或许是来来往往的游客,或许是开开关关的店铺,又或许就只是当日起起伏伏的心情,让人总有万般心绪、万种风情。而这次我们入住青岩古镇里的文凡状元别院,给了我们一种别样的体验。      最初入住文凡状元别院时,就很奇怪这个名字,为何有“状元”两个字加入进去?后面经过了解,原来是这个地方是根据紧紧相邻的状元府来命名的,旁边就是赵以炯状元府。      旧时的状元府,如今已成游览地,昔日的荣耀,今日的唏嘘,蹉跎不已的是时光,永留在此的是岁月。      毕竟是高档民宿,入住时,就会有专门的管家介绍民宿的一切,从民宿的起源到民宿的现今,都会一一介绍给入住的客人,并且会奉上青岩古镇的地图,细细讲解游览线路,当然,民宿的标识—手环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管家带领下,来到房间,在打开房门的那一刹那,就已深深爱上,并无法自拔。      清新淡雅的房间,挑高的原木房顶,还有那随处可见的书香味道,还有青瓷的茶杯茶壶,居然在书桌上看到了毛笔和古书,实在是大大的惊喜!果真是一个以书香状元为主题的高端民宿。         浴室系列是欧舒丹品牌,这是我非常钟情的一个品牌,欧舒丹的清雅淡香实在是非常配这个民宿的风格。      在文凡状元别院,配套有室内游泳池、SPA房、酒吧、儿童娱乐室,以及全日制的餐厅,不管你是运动狂,还是美食客,亦或是享受型,都能在这里找到你所想要的一切!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