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的特别之处_中山陵的情况(中山陵的特别之处)

中山陵的情况

  中山陵简介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 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   钟山风景区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有: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灵谷寺景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北极阁气象台、鸡鸣寺等,还包括玄武湖、环湖的富贵山、九华山、小红山和城墙、城堡,这里集中了28处市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修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根据胡汉民的说法,孙中山还曾说过“他日我辞世后,愿向国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遵照孙先生遗愿,灵枢暂厝于北平香山碧云寺内,在南京钟山修建陵墓。   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春主体工程完工。建成后吕彦直去世。   概况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孙中山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吕彦直的方案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吕彦直就因为患肝肠癌而去世了,年仅36岁。为了表彰他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后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了一块纪念碑。碑的上部是吕彦直半身像,下部刻于右任所书的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陵墓入口处的花岗石牌坊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汉民和吴稚晖 )。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孙中山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的鎏金大字。字为颜体。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是仿宫殿式的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的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堂后有墓门两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斯洛伐克雕刻家高崎按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流徽榭,又名水榭,流徽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资修建。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流徽榭建于1932年冬,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款建造,造价1.1万元,由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流徽榭的所有屋架、地面、梁、柱、栏杆等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平面呈长方形,长13米,宽9米,四周围有约一米高的蓝色栏杆;卷棚顶,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为蓝色;檐椽施以白漆蓝纹;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绘;地面镶嵌红色八角形小瓷砖。   “流徽榭”三个楷书大字,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十六讲,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美龄宫系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1984年起,这座富丽堂皇,典雅秀美的别墅正式对外开放,并称为“美龄宫”,成为中山陵附近的一处著名景点。   1949年之后,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1960年12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晋谒中山陵。那时,为了支援农业,有关部门向陵园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总理指示“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第二天,采伐工人就全部撤出。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2005年0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   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奉安1929年4月23日,国民政府以何应钦为“总理奉安迎柩总指挥”。5月26日,灵柩由北平南移;5月28日抵达南京。停灵公祭至5月31日。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   为迎孙先生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名“中山路”(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东路)。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中山门,陵园路)墓区形制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编辑本段]中山陵园组织机构历史沿革   一、葬事筹备处(1925年4月4日——1929年6月30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举国悲痛。1925年4月4日,在北京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推举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负责先生的葬事工作,并选墓址于紫金山。   二、奉安委员会   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员会成立,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迁葬于南京中山陵。   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   1929年7月1日,国民政府组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葬事筹委会是日撤消,一切经手事项移交总理陵管会办理。   四、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1938年,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实业局园林管理所在其下设伪中山陵园办事处,暂时维持陵园现状。1942年4月6日,汪精卫指定褚民谊等组织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名义上的日常工作。   五、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1945年8月17日,重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派出首批人员回南京接收伪国父陵园,恢复陵园的正常工作。1946年7月2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原《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即废止,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遂改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在动荡的局势中,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缮工作。   六、中山陵园管理处   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园属于军管时期。1949年8月,改称“中山陵园管理处”,隶属于南京市政府园林管理处。七、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   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同年9月,成立整风委员会分会,由高艺林任主任委员。1958年4月,园林管理处并入南京市城市建设局。管理委员会也隶属于城建局。   八、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1970年1月22日,江苏省革委会决定以中山陵园为范围,增设钟山区,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陵园隶属于钟山区革委会。   九、中山陵园管理处   1975年4月,市革会决定撤销钟山区,陵园管理处划归南京市城建局领导。1982年8月,市委、市政府将中山陵从市城建局划出,为市属局一级单位,全民事业性质不变。   十、中山陵园管理局   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宁委发(1996)19号文“中山陵园管理处”更名为“中山陵园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此时的中山陵园在保护、恢复现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开辟新的景点、景区,把山水风景、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及人造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   2007年5月8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孙中山但是一个有反对广告费用的法规范各四个覅反对法规与各一个会多少个员工厨房与韩国风格的三公分一个反应是覆盖丰富的孤独是哥哥一定还是就是有些司机的鹤归华德国官方会大方呀打个符号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 ,陵门 ,流徽榭 ,美龄宫 ,行健亭 ,仰止亭 ,议政亭 ,音乐台 ,永丰社 ,永慕庐。   祭堂   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   碑亭   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正中立高达9米的丰碑,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出自谭延闓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 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 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   中山书院   94年11月建成,主要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书院是二层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重檐飞角,红柱白墙绿瓦。一楼正中安置中山先生半身像。西厅分类陈列各种版本的孙中山著作、孙中山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山陵文史书刊等,壁上悬有孙中山各个时代的大型照片;东厅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书画精品。二楼为会议接待厅,并播放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演讲录音。   书院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四周辅以草坪,植有桂花、茶花、梅花、龙柏、广玉兰、雪松等各类植物,环境清静、幽雅。   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捐资修建。它三面临水,一面傍陆,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编辑本段]参观信息   交通:由南京市内乘游1、游2、游3可到达,9、20路公共汽车可到达。   门票:中山陵园风景区整合为东西两片,东片4个景点以“民国文化”为主题,门票价格为80元(含景区间交通费,下同);西片5个景点以“明文化”和“生态休闲文化”为主题,门票价格为70元   最佳游览路线:林荫大道—行健亭—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永慕庐—议政亭—孙中山纪念馆—仰止亭—流徽榭—音乐台   [编辑本段][节庆活动]   金陵灯会,梅花节,爬城头,上巳节 刚还说的开发过好多回飞佛挡杀佛法源寺大概好大方过海关复古合法的高度和复古   [编辑本段][开放时间]   7:00——18:00

中山陵三处民国遗址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关于中山陵的历史

  中山陵   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北高峰,其余分别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于此。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 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 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常。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 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我国有哪些文化遗产

  ===========   中国文化遗产   ===========   安徽:   新四军军部旧址(1-27,泾县)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2-55,凤阳县)   安丰塘(芍陂)(3-53,寿县)   龙川胡氏宗祠(3-84,绩溪县)   潜口民宅(3-88,黄山市)   许国石坊(3-102,歙县)   花戏楼(3-131,亳州市)   广教寺双塔(3-145,宣城市)   和县猿人遗址(3-184,和县)   薛家岗遗址(4-9,潜山县)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4-27,南陵县)   棠樾石牌坊群(4-141,歙县)   老屋阁及绿绕亭(4-142,黄山市)   罗东舒祠(4-143,黄山市)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4-248,肥东县)   陈山遗址(5-44,宣城市)   凌家滩遗址(5-45,含山县)   尉迟寺遗址(5-46,蒙城县)   寿春城遗址(5-47,寿县)   寿州窑遗址(5-48,淮南市)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5-49,濉溪县)   繁昌窑遗址(5-50,繁昌县)   皖南土墩墓群(5-164,南陵县)   曹氏家族墓群(5-165,亳州市)   朱然家族墓地(5-166,马鞍山市)   水西双塔(5-314,泾县)   亳州古地道(5-315,亳州市)   白崖寨(5-316,宿松县)   程氏三宅(5-317,黄山市)   呈坎村古建筑群(5-318,黄山市)   渔梁坝(5-319,歙县)   宏村古建筑群(5-320,黟县)   西递村古建筑群(5-321,黟县)   寿县古城墙(5-322,寿县)   查济古建筑群(5-323,泾县)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5-452,潜山县)   人字洞遗址(6-93,繁昌县)   临涣城址(6-94,濉溪县)   李白墓(6-252,当涂县)   蒙城万佛塔(6-567,蒙城县)   许村古建筑群(6-568,歙县)   祁门古戏台(6-569,祁门县)   南屏村古建筑群(6-570,黟县)   江村古建筑群(6-571,旌德县)   振风塔(6-572,安庆市)   溪头三槐堂(6-573,休宁县)   郑氏宗祠(6-574,歙县)   竹山书院(6-575,歙县)   黄田村古建筑群(6-576,泾县)   世太史第(6-577,安庆市)   齐云山石刻(6-825,休宁县)   刘铭传旧居(6-957,肥西县)   李氏庄园(6-958,霍邱县)   冯玉祥旧居(6-959,巢湖市)   半塔保卫战旧址(6-960,来安县)   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6-961,濉溪县)   山东: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1-54,济南市)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1-55,嘉祥县)   四门塔(1-62,济南市)   曲阜孔庙及孔府(1-99,曲阜市)   城子崖遗址(1-140,章丘市)   临淄齐国故城(1-144,淄博市)   曲阜鲁国故城(1-145,曲阜市)   孔林(1-163,曲阜市)   灵岩寺(2-21,济南市)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2-37,蓬莱市)   大汶口遗址(2-48,泰安市)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3-9,威海市)   冯玉祥墓(3-39,泰安市)   驼山石窟(3-46,青州市)   千佛崖造像(3-48,济南市)   光岳楼(3-65,聊城市)   聊城山陕会馆(3-77,聊城市)   孟庙、孟府和孟林(3-83,邹城市)   牟氏庄园(3-92,栖霞市)   十笏园(3-95,潍坊市)   岱庙(3-125,泰安市)   崇觉寺铁塔(3-146,济宁市)   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3-170,莱州市)   铁山、岗山摩崖石刻(3-171,邹城市)   薛城遗址(3-202,滕州市)   田齐王陵(3-232,淄博市)   苏禄王墓(3-252,德州市)   北庄遗址(4-10,长岛县)   丹土遗址(4-11,五莲县)   曹植墓(4-67,东阿县)   广饶关帝庙大殿(4-106,广饶县)   魏氏庄园(4-173,惠民县)   丁氏故宅(4-174,龙口市)   烟台福建会馆(4-205,烟台市)   青岛德国建筑(4-206,青岛市)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4-244,莒南县)   西河遗址(5-58,章丘市)   桐林遗址(5-59,淄博市)   丁公遗址(5-60,邹平县)   景阳岗遗址(5-61,阳谷县)   安邱堌堆遗址(5-62,菏泽市)   即墨故城遗址(5-63,平度市)   汉济北王墓(5-168,济南市)   北寨墓群(5-169,沂南县)   汉鲁王墓(5-170,曲阜市)   颜庙(5-336,曲阜市)   临清运河钞关(5-337,临清市)   泰山石刻(5-454,泰安市)   白佛山石窟造像(5-455,东平县)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5-492,青岛市)   沂源猿人遗址(6-104,沂源县)   北辛遗址(6-105,滕州市)   王因遗址(6-106,兖州市)   贾柏遗址(6-107,汶上县)   小荆山遗址(6-108,章丘市)   东岳石遗址(6-109,平度市)   白石村遗址(6-110,烟台市)   两城镇遗址(6-111,日照市)   尧王城遗址(6-112,日照市)   东海峪遗址(6-113,日照市)   后李遗址(6-114,淄博市)   三里河遗址(6-115,胶州市)   傅家遗址(6-116,广饶县)   教场铺遗址(6-117,茌平县)   归城城址(6-118,龙口市)   郯国故城(6-119,郯城县)   邾国故城(6-120,邹城市)   逼阳故城(6-121,枣庄市)   东平陵故城(6-122,章丘市)   中陈郝窑址(6-123,枣庄市)   龙华寺遗址(6-124,博兴县)   寨里窑址(6-125,淄博市)   嘴子前墓群(6-256,海阳市)   萧王庄墓群(6-257,济宁市)   洗砚池墓群(6-258,临沂市)   崔芬墓(6-259,临朐县)   韩氏家族墓地(6-260,莘县)   明鲁王墓(6-261,邹城市)   卞桥(6-613,泗水县)   隆兴寺铁塔(6-614,聊城市)   颜文姜祠(6-615,淄博市)   泰山古建筑群(6-616,泰安市)   曾庙(6-617,嘉祥县)   尼山孔庙和书院(6-618,曲阜市)   济宁东大寺(6-619,济宁市)   蒲松龄故宅(6-620,淄博市)   西天寺造像(6-832,淄博市)   洪顶山摩崖(6-833,东平县)   圣经山摩崖(6-834,文登市)   洪家楼天主教堂(6-976,济南市)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6-977,青岛市)   王尽美故居(6-978,诸城市)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6-979,烟台市)   万字会旧址(6-980,济南市)   台儿庄大战旧址(6-981,枣庄市)   江苏:   太平天国忠王府(1-3,苏州市)   中山陵(1-19,南京市)   苏州云岩寺塔(1-68,苏州市)   拙政园(1-121,苏州市)   留园(1-124,苏州市)   苏州文庙及石刻(1-131,苏州市)   保圣寺罗汉塑像(1-135,苏州市)   明孝陵(1-177,南京市)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2-2,南京市)   玄妙观三清殿(2-22,苏州市)   网师园(2-41,苏州市)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3-3,南京市)   周恩来故居(3-14,淮安市)   雨花台烈士陵园(3-26,南京市)   孔望山摩崖造像(3-42,连云港市)   南京城墙(3-59,南京市)   寄畅园(3-93,无锡市)   环秀山庄(3-94,苏州市)   何园(3-97,扬州市)   个园(3-98,扬州市)   南通博物苑(3-99,南通市)   栖霞寺舍利塔(3-143,南京市)   瑞光塔(3-147,苏州市)   将军崖岩画(3-164,连云港市)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3-167,南京市)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3-168,丹阳市)   焦山碑林(3-177,镇江市)   淹城遗址(3-203,常州市)   南唐二陵(3-245,南京市)   扬州城遗址(4-52,扬州市)   大伊山石棺墓(4-57,灌云县)   汉楚王墓群(4-63,徐州市)   明祖陵(4-73,盱眙县)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4-84,苏州市)   彩衣堂(4-137,常熟市)   盂城驿(4-170,高邮市)   瞿秋白故居(4-202,常州市)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4-216,镇江市)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4-233,南京市)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梅园新村)(4-247,南京市)   龙虬庄遗址(5-38,高邮市)   普哈丁墓(5-159,扬州市)   浡泥国王墓(5-160,南京市)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5-283,江阴市)   退思园(5-284,吴江市)   宝带桥(5-285,苏州市)   耦园(5-286,苏州市)   龙王庙行宫(5-287,宿迁市)   水绘园(5-288,如皋市)   国山碑(5-446,宜兴市)   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5-447,南京市)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5-484,无锡市)   原国民政府旧址(5-485,南京市)   南京人化石地点(6-69,南京市)   藤花落遗址(6-70,连云港市)   大墩子遗址(6-71,邳州市)   花厅遗址(6-72,新沂市)   三星村遗址(6-73,金坛市)   骆驼墩遗址(6-74,宜兴市)   青墩遗址(6-75,海安县)   绰墩遗址(6-76,昆山市)   天目山遗址(6-77,姜堰市)   宜兴窑址(6-78,宜兴市)   钟山建筑遗址(6-79,南京市)   明故宫遗址(6-80,南京市)   龙江船厂遗址(6-81,南京市)   鸿山墓群(6-246,无锡市)   徐州墓群(6-247,徐州市)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6-248,南京市)   洪泽湖大堤(6-506,淮安市)   泰伯庙和墓(6-507,无锡市)   沧浪亭(6-508,苏州市)   惠山镇祠堂(6-509,无锡市)   南通天宁寺(6-510,南通市)   崇教兴福寺塔(6-511,常熟市)   海清寺塔(6-512,连云港市)   紫金庵罗汉塑像(6-513,苏州市)   报恩寺塔(6-514,苏州市)   太仓石拱桥(6-515,太仓市)   盘门(6-516,苏州市)   狮子林(6-517,苏州市)   轩辕宫正殿(6-518,苏州市)   寂鉴寺石殿(6-519,苏州市)   昭关石塔(6-520,镇江市)   户部山古建筑群(6-521,徐州市)   瞻园(6-522,南京市)   泰州城隍庙(6-523,泰州市)   东林书院(6-524,无锡市)   昭嗣堂(6-525,无锡市)   赵用贤宅(6-526,常熟市)   张溥宅第(6-527,太仓市)   东山民居(6-528,苏州市)   艺圃(6-529,苏州市)   全晋会馆(6-530,苏州市)   淮安府衙(6-531,淮安市)   师俭堂(6-532,吴江市)   莲花桥和白塔(6-533,扬州市)   吴氏宅第(6-534,扬州市)   扬州大明寺(6-535,扬州市)   小盘谷(6-536,扬州市)   高邮当铺(6-537,高邮市)   甘熙宅第(6-538,南京市)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6-821,无锡市)   俞樾旧居(6-928,苏州市)   阿炳故居(6-929,无锡市)   中央体育场旧址(6-930,南京市)   国民大会堂旧址(6-931,南京市)   中央大学旧址(6-932,南京市)   金陵大学旧址(6-933,南京市)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6-934,南京市)   春在楼(6-935,苏州市)   荣氏梅园(6-936,无锡市)   张太雷旧居(6-937,常州市)   柳亚子旧居(6-938,吴江市)   朱自清旧居(6-939,扬州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6-940,南京市)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6-941,盐城市)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6-942,淮安市)   人民海军诞生地(6-943,泰州市)   甘肃:   莫高窟(1-35,敦煌市)   榆林窟(1-36,安西县)   麦积山石窟(1-38,天水市)   炳灵寺石窟(1-39,永靖县)   万里长城—嘉峪关(1-103,嘉峪关市)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1-130,武威市)   拉卜楞寺(2-43,夏河县)   北石窟寺(3-43,庆阳市)   南石窟寺(3-44,泾川县)   大地湾遗址(3-189,秦安县)   马家窑遗址(3-190,临洮县)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3-210,敦煌市)   齐家坪遗址(4-21,广河县)   骆驼城遗址(4-40,高台县)   锁阳城遗址(4-50,安西县)   张掖大佛寺(4-112,张掖市)   兴国寺(4-127,秦安县)   武威文庙(4-163,武威市)   鲁土司衙门旧址(4-164,永登县)   马蹄寺石窟群(4-190,肃南县)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4-237,会宁县)   南佐遗址(5-120,庆阳市)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5-121,礼县)   黑水国遗址(5-122,张掖市)   悬泉置遗址(5-123,敦煌市)   许三湾城及墓群(5-124,高台县)   白塔寺遗址(5-125,武威市)   果园—新城墓群(5-185,酒泉市)   汪氏家族墓地(5-186,漳县)   雷台汉墓(5-187,武威市)   伏羲庙(5-430,天水市)   胡氏古民居建筑(5-431,天水市)   凝寿寺塔(5-432,宁县)   圆通寺塔(5-433,民乐县)   圣容寺塔(5-434,永昌县)   东华池塔(5-435,华池县)   武康王庙(5-436,崇信县)   西峡颂摩崖石刻(5-468,成县)   水帘洞—大像山石窟(5-469,武山县)   天梯山石窟(5-470,武威市)   文殊山石窟(5-471,肃南县)   哈达铺会议旧址(5-511,宕昌县)   林家遗址(6-202,东乡族县)   牛门洞遗址(6-203,会宁县)   寺洼遗址(6-204,临洮县)   西河滩遗址(6-205,酒泉市)   火烧沟遗址(6-206,玉门市)   破城子遗址(6-207,安西县)   八卦营城址(6-208,民乐县)   八角城城址(6-209,夏河县)   永泰城址(6-210,景泰县)   明肃王墓(6-288,榆中县)   湘乐砖塔(6-794,宁县)   玉泉观(6-795,天水市)   后街清真寺(6-796,天水市)   红城感恩寺(6-797,永登县)   秦安文庙(6-798,秦安县)   张掖鼓楼(6-799,张掖市)   西来寺(6-800,张掖市)   罗川赵氏石坊(6-801,正宁县)   永昌钟鼓楼(6-802,永昌县)   延恩寺塔(6-803,平凉市)   张掖会馆(6-804,张掖市)   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6-868,庄浪县)   木梯寺石窟(6-869,武山县)   王母宫石窟(6-870,泾川县)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6-871,徽县)   兰州黄河铁桥(6-1070,兰州市)   瑞安堡(6-1071,民勤县)   灞陵桥(6-1072,渭源县)   俄界会议旧址(6-1073,迭部县)

中山陵的由来

  中山陵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为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去过中山陵的告诉我中山先生的遗体到底葬在何处?

  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中山陵的管理沿革

  1938年,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实业局园林管理所在其下设伪中山陵园办事处,暂时维持陵园现状。   1942年4月6日,汪精卫指定褚民谊等组织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名义上的日常工作。   1945年8月17日,重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派出首批人员回南京接收伪国父陵园,恢复陵园的正常工作。   1946年7月2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原《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即废止,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遂改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在动荡的局势中,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缮工作。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至今80余年,遗体一直安卧在中山陵墓穴内。   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园属于军管时期。1949年8月,改称“中山陵园管理处”,隶属于南京市政府园林管理处。   1950年,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特地从云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   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同年9月,成立整风委员会分会,由高艺林任主任委员。1958年4月,园林管理处并入南京市城市建设局,管理委员会也隶属于城建局。   1960年12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晋谒中山陵。那时,为了支援农业,有关部门向陵园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第二天,采伐工人就全部撤出。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中山陵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筹备委员会”,拨款100万元全面维修中山陵。维修工程替换了所有损坏的琉璃瓦,全面翻修了墓道,整修了陵门。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博爱坊匾额上的“博爱”两字和墓碑上的国民党党徽被红卫兵认为是“四旧”,被迫錾掉,祭堂和墓室屋顶用彩色马赛克镶嵌的中华民国国旗图案也被凿除,改用水泥粉刷。祭堂北墙上的蒋介石手书《总理遗训》、胡汉民手书《总理遗嘱》、谭延闿手书《总理告诫党员演说词》被磨平。   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   1970年1月22日,江苏省革委会决定以中山陵园为范围,增设钟山区,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陵园隶属于钟山区革委会。   1975年4月,市革会决定撤销钟山区,陵园管理处划归南京市城建局领导。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奉安50周年时国家文物局拨款整修中山陵,陵园管理处维修了下水道,全面整修了台阶,并处理了渗水的建筑缝隙。   1981年6月至9月,为准备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中山陵管委会开始着手修复在文革中受到破坏的部份。恢复了“博爱”匾额石刻,修复了祭堂和墓室的国民党党徽与中华民国国旗图案,并对刻字重新贴金。墓碑上的国民党党徽原为阳刻,恢复时只能改为阴刻。   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同年8月,市委、市政府将中山陵从市城建局划出,为市属局一级单位,全民事业性质不变。   1986年孙中山诞辰120周年时,中山陵再次维修,处理了灵堂屋面漏水、围墙开裂等问题,并进行了琉璃瓦的更换、铜椽除锈、陵门铜制门窗修复等工作,1987年完成。   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宁委发(1996)19号文“中山陵园管理处”更名为“中山陵园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此时的中山陵园在保护、恢复现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开辟新的景点、景区,把山水风景、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及人造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   1997年被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2007年5月8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中山陵园对中山陵主体建筑、附属纪念建筑等进行大修,更换了全部蓝色琉璃瓦。   2010年11月1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中山陵陵寝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每周一关闭维护。   2011年6月,中山陵进行短期保养,为期20天,对祭堂坐像底座上的浮雕进行了修复。   2011年9月中旬,中山陵墓室对外不再进行开放。   

南京中山陵是衣冠冢吗?

  不是的。那个塑有孙中山雕像的地方就是下葬之处。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移到南京。6月1日,安葬在紫金山。

中山陵周边餐饮何处去?

  1800元的话已经能迟到不多的啦,比较推荐玫瑰园。

求嫁纨绔 小说百度云txt

  提取码:31lg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