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渚旅游线路,鼋头渚有什么好玩的五条线路推荐给你

鼋头渚旅游特色 鼋头渚旅游攻略

我有的 ,推荐你进入一个鼋头渚旅游的Q群 里面有无锡旅游攻略和比较详细的鼋头渚旅游攻略,很实用的,群里有许多无锡旅游的爱好者哈,互相交流 , 群号在下面的链接里,http://.baidu.com/question/166938046.html?si=4另外建议大家预订景区门票最好在网上预订哦 ,可以享受到优惠的啦,呵呵 我刚和几个朋友去鼋头渚回来 在同程网上预订的只要90元,看到鼋头渚的万浪卷雪,心理有不一样的感受啊,情侣们是那么的浪漫....

无锡旅游路线规划

你的 计划是 对的,上午可以去鼋头渚景区游玩,然后就去三国城,水浒城,因为这条线路是在一起的,三国城就在水浒城隔壁,上午抓紧点尽量把这几个景点一起玩掉,然后下午就往灵山大佛,如果你有时间的话,那就这几个景点玩上一天,不要太赶时间了,明天一早就去灵山大佛。下午有时间的话再去蠡园看看,那里也是很美的,再去市中心看看,去品尝一下无锡的 小吃,小笼包,馄饨,可以去无锡的 南禅寺,晚上可以去南长街,欣赏古运河的 风光和酒吧,这两个地方都是 在一起的,有多余时间再可以去惠山古街看看。。。。

鼋头渚旅游

我前天刚去玩的,全日制大学学生证70块钱,门票附带一个船票(到太湖仙岛)和一个景区专公交车的票,没有什属么园中园收费,70块还是比较值的。公元里面小吃很多,感觉撒尿牛丸是最多的,然后就是玉米等等。另外在刚进门的地方有两家比较大的饭店,里面应该能吃到诸如太湖三白等饭菜

无锡 鼋头渚 旅游攻略?

鼋头渚门票:105元(含太湖仙岛及往返船票),学生凭证是50元。

可以在无锡火车站广场坐1路公交车。吃饭可以在广福寺吃素面,10元-20元每碗,天气炎热,注意带好遮阳帽。还就就是别忘了带相机。

下面的资料包括了鼋头渚所有的景点,楼主可以稍微了解下。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境内太湖西北岸,景区面积5平方千米。鼋头渚,因有巨石突入湖中,冲波兀立,形似浮鼋翘首,故而得名。它独占太湖山水风光最美处,向有“天然图画”、“太湖第一名胜”之誉,被郭沫若誉为“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更使鼋头渚名扬海内外。

     鼋头渚的自然山水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向往。南北朝时期,此地就建有“广福庵”。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之一。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的“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江浙两地的宽阔胸怀,又蕴涵了对鼋头渚风光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高度评价。1918年,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周围营造私家花园、别墅,从50年代开始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后又不断扩建,使这一太湖第一风景名胜集湖光、山色、园林、古迹、森林、植物园为一体,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风景园林。

     鼋头渚现有鼋渚春涛、包孕吴越、万浪卷雪、充山隐秀、鹿顶迎晖、十里芳径、湖山真意、藕花深处、芦湾消夏、中犊晨雾十大自然景点和被誉为“太湖仙岛”的“三山映碧”湖心岛;有收集了中国传统国兰品种500余个、洋兰品种100多个、已驯化栽培国产兰花原种400多个的全国著名的兰花品种研究中心——江南兰苑;有停泊在湖面的被誉为“宋代造船技术活化石”,中国惟一现存的一艘建于清代的太湖“七桅渔船”;有舒天阁、光明亭、范蠡堂、陶朱阁、诵芬堂、万远楼、戊辰亭、净香水榭、长春桥、万浪桥、会仙桥、七十二峰山馆、聂耳纪念馆、茹经堂、灯塔等历代建筑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使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形成了“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的四季佳绝风景。

     充山隐秀

     充山隐秀,位于鹿顶山东南山麓,原陈家花园所在地。陈家花园,又名若圃,是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兴建于1928年,建国后设苗圃。  

     1983年,利用这里11公顷山地,建“充山隐秀”一景,内设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小区。如从公园大门顺大路迤逦而行,转入幽谷,便是春花区。这里利用山涧,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积的土山,高低错落,广植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缀以杨柳、香樟、翠竹。春季花开,一派浓郁的春色。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桥两座,直桥名“跨绿”,曲桥为“俯青”。翠湖南横跨一桥亭,八柱,歇山顶,名“荇青”,有“鱼拨荇花游”之意。临水建有二层楼,青瓦粉墙,名“醉芳楼”。楼旁水边又有方亭,名“蓼风”。在满植翠竹的土山上,建有六角竹亭,仿制的竹柱,似可以假乱真,故名“个亭”。“个”为半个竹字,形如竹叶,颇具趣味。山坡上有古典建筑群——杏花楼,共五幢,设旅游饭店。西有菖蒲园,面积1公顷,水沼植菖蒲200个品种约2万株,花开绚丽多姿。

     夏荫区之胜在于树,这里有大可合抱,茂如翠盖的鸡爪槭;姿态优雅,繁花如雪的百年白茶梅;挺拔雄伟,松针如拂尘的大王松,特别是两棵浓荫匝地的苦槠,在鹿顶山麓,已是五六百岁的高龄寿星了。这些都是陈家花园的旧物。

鼋渚春涛

     鼋渚灯塔旁,有高 2 米余的景名刻石,以黄石之古拙衬托书法之遒劲雅致。主石正面镌刻“鼋头渚”三个大字,为光绪间无锡举人秦敦世所书。该石背面的“鼋渚春涛”,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所写,毁于“十年动乱”,后集唐驼为“花神庙”所书联句“春色斗燕支,天教万紫千红,都归主宰;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合住神仙”中的“鼋渚春涛”四字,补刻于石上。

     春天的无锡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而鸣,犹如万马奔腾,所以鼋渚春涛是鼋渚涛声中最神奇的。

     万浪卷雪

     万浪桥,在广福寺东山坡下,沿湖有一处天然水湾,芦苇丛生,有渔舟停泊其间。山坡上岩壁悬崖,松柏成林。三十年代,围以曲堤,中建拱桥,淡泊宁静。每当东南风大作,卷起万千巨浪,涛声如吼,从远处滚滚而来,拍打湖堤,水溅珠飞,恰如漫天雪花纷扬,因而得“万浪桥”之名。

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原名三山,俗称乌龟山。位于梅梁湖中,距鼋头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积12公顷,实际上由4个小山峰组成。

     头尾二山名“东鸭、西鸭”,主山名“三峰”,另一小峰无名。主山高49.8米。五十年代始进行开发,造桥、建亭、绿化;七八十年代建耸翠楼,山顶建文徵明诗碑亭,东建“点鸥亭”等;1990年辟为猴岛,现在已成为“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展示着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话色彩,分洞天福地和天都仙府等景区,中有古朴凝重、亭廊连结的会仙桥,会仙桥北的西鸭山,为洞天福地游览区,耸立着精雕细缕的“太湖仙岛”大牌坊,汉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回銮图”。有专供猴子栖息和表演猴艺的花果山、水帘洞、演艺场,还装点着“神猴出世”、“齐天大圣牙旗”、“花果山石碣”,重现著名的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情景。主峰为天都仙府,内设天门天街、天都仙府、药王、文王、财神殿、灵霄宝阁、蟠桃瑶池、月老祠、太乙天坛等。天街上商店鳞次栉比,古色古香。仙桃形、石榴形、葫芦形等雕花门窗,玲珑多姿,恍若仙景。天都仙府的主体建筑占地1320平方米,主楼三层五重檐,歇山顶,高22米,内设文昌、关帝、妈祖殿宇,两侧有六十花甲元辰廊。灵霄宫,七层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大觉湾,仙人洞,汇集着中国佛教、道教石窟艺术。其它还有祭天台、月老祠、鸳鸯亭等不少景点。

     三山以孤见奇,以小取胜,若翠螺置于玉盘之中,林木葱茏,山径深邃,景观开阔,文徵明诗碑中的《太湖》诗云: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中犊晨雾

     鼋头渚内度假岛四面环水,有着独特的山水风光,环境幽静,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全年空气质量均为优级,可谓是“天然氧吧”,拥有250余间豪华客房,商娱设施配套齐全。

     在此居住有两景不可错过,一是晨曦,湖面有晨雾,在日出后,阳光在晨雾中的光影变化,光线穿梭在湖面上,岛的轮廓、帆的轮廓都是城市里不曾感受的风景,深吸一口气,满心的新鲜。二是夕阳,五点开始,六点结束。太阳的光线温柔下来,低低地 垂在山顶上方不远处,从白色,变成黄色,再到桔色。湖水是金色的,树和山的轮廓也是金色的,观景的人眼中,烙下满目金色。

     十里芳径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中有一条醉人的花树之路,这就是秀色可餐的十里芳径。它始自宝界桥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面筑的三门王楼式琉璃顶"太湖佳绝处--鼋头渚风景区"牌楼,及湖边圆形"待闲乌亭";然后一路依山傍水,经茹经堂、充山门、波色月色水榭、漕湾,至"山辉川媚"牌楼;向左拐过"江南兰苑"、"世界之窗"游乐宫,中日樱花友谊林;穿"挹秀桥"桥洞,最后与原路相交,全程成"9"字形。

藕花深处

     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在大片湖水的辉映下,蜿蜒小溪,曲桥清流,别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丛中,因而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亭北是清芬屿。四面环水,上有宫殿式祠宇五间,原为杨家祠堂。堂额“清芬”,为李苦禅重书。两旁有安徽赖少其所书的“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楹联。堂悬张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额。两旁武中奇书孙保圻的联句:

     鸥侣无猜,四面云水谁作主;

     鸱夷安在,五湖烟雨独忘机。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婷婷玉立,若面拂轻纱,身披蝉翼,翩翩有神。对面有“净香水榭”和“牡丹坞”。这里建筑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游人观察了浩渺雄浑的太湖,又觅得如此幽静的古典园林小区,顿觉怡然自得。

     湖山真意

     在鹿顶山下的挹秀桥南。这里早在1931年就由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郑明山建造的“郑园”,占山地百亩,内有岩洞、石峰、假山、轩亭、小桥等。1983年改建成“湖山真意”一景。在面对挹秀桥处,有一仿佛古松形成的门楼,摩崖上为姬鹏飞所书“湖山真意”。由此拾级登山,山脊上松柏森列,小亭翼然,题额“点红”。同点红亭相对,紧贴石壁,建有半亭,名“隐胜”。穿亭而入,就是郑园原在的山洞,长达数十米。过此境界豁然开朗。临湖有两层碧琉璃瓦、歇山顶的“天远楼”,轩昂宏丽,飞阁流丹,点缀在太湖美景之中。天远楼,取意于文徵明的“天远洪涛翻日月”诗句,倚栏望,两侧山峦错落,中间湖水溶溶,湖中岛屿纵横,景色变幻无穷。

中日樱花友谊林

     中日樱花友谊林 是由日本“中国温灸疗法普及会”会长板本敬四郎和三重县支部部长谷川清倡议,有五万余人为中日樱花林捐资而建。1988年,在鹿顶山下植樱花150余株,建花岗岩友谊亭,并立碑撰文。石亭至太湖别墅处建800米长的樱花道,组成赏樱区。每届阳春四月,樱花齐放,绚丽多姿,引人入胜。

     广福寺

     广福寺,在戊辰亭上坡,峭壁绝岩间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而命名。峭壁顶端,就是广福寺。     1924年,杨翰西将一勺泉上山地一亩多,捐赠给量如和尚。量如原系军人,脱下戎装,削发为僧。他将后山的广福寺(又名峭岩寺)迁到这里。原庙虽小,却建于萧梁。广福寺建成于1925年,寺名含“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于幽谷绿树丛中,有深山古寺之风。寺前古朴山门,三拱圈,两旁立钟鼓楼,中有砖刻“广福寺”,尉天池书。头幢天王殿,塑四大金刚、弥勒佛。中间天井,两厢供观音、地藏。大殿塑释迦牟尼、迦叶、阿傩,1979年,由惠山泥人研究所重塑,颇具惠山泥人风格。殿上“大圆满觉”匾为赵朴初所书。寺后有蔡缄三的“退庐”和僧房“华严精舍”。已增设“文物陈列室”、“玉佛殿”和“三圣阁”。内藏驼鸟蛋、古画《百鸟图》,以及明末隐士杨紫渊的铁鞭。

     江南兰苑

     在广福寺下的齐眉路中,占地2.5公顷。无锡有较长的艺兰历史,清代已兴盛于民间。鼋头渚引种兰花50余属,180种,数千盆之多,并建成一个青瓦粉墙、江南式庭院建筑的兰苑,有国香馆、留香亭、流芳涧、香帘等景点。茂林修竹,曲水清流,兰香四溢。进苑是倚墙而立的碑廊,壁间嵌王献之、文徵明、郑板桥、吴昌硕等历史名人的兰花画刻。南部山坡地,山石嶙峋,溪涧曲流,树木葱茏,是兰花的栽培区。以兰居为中心的一组厅堂,是品赏兰花的去处,室内圆台、方桌、高脚茶几陈列兰花展品。国香馆面水而建。荫棚区别具风情,用平台、曲廊,或让兰花自然生长在溪边、石隙,或附生在乔灌木间,形成绝妙的幽境。

     三山道院

     三山道院属于正一派,它与全真派不同之处在于正一派可以结婚,可不留发髻,可住家,一般来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箓斋醮。而全真道道士一般多住在宫观内,以清修炼养作为主要的宗教生活。在道观中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叫坤道,全国只有四川青城山为乾坤道,男女合道,道士留发髻是因为他们认为肤发授于父母,三山道院,道长头戴九梁中,身着对襟。如果要进灵霄宫朝拜,一般不走正门,正门是留给帝王初一,十五进香用,游客可走两边侧门,出脚根据方向而定,左边的门先出左脚,右边的门先出右脚。

鹿顶迎晖

     鹿顶山,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东,山高96米,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1983年,无锡市人民zf决定建“鹿顶迎晖”一景,1984年动工兴建,1986年元旦正式开放。通鹿顶山的道路有四条,还有一条盘山公路,一般游人多从挹秀桥登山。

     挹秀桥在充山和鹿顶山之间,凌空架一桥接通。桥洞拱圈形,像雄关耸峙在深谷中。桥上接连建三只亭子,顶端碧琉璃瓦。由此穿林登山,前有陈仲言所建的小屋三楹,名“雪影山房”,后有涧池名为“甘泉”,旁有百年茶梅。上坡有新辟的照影池,建有西子轩、浮望亭等纪念西施的建筑。

     踏花亭,在盘山公路的停车坪上,六角雕花,飞檐攒尖,金山石铺就的石级穿亭而过,通旱桥曲折上山。 呦呦亭,取《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鼓我琴瑟,以待嘉宾”。亭呈长方形歇山顶。两旁各立两个漏窗。透过漏窗,六匹仙鹿雕像,悠然立于石间。在群鹿雕塑下面石潭之畔,巨石壁立,正面刻有元末以孝行著称的无锡隐士华幼武《登鹿顶山》诗一首:

     雨洗春泥软,山高客兴孤。

     振衣临绝顶,拊掌望平湖。

     尘雾遥连楚,烟光直过吴。

     乾坤万里阔,不泣阮生途。

     巨石侧面,又刻“仙踪”两字,耐人寻味。

     准望亭,原为水准测点,是鹿顶山的最高处。为金山石构小亭,六角。金沤亭,四方琉璃顶,是根据郭沫若诗“万顷泛金沤”之句命名。其旁碑刻,正面为刘海粟书写的“鹿顶迎晖”四个大字;背镌《鹿顶迎晖建设记》。其下有环碧楼,供游人品茗,有“静观”一额。

     金沤亭下,通范蠡堂。堂歇山顶,三明两暗。正中须弥座上有泥塑彩绘的范蠡,神态自若。两壁粉墙上,四帧线条古拙的青铜色影壁浮雕《泛舟》、《养鱼》、《制陶》、《经商》,描绘了范蠡功成身退后的传奇故事。

     舒天阁,是鹿顶山的主建筑,座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4米,八角三层四重檐,黄琉璃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登阁一望,一幅神奇而绝妙的太湖美景图画尽入眼帘。人们赞叹湖山风景建设者独具慧眼,在群山环立的溪湖之交,选择这个八方入画的山峰,建高阁于山之巅。望太湖,湖光缥缈;望蠡湖,溪水涟漪;东南西北望,都是湖,尽是水,七十二峰错落其间,可以把万顷太湖、十里蠡湖、七十二峰瞧个够,看个透,它标志着太湖风景区建设的崭新面貌。

鼋头渚旅游线路,鼋头渚有什么好玩的五条线路推荐给你

带客人到无锡(鼋头渚)去游玩,沿途要讲哪些东西?

偶是无锡人!到时那就主要介绍一下无锡喽!无锡四大特产小吃不能不讲,油面筋、小笼包(肉汁特别好吃,最好趁热)、还有糖醋排骨(三凤桥的很有名)等,这些你要亲自吃到才有感觉,那个再说这个我口水都要留下来了。反正吃的一定要讲的,鼋头渚那的太湖里有“三白”,白鱼白虾银鱼,也是无锡特产,在鼋头渚那饭店吃饭的时候可以点三白,别的地方没有的哦~在鼋头渚里面可以买惠山泥人做个纪念,虽然没有锡惠公园那的正宗,但也是不错的,惠山泥人贼个有名的啊!以上只要是无锡人就都知道的!去鼋头渚,你还可以讲讲鼋头渚的写法,鼋是传说中一种像乌龟的动物,吉祥,里面有塑像,你可以对着它扔钱,如果准的话。 鼋头渚里面还要坐游船的,到对面的小岛上去,一共三个岛,一个最小的还没开发,通常是去那个最大的。到时可以带点瓜子啊、茶叶蛋啊什么的零食,还有水果,在船上可以吃的,还有最好坐窗口的位子,因为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还有一定要带好相机,拍照,里面风景还是不错的说。不过里面很大,要走很多路,所以最好穿个平底鞋。哦,我记得鼋头渚里面有块石头,不怎么起眼,,它对面是条河还有艘船,那是那个易被忽略的石头还是很有来头的!好像涉及到徐霞客(他是无锡江阴人)还有米芾(曾为运无锡的一个太湖石到京城而倾家破产的有钱人),据说古时候有钱有势的人家里都以拥有这么一块太湖石为荣,越丑、孔越多的越高档!像武侠片里 在一个孔里放一根香,然后其他每个孔里都能冒烟,接着整间屋子都充满香气的太湖石就是高级货,现在好像还有一块在北京故宫。好了,说了这么多我手都酸了,祝你旅途愉快!

鼋头渚的主要景点

鼋门楼
在充山脚下,呈牌楼状,上盖桔黄色琉璃瓦,建于1986年。由此前行3.5公里直通老门楼。入园有高架电动列车代步,全程3800米,越五里湖水面,穿鹿顶山隧道,直通老门楼。老门楼位于犊山村,建于1972年,飞甍重檐,琉璃瓦顶,正面有“鼋头渚”三个鎏金大字;背面书“山辉川媚”。入门左侧为“太湖别墅”门楼,穿月洞门、循齐眉路可登七十二峰山馆;顺大路向前,走过300米的杜鹃坡,有通往太湖仙岛的轮渡码头,此处露出太湖一片水域,被中犊山、小箕山(锦园)、大箕山诸峰环抱。湖水广阔处,可见若沉若浮形如大龟的三山。湖堤上风光明媚,著名旅美画家杨令,1935年回国时,为鼋头渚写下“翠微嶂”三字,勒于湖堤山岩上。
“太湖佳绝处”牌坊
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1934年前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进牌坊,立以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1934年,园主得之于北京地安门外烟袋斜街,据说还是圆明园中故物。
长春桥
1936年建,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湖堤上引种日本野生大山樱,已有60多年历史。每年4月,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称“长春樱花”。长春桥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题额“绛雪轩”,与涵万轩对景。绛雪轩旁为云逗楼,园主为纪念先祖杨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题额。上坡,有花神庙,建于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态端丽。
“具区胜境”牌坊
屹立于长春桥畔船坞处,面临太湖,斗拱飞檐,古朴清雅。背额“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古称;横云山庄则是公园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耸立,状如作揖迎客。前行还有王荫之的“到此忘机”刻,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
藕花深处
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在大片湖水的辉映下,蜿蜒小溪,曲桥清流,别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丛中,因而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亭北是清芬屿。四面环水,上有宫殿式祠宇五间,原为杨家祠堂。堂额“清芬”,为李苦禅重书。两旁有安徽赖少其所书的“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楹联。堂悬张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额。两旁武中奇书孙保圻的联句:
鸥侣无猜,四面云水谁作主;鸱夷安在,五湖烟雨独忘机。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亭亭玉立,若面拂轻纱,身披蝉翼,翩翩有神。对面有“净香水榭”和“牡丹坞”。这里建筑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游人观察了浩渺雄浑的太湖,又觅得如此幽静的古典园林小区,顿觉怡然自得。
鼋头渚
是纵观太湖山水组合最佳处。一脉青峰,从充山逶迤而下,伸入太湖洪涛之中。那块被神化了的渚头巨石,三面湖水拥抱,冲波兀立,显示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神鼋,昂首于碧水之中,雄姿英发。
登上鼋头,极目远眺,浩渺湖水,涤尽人间的嚣尘,远山如黛,直舒胸臆。明华云吟有“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屏开远近山”之句。无锡状元孙继皋,吟道“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
鼋头渚有一灯塔,临湖危立。1860年,无锡绅士华题蓉,一次舟行夜归,迷航误入湖心,险遭覆舟,其后裔在渚上立杆悬灯导航。1924年夏,锡湖轮船公司通船,地方人士集资建灯塔导航,以保航行安全。1982年进行加固翻新,重檐琉璃顶,金山石贴面,高度从原来的12.6米加高为13.1米,改变了原似“铁钉”船的形象,既能导航又点缀了景色。鼋头渚刻石,兀立于灯塔后,高2米余。正面刻“鼋头渚”三字,为光绪间无锡举人秦敦世所书。背面题刻“鼋渚春涛”,原为清末状元刘春霖所书,毁于“十年动乱”。后集唐驼为“花神庙”所书联句“春色斗燕支,天教万紫千红,都归主宰;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合住神仙”中的“鼋渚春涛”四字,补刻于石上。
鼋头渚上还建有“涵虚亭”,八角形,亭中悬有清代陈夔龙1919年书的匾额。
横云石壁 在涵虚亭下的一个天然大水湾里。这里,湖滩崖上,石壁列阵,怪石眠空;下侧湖水吞波吐涛,古人有“千金能买太湖石,难买断岸此千尺”的赞誉。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隐于蠡湖,常在这里湖滩濯足,取“沧浪之水浊矣,可以濯吾足”之意。抗战胜利时,无锡人朱松黯书“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八个隶字于石上,以示对东林党人高风亮节的敬仰。“横云”和“包孕吴越”摩崖石刻,为晚清无锡县令廖纶所书。1895年春,廖纶偕友泛舟至此,觉得这里气势雄伟,欣然题书镌于岩壁,以誉太湖似母亲般地孕育着江浙两省人民。
山坡上建有“霞绮亭”,方形,临崖兀立,有杨寿楣的《霞绮亭记》刻石,林散之书于1990年的亭额。
澄澜堂
雄峙于充山半山腰,建成于1931年,建筑仿宋、明宫殿式,面阔五间,气势宏伟。“澄澜堂”匾额,为清末无锡华世奎所书;中堂“天然图画”为谭泽?所书。两旁有陈夔龙书于1933年的对联:
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这里视野开阔,青峰碧波尽展眼前。早中晚,晴雨阴,景色变化莫测,故说可与滕王阁媲美。堂中还有林开谟书于1933年的楹联:
吴越有具区,襟江带湖,经始楼台都入画;
春秋多佳日,陶元浴素,默参龙象欲逃禅。
堂下,列“震泽神鼋”,青铜铸成,高1.3米,长1.7米,重700公斤,龙头鳖身,系上海青铜文化复兴公司献给1985年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的礼物,雕塑家徐宝庆主持创作,朱复戡篆“震泽神鼋”四字。
云阁和戊辰亭
从澄澜堂旁,沿山坡拾级而上,有阆风亭、飞云阁、秋叶涧、憩亭、戊辰亭等一组随山起伏的小品建筑,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领略太湖风光。阆风亭,立于悬崖石排上,建于1931年。亭呈圆形,根据“玄圃阆风,仙子遨游之地”命名。有曲径通飞云阁,阁建于1931年,重檐飞角,其下层为“长生未央馆”。秋叶涧是山路中段一条林荫深邃的涧峡,涧上有黄石架成峡门,安徽葛家屏篆刻石上。
憩亭
方形,原额“云阶”。1980年由上海任政书额。1981年移来《湖山歌》碑石一方,系明隆庆丁卯(1567)年71岁的无锡书画家王问所书。山崖上还有他的“天开峭壁”、“鼋头一勺”、“劈下泰华”刻石。戊辰亭,建于戊辰(1928)年而得名。原两层,1972年拓建成三层,琉璃顶。登楼静眺,湖光山色,尽得其妙。
光明亭
建于号称“巨鼋之脊”的南犊山顶端。重檐八角,黄顶朱柱,如一金色明珠镶嵌在翠峦深处。1953年,园林部门在这里建亭,工程曾一度停止。1953年,刘伯承登上山顶,看到这只尚未结顶的亭子,风趣地把它起名为“无上光明”,并建议把亭建好。后亭子建成,一直无名,想起往事,便函请刘伯承题字。1957年,他挥毫大书“光明亭”三字,署上7月1日,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1958年,郭沫若吟诗一首:
信步上鼋头,龟丘水面浮,
四围腾黛浪,万顷泛金沤;
范蠡祠犹在,女夷风正遒,
光明无上处,帆影与归舟。
广福寺和陶朱阁
广福寺,在戊辰亭上坡,峭壁绝岩间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而命名。峭壁顶端,就是广福寺。1924年,杨翰西将一勺泉上山地一亩多,捐赠给量如和尚。量如原系军人,脱下戎装,削发为僧。他将后山的广福寺(又名峭岩寺)迁到这里。原庙虽小,却建于萧梁。广福寺建成于1925年,寺名含“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于幽谷绿树丛中,有深山古寺之风。寺前古朴山门,三拱圈,两旁立钟鼓楼,中有砖刻“广福寺”,尉天池书。头幢天王殿,塑四大金刚、弥勒佛。中间天井,两厢供观音、地藏。大殿塑释迦牟尼、迦叶、阿傩,1979年,由惠山泥人研究所重塑,颇具惠山泥人风格。殿上“大圆满觉”匾为赵朴初所书。寺后有蔡缄三的“退庐”和僧房“华严精舍”。已增设“文物陈列室”、“玉佛殿”和“三圣阁”。内藏驼鸟蛋、古画《百鸟图》,以及明末隐士杨紫渊的铁鞭。
小南海
在广福寺左,为普善和尚所募捐。塑有鳌鱼观音和善才、龙女像,供应寺院风味的素面素菜。
广福寺西是陶朱阁,重檐飞角,1925年由无锡商界人士集资建成,奉祀范蠡。当年范蠡弃官,经太湖泛舟去齐,止定陶,经商致富,被奉为商贾之祖。阁中有《范蠡西施泛舟太湖图》。1980年,林散之为之重书匾额。这里面对太湖,透过林隙,似可窥觅范蠡之踪。 江南兰苑
在广福寺下的齐眉路中,占地2.5公顷。无锡有较长的艺兰历史,清代已兴盛于民间。鼋头渚引种兰花50余属,180种,数千盆之多,并建成一个青瓦粉墙、江南式庭院建筑的兰苑,有国香馆、留香亭、流芳涧、香帘等景点。茂林修竹,曲水清流,兰香四溢。进苑是倚墙而立的碑廊,壁间嵌王献之、文徵明、郑板桥、吴昌硕等历史名人的兰花画刻。南部山坡地,山石嶙峋,溪涧曲流,树木葱茏,是兰花的栽培区。以兰居为中心的一组厅堂,是品赏兰花的去处,室内圆台、方桌、高脚茶几陈列兰花展品。国香馆面水而建。荫棚区别具风情,用平台、曲廊,或让兰花自然生长在溪边、石隙,或附生在乔灌木间,形成绝妙的幽境。
中日樱花友谊林 是由日本“中国温灸疗法普及会”会长板本敬四郎和三重县支部部长谷川清倡议,有五万余人为中日樱花林捐资而建。1988年,在鹿顶山下植樱花150余株,建花岗岩友谊亭,并立碑撰文。石亭至太湖别墅处建800米长的樱花道,组成赏樱区。每届阳春四月,樱花齐放,绚丽多姿,引人入胜。
万浪桥和苍鹰渚
万浪桥,在广福寺东山坡下,沿湖有一处天然水湾,芦苇丛生,有渔舟停泊其间。山坡上岩壁悬崖,松柏成林。三十年代,围以曲堤,中建拱桥,淡泊宁静。每当东南风大作,卷起万千巨浪,涛声如吼,从远处滚滚而来,拍打湖堤,水溅珠飞,恰如漫天雪花纷扬,因而得“万浪桥”之名。
苍鹰渚
位于万浪桥南侧,是著名的太湖“湖东十二渚”之一。山渚形如鹰首伸入湖中,两侧群山如鹰展开的双翼。渚上有卷雪亭,四角攒尖,朱栏翠环,远眺湖光山色,可与鼋头渚媲美。1984年,渚头立巨石,高2.20米,宽1.20米,石上刻周而复所书的“苍鹰渚”三字。
湖山真意 在鹿顶山下的挹秀桥南。这里原为1931年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郑明山建造的“郑园”,所占山地百亩,内有岩洞、石峰、假山、轩亭、小桥等。1983年改建成“湖山真意”一景。在面对挹秀桥处,有一仿佛古松形成的门楼,摩崖上为姬鹏飞所书“湖山真意”。由此拾级登山,山脊上松柏森列,小亭翼然,题额“点红”。同点红亭相对,紧贴石壁,建成半亭,名“隐胜”。穿亭而入,就是郑园原有的山洞,长达数十米。过此境界豁然开朗。临湖有两层碧琉璃瓦、歇山顶的“天远楼”,轩昂宏丽,飞阁流丹,点缀在太湖美景之中。天远楼,取意于文徵明的“天远洪涛翻日月”诗句,倚栏望,两侧山峦错落,中间湖水溶溶,湖中岛屿纵横,景色变幻无穷。
鹿顶迎晖 鹿顶山,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东,山高96米,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198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鹿顶迎晖”一景,1984年动工兴建,1986年元旦正式开放。通鹿顶山的道路有四条,还有一条盘山公路,一般游人多从挹秀桥登山。
挹秀桥在充山和鹿顶山之间,凌空架一桥接通。桥洞拱圈形,像雄关耸峙在深谷中。桥上接连建三只亭子,顶端碧琉璃瓦。由此穿林登山,前有陈仲言所建的小屋三楹,名“雪影山房”,后有涧池名为“甘泉”,旁有百年茶梅。上坡有新辟的照影池,建有四子轩、浮望亭等纪念西施的建筑。
踏花亭
在盘山公路的停车坪上,六角雕花,飞檐攒尖,金山石铺就的石级穿亭而过,通旱桥曲折上山。
呦呦亭
取《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鼓我琴瑟,以待嘉宾”。亭呈长方形歇山顶。两旁各立两个漏窗。透过漏窗,六匹仙鹿雕像,悠然立于石间。在群鹿雕塑下面石潭之畔,巨石壁立,正面刻有元末以孝行著称的无锡隐士华幼武《登鹿顶山》诗一首:
雨洗春泥软,山高客兴孤。
振衣临绝顶,拊掌望平湖。
尘雾遥连楚,烟光直过吴。
乾坤万里阔,不泣阮生途。
准望亭
原为水准测点,是鹿顶山的最高处。为金山石构小亭,六角。金沤亭,四方琉璃顶,是根据郭沫若诗“万顷泛金沤”之句命名。其旁碑刻,正面为刘海粟书写的“鹿顶迎晖”四个大字;背镌《鹿顶迎晖建设记》。其下有环碧楼,供游人品茗,有“静观”一额。
金沤亭
下通范蠡堂。堂歇山顶,三明两暗。正中须弥座上有泥塑彩绘的范蠡,神态自若。两壁粉墙上,四帧线条古拙的青铜色影壁浮雕《泛舟》、《养鱼》、《制陶》、《经商》,描绘了范蠡功成身退后的传奇故事。
天阁
是鹿顶山的主建筑,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4米,八角三层四重檐,黄琉璃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登阁一望,一幅神奇而绝纱的太湖美景图画尽入眼帘。人们赞叹湖山风景建设者独具慧眼,在群山环立的溪湖之交,选择这个八方入画的山峰,建高阁于山之巅。望太湖,湖光缥缈;望蠡湖,溪水涟漪;东南西北望,都是湖,尽是水,七十二峰错落其间,可以把万顷太湖、十里蠡湖、七十二峰瞧个够,看个透,它标志着太湖风景区建设的崭新面貌。
充山隐秀和聂耳亭 充山隐秀,位于鹿顶山东南山麓,原陈家花园所在地。陈家花园,又名若圃,是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兴建于1928年,建国后设苗圃。1983年,利用这里11公顷山地,建“充山隐秀”一景,内设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小区。如从公园大门顺大路迤逦而行,转入幽谷,便是春花区。这里利用山涧,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积的土山,高低错落,广植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缀以杨柳、香樟、翠竹。春季花开,一派浓郁的春色。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桥两座,直桥名“跨绿”,曲桥为“俯青”。翠湖南横跨一桥亭,八柱,歇山顶,名“荇青”,有“鱼拨荇花游”之意。临水建有二层楼,青瓦粉墙,名“醉芳楼”。楼旁水边又有方亭,名“蓼风”。在满植翠竹的土山上,建有六角竹亭,仿制的竹柱,似可以假乱真,故名“个亭”。“个”为半个竹字,形如竹叶,颇具趣味。山坡上有古典建筑群——杏花楼,共五幢,设旅游饭店。西有菖蒲园,面积1公顷,水沼植菖蒲200个品种约2万株,花开绚丽多姿。
夏荫区之胜在于树,这里有大可合抱,茂如翠盖的鸡爪槭;姿态优雅,繁花如雪的百年白茶梅;挺拔雄伟,松针如拂尘的大王松,特别是两棵浓荫匝地的苦槠,在鹿顶山麓,已是五六百岁的高龄寿星了。这些都是陈家花园的旧物。
聂耳亭
系楼阁式建筑。1934年,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到这里来拍摄《大路》外景,导演孙瑜,剧作家于伶,演员张翼、金焰、王人美、韩兰根汇集于此,聂耳承担《大路歌》和《开路先锋》的作曲任务。1961年,于伶旧地重游,作《减字木兰花》词一阕:
太湖陈园忆聂耳
鼋头独立,旧地重来何悒悒。
断续歌声,水天遥忆故人劫。
行行何去,湖畔尽多留情处。
《先锋》、《大路》,灼灼陈园春长驻。
1981年,于伶又应《无锡日报》副刊部之请,为“聂耳亭”书额,1985年,新塑了洁白的聂耳半身像,配建了厅屋三间作纪念室。名“聂耳遗踪”。
茹经堂
位于今宝界桥南堍琴山之麓,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的别墅书院,始建于1934年。1983年进行大修,改称“唐文治先生纪念馆”。
茹经堂,占地二亩余,背山面湖,环境幽静,建筑精美。门头“茹经堂”横额,由陆定一书写,背额“师表人伦”由朱世溱书写。进门有小池,如镜照影。拾级而上,是具有民族形式的正房,上下两层,小巧玲珑,曲折多变。今厅堂已改成陈列室,上悬“唐文治先生纪念馆”匾,系周谷城书写,还有刘海粟的“山高水堂”题额。唐文治的儿媳俞庆棠,建国前后为社会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现茹经堂内辟有这位社会教育家的纪念室,邓颖超、胡愈之都分别为之题额。
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原名三山,俗称乌龟山。位于梅梁湖中,距鼋头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积12公顷,实际上由4个小山峰组成。
头尾二山名“东鸭、西鸭”,主山名“三峰”,另一小峰无名。主山高49.8米。五十年代始进行开发,造桥、建亭、绿化;七八十年代建耸翠楼,山顶建文徵明诗碑亭,东建“点鸥亭”等;1990年辟为猴岛,已成为“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展示着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话色彩,分洞天福地和天都仙府等景区,中有古朴凝重、亭廊连结的会仙桥,会仙桥北的西鸭山,为洞天福地游览区,耸立着精雕细缕的“太湖仙岛”大牌坊,汉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回銮图”。有专供猴子栖息和表演猴艺的花果山、水帘洞、演艺场,还装点着“神猴出世”、“齐天大圣牙旗”、“花果山石碣”,重现著名的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情景。主峰为天都仙府,内设天门天街、天都仙府、药王、文王、财神殿、灵霄宝阁、蟠桃瑶池、月老祠、太乙天坛等。天街上商店鳞次栉比,古色古香。仙桃形、石榴形、葫芦形等雕花门窗,玲珑多姿,恍若仙景。天都仙府的主体建筑占地1320平方米,主楼三层五重檐,歇山顶,高22米,内设文昌、关帝、妈祖殿宇,两侧有六十花甲元辰廊。灵霄宫,七层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大觉湾,仙人洞,汇集着中国佛教、道教石窟艺术。其它还有祭天台、月老祠、鸳鸯亭等不少景点。
三山以孤见奇,以小取胜,若翠螺置于玉盘之中,林木葱茏,山径深邃,景观开阔,文徵明诗碑中的《太湖》诗云: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鼋头渚旅游线路,鼋头渚有什么好玩的五条线路推荐给你

鼋头渚旅游攻略

到同程网上看看 有很多攻略的 还有门票页建议在网上预订 门市价105元 同程网优惠价90元

鼋头渚太湖仙岛游览路线图

您好,已提供图片,欢迎您来鼋头渚游览观光太湖美景。

鼋头渚旅游线路,鼋头渚有什么好玩的五条线路推荐给你

鼋头渚有什么好玩的,五条线路推荐给你

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16年,现面积达539公顷。有充山隐秀、鹿 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风景区已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度假休养胜地。鼋头风光,山清水秀,天然浑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
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巅高阁振翼,孤鹜落霞齐飞。远眺湖光朦胧,鸟屿沉浮;近览山峦迭翠,亭台隐约。月晨日夕,景色幻变,阴睛雨雪,情趣迥异。仲春四月,樱妍春桥,天高秋日,兰香小兰亭,各具风采。
鼋头渚风景区地广景多,可先登临鹿顶山舒天阁,远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鼋头渚,或步行盘桓于花径,或赤足涉水于低滩,或乘船弄涛湖面,坐礁凝思,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鼋头渚水面波光粼粼,百花盛开,嫩绿的垂柳,我觉得我自己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了。有那么多的鲜花,有白色的樱花、红白相间的郁金香、黄色的洋水仙、紫色的紫草花、金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木笔花、雪白的牡丹花、粉紫色的紫荆花。迎春花和紫草花象铃铛一样垂下来,洋水仙的花芯象一个小嗽叭。木笔花就象一只只毛笔的笔尖。
鼋头渚的美丽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向往。萧梁时,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处。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 之一。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常来此踏浪吟哦,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文人雅士咏唱之作颇多。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吴越两地(现为江苏、浙江两省)的宽阔胸怀,也蕴涵了对此地风光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评价。
景点介绍
鼋头渚门楼 在充山脚下,呈牌楼状,上盖桔黄色琉璃瓦,建于1986年。由此前行3.5公里直通老门楼。入园有高架电动列车代步,全程3800米,越五里湖水面,穿鹿顶山隧道,直通老门楼。老门楼位于犊山村,建于1972年,飞甍重檐,琉璃瓦顶,正面有“鼋头渚”三个鎏金大字;背面书“山辉川媚”。入门左侧为“太湖别墅”门楼,穿月洞门、循齐眉路可登七十二峰山馆;顺大路向前,走过300米的杜鹃坡,有通往太湖仙岛的轮渡码头,此处露出太湖一片水域,被中犊山、小箕山(锦园)、大箕山诸峰环抱。湖水广阔处,可见若沉若浮形如大龟的三山。湖堤上风光明媚,著名旅美画家杨令?,1935年回国时,为鼋头渚写下“翠微嶂”三字,勒于湖堤山岩上。
“太湖佳绝处”牌坊 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1934年前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进牌坊,立以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1934年,园主得之于北京地安门外烟袋斜街,据说还是圆明园中故物。
长春桥 1936年建,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湖堤上引种日本野生大山樱,已有60多年历史。每年4月,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称“长春樱花”。长春桥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题额“绛雪轩”,与涵万轩对景。绛雪轩旁为云逗楼,园主为纪念先祖杨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题额。上坡,有花神庙,建于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态端丽。
“具区胜境”牌坊 屹立于长春桥畔船坞处,面临太湖,斗拱飞檐,古朴清雅。背额“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古称;横云山庄则是公园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耸立,状如作揖迎客。前行还有王荫之的“到此忘机”刻,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
藕花深处 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句。在大片湖水的辉映下,蜿蜒小溪,曲桥清流,别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丛中,因而亭上悬“藕花深处”匾额。亭北是清芬屿。四面环水,上有宫殿式祠宇五间,原为杨家祠堂。堂额“清芬”,为李苦禅重书。两旁有安徽赖少其所书的“湖阔鱼龙跃;山阴草木香”楹联。堂悬张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额。两旁武中奇书孙保圻的联句:
鸥侣无猜,四面云水谁作主;
鸱夷安在,五湖烟雨独忘机。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婷婷玉立,若面拂轻纱,身披蝉翼,翩翩有神。对面有“净香水榭”和“牡丹坞”。这里建筑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游人观察了浩渺雄浑的太湖,又觅得如此幽静的古典园林小区,顿觉怡然自得。
鼋头渚 是纵观太湖山水组合最佳处。一脉青峰,从充山逶迤而下,伸入太湖洪涛之中。那块被神化了的渚头巨石,三面湖水拥抱,冲波兀立,显示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神鼋,昂首于碧水之中,雄姿英发。
登上鼋头,极目远眺,浩渺湖水,涤尽人间的嚣尘,远山如黛,直舒胸臆。明华云吟有“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屏开远近山”之句。无锡状元孙继皋,吟道“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 趋”。
鼋头渚有一灯塔,临湖危立。1860年,无锡绅士华题蓉,一次舟行夜归,迷航误入湖心,险遭覆舟,其后裔在渚上立杆悬灯导航。1924年夏,锡湖轮船公司通船,地方人士集资建灯塔导航,以保航行安全。1982年进行加固翻新,重檐琉璃顶,金山石贴面,高度从原来的12.6米加高为13.1米,改变了原似“铁钉”船的形象,既能导航又点缀了景色。
鼋头渚刻石,兀立于灯塔后,高2米余。正面刻“鼋头渚”三字,为光绪间无锡举人秦敦世所书。背面题刻“鼋渚春涛”,原为清末状元刘春霖所书,毁于“十年动乱”。后集唐驼为“花神庙”所书联句“春色斗燕支,天教万紫千红,都归主宰;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合住神仙”中的“鼋渚春涛”四字,补刻于石上。
鼋头渚上还建有“涵虚亭”,八角形,亭中悬有清代陈夔龙1919年书的匾额。
横云石壁 在涵虚亭下的一个天然大水湾里。这里,湖滩崖上,石壁列阵,怪石眠空;下侧湖水吞波吐涛,古人有“千金能买太湖石,难买断岸此千尺”的赞誉。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隐于蠡湖,常在这里湖滩濯足,取“沧浪之水浊矣,可以濯吾足”之意。抗战胜利时,无锡人朱松黯书“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八个隶字于石上,以示对东林党人高风亮节的敬仰。
“横云”和“包孕吴越”摩崖石刻,为晚清无锡县令廖纶所书。1895年春,廖纶偕友泛舟至此,觉得这里气势雄伟,欣然题书镌于岩壁,以誉太湖似母亲般地孕育着江浙两省人民。
山坡上建有“霞绮亭”,方形,临崖兀立,有杨寿楣的《霞绮亭记》刻石,林散之书于1990年的亭额。
澄澜堂 雄峙于充山半山腰,建成于1931年,建筑仿宋、明宫殿式,面阔五间,气势宏伟。“澄澜堂”匾额,为清末无锡华世奎所书;中堂“天然图画”为谭泽?所书。两旁有陈夔龙书于1933年的对联:
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
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这里视野开阔,青峰碧波尽展眼前。早中晚,晴雨阴,景色变化莫测,故说可与滕王阁媲美。堂中还有林开谟书于1933年的楹联:
吴越有具区,襟江带湖,经始楼台都入画;
春秋多佳日,陶元浴素,默参龙象欲逃禅。
堂下,列“震泽神鼋”,青铜铸成,高1.3米,长1.7米,重700公斤,龙头鳖身,系上海青铜文化复兴公司献给1985年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的礼物,雕塑家徐宝庆主持创作,朱复戡篆“震泽神鼋”四字。
飞云阁和戊辰亭 从澄澜堂旁,沿山坡拾级而上,有阆风亭、飞云阁、秋叶涧、憩亭、戊辰亭等一组随山起伏的小品建筑,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领略太湖风光。阆风亭,立于悬崖石排上,建于1931年。亭呈圆形,根据“玄圃阆风,仙子遨游之地”命名。有曲径通飞云阁,阁建于1931年,重檐飞角,其下层为“长生未央馆”。秋叶涧是山路中段一条林荫深邃的涧峡,涧上有黄石架成峡门,安徽葛家屏篆刻石上。
憩亭,方形,原额“云阶”。1980年由上海任政书额。1981年移来《湖山歌》碑石一方,系明隆庆丁卯(1567)年71岁的无锡书画家王问所书。山崖上还有他的“天开峭壁”、“鼋头一勺”、“劈下泰华”刻石。戊辰亭,建于戊辰(1928)年而得名。原两层,1972年拓建成三层,琉璃顶。登楼静眺,湖光山色,尽得其妙。
光明亭 建于号称“巨鼋之脊”的南犊山顶端。重檐八角,黄顶朱柱,如一金色明珠镶嵌在翠峦深处。1953年,园林部门在这里建亭,工程曾一度停止。1953年,刘伯承登上山顶,看到这只尚未结顶的亭子,风趣地把它起名为“无上光明”,并建议把亭建好。后亭子建成,一直无名,想起往事,便函请刘伯承题字。1957年,他挥毫大书“光明亭”三字,署上7月1日,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1958年,郭沫若吟诗一首:
信步上鼋头,龟丘水面浮,
四围腾黛浪,万顷泛金沤;
范蠡祠犹在,女夷风正遒,
光明无上处,帆影与归舟。
广福寺和陶朱阁 广福寺,在戊辰亭上坡,峭壁绝岩间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而命名。峭壁顶端,就是广福寺。1924年,杨翰西将一勺泉上山地一亩多,捐赠给量如和尚。量如原系军人,脱下戎装,削发为僧。他将后山的广福寺(又名峭岩寺)迁到这里。原庙虽小,却建于萧梁。广福寺建成于1925年,寺名含“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于幽谷绿树丛中,有深山古寺之风。寺前古朴山门,三拱圈,两旁立钟鼓楼,中有砖刻“广福寺”,尉天池书。头幢天王殿,塑四大金刚、弥勒佛。中间天井,两厢供观音、地藏。大殿塑释迦牟尼、迦叶、阿傩,1979年,由惠山泥人研究所重塑,颇具惠山泥人风格。殿上“大圆满觉”匾为赵朴初所书。寺后有蔡缄三的“退庐”和僧房“华严精舍”。已增设“文物陈列室”、“玉佛殿”和“三圣阁”。内藏驼鸟蛋、古画《百鸟图》,以及明末隐士杨紫渊的铁鞭。
小南海,在广福寺左,为普善和尚所募捐。塑有鳌鱼观音和善才、龙女像,供应寺院风味的素面素菜。
广福寺西是陶朱阁,重檐飞角,1925年由无锡商界人士集资建成,奉祀范蠡。当年范蠡弃官,经太湖泛舟去齐,止定陶,经商致富,被奉为商贾之祖。阁中有《范蠡西施泛舟太湖图》。1980年,林散之为之重书匾额。这里面对太湖,透过林隙,似可窥觅范蠡之踪。
江南兰苑 在广福寺下的齐眉路中,占地2.5公顷。无锡有较长的艺兰历史,清代已兴盛于民间。鼋头渚引种兰花50余属,180种,数千盆之多,并建成一个青瓦粉墙、江南式庭院建筑的兰苑,有国香馆、留香亭、流芳涧、香帘等景点。茂林修竹,曲水清流,兰香四溢。进苑是倚墙而立的碑廊,壁间嵌王献之、文徵明、郑板桥、吴昌硕等历史名人的兰花画刻。南部山坡地,山石嶙峋,溪涧曲流,树木葱茏,是兰花的栽培区。以兰居为中心的一组厅堂,是品赏兰花的去处,室内圆台、方桌、高脚茶几陈列兰花展品。国香馆面水而建。荫棚区别具风情,用平台、曲廊,或让兰花自然生长在溪边、石隙,或附生在乔灌木间,形成绝妙的幽境。
中日樱花友谊林 是由日本“中国温灸疗法普及会”会长板本敬四郎和三重县支部部长谷川清倡议,有五万余人为中日樱花林捐资而建。1988年,在鹿顶山下植樱花150余株,建花岗岩友谊亭,并立碑撰文。石亭至太湖别墅处建800米长的樱花道,组成赏樱区。每届阳春四月,樱花齐放,绚丽多姿,引人入胜。
万浪桥和苍鹰渚 万浪桥,在广福寺东山坡下,沿湖有一处天然水湾,芦苇丛生,有渔舟停泊其间。山坡上岩壁悬崖,松柏成林。三十年代,围以曲堤,中建拱桥,淡泊宁静。每当东南风大作,卷起万千巨浪,涛声如吼,从远处滚滚而来,拍打湖堤,水溅珠飞,恰如漫天雪花纷扬,因而得“万浪桥”之名。
苍鹰渚,位于万浪桥南侧,是著名的太湖“湖东十二渚”之一。山渚形如鹰首伸入湖中,两侧群山如鹰展开的双翼。渚上有卷雪亭,四角攒尖,朱栏翠环,远眺湖光山色,可与鼋头渚媲美。1984年,渚头立巨石,高2.20米,宽1.20米,石上刻周而复所书的“苍鹰渚”三字。
湖山真意 在鹿顶山下的挹秀桥南。这里原为1931年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郑明山建造的“郑园”,所占山地百亩,内有岩洞、石峰、假山、轩亭、小桥等。1983年改建成“湖山真意”一景。在面对挹秀桥处,有一仿佛古松形成的门楼,摩崖上为姬鹏飞所书“湖山真意”。由此拾级登山,山脊上松柏森列,小亭翼然,题额“点红”。同点红亭相对,紧贴石壁,建成半亭,名“隐胜”。穿亭而入,就是郑园原有的山洞,长达数十米。过此境界豁然开朗。临湖有两层碧琉璃瓦、歇山顶的“天远楼”,轩昂宏丽,飞阁流丹,点缀在太湖美景之中。天远楼,取意于文徵明的“天远洪涛翻日月”诗句,倚栏望,两侧山峦错落,中间湖水溶溶,湖中岛屿纵横,景色变幻无穷。
鹿顶迎晖 鹿顶山,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东,山高96米,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198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鹿顶迎晖”一景,1984年动工兴建,1986年元旦正式开放。通鹿顶山的道路有四条,还有一条盘山公路,一般游人多从挹秀桥登山。
挹秀桥在充山和鹿顶山之间,凌空架一桥接通。桥洞拱圈形,像雄关耸峙在深谷中。桥上接连建三只亭子,顶端碧琉璃瓦。由此穿林登山,前有陈仲言所建的小屋三楹,名“雪影山房”,后有涧池名为“甘泉”,旁有百年茶梅。上坡有新辟的照影池,建有四子轩、浮望亭等纪念西施的建筑。
踏花亭,在盘山公路的停车坪上,六角雕花,飞檐攒尖,金山石铺就的石级穿亭而过,通旱桥曲折上山。
呦呦亭,取《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鼓我琴瑟,以待嘉宾”。亭呈长方形歇山顶。两旁各立两个漏窗。透过漏窗,六匹仙鹿雕像,悠然立于石间。在群鹿雕塑下面石潭之畔,巨石壁立,正面刻有元末以孝行著称的无锡隐士华幼武《登鹿顶山》诗一首:
雨洗春泥软,山高客兴孤。
振衣临绝顶,拊掌望平湖。
尘雾遥连楚,烟光直过吴。
乾坤万里阔,不泣阮生途。
准望亭,原为水准测点,是鹿顶山的最高处。为金山石构小亭,六角。金沤亭,四方琉璃顶,是根据郭沫若诗“万顷泛金沤”之句命名。其旁碑刻,正面为刘海粟书写的“鹿顶迎晖”四个大字;背镌《鹿顶迎晖建设记》。其下有环碧楼,供游人品茗,有“静观”一额。
金沤亭下,通范蠡堂。堂歇山顶,三明两暗。正中须弥座上有泥塑彩绘的范蠡,神态自若。两壁粉墙上,四帧线条古拙的青铜色影壁浮雕《泛舟》、《养鱼》、《制陶》、《经商》,描绘了范蠡功成身退后的传奇故事。
天阁,是鹿顶山的主建筑,座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4米,八角三层四重檐,黄琉璃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登阁一望,一幅神奇而绝纱的太湖美景图画尽入眼帘。人们赞叹湖山风景建设者独具慧眼,在群山环立的溪湖之交,选择这个八方入画的山峰,建高阁于山之巅。望太湖,湖光缥缈;望蠡湖,溪水涟漪;东南西北望,都是湖,尽是水,七十二峰错落其间,可以把万顷太湖、十里蠡湖、七十二峰瞧个够,看个透,它标志着太湖风景区建设的崭新面貌。
充山隐秀和聂耳亭 充山隐秀,位于鹿顶山东南山麓,原陈家花园所在地。陈家花园,又名若圃,是无锡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兴建于1928年,建国后设苗圃。1983年,利用这里11公顷山地,建“充山隐秀”一景,内设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小区。如从公园大门顺大路迤逦而行,转入幽谷,便是春花区。这里利用山涧,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积的土山,高低错落,广植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缀以杨柳、香樟、翠竹。春季花开,一派浓郁的春色。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桥两座,直桥名“跨绿”,曲桥为“俯青”。翠湖南横跨一桥亭,八柱,歇山顶,名“荇青”,有“鱼拨荇花游”之意。临水建有二层楼,青瓦粉墙,名“醉芳楼”。楼旁水边又有方亭,名“蓼风”。在满植翠竹的土山上,建有六角竹亭,仿制的竹柱,似可以假乱真,故名“个亭”。“个”为半个竹字,形如竹叶,颇具趣味。山坡上有古典建筑群——杏花楼,共五幢,设旅游饭店。西有菖蒲园,面积1公顷,水沼植菖蒲200个品种约2万株,花开绚丽多姿。
夏荫区之胜在于树,这里有大可合抱,茂如翠盖的鸡爪槭;姿态优雅,繁花如雪的百年白茶梅;挺拔雄伟,松针如拂尘的大王松,特别是两棵浓荫匝地的苦槠,在鹿顶山麓,已是五六百岁的高龄寿星了。这些都是陈家花园的旧物。
聂耳亭,系楼阁式建筑。1934年,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到这里来拍摄《大路》外景,导演孙瑜,剧作家于伶,演员张翼、金焰、王人美、韩兰根汇集于此,聂耳承担《大路歌》和《开路先锋》的作曲任务。1961年,于伶旧地重游,作《减字木兰花》词一阕:
太湖陈园忆聂耳
鼋头独立,旧地重来何悒悒。
断续歌声,水天遥忆故人劫。
行行何去,湖畔尽多留情处。
《先锋》、《大路》,灼灼陈园春长驻。
1981年,于伶又应《无锡日报》副刊部之请,为“聂耳亭”书额,1985年,新塑了洁白的聂耳半身像,配建了厅屋三间作纪念室。名“聂耳遗踪”。
茹经堂 位于今宝界桥南堍琴山之麓,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的别墅书院,始建于1934年。1983年进行大修,改称“唐文治先生纪念馆”。
茹经堂,占地二亩余,背山面湖,环境幽静,建筑精美。门头“茹经堂”横额,由陆定一书写,背额“师表人伦”由朱世溱书写。进门有小池,如镜照影。拾级而上,是具有民族形式的正房,上下两层,小巧玲珑,曲折多变。今厅堂已改成陈列室,上悬“唐文治先生纪念馆”匾,系周谷城书写,还有刘海粟的“山高水堂”题额。唐文治的儿媳俞庆棠,建国前后为社会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现茹经堂内辟有这位社会教育家的纪念室,邓颖超、胡愈之都分别为之题额。
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原名三山,俗称乌龟山。位于梅梁湖中,距鼋头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积12公顷,实际上由4个小山峰组成。
头尾二山名“东鸭、西鸭”,主山名“三峰”,另一小峰无名。主山高49.8米。五十年代始进行开发,造桥、建亭、绿化;七八十年代建耸翠楼,山顶建文徵明诗碑亭,东建“点鸥亭”等;1990年辟为猴岛,现在已成为“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展示着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话色彩,分洞天福地和天都仙府等景区,中有古朴凝重、亭廊连结的会仙桥,会仙桥北的西鸭山,为洞天福地游览区,耸立着精雕细缕的“太湖仙岛”大牌坊,汉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回銮图”。有专供猴子栖息和表演猴艺的花果山、水帘洞、演艺场,还装点着“神猴出世”、“齐天大圣牙旗”、“花果山石碣”,重现著名的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情景。主峰为天都仙府,内设天门天街、天都仙府、药王、文王、财神殿、灵霄宝阁、蟠桃瑶池、月老祠、太乙天坛等。天街上商店鳞次栉比,古色古香。仙桃形、石榴形、葫芦形等雕花门窗,玲珑多姿,恍若仙景。天都仙府的主体建筑占地1320平方米,主楼三层五重檐,歇山顶,高22米,内设文昌、关帝、妈祖殿宇,两侧有六十花甲元辰廊。灵霄宫,七层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大觉湾,仙人洞,汇集着中国佛教、道教石窟艺术。其它还有祭天台、月老祠、鸳鸯亭等不少景点。
三山以孤见奇,以小取胜,若翠螺置于玉盘之中,林木葱茏,山径深邃,景观开阔,文徵明诗碑中的《太湖》诗云: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