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与旅游业,旅游景区与旅游业的关系

分类: 旅游信息 时间: 2024-11-02 22:30:56 作者:411388

导游 旅游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导游主要是为游客服务为景区营利的服务,旅游是以人为主体的以特点景观为目标的活动,旅游业是为旅游人群为消费对象的服务行业,他们之间是共生共存互为因果的关系。
导游不会为其它服务方式取代,因为但凡新鲜事物的认识都必须有介绍认识的中间人,只有其它相关行业会被导游取代,而导游不会其它服务取代。

参考: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3种类型 :①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②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③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后两种类型的旅游业务活动,都是涉外性质的业务。由于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的效用,即特殊的使用价值,以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其行业的基本特征是非生产性的,所以又称无烟工业。旅游业从整体上看,它不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而是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食、住、行、游、娱、购的劳务活动,去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所以也称为无形贸易。

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旅游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旅游景区的翻译是我国旅游业对外宣传的主要渠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国际化进程。

旅游景区与旅游业的关系

楼主你好哦,我找到了很多的 你是不是要写论文呀,如果是的话 你最好多参考不同的论文 结合他们 找到最适合你的东西 然后加以参考,先给你参考下::旅游景区本来就是旅游的要素之一嘛 所以有很多内容可以写 而且旅游景区是支撑旅游业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呀
1.武汉旅游景点国内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2.旅游景点公益性定价策略可行性探析
3.公共资源型旅游景区行政管理模式探讨
4.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5.浅谈文化旅游景区
上面都是列出来的 我觉得还有很多很多呀 ,
先给你网址去参考去
http://www.studa.net/Travels/index04.html
这里面好多去看看吧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首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我国的旅游业也由传统的接待事业一跃转变为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经济产业,并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发展成为集观光、度假、商务、研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而国内旅游是一个国家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旅游业也是一个国家旅游业发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以上,因此,国内旅游在世界各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1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1217亿美元[1]。而武汉市1998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558万人次,国内旅游业收入86195亿元。同时,随着双休日制度的实施、有薪假期时间的增多,以及旅游交通设施的完善,国内旅游正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那么,国内游客的行为特征有什么特点,已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包括陈健昌、保继刚[2]应用假设检验法研究了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和空间行为,吴必虎[3]运用游憩活动空间使用曲线分析技术研究了上海城市游憩者的流动规律,陆林[4]研究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阐述了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聂献忠[5]等人研究的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及其意义,强调了形象与定位对山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武汉市有代表性的两个旅游景点为例,研究了城市旅游者的行为特性。
2 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建立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旅游者研究文献及实际经验,确定国内旅游者的基本组成要素,拟定了18个问题,随机排列组成正式问卷。调查以休闲、游览、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商务、就医疗养或参加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宗教朝拜活动等目的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的本地居民,外地一日游游客、多日游游客为对象,实得有效问卷1,986份。抽样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武汉市2个有代表意义的景区,其中黄鹤楼风景区有效问卷895份,东湖(含磨山)风景区1,091份。在样本选取上,进行等距抽样,按每售出50张门票,调查问卷几名游客,从而使游客的性别,不同年龄,出游方式的分布上接近均衡。调查时间确定在1999年7-8月,属旅游平季,基本上能代表全年的平均水平,同时,考虑双休日本地居民出游比重大,选择了一个休息日作为调查日,其余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进行。由于问卷采用了多种记分法,因此运用克龙巴赫(Cronbach,1951)所创的A系统公式:
式中,A为信度系数,K为题目数,S2i为每题各应试者得分的方差,ES2i为每题应试者得分的方差之和;S2T为所有被试所得总分的方差,通过计算得信度为0.872。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国内游客时间行为特征
3.1.1 客流月行为差异显著
武汉地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气候变化大,气温相差悬殊,夏季最高月均温与冬季最冷月均温相差达到30℃,造成了旅游者在不同季节流量差异显著,因此客观上形成了武汉旅游业的淡、旺、平三季。根据客流季节集中指数R[6]计算公式:
武汉从1996-1999年R值平均值为6.7,从二个景区全年客流量(黄鹤楼1999年游客88万人次,东湖160万人次)月分布上差异是显著的(见图1)。同时,从图上可见,传统意义上认为武汉游客淡季在冬季即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1、2、3月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四个月的游客量已经接近了武汉地区旅游的平季游客量,主要原因是由于假日经济的作用,即元旦、春节2个节日,人们不再全部呆在家里庆祝节日,已经走出家门,进行游览、观赏活动,说明了旅游已被人们接纳,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而武汉游客旺季则非常突出,明显在5月和10月,1999年两个风景区全年游客量中出现了2个峰值,这2个月游客流量占全年游客量的1/4(其中黄鹤楼占26%,东湖占30%),原因仍然是假日经济的促进作用,加之5月、10月这两月武汉气候温和,气温适中,则出游的人数大为增加。
3.1.2 客流日行为集中
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社区运作的时序,形成了游客流动行为的涨落现象[3]。因此,客流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城市游客日行为分布比较集中。同时,不同景区有不同的差异性,1999年7月28日(晴),我们曾对黄鹤楼、东湖2个景区进行定点定时调查统计,发现每个景区均有客流明显集中时段,黄鹤楼在上午10-11点,下午3-4点客流相对集中,其余时段相对分散,而东湖游客主要集中在10-14点(见图2)。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黄鹤楼地处长江大桥旁,交通方便,加之整个游览景区的面积不大,游览观赏的内容主要是人文景观,故形成了2个突出的峰值。而东湖风景区离城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加之整个观赏的面积比较大,游览观赏的内容既有自然山水风光,又有人文景观,故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比较明显的峰值。
3.2 国内游客个性行为特征
由于旅游行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消费行为,它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之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之下,为了避免紧张、消除疲劳、获得多种满足,经过挑选选中的、在家庭环境之外,进行的特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总称,具体来说:
3.2.1 游客性别特征
从1986份有效问卷中可得出(表1),男性出游的比率为58196,高于女性出游率,男、女出游率为1.44:1,表明男性在旅游点的选择上是主导地位的[7]。同时,也说明了男性经济状况、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全国的平均出游率为(男B女)1.27:1[8]。
3.2.2 游客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的人,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扮演的生活角色不同,社会化的程度也有差异,在行为层面上有很大的区别,24岁以下的游客,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希望能够全身心的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旅游动机较强,但由于这一年龄多为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低收入社会群,工作时间短,可自已支配收入少,客观上限制了个人旅游行为,因此,形成了出游率较低(见表2)。25-44岁这一年龄组,由于具有较稳定的社会地位,较高的经济收入,丰富的人生阅历,但要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为了减轻身心的疲劳,他们非常愿意选择和自己身份、地位相称的旅游方式,以求精神上的放松,身心的调节以及审美情趣的陶冶,因此,这一组出游比较高,达到58.56%,而45-64岁这个年龄组,从收入、地位、积蓄来说,与上一组相当,但由于本组受到自身条件的局限性,更愿意呆在稳定熟悉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加之经费支出项目的增加,如子女的学习、婚嫁、养老保险、医疗费用预备等,在可自由支配收入上显得不那么宽松、富裕。因此,出游率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仍达到23.51%。
3.2.3 游客旅游目的特征
从表3可以看出,武汉景点国内游客行为的目的由观光游览、商务及会议为主,和发达国家的城市旅游相比,武汉国内游客的文化交流,专项旅游、度假旅游的比例亟待提高,从这一方面看,我国的国内旅游还处于旅游的起步及发展阶段,也反映了国内游客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与我国的实际国情是一致的、相吻合的。
3.2.4 游客职业特征
旅游是人们追求发展和享受的社会活动,是现代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旅游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能使人扩大知识视野,有利于在社会上取得成就,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工作性质和经济收入方面差距很大,从而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旅游机会,企事业管理人员、服务推销人员、公务员所占比重最高,同时,学生和离退休人员出游率呈现上升趋势(见表4),这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个潜在的市场。

3.3 国内游客空间行为特征
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览的过程,由于地域空间位置上的不同,再加上资源吸引力的距离衰减规律,不同地区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感知映

像。加之各客源市场不同的态度与生活方式,会引起不同地区游客的不同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5]。从表5可知,由于武汉的黄鹤楼、东湖这两个景点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游览、观赏的游客以外省诸多。在外省1,618人中,又主要集中在一些与武汉距离近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

旅游景点的价格是旅游者最敏感的问题,景点如何定价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消费选择。旅游景点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旅游景点类的旅游资源的门票定价最终将会采用公益性定价方法,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证明公益性定价法是可行的,并且是将来旅游景点类旅游产品定价方法的趋势。
[关键词] 旅游景点 公益性定价策略 探析

二、公益性定价的可行性分析
4.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利于缓解旅游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
众所周知,旅游的季节性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也是许多旅游企业收入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景点的公益性定价可以大大缓解这个问题,可以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持续稳定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旅游专家刘锋认为,在景区景点确保游客承载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或取消门票优惠价格是启动旅游人气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企业恢复市场不可避免的措施。也是应付一些如“非典”类的突发性事件对旅游业的创伤的一种有效手段。
5.可以促进旅游企业的合作,利于旅游市场管理
旅游景点的门票太高,一方面会阻碍旅游者的步伐(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旅游景点与其它相关旅游企业的合作难度。就旅行社企业而言,景点门票太高,对游客报价就会高,会受到旅游者的抵制,不利于旅行社产品的销售和客源的组织。如果价格不断提高,旅游收费标准却不能水涨船高。考虑到市场的接受程度,不少旅行社只能展开低价竞争,抢夺客源,结果导致旅行社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服务质量下降,生存更加困难。旅行社行业的“零团费”、“负团费”现象就是一种反应。这种现象的结果将会激起旅行社对旅游景点的不满甚至抛弃。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行业,行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彼此依赖性较强,门票价格太高不利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而公益性定价,可以降低门槛,实现旅游业各个要素部门的和谐共荣。
6.公益性定价是旅游景点定价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景区门票在旅游者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大,门票收入在旅游经济收入(六要素)中的比重并不高。实际上,国内外很多景点都有成功的例子。在国外,很多景区景点都实行低价策略。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到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世界著名的法国卢浮宫,门票价格只有8.5欧元;美国则规定所有国家公园门票价格不得超过20美元。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埃及和印度,他们的景点门票价格也定得很低。可以说,低价或者免票是一个国际性的大趋势。通过下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旅游景点正处在高门票阶段,门票经济在中国的旅游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门票会逐渐下降,日趋合理,渐渐达到了广大公众都能接受的程度。旅游景点也逐渐变为公益性的场所。
各国景区门票在该国居民人均月收入中的比重
三、旅游景区公益性定价的具体实施方法
1.政府财政的支持
对于那些公益性较强的旅游景区单位可以采用多种渠道吸纳社会资金的方法来弥补因低价或免费带来的经济损失,一方面争取国家财政拨款,另一方面景区经营管理者必须广开源路、多方融资,如积极寻求企业的赞助和社会捐赠,同时,国家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捐赠的企业和个人以一定形式的优惠。建立完善资源保护基金会制度,充分利用公共资金和个人资金,发挥基金运作的优势,等等。旅游景区的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收入可以保证管理人员的工资、景点的维护和发展)有了保障后,景区就可以采用公益性定价的方法、采用薄利的方法对游人开放。
2.按旅游景点的类别分别进行
公益性定价法可以因景点性质而宜,如,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公园、花园类景点、世界文化遗产类景点、古代遗址、名人故居、古建筑、乡村公园、森林和红色旅游景点,可以实行免费;对于那些已经收回成本的旅游景点可以采用低票价或象征性收费方式;发挥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和增加闲暇时的去处,发挥其社会功能,促进旅游业发展;对于那些多种所有制的旅游景点则可以采用灵活的季节性折扣价等。
3.结合旅游企业的发展阶段分步进行
在旅游景区建成运营后,成本回收之前,在遵循质价相符和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以盈利为主;在投资成本回收后,就可以采用公益性定价方法,转变成为微利单位,以社会效益为重。
4.公益性定价的方式
免费;低价策略;常见的低价策略有“旅游年票”、“一卡游”、折扣策略等。
对于旅游景点类的旅游产品,其定价方法应该以公益性定价为主。对于这类旅游企业公益也应成为它们的社会责任。先有人气,才有财气,不聚人气,难得财气,这些应该是市场经济中的公理。
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为例,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对策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另外,基于旅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旅游环境衰退,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和对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的呼唤。而当前,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了响应“绿色奥运”的精神,我国正面向全社会开展“绿色旅游项目推介计划”和“绿色旅游行为倡议”等,积极推广各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活动。
1. 生态旅游
1.1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环境意识开始觉醒,而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即生态旅游是在被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
1.2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多地联想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森林公园生态游成为了世界可持续性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据报道,目前美国家庭收入的1/8用于森林游憩,每年总花费约3000亿美元;在日本,每年有8亿人次进行“森林浴”;德国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也同样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而我国政府也大力推进传统林业的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关注森林和保护自然生态意识的增强,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中的一个新亮点。据统计,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利用这些森林资源,截至二00五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1900余处,规划面积1500公顷;建立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1699处,规划面积1.2亿公顷。同时,还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小区、狩猎场、野生动物园和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新兴的旅游胜地和开展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2. 森林生态旅游
2.1 森林生态旅游的定义
森林生态旅游就是依现有森林资源,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人文景物为点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为群众提供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疗养休养、会议培训、科学考究和狩猎的良好场所。
2.2 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东寨镇,总面积约4.433万公顷,森林面积2.27万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50%。林木总蓄积量为管涔林区的40%,约为208万立方米,综合覆被率达到73.7%。 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约有560多种,野生动物有152种。林蘑、蕨菜等绿色食用资源也极为丰富。公园内风景优美,是一处以险山、奇峰、森林、湖泊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
2.2.1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现状
整个国家森林公园由景色各异的七大景区组成。分别为芦芽山风景旅游区、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态区、马营海(天池)山地湖泊旅游区等。
1)芦芽山景区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打旅游品牌,但却直属于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设的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无权干涉芦芽山景区的一切事务。而芦芽山景区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与制约,无力改变景区落后的面貌:登山的石阶不规范,随意堆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费不足;道路多年不予修缮,目前已破烂不堪,行车困难;出租马匹的商贩随处可见,混乱不堪。
2)万年冰洞形以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而位列全国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极具科考价值。为了保护景观,应冰洞限制每日参观人数,但这系项措施好象并没有真正地实行过。目前已有一些冰柱开始融化,过多的游客对冰洞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荷叶坪景区也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但自2001年后,却由五寨县旅游局开发管辖。由于盲目开发建设,大量游人甚至不少车辆都进入草甸内, 丢弃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随处可见,致使草甸被破坏、水土流失逐年加剧。
4)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还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如情人谷、汾河源头、古栈道等,但都是由宁武县旅游局、宁武县水务局等单位所管辖。这些景区由于开发单位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许多景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景点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2.2.2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开发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盲目开发建设。在景区或林区内,存在乱砍乱伐现象,加之旅游景点的开发,周边地区矿产开采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都会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生态旅游区的企业和个人在经营中不考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出现大肆招徕客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现象。
3)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整个公园分属多个部门,其自身的管理机构没有实权,无法真正发挥其职能,造成对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
4)发展生态旅游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5)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水平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尚短,缺乏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理解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
6)开发生态旅游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7)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淡薄。在自然环境中,游客缺少对保护生态资源的责任感。3. 解决对策
3.1 与各级部门积极进行协调,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各项职能作用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融科普教育型、特色参与型、运动休闲型旅游于一体的高雅娱乐方式。正因如此,森林公园必须把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应积极和当地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取得对景区的管理权。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管理职能作用。
3.2 对景区发展做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盲目建设
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需要制定一个开发合理、滚动发展、永续利用的总体规划,以避免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粗放式的开发。否则,必定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导致一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损坏与浪费。
3.3 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大资金筹集范围,积极与当地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协商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或采取股份制、或主动与有意从事发展旅游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合作等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从而逐步改善公园旅游的基础设施状况。
3.4 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需要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开展职工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实行竞聘上岗的人才竞争机制,以提供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
3.5 加强管理和规范各种经营行为
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杜绝恶性竞争和欺客、宰客的现象发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景区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环境。
3.6 加强旅客的环保教育
要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可以通过
1)管涔山景区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拾垃圾,认养树木,设立环保提示牌等等。
2)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倡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乱扔赃物,使用环保包装物等。
3)通过法规、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制约。
4)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管理。
4. 结论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个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性、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为宗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套的综合型产业。它将旅游开发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山绿、水清、人富的目标,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使政府部门、旅游业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中去。这正与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相配套。而且,还可以帮助贫困林场、山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简述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真正能去的景点,都是经过旅游局管理开发的。安全隐患以内的景区对外开放。 旅游存在的问题: 游客角度:单纯的追求低价位的线路,导致了整个行程的品质和服务很差,让自己的旅程很累没有达到预期

告诉我旅游业与旅游产业的区别?

1、产业要素不一样

旅游产业要素为食、住、行、游、购、娱、体等。

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2、效应不一样

旅游产业具有三大动力效应: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城镇化动力,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为这一地区带来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

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景区与旅游业,旅游景区与旅游业的关系

(5)景区与旅游业扩展资料:

旅游业的基本特征:

由于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的效用,即特殊的使用价值,以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其行业的基本特征是非生产性的,所以又称无烟工业。旅游业从整体上看,它不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而是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食、住、行、游、娱、购的劳务活动,去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所以也称为无形贸易。

(1)旅游业的依赖性。

(2)旅游业的综合性。

(3)旅游业的脆弱性。

(4)旅游业的波动性。

(5)旅游业的季节性。

(6)旅游业的带动性。

(7)旅游业的涉外性。

(8)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风景区和旅游区的区别

风景区:由自然或人文历史组成的名胜古迹,供人参观游览的场所。

旅游区: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区的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为:①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搞好旅游区建设要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作,使旅游区既具有本区特点,又能多层次、多方式地开展旅游活动。如在服务、交通等附属设施配套条件下,山区夏季可开展避暑、疗养、科学考察等活动,冬季进行滑雪、狩猎等旅游项目,有利于解决旅游业的季节性旺淡不均,并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旅游资源;②有利于扩大客源,增加国民收入。通常,旅游者数量与旅游收入成正比,从长远利益出发,要使游客源源不断而来,必须搞好旅游区的建设;③有利于旅游业的远景规划,使其与本区各部门相互协调。旅游区的界线一般与行政区域一致。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商业、邮电、环保、建筑、服务等部门的配合。故在建设旅游区时,一定要对其方向、性质和规模进行充分论证。

旅游业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

优势:

1、促进城市之间的文化与交流

2、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劣势:

1、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2、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

简述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
旅游景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学习等各类旅游景区。
旅游业是很多城市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在国计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有很多典型的旅游城市,例如三亚、丽江、焦作、黄山、敦煌、西峡等等,都是以旅游为核心,全面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城市。直接受益的行业有旅游业、餐饮娱乐、城市交通、生活服务行业、旅游纪念品 等等全面带动整个地区的生产消费各行业的共同发展,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的旅游经济产业链。 景区分类

旅游景区与旅游目的地的区别和联系

一、定义不同:

1.旅游景区:

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

2.旅游目的地:

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

二、作用不同:

1.旅游景区:

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

2.旅游目的地:

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三、联系:旅游景区包含在旅游目的地中,两者均建立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景区与旅游业,旅游景区与旅游业的关系

(9)景区与旅游业扩展资料

有学者认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中心”。他们认为,旅游目的地把旅游的所有要素,包括需求、交通、供给和市场营销都集中于一个有效的框架内,可以被看作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服务和设施中心。

目的地在Leiper的旅游体系中作为第三个要素,但在很多情况下它却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目的地以及它的形象能吸引旅游者,驱使人们前来访问,进而激活了整个旅游体系。

他们为旅游目的地所下的定义为“目的地是旅游活动中最重要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也是旅游接待的载体,是建立旅游者所需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服务设施的所在地。”

旅游景区景点业算不算旅游业的一部分

算的。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不同,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由多种产业组成,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旅游业包括景点经营、旅行社和旅馆服务业、餐 饮服务业、交通业、娱乐业和其他许许多多的经营行业。这些行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因此旅游业的概念和范围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976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5573家。旅游景区已成为居民旅游消费的热点之一,景区收益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5.54亿人次,平均每人到景区游览约2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658.60亿元,在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在旅游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