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女生独自出国旅游适合去哪里?
推荐去泰国清迈。这里的人都很友善,在这里可以很轻松的跟当地人和外国友人沟通交流。清迈有非常丰富的泰国文化和历史,有超美的自然风景。到清迈最有趣的是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比如高空溜索、泛舟、烹饪教室、大象保护中心等,这些活动都很便宜。
“去旅游”打一个四个成语是什么?
跋山涉川
濑户的观光旅游
建议乘维纳斯太平洋号,这是一艘中高档邮船,刚刚恢复运营,船内设施齐全,服务周全,是一次舒心的海上旅程,值得体验。濑户内海有许多岛屿,两边风光有点像中国的三峡,且内海又有三座大桥--明石海峡大桥、濑户大桥、多多罗大桥,都是世界著名的海上大桥,非常雄伟。
海上旅程还安排下船去当地名胜地观光,印象深的有尾道,是一座风光明媚的港口城市,这里有许多古寺。位于千光寺山腰处的千光寺,有一座俗称“赤堂”的红色鲜丽的正殿颇有特色,采用了舞台结构,巧妙地利用了山的斜坡面。另外,以被列为日本三大名塔之一的多宝塔而出名的净土寺,风格秀丽,正殿等一字排开,是日本建筑风格和中国唐代建筑风格的混合建筑。还有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那就是在仁王门上挂着2米多长的大草鞋的西国寺。
利用索道登上千光寺山可以享受海风的吹拂,远眺濑户内海,还可以饱览尾道的市容,那些紧挨在山坡上的民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海峡以及绿茵环绕的向岛都历历在目。山顶已建为公园,这里有尾道城、尾道市立美术馆等,是观赏夜景的好地方。 松山属于日本四国地区爱媛县,面对濑户内海的伊予滩,是四国最大的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去其他景区十分方便。松山有两大看点:一是市区中心矗立的松山城,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整个松山城为史迹公园,乘缆车或升降机约10分钟就可到达公园山顶。升降机的终点有登城道与天守阁相接,登上天守阁可以一览石锤山和伊予滩的景观。二是松山的电车,当地人称为“当当电车”,因为下车信号为“当当”之声。车外形像火柴盒,橘红色,车内有天鹅绒外套的木制座椅,驾驶员的制服是上个朝代的,这些都给人以时间的错觉。乘坐“当当电车”可以很方便地游览松山市各处景点。
到松山当然不能错过道后温泉,建于1894年的公共浴场──道后温泉,其本馆位于旅馆和饭店林立的温泉街中心,是道后的象征。雄伟的三层木结构城堡式建筑,是第一个被指定为重要文物的公共浴场,在现代化的旅馆和商店中间,更加显示出它悠久的历史和不同的风格。屋顶有被称为振鹭阁的望楼,望楼上的“刻太鼓”在每天早中晚击打三次,悠远的鼓声在温泉之乡久久回荡。在道后温泉本馆,只洗澡不投宿也可以在大开间或单间的休息室里休息。周边是道后温泉街,有石手寺、宝岩寺等历史悠久的寺院和文化设施以及连片的礼品店。傍晚时分本馆前会有观光人力车,你可以让精神饱满的年轻车夫拉着你去观光或拍照。
交通:有直飞松山的飞机;从东京羽田机场到松山机场约1小时25分钟;从大阪伊丹机场出发约50分钟;乘坐巴士从松山机场到道后温泉约45分钟;乘JR濑户大桥·予赞线特快从冈山到松山车站约3小时;乘伊予铁道从松山车站到道后温泉车站约20分钟。
高松
高松在17世纪江户时代,这里作为松平家族的“城下町”(以诸侯的居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城镇)而繁盛起来,现在仍然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其中有由高松城遗址改建的玉藻公园,还有栗林公园,园内的6个池塘和13座假山是日本画中重要的表现内容,另外高松藩主的菩提寺--法然寺也是重要的史迹之一。
高松又是乌冬面的发源地,当地有乌冬面学校,游客可进去学一学,吃一碗自己做的乌冬面,很有趣哦。兵库县也比较好玩。县内有濑户内海国立公园、山阴海岸国立公园、六甲山、淡路岛等风景名胜,还保留着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姬路城等文化遗产。 姬路城是姬路市内的一座城堡,建于14世纪中叶,并在16世纪由武将丰臣秀吉下令建造了3层的望楼“天守阁”,其后在17世纪又由当时的城主、武将池田辉政作了进一步修筑。它形态优美,被比喻为展翅的白鹭,故也称白鹭城。1931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1993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天守阁外为5层、内有6层,还有1层在地下,整个建筑都用日本特有的涂壁材料--白灰浆进行封涂,屋顶采用了瓦片,瓦片的叠缝也涂抹了白灰浆。姬路城结构坚固宏大,外观线条清晰,而且还有复杂巧妙的防御构造,被认为是日本最有名的城堡。春天有姬路城赏樱会“花见大鼓”、千姬牡丹节,夏天有姬路“港口节”,秋天有姬路城赏月会,冬天有姬路全国陶器展等。另外周围还有与城堡关系颇深的日本庭园--好子园、男山千姬天满宫和兵库县立历史博物馆等。
有关甲午海战战史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
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时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激战中,左宝贵中炮阵亡,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覆灭,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的奋力抵抗,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陋室寒山客增补陆军部分:1894年7月,中日两军在朝鲜开战。毅军以分统马玉昆率五营一队(约2100人),与淮军盛字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超为驻平壤各军总统。
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清军分兵抗拒,重创日军第9旅团。日军中、右两队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岛助义中佐拼命督战,攻陷了左右两翼的堡垒。但随即遭到清军的步炮协同夹击,再遭重创。 这一仗,日军遭受了重大伤亡,据《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公布的数字,“将校以下死者约一百四十名,伤者约二百九十名”。中队长级大尉军官被击毙四名,少尉军官被击毙二名。第9混成旅团长大岛义昌少将、第21联队长西岛助义中佐、炮兵第5联队第3大队长永田龟少佐均被击伤。
清军虽然战胜,但不幸的是,平壤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门被日军元山支队与朔宁支队联手攻陷,奉字军统领左宝贵力战阵亡。当夜9时,叶志超率军由平壤仓皇溃退,狂奔500里,逃入中国境内。一路被日军埋伏邀截,人马自相践踏,死者2000余人,被俘500余人,伤者无数。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创(管带邓世昌)。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都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邓世昌]
邓世昌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了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由东乡平八郎指挥的吉野号率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火炮/门 鱼雷发射管/架 总排水量
/吨 总兵力/人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556 27 2126 14.5
日本舰队 268
568 36 3916 10.2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
第一游击队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吉野” 河源要一 4,216 22.5 150mm速射炮4
“高千穗” 野村贞 3709 18 260mm2
“秋津洲” 上村彦之丞 3150 26 150mm速射炮4
“浪速” 东乡平八郎 3709 24
本队第一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松岛”旗舰 尾本知道 4278 16 320mm1
“千代田” 内田正敏 2439 19 120mm速射炮1
“严岛” 横尾道昱 4278 16 320mm1
本队第二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桥立” 日高壮之丞 4278 16 320mm1
“比睿” 樱井规矩之左右 2284 13.2 170mm2
“扶桑” 新井有贡 3777 13 280mm2
本队左侧: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西京丸” 鹿野勇之进 4100 15 120mm
“赤城” 坂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定远”旗舰 刘步蟾 7335 14.5 305mm4
“镇远” 林泰曾 7335 14.5 305mm4
“经远” 林永升 2900 15.5 210mm2
“来远” 邱宝仁 2900 15.5 210mm2
“致远” 邓世昌 2300 18 210mm2
“靖远” 叶祖珪 2300 18 210mm2
“济远” 方伯谦 2300 15 210mm2
“平远” 李和 2100 14.5 260mm1
“超勇” 黄建勋 1350 15 250mm2
“扬威” 林履中 1350 15 250mm2
“广甲” 吴敬荣 1296 15 150mm2
“广丙” 程璧光 1000 17 120mm3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发射时炸膛,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本军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阵亡。“西京丸”也受创。
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吉野号”、“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
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号”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毅然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后,终于被另一条击中,全舰清兵共252名全部阵亡。(根据双方史料,致远 沉没有了新的说法,日军史料记载日方舰队并未发射鱼雷,致远 沉没成了黄海海战的一个谜。)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鱼雷击沉,全舰 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阵亡。“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方伯谦等是否临阵脱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定远”、“镇远”两舰浴血奋战,中弹甚多,几次起火。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本军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负伤,旗舰“松岛”情况也不容乐观,“吉野”、“扶桑”也受了伤,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佑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进一步揭露出了请政府的腐败无能,北洋水师建立之初,舰队在火力和整体吨位上远超当时的日本海军,日本海军的制定扩充海军计划,为筹集经费,天皇甚至从后宫经费中拨款给海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慈禧太后反而从海军经费中抽钱建她的颐和园。大清水师军舰年久失修,海军训练差,不少水兵吸食鸦片,高级官员贪污成风,整支军队素质低下。日本海军加紧训练,军舰保养好,在自主造舰的同时,向英国皇家海军购置新舰,学习经验。在海战开始前,北洋水师军舰老旧,锅炉破损,舰炮使用实心炮弹,射速慢,威力不足。日本海军训练有素,装备了大批的新式战舰,使用大口径火炮,并装备了速射炮,开发出了新型的炮弹,在总体吨位上也超过了北洋海军,在海战上有了极大的优势。
第二阶段
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八十二营,约两万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三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坚持抵抗,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营,约一万三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军土城子,徐邦道的拱卫军负隅顽抗,次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
[佐久间左马太]
佐久间左马太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负隅顽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大清国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被日军击退。2月28日,日军高歌猛进,从海城分路进攻,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编辑本段
战争的失败原因
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
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十九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列宁分析道: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对已经被分割了的世界来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争夺半独立国的斗争就不免要特别紧张起来。”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 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中国政治家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阳子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说这些议论还是一个 “蓝图”,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体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与之相比,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在近代战争中,掌握制海权非常重要。所谓制海权,简单地说就是能使自己一方在一定的海域自由航行而使敌方不能自由航行。能否掌握制海权取决于海军的实力和正确的战略。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指黄海海域。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所以黄海的制海权至关重要。
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朝鲜、中国一侧,日军属于跨海作战,补给线很长,必须从海上运输。中国虽是内线作战,但扰乱和切断敌军的海上交通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措施。因此,集中海军主力,寻找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必要时进行决战,对敌方海军形成遏制,不但是必要的,当时也有这个力量和可能。1893年,中国海军居世界第9位,排在英、德、法、俄、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之后,美、日之前。如果战略正确,指挥得当,应该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收到很大的效果。
于关键战役指挥失误
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优势兵力(清军:2艘重型铁甲舰,10艘巡洋舰舰,鱼雷艇及炮艇6艘,共18艘。日军:8艘巡洋舰,1艘老式铁甲舰,炮艇及武装商船2艘,共11艘)迎击日军。而且清军铁甲舰定远,镇远对日军有着绝对的火力及防护力优势。
战役指挥官,清军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军遭遇日舰后,几次机动,被日军抢去T字横头优势。此时他将主力战舰——2艘铁甲舰和10艘巡洋舰以“八”字型横列展开,一铁甲舰为中心,向日军冲去。妄图以此冲散日军舰队。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但重要的一点是,丁汝昌并没有制定舰队副指挥官。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此时北洋水师失去指挥官,舰队秩序混乱。
但战役胜负未定。北洋水师阵型有利于破坏日军队形。清军舰队如能继续向前突进,可以将日军的第一游击队与本队隔开,那时战役成败还未可知。但定远此时却畏缩不前。由于丁汝昌的命令,各舰只能随旗舰运动,故使日舰有充分时间进行机动。13时20分,日舰完成对清军的夹击。自此,清军战败已成定局。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力渐强,急欲向外扩展势力,并制订了《征讨清国策》,为争夺朝鲜,侵略中国定下明确目标。
1873年,日本借口琉球及日本水手在台湾被杀,出兵台湾。在英国调停下,清政府向日本赔款了事。此事件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于是日本在1879年吞并琉球,建立冲绳县。这件事,使清政府认识到了日本野心,决心建立舰队,对抗日本。
1875年,日本军舰驶进朝鲜江华岛,朝鲜守军发炮攻击,反被日军击毁炮台。当时,清廷正在新疆抵抗俄国侵略,无暇兼顾朝鲜,日本得以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这个条约实际上间接否定大清国是朝鲜的保护国,这是日本侵略朝鲜的第第一步。
朝鲜开化党为亲日政党,朝鲜国王不满其所为,于1882 年发动政变,并焚烧日本使馆。日本借口出兵,清廷也派兵赴朝鲜协助平乱。当时清廷正困于中法越南战争,于是和日本讲和,签订《济物浦条约》,允许日本在朝鲜驻军。日本侵略朝鲜又进了一步。这一年,是旧历壬午年,所以称“壬午事变”。
1884年,日本策动开化党叛乱,清廷派袁世凯率兵平乱,叛乱迅即平定,日本大使逃亡。事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天津与李鸿章会议,要求朝鲜赔偿,当时清廷正与法国交战,不愿多生事端,遂与日本签订《天津条约》,订明中日双方从朝鲜撤军,以后朝鲜一旦有事,中日出兵应事先通知对方。朝鲜成为中日两国共同的保护国(日本取得了在朝鲜的住兵权)。1884年是旧历甲申年,故称甲申事变。
朝鲜是中国东北的屏障,朝鲜一失,中国东北以至北京的安全则难以保障,故日本的一系列行动引起了清廷严重关注。结果,中国就因保护朝鲜而卷入了与日本的战争。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农民起义),中日同时出兵, 清廷派兵赴朝时,按照《天津条约》事先通知日方。不料,大军未到而乱事已经平定,清廷请求日本一同退兵,日本竟然断然拒绝,并继续增兵。
甲午战争的经过
清廷觉察到日本野心,于是增兵朝鲜,并租用英国舰船三艘,运到朝鲜。日本人得知此情,于 1894年7月25日 在朝鲜丰岛附近埋伏,在未宣战的情况下,击沉三艘运兵船,1000多名中国士兵葬身大海。
在丰岛海战的同时,日本陆军对驻牙山的清军发动突然袭击。之后,清日同时宣战。
紧接着,日军趁清军阵脚未稳,分两路进攻朝鲜首都平壤,清军战败,主帅叶志超弃城逃走(后被斩)。平壤沦陷。
1894年9月17日中午,清军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舰队,在黄海大东沟相遇,爆发黄海海战,激战五小时,清军五舰沉没,将士死者1000余人(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李鸿章下令“弃战保舰”,于是,其余战船全退到威海卫海军基地。
击败北洋舰队后,日军迅即跨过鸭绿江,占领大连,旅顺等东北重要城市。
1895年1月,日军登陆山东,包围威海卫。2月,威海卫沦陷,北洋舰队总指挥丁汝昌自杀殉国,舰队战船全被日军俘虏。
威海卫沦陷,加上日军又进攻辽东,深入内地,京师受到威胁。清廷派李鸿章与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 1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2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与日本。 3 赔款2亿两,三年内付清。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5 日本得享列强各在华已得之各项特权 。 6 在清廷交付赔款之前。威海卫由日军占领。占领时军费每年50万两,全数由清廷支付。
马关条约的影响
1 国家被瓜分 中国此役败于小国日本之手,软弱无能的本质暴露无遗,地位一落千丈,各列强于是肆无忌惮,强行租借,划定势力范围,向中国展开了侵略,中国几乎被瓜分殆尽。
2 民族工业 遭受打击 马关条约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又得免税,列强纷纷仿效,外货大量倾销,严重打击了民族工业。
3 民政枯竭 战争赔款巨大,使中国财政更加枯竭;此外增加赋税,并以关税、铁路为抵押向外国举债,民生日困。
4 戊戌变法 甲午战败,中国朝野哗然,有感于洋务运动的失败,于是出现了戊戌变法;另外,有识之士感到清廷腐败无能,决心推翻满清政府,出现了革命思潮。
5 门户大开 中国丧失台湾澎湖,海防门户大开;朝鲜虽名为独立国家,但实为日本所控制,东北失去屏藩。朝鲜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基地。
6日俄战争 俄国因其本身利益,联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清廷以3千万两白银赎回),日本因而怀恨在心。后来俄国侵占大连、旅顺。日本极为不满,终于在中国东北爆发日俄战争
失败的原因
1 政治腐败 清廷腐败,贪污成风,政令不能统一,国家衰弊不堪,自然难敌明治维新后的强盛的日本。
2 决策不定 清廷面对日本的挑衅,和战不定。光绪主战,李鸿章主和,慈禧则战和不定,政策飘忽不定,也是失败原因之一。
3 军备废弛 清廷建立的新军是保卫国家的生力军,但训练不足,粮饷缺乏,武备不全;海军经费又被慈溪挪用,兴建颐和园,使舰船大炮残旧,加上指挥失策,因而一败涂地。
4 昧于情势 甲午战前,清廷上下以为洋务运动已经有所成就,足以惩戒日本;李鸿章更误信英、俄调停,欲“以夷制夷”,对局势缺乏认识,因此,失败才是正常,不败才是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