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正南边陲、湘桂粤三省(区)结合部,地处东经111°25'至112°09',北纬24°10'至25°10'之间。东北接蓝山县;东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西抵江永县,北枕道县、宁远县。境内山、丘、岗、平地貌类型齐全,以山地为主,占69.1%,平地占7.2%,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有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南连广西的萌渚岭山系的姑婆山马塘顶,海拔1787.3米,东接广东的大龙山,海拔1577米,横卧东北面的九嶷山系的黄龙山,海拔1823.9米,三峰呈三足鼎立之势。众多支脉纵横交错贯穿全县,由南向北延伸的姑婆山、八仙界、勾挂岭、天子岭一线群山脉脊,天然地将境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俗称岭东、岭西),岭东属大山区,岭西地势低平,岗丘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2005年末总人口数46.25万人。农业人口41.16万人,非农业人口5.09万人。男性24.63万人,女性21.62万人。瑶族人口27.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分布最集中、建县较早的瑶族自治县。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48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镇、11个乡和1个林业采育场,520个行政村(居委会)。县域在秦以前属荆、楚之地,秦时属长沙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冯乘县,隶苍梧郡,属交州。三国时,地入东吴,隶临贺郡,属广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90年),改隶永州总管府,属荆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冯乘县置江华县,隶营州(道州),属江南西道,因县治在阳华岩之江南,江华从此得名。武则天执政期间(684-704年),改江华为云溪县。中宗神龙元年复名江华。唐昭宗乾宁三年,属楚国。宋隶道州,元隶道州路,属湖广行省。明隶永州府,属湖广巡抚。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移县治于黄头岗(今沱江镇)。清顺治六年(1649年),隶永州府,属湖南巡抚。1914年,属衡阳道。1938年属零陵专署。1949年11月江华县和平解放,行政区划仍隶属零陵专署。1952年改属湘南专署。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隶衡阳专署,县治由沱江镇迁水口镇。1962年归复零陵专署至今。1985年11月,县治由水口镇复迁沱江镇。 江华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1.8%,森林蓄积量1154万立方米,是全国南方重点产林县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素有"杉木之乡"、"绿色宝库"之称。境内树种繁多,其中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珍贵树种50多种,如水杉、银杏、红豆树、东方古柯等等;还有省内唯独江华县所有的特有树种,如天料科的天料木、山榄科的铁榄、五亚科的大花五桠果等等。江华县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6种,矿产地156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7处,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铁、锡、钨等。居全国前10名的有稀土矿、锡砂矿。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铁0.5亿吨、石灰岩100亿吨、花岗石5亿立方米。具有重大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稀土、花岗岩、铁、金、白钨、高岭土等。全县地表水资源为44.06亿立方米,人均水量9578立方米。河流长度在2公里或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达293条。江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700多毫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8.6万千瓦,实际可供开发量19.87万千瓦。可装机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电站41处。水能资源利用潜力相当大。县内有大型水库1座,即涔天河水利枢纽工程;至2005年,全县共开发电源点达215处,装机27.9万千瓦,已建成投产81处,装机9.34万千瓦。县内有重点风景名胜区阳华胜览、寒亭秋色、暖谷春容、浪石清流、迥溪寿域、奇兽虚明、秦岩深处、梧岭南屏、豸山凌云、川岩通幽、溪江晓雾、平头岩、文庙、秦代兵营址等14处,其中省级的有豸山凌云塔、阳华石刻2处。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和瑶族民俗文化。我县瑶族文化积淀丰厚,民俗民风特色浓郁,其中瑶族盘王殿,该殿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金碧辉煌,堪称中国瑶族第一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