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
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15、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
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
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7、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