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集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联合行”在香港成立,1948年“联合行”更名为“华润公司”。
1938年,华润的创使人杨廉安于夏天抵达香港后,经过一番努力,很快办起了一家商号,他为这家商号取名叫“联和行”,在无锡话里“联和"与“廉安”同音。这个名字经过陈云和长江局的批准。这就是华润公司的前身。联和行(Liow & Co.)成立。主要任务是联络同情中国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的港澳民主人士和海外爱国华侨,接受和保管捐赠的物资钱款和各种慰劳品,并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采购各种急需的物资和药品。
联和行配合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保管和运送海外华侨的捐款捐物,在华侨中做统一战线的工作,为八路军、新四军采购药品和物资,兑换外币。“保盟”是建立在国共合作基础上的一个机构,支援的重点是抗日游击队,客观上说,就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当时国共合作抗日,蒋介石对宋庆龄这样做也无法反对。
杨廉安与“联和行”其他员工一道,配合“保盟”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把海外华侨的捐款捐物运到延安,一方面为延安采购药品和无线电器材等,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后,杨廉安在“联和行”的基础上成立“联合进出口公司”,此时公司虽然不大,但是在香港银行界和商界享有很好的口碑,杨廉安以商人身份结交了许多朋友。由于当时处于半地下状态,公司不便张扬,门脸很小。到1947年“联合公司”迅速发展。
1948年8月,联和行进行改组和扩大。重心转向政治战线,以经济贸易为掩护,从1948年至1949年,华润成功地接送了四批民主党派人士和爱国人士,登上了装载物资的船开往解放区,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计。
1952年8月,华润由直属“中央办公厅”改为直属“对外贸易部”,“港管委”结束,成立以华润为基础的“香港贸易工作委员会”,简称“贸委会”,这次改革更加突出了华润公司“对外贸易”的使命。在自营的同时,接受国内各专业总公司的出口委托,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1983年成立华润集团为止。重要事件:协助筹备广交会(1955)、三趟快车(1962)、缓解香港石油危机(1972)、缓解香港缺粮危机(1973)。
目前,华润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内地和香港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总资产约1,700亿港元,员工超过21万人。华润集团从事的行业都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主营业务包括日用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医药、微电子五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