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外部改装车辆改装当然得从外部开始了。
具体的内容一般有加提环(引擎盖上)、加天线、开通气孔、加大排气孔和加装挡泥板等等。由于拉力赛的路况条件比较差(以山区的砂石路面为主,如果是雨天道路条件将更差),赛程较长(一日短道赛,两日正赛,全部行程近1000公里),因此故障频率会非常高,为了能快速调试和维修,因此必须能迅速打开前盖,所以真正的赛车会在引擎盖上加装提环。为了能及时传达战术安排、通报比赛进程和突发事件,战车与指挥中心间的通讯联络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战车就必须加装外置的通讯天线。为安全起见,比赛中赛车的窗户都是关闭的,而车手又都是全副武装(安全帽、防火服、赛车服等等)因此需要设置独立的通风口来保证车内空气的流通。更粗的排气孔可以增强车辆的排气性能,可以改善车辆动力表现。这也是车辆改装上最常见的部分了。由于比赛在山区进行,因此大雨经常会不期而至。一但遇到下雨或者地面潮湿,赛车在高速行驶时所飞溅起的泥点会很快铺满正侧面挡风玻璃。而这样一来,赛车手的视线将会受到严重干扰,同时比赛成绩也会相应降低,更近一步还会严重影响到比赛的安全。因此除了配备更好的雨刷装置之外,装配更大的特制挡泥板,降低泥点飞溅的距离和覆盖的面积,是从根本上改善问题的解决之道。第二步内部改装当第一步外部改装完成后,就进入第二步内部改装了。内部改装可以说是“先破后立”。从理论上说,车身重量越轻,对车辆性能改善的帮助越大。因此需要将全部前后座椅和车内不必要的装饰物全部拆除。当完成破的工作之后,就是建了。首先,要对赛车进行特别的安全强化,即安装强化支撑杆。赛车作为极其危险的运动,车辆侧翻是经常出现的状况,就是连续翻滚事故也是屡有发生,当采取特别强化支撑后,一旦翻车,车手的安全系数将会大大提升。其次,就是加装赛车专用座椅,赛车椅的包裹性更佳,同时防滑性也更好,比普通座椅更能令驾驶者体验到驾驭时的路感。另外赛车专用三点式(条肩带和一条下摆带)也令车手的安全性提升不少。第三步机械改装当完成车辆的内外部改装后,就可以进入机械改装阶段了。在这个阶段改装的对象就是车辆的行车电脑、发动机、变速器、油路等。对于这些部分,各车队都会根据经验和比赛需要对其加以改装,不过限于中汽联的严格改装规定,因此这部分的变动在赛车改装中还是比较小的。虽然这部分的改装不大,但对车辆的性能却能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绝对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功。同时这些部分的改装,一般也是各大车队最为核心的机密内容,轻易不会对外泄露。另外,由于这部分的小改装能产生大效果,因此它也就成为比赛中,各车队相互之间投诉的最多内容了。第四步悬挂、制动系统当机械系统的改造完成后就改对悬挂和制动系统动手了。赛车悬挂的改装主要分弹簧、避震和悬挂系统等几个部分。为了应付高强度的赛道使用,赛车的避震会比一般民用的更加粗壮,可容纳更多的避震油(所使用避震油也比民用有更高要求)和避震器。而更高级的避震更附带外置的避震气瓶,提高避震的热容能力。不同赛车队对避震的调教也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有一定的软硬可调能力以适应不同场地和车手状态的需要。高级的赛车避震调教不仅有拉伸(Rebound)和压缩(Bump)双向可调,而且还能精细到不同的拉伸、压缩速度下调整不同的软硬度(结构上赛车避震内部比普通避震有更多可调阀体)。一辆赛车用的弹簧随时超过十几套,因为工程师要根据不同赛道的特性及车手的实际感受、需要,替赛车随时调整弹簧的设定。赛车的悬挂调整是赛车变化最频密的部分,决定调整的因素很多,有时还需要相当的经验累积。赛车的制动系统(刹车、轮胎和轮毂等部分)也都是需要改装的部分。赛车轮胎在赛道上追求的是抓地效果,而轮胎的抓地效果由材质、尺寸、与地接触面积,以及表面花纹等多重因素决定。例如:赛道表面干燥时,完全平面的轮胎(俗称“光头胎”)能创造最好的抓地力;而当赛道表面有水时,轮胎表面就必须有沟槽(俗称“雨胎”),让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水通过这些沟槽排出。因此在比赛开始和赛中,后勤人员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更换,一站比赛换6、7次轮胎都是十分稀松平常之事。由于拉力赛中会有不少的上下坡、丁字弯、发卡弯等条件十分特殊的路况,因此对刹车的要求也会较高,因此对刹车盘的尺寸、卡钳的数量,甚至是脚踏板的力度等都会进行处理。力求做到反应迅速,效果明显,安全可靠。至于轮毂的选择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轻质而坚固,因此赛车轮圈更多的是采用技术含量更高的锻造铝圈。此外赛车轮圈还有一项要求,那就是尽可能为刹车系统留出更大的安装空间。第五步 变装当前面四部全部完成后,就进入到改装的最后一步“变装”了。所谓“变装”就是赛车披上新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