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的传说:南宋嘉定七年,农历为甲戌年(即公元1214年),朝廷发皇榜于天下,新科状元为袁甫。袁甫是浙江鄞县人,是当时浙东四大儒学家之一的袁燮之子,并经常往来昌国,多次来岱山并与岱山藉进士徐愿、朱介是至交,官至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由于他身体原因,不愿在朝廷为官而隐居岱山,病逝后葬在石马岙美女山的石人塗。因是朝廷高官正二品,墓前应有石将军翁仲侍卫和石马等动物备用。几年后家人将其坟墓搬迁到鄞县其祖坟地。在将石马搬到码头装船时,不慎翻落在海里。当时因设备有限,未能将几千斤重的石马从海里捞起而遗留于此。到清康熙年间,石马在海塗躺了整整600年,受天地日月精气的沐浴,石马有了灵性,要上岸。有一年,天震地动、狂风暴雨,海啸将石马推到岸边,被当地的於姓大户发现(在未有石马时,石马岙称谓什么名无从可考),见石马双眼炯炯有神好似神马,就把它捞上来,摆放在庙中。当时庙建在现在称石马岭的旁边、方家岙下面,原名三眼桥,上面三楹茅草房,名为“芦花庙”,从此把庙改为了石马庙。一天庙前一块姓於稻田主人埋怨着,是谁家的牛马把稻谷吃掉了,过几天来看又吃掉一些,他决定暗伏来捉。这天清晨,他伏在田边,果然有一只马来吃稻,他想是於举人家的马吧,因只有武举老爷家才有马,要捉牢跟他评理去。他奋起直追,马逃,逃进了不远的庙内,可查遍庙内角角落落,未见到马。当他走到庙操场时,见石马的嘴角上还粘着几粒稻谷,而且与其田里稻谷一样。难道是这匹不会动的石马偷吃了我家的稻谷吗?回到家后将此事与堂兄哥弟说了一遍,大家半信半疑,既然这样我们多去几个人去逮捉它。过几天田主约了七、八个人来到田边,先由二位壮汉把门,其余伏田边,果然那匹马又出来吃稻,众人一哄而上来捉马,马受惊,掉头往庙里跑,但庙门由二位壮汉把守,未能进去,就向侧旁的石马岭跑去(故此岭称石马岭),跑过念亩岙,吃了念亩田。众人没捉到马,回到庙中一看,石马也没有了。被石马吃过稻子又新长出来了,而且要比没有被吃过的要好。石马吃稻,石马奔走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了,石马岙、石马庙、石马岭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列入了史料,永远也不会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