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大与太是古今字。
在上古,“太”与“大”均写作“大”,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和金文②中的“太”字就是“大”字,像正面站立的人形。③是陶文的形体,下面又增加一个曲笔,以便与“大”字相区别。④是小篆的形体,其下变为一点。⑤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中无“太”字,而是在“泰”字中收了古文的“太”字。段玉裁认为古“大”字以后即分化出“太”字,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太”字的本义为“过于”,如杜甫《新婚别》:“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这里的“太”就是“过于”义。由“过于”义又可以引申为“最”或“极”,如《吕氏春秋•恃君》:“太古尝无君。”这里的“太古”也就是说“最古的时候”。
请注意:古代“太”、“泰”、“大”三个字常常可以通用,如《管子•八观》:“禁侈泰(太),为国之急也。”大意是禁止过分地奢侈,这是治国的当务之急。《史记•李斯列传》:“服太(泰)阿之剑。”“泰阿”,古宝剑名。这是说:佩带泰阿宝剑。另外,“太平”一词,在古代往往是连年丰收的意思,如《汉书•食货志上》中所说的“三登曰太平”。这里的“太平”就是指“连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