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聊斋志异的种梨,是卷一的第14篇故事,是聊斋早期的一篇故事。故事中卖梨人对道士吝啬,并且态度恶劣,表现出了卖梨人的小气吝啬。所阐述的道理如下:
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欧也妮·葛朗台。古今中外,因为小气吝啬而被塑造为被嘲讽对象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着实不在少数,蒲松龄先生笔下的这位卖梨的乡下人也是其中之一。
不过,蒲松龄先生在异史氏的最后解读中,加入的对别人吝啬的人反而喜欢豪赌的这个情节,可以说是故事点睛之笔。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中,其实并不鼓励乞讨,和无偿的随便施舍的行为,因为其中真假难辨。如果本篇《种梨》故事中,没有最后关于烂赌行为的一段情节,在今人看来,梨掌柜不予道人施舍,这个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妥。最多也就是辱骂乞讨者的行为不够文明,也不至于遭受车毁货丢的惩罚,但文章最后,将其升华到对别人的悭吝,与对赌博时的豪爽形成对比的时候,其品行高下,就有了更明确的思想指向性了。
由此,可以看出,同样是利用生活中的小气鬼、守财奴作为素材创作喜剧故事,比起那些只强调角色小气吝啬的描述来,蒲松龄先生最后的这个点睛之笔,更具有跨时代的适应性。甚至是符合我们今天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