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都有那些历史名人

分类: 历史 时间: 2024-12-28 11:17:02

绵阳都有那些历史名人?

最佳答案

李白 [唐]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饮中八仙,唐诗四大家,唐朝诗人,仙宗十友 (701~762)

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人物生平早年天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

大禹 [夏] 夏朝开国君王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

柳棠 [唐]

生卒年不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与裴休友善。文宗开成二年(837),休荐登进士第。后归梓州,颇游狎邪。性狂纵倨傲,以诗讥东川节度使杨汝士。汝士大怒,以书责其座主高锴,棠惧,遂往剑州。后参越巂军事,夭卒。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摭言》卷一三、《唐诗纪事》卷五八。棠才思敏速,善诗。《全唐诗》存诗2首。东川处士柳全节,习百家之言,衣华阳鹤氅,或呼为柳尊师,又曰柳百经也。有子棠应进士举,才思优赡,见者奇之。庞严舍人睠眄诸歌姬,方戏于阶,问:墙头何人也?曰:柳秀才也。遽命姬者饰妆,召柳秀才对观之。庞公曰:恐墙上远见,不得分明,因请细而观瞩。棠深耻之。

王涣 [汉] (?~105)

东汉京师洛阳,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集中的地方,历来是难治之地。洛阳县作为管理京城的地方机构,级别低但责任重,若非具有非凡魄力的县令,很难有所作为。但京师这个人人犯难的位置上,却留下了两位名人,一个是东汉初期的强项令董宣,另一个就是“神算”王涣。王涣(?年—105年),字稚子,东汉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三台)人,其父王顺曾任安定郡太守。青年时期的王涣,其实是个纨袴子弟,他性情乖张,不受约束,常打架斗殴,甚至与一些不良子弟-。后来,王涣浪子回头,改恶从善,专心于坟典,钻研历代律令。后来,王涣于广汉太守陈宠属下任功曹。他忠于职守,办事雷厉风行,对违法的土豪劣绅。

哀章 [汉] (?~23)

哀章(?—23年)梓潼人,西汉末年太学生,后为新朝时期王莽幸臣。王莽死后,他和太师王匡共降更始政权,皆被杀。西汉末期,哀章是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当他看到王莽做了摄皇帝后,把符瑞视若神明,迟早要做真的皇帝,于是他决心来一次政治冒险。他偷偷做了两检铜匮,一检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检上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金策书中明确写着刘邦将皇位传予王莽,元后应该尊承天命将帝位授予王莽。还写着王莽登基后,应该授予哀章何种官职。哀章献符瑞的事件是王莽计划外的,他听说后满脸诧异,寻思这个哀章何许人也啊?我未曾指使他献符瑞啊?一下子,王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王崇 [汉] (220~?)

王崇(约公元220年-?),字幼远,广汉郪人。东汉将作大匠王堂后裔。祖父王商,字文表,州牧刘璋时担任蜀郡太守,有懿德高名,名在《耆旧传》。父王彭,字仲,官至蜀汉巴郡太守。王崇兄弟四人,年轻时并有令望,名闻益州。崇博闻广识,学识渊博,性格高雅广弘,被称为贞士。蜀汉时,王崇官至东观郎,负责国史修撰,校定文字。蜀汉亡后,被梁州征辟为别驾从事,又另外举荐他为秀才,升迁为尚书郎。王崇与蜀汉名臣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阳,被称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五人虽然交情甚好但最终都疏远陌生了,只有王崇一人凭着宽厚和顺的性格。

严震 [唐] (724~799)

严震(724~799年),字遐闻,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安史之乱时,以家财助唐军,被授州长史。严武镇西川,署为押衙。后山南西道节度使,奏为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刺史,以母丧罢归,复起本官,充兴、凤两州团练使。在任为政清廉,兴利除害,四方称颂。建中年间(780~783),剑南黜陟使奏报严震的政绩为山南第一,朝廷封他为郧国公。他在凤州14年,“号称清严,远迩咨美。”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朱泚反于京师,德宗皇帝逃亡奉天,又欲往山南,严震驰表奉迎,又派兵接应德宗从骆谷道入山南。被加检校户部尚书,冯翊郡王。时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市)尚为刀耕火。

嫘祖 [上古]

一作累祖,为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妻。传说中说她是中原养蚕制丝方法的创造者,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她与黄帝所生之子昌意是有虞氏及夏的祖先;另一个儿子玄嚣,则是商人与周人的祖先。嫘祖,一作“累祖”。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子蟜极,之孙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赵蕤 [唐] 唐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 (659~742)

赵蕤 (ruí),字太宾,号东岩子。梓州盐亭人(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 ( 公元 659 年 ),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唐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 。赵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杰”,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并称。赵蕤唐朝道家末枝纵横家,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由于他出生在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的“开元盛世”,缺乏战国时期那种大0,大-、大辩论的政治环境,加上他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所以采取了“夫妇隐操,不应辟召”的处世态度。他自幼好帝王之学,“博学韬衿,长于经世”,并且“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

贺诚 (1901~1992)

贺诚(1901-1992),名宗霖字润之。四川省三台(今射洪县)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0。1926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派往广东国民革命军中做医务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总指挥部军医处处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经四师军医处处长兼海陆丰后方医院院长,0汀连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军委总军医处处长,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抚恤委员会主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兼红军卫生学校校长和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0卫生局局长,中央纵队第三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文同 [宋] 北宋画家、诗人 (1018~1079)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丹渊客”,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县(今属绵阳市盐亭县)人。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后裔。父祖均以农为业,家境贫寒。文同少时卖柴,曾受官差鞭打羞辱,遂决心刻苦攻读,以后做好官,为民除害。北宋皇祐元年(1049),文同31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担任邛州军事判官、摄蒲江和大邑县令、静难军(今陕西彬县)节度判官、判尚书职方、太常丞秘阁校理、邛州通判、汉州(今广汉市)通判、普州(今安岳县)知州、陵州(今仁寿县)知州、兴元(今陕西汉中)知府、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判登闻鼓院事等职务。元丰二年(1079),在去湖州赴任途中病逝。

涪翁 [汉] 中医针灸鼻祖

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当时涪江边上有一位老人,人们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因他在涪江上打渔为生,人们称他为涪翁。涪翁为人治病不取报酬,见有病人就用石针为其诊治,即刻便能治愈。他曾传下了有关针灸方面的《针经》、《诊脉法》等著作,并把医术传给了弟子程高,程高又传给了弟子郭玉。后来郭玉成为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医。1993年,在绵阳市永兴双包山大型西汉木椁墓0土了我国最早的人体经络漆雕模型。模型为裸体男性,长28.1厘米,比例协调,体表遍黑漆,分布着数道红色漆线条。

孙桐生 [清] (1824~1904)

孙桐生(1824—1904),四川绵阳人,字小峰(亦作筱峰)。幼时聪慧好学,读书能一目数行,一览不忘。咸丰二年(1852)高中进士,咸丰皇帝钦点他为翰林院庶吉士。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初为官,吏部选授他为湖南安仁县令,适逢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激战湖南、湖北,他在上任途中被迫放弃履任。后委派到湖南酃县暂代县令,又辗转湖南安福县、桃源县、永州、郴州等地为官。在酃县暂代县令时,为抵御太平军滋扰,孙桐生上任伊始,就在县城训练了五百名壮丁守城,又在各乡镇挨家挨户派款抽丁,集中训练,自己也捐出俸银以弥补经费不足。

清了禅师 [宋] (1088~1151)

清了禅师(1088—1151),俗家姓雍,四川左绵人。襁褓时抱入圣果寺,一见佛像,喜动眉睫。北宋元符元年(1098),出家圣果寺,依清俊大师为小沙弥。崇宁五年(1106),登坛试讲《妙法莲华经》,说理圆融,听众称善。从此受戒得度,即往成都大慈寺学习天台经论,修持止观法门。次年,经湖北沔口、汉阳,直奔河南丹霞山,拜谒子淳禅师。得悟禅机后,出游五台,之京师,浮汴直,抵长芦,拜见祖照禅师。一语投契,被命为侍者。一年后分座,禅师称病退闲,付衣而去,命清了继席,学者如归。其后祖照闻知清了原系丹霞子淳法嗣,命左右扯去袈裟,清了预于袖内藏布袈裟,搭起示众云。

景鸾 [汉] 东汉经学家

景鸾,字汉伯,东汉时期梓潼县人。年轻的时候,曾求师于广汉经学家郝伯宗,又与蜀郡任叔本、颍川李仲、渤海孟元叔等人一起游学四方。景鸾精通五经,知识广博,对《齐诗》和《施氏易》最有研究。汉代时,经学已与讖纬、占验之术结合,于是他兼习《河图》、《洛书》与图纬之学。景鸾一生著述颇多,计有《易说》、《齐师解》、《河洛交集》、《礼略》、《兴道》、《月令章句》等,共五十余万字。景鸾一生淡泊名利,州、郡地方官曾任命他为功曹,举荐他为孝廉,又征召他为有道博士,他都未接受。但他多次上 书,陈言时政,向皇帝上奏救灾之策。景鸾生活节俭有度,还告诫子孙在他死后不要铺张。

金献民 [明]

金献民,字舜举,明代绵州 (今绵阳市)人,生卒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在明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官,历任行人、御史、天津副使、湖广按察使、贵州按察使、南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务。明孝宗弘治初年任御史,巡察云南、顺天府(今北京),以秉公执法,风纪严肃而著称。明武宗正德年间,宦官刘瑾乱政,金献民三次被诬遭贬,直到刘瑾被诛后,他才复起。明世宗时,金献民担任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其性格伉直,时常向世宗谏言。金献民谏言世宗下诏要求边境各镇加强边防,严肃军纪,以备战事。又恳请世宗招贤纳谏,停止大兴土木。

姚希得 [宋] (?~1269)

姚希得 [生卒]?-1269 [籍贯]潼川府(治今三台县)人 [朝代] 宋朝 [主要著作]<续宋名臣言行录>,<奏稿>,<橘州文集> [小传]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小溪县主簿。改知蒲江县。再改通判太平州、福州。居官抑强扶弱,政声著闻。理宗初立,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擢著作郎。复除秘书少监。入对,言君子小人之辨,至为详审。未几,迁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寻以论罢。后知庆元府,为沿海制置使,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复为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慰劳士卒,发廪赈饥,尽心国事、忠勤不怠。

释海灯 (1902~1989)

释海灯(1902-1989),生于四川江油,俗姓范,名靖鹤,字剑英,又名无病,号无病道人,法号:海灯。中国当代的传奇人物、著名诗人、武术家、禅宗上师。接智光老法师传临济正宗法。接虚云老和尚传沩仰宗法脉,赐法名 “宣明”。 海灯是禅宗沩仰宗第九代祖师宣明。 先后任七曲山大庙住持、云居山真如禅寺住持,苏州吴县石公寺住持、观雾山极乐寺住持等。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 出版有《少林气功精要》《少林云水诗集》《宝光寺杂咏十首》受到广大爱好者的乐捧。 海灯法师以武术而闻名,为一代宗师。 1989年1月10日亥时因癌症在成都圆寂,终年八十六岁。

蒙文通 著名的史学家,上古史专家 (1894~1968)

蒙文通先生(1894--1968),名尔达,字文通,四川省盐亭县石牛庙乡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从二十年代起即执教于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四十年代即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兼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并先后任成都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和四川省委委员。 蒙文通先生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了一生,造诣很深,成就甚高。蒙文通先生佛学造诣也很高,据云是朱德老师能海上师的继承人之一。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