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演变
“管”字始见于说文小篆,演变过程如下图:
管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guǎn
名词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guan,a wind instrument
管色;管弦
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说文》
古称钥匙
lock and key
管键;管钥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管子,泛指筒形、中空而细长的物体
tubep;ipe
钢管;管见
动植物体内用于输送腺体分泌物或其他体液的一个细长中空组织
duct
腺管;胆管
笔管。后称笔为管
brush
管城子;管城颖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古满切【集韵】【韵会】【正韵】古缓切,音筦。乐器。【书·益稷篇】下管鼗鼓。【诗·商颂】嘒嘒管声。【仪礼·大射仪】乃管新宫。
【注】管,谓吹簜以播新宫之乐。【周礼·春官】孤竹之管,孙竹之管,隂竹之管。【疏】管如篪,六孔。【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
【注】管长尺,围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两而吹。【前汉·律历志】竹曰管。【说文】管,十一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又葭管。【玉泉记】取宜阳金门竹爲管,河内葭草爲灰,吹之以阳气。
又地名。【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左传注】荥阳京县东北有管城。【史记·周本纪】武王封弟叔鲜于管。【注】括地志,郑州管城县外城,古管国城也。
又姓。【广韵】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后,齐有大夫管至父。
又笔彄也。【礼·内则】右佩玦、捍、管。【注】管,笔彄。【梁史·元帝纪】元帝笔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书之,行精粹者以银管书之,文辞华丽者以斑竹管书之。
又总理其事曰管。【史记·李斯传】赵高以刀笔吏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
又主当也。【礼·乐记】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注】犹包也。【荀子·儒效篇】圣人也者,道之管也。【注】管,枢要也。
又管管,小见也。【诗·大雅】靡圣管管。【传】管管,无所依繫。【笺】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脏腧亦曰管。【庄子·人閒世】支离疏者,五管在上。【注】管,腧也。
又管籥也。【周礼·地官】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注】谓籥也。【礼·月令】修键闭,愼管籥。
又【集韵】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琯,零陵文学姓奚,于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凰来仪也。
又【韵会补】通作筦。【前汉·东方朔传】以筦窥天。【注】古管字。
又【类篇】沽丸切。【集韵】古丸切,音官。【仪礼·聘礼】管人布幕于寝门外。【注】管,古文作官,犹馆也。谓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叶扃县切。【苏辙·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次称望诸君,术略亚狐管。
又叶古转切。【郭璞·鷰赞】殷王元发,圣敬日远。商人是颂,咏之弦管。
说文解字
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从竹官声。琯,古者玉琯以玉。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琯。
前零陵文学姓奚,于伶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皇来仪也。从玉官声。古满切
说文解字注
管)如箎。六孔。箎有七孔。见大郑笙师注。管之异于箎者、孔六耳。贾逵、大郑、许君、应劭风俗通、蔡邕月令章句、张揖广雅皆云如箎六孔。惟后郑周礼注、诗笺云如篴而小。倂㒳而吹之。今大予乐宫有焉。
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风俗通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物贯地而牙。故谓之管。物开地牙四字有脱误。当作物贯地而牙。
贯管同音。牙芽古今字。古书多云十一月物萌。十二月物牙。正月物见也。从竹。官声。古满切。十四部。
(琯)古者管㠯玉。此句今正。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琯。见大戴礼、尙书大传。前零陵文学姓奚。于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见风俗通。孟康汉书注、宋书乐志皆云。汉章帝时。
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管。惟孟注无笙字。卢注大戴作明帝时。亦无笙字。夫㠯玉作音。故神人㠯和。凤皇来仪也。
风俗通同。从王。官声。按此疑出后人用风俗通沾缀。许书衹当云古者管以玉。或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