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特征:
雄性成鸟:上体辉黄色,腰羽微染橄榄色;眼先有黑斑纹达于嘴基;肩羽与背羽同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色,微具黄端;其余各外侧尾羽黑色具大块黄斑,愈向外侧者黄斑愈大,可达尾羽长度之半,内翈黄色区较外翈大;翅覆羽黑色具黄色羽缘;初级覆羽的端部1/3为淡黄色,形成显著黄斑;飞羽黑色,各羽外翈具近白色淡缘,第5枚以后的各飞羽均具细白色端缘;翅下的初级覆羽具有黑羽;翅式为3>4>2>5。下体鲜黄色。
雌性成鸟:上体橄榄绿色,尾上覆羽沾黄,肩羽与背羽同色;眼先有灰褐色三角形斑;中央尾羽橄榄绿色,具细小的黄色端斑,羽干以及近端部的羽干周围羽片为黑褐色;其余外侧尾羽的羽端黄斑愈来愈大,黑褐色次端斑也增大,橄榄绿色相对减少;最外侧尾羽的外翈黑褐色,内翈近端部1/2为鲜黄色,羽基绿黄;翅覆羽黑褐色具黄绿色缘,初级覆羽先端淡黄色,大覆羽及中覆羽染橄榄绿色并具绿黄端缘;飞羽黑褐,内侧飞羽的外翈染橄榄绿色。下体辉白,自颏以下有细的黑褐色纵纹,在胸、胁及腹较明显;胸侧及胁羽均染黄。
幼鸟:头顶至上背橄榄绿色;下背及尾上覆羽鲜黄,背羽具黑纵纹;尾羽橄榄绿色;颏、胸、腹羽白色具黑纵纹。
虹膜紫红色;嘴紫红色(幼鸟黑褐);脚爪黑色。
•习 性:金黄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呈3-5只的松散群。主要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活动,很少下到地面。繁殖期间喜欢隐藏在树冠层枝叶丛中鸣叫,鸣声清脆婉转,富有弹音,并且能变换腔调和模仿其他鸟的鸣叫,清晨鸣叫最为频繁,有时边飞边鸣,飞行呈波浪式。每年5月迁至繁殖区,多为雄鸟先出现,不久即配对,鸣声宏亮而多变。以昆虫为主食,亦嗜食浆果,以桑椹、沙枣等为主,其余为鞘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的成虫及幼虫、螳螂等。在桑椹成熟季节,几终日在桑林内活动觅食。
黄鹂鸟的外貌 特征和习性
黄鹂目前共有2属29种。中国就已有6种。它们的羽色呈金黄色,并有光泽,体型中等大小,比较特别之处就是嘴与头较长且粗壮。成年后的黄鹂鸟全身体长约在25cm左右。
黄鹂的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缘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须细短;鼻孔裸出,上盖以薄膜。翅尖长,具12枚初级飞羽,第1枚长于第2枚之半;尾短圆,尾羽10枚。跗蹠短而弱,适于树栖,前缘具盾状鳞,爪细而钩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较暗淡。幼鸟具纵纹。
黄鹂鸟的筑巢技术十分高超,因为它们胆子很小,它们不会选择显眼的高枝来筑巢。为了安全和巢的稳固性,它们会把巢放置在高树的水平枝权基部。同时在筑巢的同时,它们也十分注重感情的培养,在筑巢的时候,它们会叫上异性一起参加,用树皮、麻类纤维、草茎等在水平枝权间编成吊篮状悬巢。盖房加谈恋爱两不误!
因为黄鹂鸟并不擅长在地面上行走,所以它们在觅食的时候,从来不会到地面上来,而是在树上乐得逍遥。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因为自大而丧命的悲剧,而且有利于它们在林间隐蔽。
很多鸟类在小鸟刚学会生存技能的时候,就会弃之不顾,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去了。而黄鹂鸟不会这么无情,它们会时刻惦念着孩子。即使孩子已经能够独自生活了,它们依然会继续照料。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幼鸟的成活率,让幼鸟能够更加安全地成长。
黄鹂鸟的外貌 特征和习性
黄鹂体长约25厘米,雄鸟羽毛金黄色,且具有光泽。头部两侧有通过眼周直达枕部的黑纹,因此又叫黑枕黄鹂。眼为血红色,嘴呈粉红色,脚呈铅蓝色,尾中央和翼呈黑色。幼鸟头部无黑纹,腹部有黑色条纹,至第三年才会逐渐消失。
黄鹂是夏候鸟,夏季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生活繁殖,冬季南迁至南亚各国越冬。其为树栖性鸟,主要栖息在平原林区,常在村落或市镇的树丛间活动。在迁徙时,百余只鸟成群飞行,飞行呈波浪状。飞行速度很快,很少在地上活动。夏季在绿树丛中飞翔,边飞边唱,极为悦耳夺目。
其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可消灭害虫,尤其是在育雏期间,大量捕食梨星毛虫、蝗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