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这首歌曲的风格,属国风摇滚。
歌词所描述的人物形象,男的,浪子,醉生梦死。而伊人,守在深闺,虽起舞、饮酒、盛妆,实夜夜孤衾难眠。一男一女形象,采用对比手法。
歌词一开始,“烟花/纷飞/飘散,迷乱/我双眼”,有点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感觉,又似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
“烟波/江畔/渔船,今宵/灯火阑珊”,确是美景,景象美,美不胜收。景象又似借鉴《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
“叹不尽相思苦,忆华年”,这句又让人想起了李商隐的无题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今宵灯火阑珊”,又相识,因为这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在太经典了,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总是给人以美感。
歌词的副歌部分,以“君不见”开头,依据李白的《将进酒》经典句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改为“妾”,起舞、鼓瑟、笑容、醉消、泣涕、青丝,连用六句“君不见”。据此推测,歌词的词作者主要依此创作。一句诗就能激发一首歌词的创作灵感,主题形象有了,句式也有了,延伸扩展即可。
到了第二段,“我轻叹/世人都沉醉”,又有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遗世独立感。
“邀明月共举杯话从前”,听这句是否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就是相识!也是出自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是将“邀明月”前置,后面作些修改,形成新的句,断句"邀明月/共举杯/话从前"。词中男子的形象,深谙李白莫使金樽空对月之意,放着“妾”不管。
一缕青丝,也是真美。用现在的白话,就是一根黑头发。那这根黑头发是男的还是女的?肯定女的。为什么这么肯定?结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放到李白所处的盛唐时期,也可以是男子,多少读书人求功名利禄的,愁白了头。但结合整首词的意思,是“妾”在叹,是女子。
“一缕青丝,一声叹”,如果只对这句理解,误以为男子追求不到女子。
综上,这首歌词,文化积淀深厚,吸取古人文学素养,是一首综合性的词,是融合创新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