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室内降温

分类: 历史 时间: 2024-10-20 19:55:01

古代怎么室内降温?

最佳答案

1、

窟室

古人避暑首先想到改造居室环境,建造一个相当于现代带有制冷设备的“空调房”度过夏天。这样的房间,古人称为“夏房”,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及皇家的“凉殿”,后来的“冰室”、“凉窖”,都属于夏房。

2、

冰块

冰块,一直是古人避暑降温的重要冷源之一。这种利用天然冷源给房间降温的手段,至少在上古周代时已开始。

3、

含凉殿

原理:一是在建筑设计上,“含凉殿”避免阳光照进来,所以显得很阴沉;二是当时已有“电风扇”当然不是用现代的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水激扇车”,风扇对凉水吹,形成了冷气;三是殿内有循环冷水源,故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这是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凉水在屋上循环,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达到“座内含冻”的制冷效果。

4、

冰桶

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味道。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现代人戏称为“冰箱”,但叫“冰柜”或“冷柜”更准确,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当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冰镇西瓜、冷饮。冷桶后来民间也用上了,还有进口货,称为“洋桶”。

5、

土室

挖“空调井”,仅是一种局部降温办法,最直接的是建低温“空调房”,古代民间比较流行的办法是,建造类似于先秦时“窟室”一样的地下室,这种房间在明代叫“土室”。

扩展资料:

古代防暑降温趣淡

远在1700多年前,曹子建在《大暑赋》中提到:“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这足经证明我国古人在很久以前就懂得利用寒冬腊月的结冰季节,预先将冰块采集并贮存起来,以备来年之用。

到了唐宋时期,防暑降温有了进步。那时已发明木制的器具引水上屋,把水从上往下喷淋房屋的四周,由此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与此同时,人们还制造出了一种用水力推动的风扇。这种风扇因为造价和维护费用极其昂贵,一般百姓人家根本连想都不敢想,只有王府、贵族、与皇宫内才能用得起。这就像现在好多人买得车,但养不起车,是一样的道理。

《唐语林》说:唐玄宗时,曾于宫内建造一座避暑的“凉殿”,该殿除了四周积水成帘飞洒以外,内部还装有水力风扇。此外,在御史大夫王gong的府里,也建有“自雨亭子”一座,他每逢暑日炎天,便躺在亭内消暑解热。另据《武林旧事》记述:皇宫内建筑了一座专供皇上和后妃们消暑的“翠寒堂”。这里浓荫夹道,飞瀑临空,室内置备数十只大盘,盘内堆放冰块,坐在这里,好像凉秋一样。传说,当时有一大学士,从炎热的阳光下,前往翠寒堂叩见皇上,竟冻得浑身发抖,清代乾隆处间,一些能工巧在著名的圆明园内,设计了装置了一套“水上明瑟”的机械设备,它是用水力来轴轮推动风扇叶子,可称是近代电扇的“祖先”了。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