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有哪些

分类: 综合 时间: 2024-12-27 15:30:13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有哪些?

最佳答案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两部著作面向的阅读对象不同,史记算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从史官的角度对当时历史进行如实记录和相对客观的评论。面对读者包括后面史官和一般历史读者。而资治通鉴是针对帝王写的书,切入点基本都从朝代兴衰,失败成功的教训经验出发。包含很多帝王之术,而不是平民百姓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是最大区别!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有哪些

一 成书时间不同 《史记》为西汉,作者司马迁,《资治通鉴》为北宋,作者司马光。

二体例不同《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而《资治通鉴》则是编年体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最大的区别是纪传体根据人物记载历史,而编年体则是根据时间来记载历史。

三他们所记载的时间也各有所不同,《史记》包含了三皇五帝一直到汉武帝,而《资治通鉴》则是从战国到五代,他们所截取的时间都很大不同。一般而言《史记》当中富有更多的文学色彩,较之于《资治通鉴》艺术价值更丰富。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有哪些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两部著作面向的阅读对象不同,史记算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从史官的角度对当时历史进行如实记录和相对客观的评论。面对读者包括后面史官和一般历史读者。而资治通鉴是针对帝王写的书,切入点基本都从朝代兴衰,失败成功的教训经验出发。包含很多帝王之术,而不是平民百姓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是最大区别!另外就是所谓的“纪传体(以人物事件为线)”和“编年体(按年代时间顺序)”的区别。

《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有哪些

别看现在写通俗历史的人特多,汉武帝之前那些事,大都倒腾《史记》。宋代之前那些事,都看看《资治通鉴》。学历史的要是没通读《史记》、《资治通鉴》,那都是打酱油的。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学历史必读的经典,两者区别在于:

【时间跨度】

司马迁《史记》上至传说时代的“五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汉武帝在位30多年的时候)。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从“周”到“周”(周朝到五代十国后周)。

【记事方式】

《史记》是纪传体。所谓“纪传体”,就是给每个重要人物写传记,历史事件都会包含着人物传记里面。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所谓“编年体”,就是以时间轴为划分,这一年啥人干了啥事,统统一起记录。

◆“纪传体”,好处就是故事性很强。看某个人的传记,一次性就可以基本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比如你是项羽粉丝,只想看项羽,没问题,一篇《项羽本纪》就让你了解到差不多,再从别人的传记里补充点关于他的事情,基本上就搞定项羽的事了。

“纪传体”坏处就是,想要了解某一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有点凌乱了。你需要把所有人传记看完,自己总结。

就比如,刘邦、秦始皇本来只有三岁年龄差,都经历了战国时期,属于一个年代的人物。但是《史记》先写秦始皇,再写项羽,后写刘邦。给人天然感觉就是刘邦、秦始皇是隔代人物。

◆“编年体”,好处就是某一年发生了什么,一目了然,人物关系、事件顺序,可以直接了解清楚。

“编年体”坏处就是,想要了解具体某个人的事迹就太琐碎了,需要在他存在的每一年里,到处搜罗与他有关的事迹。

【文学性】

从文学性、可读性、趣味性说的话,《史记》纪传体,无疑要胜出一筹。太史公的文笔、精彩的故事,即使不是专业人士,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

而《资治通鉴》编年体就有点吃亏了,就是一本历史流水账,平铺直叙。这一年,一月谁谁打仗了、二月地震暴雨了,三月谁谁老死了......专业人士都是硬着头皮看,普通人一般没耐心读完。

当然了,也不是厚此薄彼,从史料角度的话,记录的史实可信度是排在第一位的,趣味性只是附带品。也当然了,只要经过人手,就没有完全的中立,《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能看到两位作者的个人情绪和立场。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问答:甘肃陶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