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古装剧的观众,应该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句话并不陌生,我国古代的很多历史文献中也有相关的记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时期,是当时婚姻礼仪的一道程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男女双方需要结合组成一个家庭,就必须由媒人介绍,获得双方父母同意,男方上门提亲,最后订下具体成亲的好日子。那么为什么在我国古代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
首先,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三纲五常”,这是古代的道德标准,其中有一条“父为子纲”意思就是为子的必须听父母的话,这在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婚姻大事面前,“父母之命”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不听父母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背负不孝的骂名,在古代社会是很难立足的。
其次,我国古代的女子抛头露面的机会是很少的,生在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一般在出阁之前是在自己的闺房内,学习琴棋书画,织补刺绣之类的针线活,所以小姐的闺房一般又称绣楼。生在贫苦的家庭,女儿可能随着父母做些活计,但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古代女子对外界的了解基本都来源于家庭教育,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也是监护人,对外界的了解也会更多,人生阅历更丰富,看人可能看得更准,所以在结婚这件大事情,听父母的安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最后,我们来说说“媒妁之言”,媒妁在现代社会也还是保留着的,主要是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如果没有媒妁,男方唐突的跑到女方家,会造成很尴尬的境地,甚至可能吃闭门羹,所以媒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古代的青年男女很难在成亲以前独处,更别说相互了解了,那么媒妁来提亲时的介绍就至关重要了,一门亲事是否能成很多时候就看媒妁的口才。当然,古代结亲讲究门当户对,也与这个媒妁之言不无关系。
总的来说,在古代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制度还是有其可取性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彼此相爱的男女也成为了这一制度的牺牲品。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国度,生在一个婚姻自主的国家,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和幸福。
古代婚姻为什么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因为古代礼教很严格,看电视经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结婚生子都要听爹妈的。都说现在很开放,但很多人相亲都必须找中间人,去说媒。否则搭不上话的,,更别说古代了。所以。嘿嘿嘿,你懂的,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的分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