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西临大西洋,东临红海,北接阿特拉斯山麓,南接苏丹,面积932万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撒哈拉这个孤独的沙漠就拒绝人们在其中生活。
风蚀和沙土堆积造就了这里极其干燥的地表,主宰着这个壮观的世界。“撒哈拉”一词在阿拉伯语中原意为“广袤的不毛之地”,后改为“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地处副热带高压地带,气候炎热干燥,素有“热乡”之称。
这里水源贫瘠,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间。近三四万年来,撒哈拉地区气候经历了几次明显的干湿交替变化。据考证,在距今2万~4万年前的时期,撒哈拉地区处于气候湿润期。此时降水量大,河流纵横,湖泊成群,常常出现洪水漫溢。
在距今1万~2万年前的一段时间里,这里的气候逐渐变得干燥。此时降水减少,植物稀少,河流断流成为干谷,湖泊减少甚至干涸或咸化成咸水湖,沙尘暴频繁,沙漠范围大大扩大。
公元前3500年左右,撒哈拉地区转变为炎热潮湿的气候。此时的撒哈拉沙漠降雨丰富,植被茂盛,湖泊河流遍布,水域面积达到最大,原有沙漠面积大幅减少。公元前3500年以后,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又趋于干燥,郁郁葱葱的森林逐渐变成了草原。
公元前2000年以后,撒哈拉气候变得更加干燥。由于气候长期干旱,河流断流,湖泊变小、干涸或消失,植被枯萎,撒哈拉从草原变成沙漠,许多草原动物被迫退出撒哈拉的历史舞台。
时至今日,撒哈拉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热带干旱地区。这里年平均气温普遍在25°C以上,7月绝对最高气温超过50°C,持续时间较长。年降水量除边缘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部分地区常年晴朗无滴水雨。
撒哈拉沙漠盛行沙尘暴和沙尘暴。沙尘暴来临时,天色一片漆黑,大片沃土和牧场被吞没,多个乡镇被掩埋,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沙漠里的风很大,其威力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
风能吹走岩石表面风化的碎石和砂粒,扩大岩石中的裂隙和裂隙,加快其风化速度。同时,在岩石上部与岩块之间的裂缝和沟槽中,风携带的碎石和沙子对岩壁进行磨蚀,使岩块逐渐被磨碎变形。沙尘暴还将大量沙子卷入大西洋沉积,造成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的“海底撒哈拉”。
在撒哈拉沙漠浩瀚的沙海中,还有一片人间天堂--绿洲,绿洲树木繁茂,风景秀丽,是沙漠地区人们经济活动的中心。绿洲外是掠夺的森林,林间空地是开阔的农田。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作物,最常见的是椰枣树。
椰枣果实甘甜多汁,用作主食,树干作房架,叶柄作柴火,树皮作绳索和骑垫。村镇掩映在棕榈林深处。这里的房子是土木结构,墙很厚,顶部是黄土。房屋冬暖夏凉,既能防酷暑,又能防沙尘暴。
,